..续本文上一页其他的,依此类推。因为【金刚经】处处讲到“不住”,大家要去理解到里面的深义。当你能够正确理解,才能够来到“应无所住而又能够生其心”,否则只是表面上“无所住 ”,但是却无法很自由自在的“生其心”,含意很深!大家要慢慢再消化。
我们这一次禅修,陆陆续续跟大家讲解【金刚经】,看到很多学员不断的眉开眼笑、心花怒放、心花朵朵开,当你真正体悟到里面的深义,要你不笑、憋著也很难受。但是有的学员就会觉得说“奇怪!他们怎么会笑得这么开心?我怎么没有笑呢?,他们是不是“疯子”? ……”因为闻思基础相当重要,如果没有相当深厚的闻思基础,当我讲解【金刚经】里面的很多深义,因为有些是用点到为止,有些是用指桑骂槐讲出来,有些我是会不按照传统、不按照牌理出牌的宣讲出来,真正要能够听懂弦外之音,要有相当的默契,以及闻思基础,才能够真正听懂里面的深义,因此闻思基础满重要。
举例来讲,就像我们是中国人,美国人是讲英文,假设两个民族都没有接触过,现在有语言的隔阂,大家怎么办?最初要透过比手画脚,但是比手画脚很累啊!明明我会讲话,你也会讲,但是你讲得乌鸦鸦,我也讲得乌鸦鸦,大家彼此也是听不懂,于是就会变成鸡同鸭讲,于是造成大家彼此耐心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了解对方的文化,透过这样的一些沟通工具进一步了解,因此语言以及一些思想各方面的沟通,可以把鸿沟的距离慢慢弥补起来。为什么我们要闻思?因为那些解脱者、开悟者,他们所了悟的真理实相,尽量透过众生所能够了解的语言讲出来,如果你是外国人,不懂中国话,假如想要了解,就是要透过学习。
所以,那些解脱者、大彻大悟的人,就像佛陀、老子,就用他们所理解的语言,透过众生比较容易了解的方式尽量诠释出来,但是对于不可说的那些,他们也知道 “道可道,非常道”,也知道说就算尽量讲出来,大家也未必真正能够了解,你以为知道了,佛陀说你认为知道就是不知道;你所知道的,不是我所要告诉你的内容,于是变成要有耐心,协助你学习语言的沟通,因此佛陀讲经说法很多很重要的基础,都是在训练大家了解佛陀所讲的深义,就像在学习语言,讲经说法的“三法印”、“四圣谛”,都是真理实相。但是,要真正了解这些,要透过四念处的禅修,设法把我们所不懂的,慢慢学习、慢慢学习,然后提升我们的心境,提升我们的心性,来到:喔!终于有了沟通的桥梁,有了沟通的语言,慢慢可以了解所谓 “无上甚深微妙法”,当语言能够沟通之后,就很方便了,佛陀讲什么,大家就可以会心的微笑。
当佛陀拈一朵花,哇!你就可以微笑,但是坐在旁边的人,还在傻乎乎的、呆呆的、没有笑,因为沟通的语言还没有具足,还是像是鸭子听雷。所以,大家不用气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多学员在这两年多来,都很认真在闻思,我们解脱道的全部课程,很多学员听了不下五遍以上,有的甚至十遍以上都有,因为他们下了很多工夫,因此有很多方面,我只要点到为止,一点、一讲很深的那些,他们就会心花朵朵开,大家不要气馁!只要现在把闻思基础打好,先学习“沟通的语言”,回去再把解脱道的课程好好用功,都是很实际、很实用,把这些慢慢再弥补起来,语言的隔阂就会越来越少,就能够来到我可以不必言说,你也可以心领神会,来到言语道断的境界,以心传心、以心印心。事实上,佛法最精髓的部分、活的部分、活的东西,在语言文字上面是很难、很难传达,不是佛陀不传,实在是精髓的部分,需要彼此不断慢慢的沟通,心灵各方面提升上来,才能够来到心领神会精髓之处。
对空海而言,我没有藏私、没有保留,只要大家好好提升上来,一定可以体会到。有关于语言上面的沟通,现在来讲一则笑话,如果我讲“虾米碗糕 ”,懂台湾话的人就听得懂,听不懂台湾话的人,你以为你懂了?但是对于大陆同胞而言,有关台语专有名词,除了福建厦门地区的漳州、泉州可以听得懂,其他地区我们用台语讲,他们都听不懂,这种台语化的国语,除非你两种语言都懂,不然你是听不懂我讲“虾米碗糕”。现在假设大陆同胞听不懂台语,当空海在讲“虾米碗糕”,于是会说“我知道啦!我知道“虾米碗糕”的意思,我知道啦!”但是你以为你知道,但是你所知道的,不是空海惟传所要表达的意思。这其中有什么不一样?因为不懂台语的人,你所理解的 “虾米碗糕”里面是荤的,但是空海所讲的“虾米碗糕”是素的,结果你以为你知道,还是没有真正知道,因为你的“碗糕”里面是有“虾米”,空海所讲的“碗糕”里面是“呒虾米”(哈哈!)。
