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界塵等,于中細末方便及無所見方便,塵甚多者,是細末方便。
大雲雲:即是析塵至于細末,以此方便破粗色矣。此言微塵依大乘宗,于一抟色假想分析,至極略色爲塵,非小乘宗實塵矣。
﹝約塵界破一異﹞二、不念方便破微塵。
【「何以故?若是微塵衆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衆,所以者何?佛說微塵衆,則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
論雲:塵碎爲末,故非一處,塵衆聚故,故非異處。如是佛住法界中,非一處住,非異處住。
又若塵衆實有者,世間凡夫悉亦自知,何須佛說,秪爲不知體不成就,故佛說矣。故無著雲:世尊說非者,以此聚體不成就故。若異此者,佛雖不說亦自知是聚。
﹝約塵界破一異﹞叁、不念方便破世界。
【「世尊!如來所說叁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
本論破世界不實之義可知。無著雲:此破名身世界者,衆生世界。
﹝約塵界破一異﹞四、俱約塵界破和合。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論雲:若實有一世界,如來則不說叁千界。大雲雲:若實有一世界,冥然是一一和合矣。是則不合,有多差別,今既佛說叁千,明非冥然一矣。故約叁千破一界也。
無著雲:爲並說若世界若微塵界故,有二種抟取:爲一抟取及差別搏取。大雲雲:此明塵衆及衆生類俱名世界,一合相者,即是抟取。抟取爲一,故雲和合,故此一合有二抟取:一者一抟取,即是世界和合爲一;二差別抟取,即是微塵有衆多極微,名爲差別。非一合者,第一義中二界無實故。
﹝約塵界破一異﹞五、佛印無中妄執有。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論雲:以彼聚集,無物可取,虛妄分別,故雲妄取,若有實者即是正見。無著雲:世谛說抟取,第一義不可說,彼小兒凡夫如言說取。大雲雲:執見五蘊,取其和合,是貪著事,迷于事法起煩惱矣。
﹝斷法身化身有異疑﹞二、約止觀破我法。分二:
﹝約止觀破我法﹞初、除我執。又分二:
﹝除我執﹞初、斥錯解。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于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
﹝除我執﹞二、遣言執。
【「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則非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論雲:我見虛妄分別,佛說即是不見。無著雲:此顯示如所不分別,雲何顯示如?外道說我,如來說爲我見故,安置人無我;又爲說有此我見故,安置法無我,如是觀察菩薩入相應叁昧時,不複分別,即此觀察爲入方便。
﹝約止觀破我法﹞二、除法執。分二:
﹝除法執﹞初、除分別。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無著雲:此顯示何人無分別,于何法不分別,何方便不分別。
此顯示增上心增上智故,于無分別中知見勝解。
于中若智依止奢摩他故知,依止毗缽舍那故見。此二依止叁摩提故勝解,以叁摩提自在故,解內攀緣影像,彼名勝解。
雲何無分別,此正顯無分別。大雲雲:前之方便是加行智,今不分別是根本智,即親證真如離能所取,名不分別。
﹝除法執﹞二、顯本寂。
【「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無著雲:此顯示法相中,不共義及相應義,如前已說。
﹝蹑迹斷疑﹞二十六、斷化身說法無福疑。分二:
因聞真化非一非異,意雲:若就非一化唯虛假,若就非異又唯冥合歸一,法身即化身,終無自體,若爾即所說法受持演說無福。斷之文二:
﹝斷化身說法無福疑﹞初、明說法功德。
【「須菩提!若有人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于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人演說,其福勝彼。】
偈雲:化身示現福,非無無盡福。論雲:雖諸佛自然化身作業,而彼諸佛化身說法,有無量無盡無漏功德。
﹝斷化身說法無福疑﹞二、明說法不染。
【「雲何爲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
無著雲:爲說法不染故,以有如是大利益故決定演說,如是演說即無所染。
雲何滿說等者,顯示不可言說故;若異此者則爲染說,以顛倒義故。又說時不求信敬等,亦爲無染說法。
大雲雲:若能不以生滅心行說實相法,則如彼真如,故曰如如;又心如境如,故曰如如,「不動」者則無染義。
﹝蹑迹斷疑﹞二十七、斷入寂如何說法疑。分叁:
論雲:若諸佛如來常爲衆生說法,雲何言如來入涅槃。斷者。
【「何以故?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釋此文爲叁:
﹝斷入寂如何說法疑﹞初、約兩論釋。分二:
魏本中九喻。魏本雲:一切有爲法,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于中文二:
﹝約兩論釋﹞初、約本論斷疑。
偈雲:非有爲非離,諸如來涅槃,九種有爲法,妙智正觀故。論雲:諸佛得涅槃,化身說法故非有爲,非離有爲。何故示現世間,而不住有爲,由妙智正觀,有爲如九喻虛假故。
﹝約兩論釋﹞二、兼無著釋相。
無著雲:此偈顯示四有爲相。文四:
(一)自性相。此見相二,用識爲體,生死根本故。文叁:一、星喻見。無著雲:無智暗中有彼光故。有智明中無彼光故。二、翳喻相。論雲:如目有翳,則見毛輪等色,觀有爲法亦爾,以顛倒見故。無著雲:人法我見如翳,以取無義故。叁、燈喻識。燈約膏油相續不絕,識依貪愛生死無休。
(二)著所住味相。論雲:幻喻所依住處,以器世間種種差別,無一體實故。無著雲:味著顛倒境故。大雲雲:幻出城郭诳人,識變山河不實故。
(叁)隨順過失相。自身及受用是過失,觀此無常是名隨順。又解雲:隨順身受即是過失。文二:初、露喻身。論雲:身亦如是少時住故。二、泡喻受。論雲:所受用事亦複如是,以受想因叁法不定故。無著雲:顯示隨順苦體,以受如泡故,功德施雲:觀察壽如水泡,或始生未成體,或才生,或暫停住,即歸散滅。
(四)隨順出離相。無著雲:隨順人法無我故得出離。文叁:初、夢喻過去。無著雲:彼過去行以所念處故如夢。論雲:應觀過去所有集造同于夢境,但唯念性故。功德施雲:觀察作者,如夢中隨見聞之境,以念分別熏習住故。雖無作者,種種境界,分明現前。如是衆生,無始時來,有諸煩惱,善不善業,熏習而住。雖無我是能作者,而現無涯生死等事。二、電喻現在。論雲:以刹那不住故。功德施雲:觀察心如電,生時即滅。叁、雲喻未來。論雲:以于子時阿黎耶識,與一切法爲種子根本,無著雲:彼粗惡種子似虛空,引心出故如雲。
無著雲:如是知叁世行,則達無我,此顯示隨順出離相。大雲雲:過未無體,現又不住,則叁世空,達無我矣。
﹝斷入寂如何說法疑﹞二、約諸經顯諸虛假喻之大意。
佛說一切法空,疑雲:雲何現見一切境界?故說如幻,幻法雖無,分明可見。又疑雲:幻法既無,人何愛著?故說如陽焰,渴鹿謂之水,愛著奔趣。又疑雲:渴鹿畢竟不得水,貪者如何皆得受用?故說如夢,夢中所見,亦得受用。又疑雲:夢造善惡,寤無業報;夢