所以,语言的沟通是让我们彼此的心灵,能够更加拉近、更有默契,唯有你真正听懂佛陀所讲的深义,哇!真的处处见法。所谓“若见缘起,则见如来”,如果真正能够体会到缘起法,处处都是跟佛陀、如来的心法相应,叫作“若见缘起,则见如来”。
离相寂灭 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陀讲述这么深的法义,须菩提因为各方面的因缘都很具足,与佛陀的心灵世界很接近,当佛陀在讲述一些很深奥的内容,一般人的震撼性不大,但是须菩提的震撼就很大,别人理解不到佛陀所讲的深义,而须菩提却可以体会到里面的深义。“深解意趣”了解【金刚经】里面的深义,因此 “涕泪悲泣”,就是有很深的感慨,让他流出喜悦的眼泪,于是感慨众生不容易听得懂,也实在很可惜,因此他的反应就会很自然流露出来。当我们在讲述【金刚经】,也有不少学员展现出听闻的一种法喜充满。
“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佛陀讲述如此深奥的经典,过去我都还没能够听闻到,也还没有真正理解,今天佛陀您跟我们开示之后,我终于理解到了,因此觉得一直赞叹,也觉得这种因缘实在很殊胜。“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如果有其他的人,或是以后有人能够听闻到这些经典、深义,了解这些经义、深义,他的信心马上清净,马上生起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听闻到【金刚经】的深义,马上生起清净心,生起坚定的信心,也就是说开悟、了悟,哇!像这样的人,真是“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为什么听闻【金刚经】之后,能够生起实相呢?“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这样的文字、说法,如果没有解开,真的看不懂它里面的意思。为什么听闻【金刚经】有法喜、心清净之后,就能够生实相呢?因为已经能够有距离拉开视野,以很有距离、很有深度的角度,来看清万事万物的实相,能够体证到“无常、无我”,对于“缘起”也能够深观。此时,他能够看到这些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实际的相貌,就是“则生实相”。本来你不了解无常、无我法印,没办法真正看懂这些实相,你自以为了解,但是你抓的是幻相,不是真正的实相。当你真正来到“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体会到:哇!一切相皆是虚幻,当你真正体悟到这些,就是彻证无常与彻悟缘起法,这时候所有的现象界,你就看到实际的相貌了。
但是,讲说一个实际相貌,“是实相者,则是非相”,如果他讲说“喔!我看到实相了”糟糕!众生听起来,又会去抓住一个很坚固、牢不可破的相出来,然后又在颠倒梦想。没有真正了解开悟者他们所了解的实相,跟你讲说见山是山,他是已经来到第三阶段 “见山又是山”,看到那个实相,然而你却在第一个阶段的“见山是山”,认为“我也是见山是山”你自以为看到的实相,是解脱者所看到的“见山又是山”,喔!其实差多了!不一样啊!你说“哪里有什么不一样?!你看到的不是那几棵树木在那里吗?我也一样啊!你看到有水,我也看到有流水啊!有什么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因此佛陀讲说 “见山又是山”的实相,不是你现在所看到的“见山是山”心境,所谓“是实相者,则是非相 ”,再点醒你不要以为说你所看到的,就是实相,你现在所看到的,不是真正那些解脱者所讲的实相,你是被语言名相所卡住,“是故如来说名是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须菩提讲出他的心得:“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因为有佛陀亲自开示,有疑问又可以帮我们解答,因此能够 “信解受持”这些经典“不足为难”,但是以后的人,当佛陀灭度、几百年之后,以后的众生能够听闻到这部经典,已经不容易!又能够“信解受持”这种人是相当有根器、有根性,他们的智慧是相当高。他们能够看经典、了解深意,都是智慧相当高,因此是“第一希有”啊!所谓“第一希有”,已经列入四双八辈里面的圣者之流,至少一定是证到初果、二果,如果到了四果,体悟就更深了。所以,前面赞叹佛陀是希有,后面赞叹那些能够听得懂的人,也是希有。因此,各位同修!如果你们能够真正听得懂,真是很希有啊!在世间以比例来讲,真的算是很少、很少,可以算是稀有动物,以后我们可以申请政府保护,当稀有动物接受保护,比较不会遭受各方面的攻击、打压 ……(哈哈!)
只要大家能够为法做见证,空海在不在都无所谓,【金刚经】是很深!当然,包括我们听闻到这些,也不要变成是很死板,我们是要很尊敬,从头到尾、到现在,我们都是在把【阿含经】与【金刚经】在做印证,让大家了解,【金刚经】都是在叙述【阿含经】里面很深的部分。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当你真正了解【金刚经】里面所讲的深义,表示你能够体悟到“ 一切诸相,皆是非相”、“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能够体悟到无人相、无我相。为什么?因为他已经彻证无常法印、无常法流,也了解缘起法、缘起甚深。当彻证无常法印与缘起甚深,就已经都不抓取了,很自然能够亲证到“无我”,而且很自然做出 “无我”。当你来到“无我”的境界,就会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来到一体的世界。我相的消失,一定是要经历过一体世界,能所双泯、主客消溶、心境合一,此时外相上虽有你、我、他的个体存在,但是对他而言,他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会以爱己之心去爱护每一个人,以尊重自己之心去尊重每一个人。
【金刚经】讲得都很简要,但是要逐步一步一脚印去修,就可以做到。真正能够听懂、了悟的人,一定要有相当深厚的闻、思、修基础,因此来到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人体悟到“我相即是非相”,“身见结 ”已经破除了,我是、我能、我慢、自我都消失了。所谓的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都是“非相”,一方面了悟无常、体悟缘起,刹那生灭变化,过去所抓取的错误的相都破除掉了,他们也了悟这些相都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如来”因为他们已经了悟真理实相,明了现象界的一切都是当下一直在刹那生灭变化,你要抓住一个固定的相,只是捕捉一个幻相。另则他已经看到现象界的一切,都是缘起、缘生缘灭,加上他已经能够溶入“空”,心与“空”相应,因此这些相对他来讲,没有吸引力。
他的心与“空”相应,能够离开各种相的黏著、抓取,这样的人就算入三界也是一样,不受三界的黏著,因此能够入世、又能够出世,出入自在。这样能够“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成为一个大彻大悟的觉悟者。所谓“诸佛”,不要想得很玄、很虚,其实是真正了悟真理实相,不管多小多大、远近内外一切,都不会黏著,叫作“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成为一位觉悟者。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11》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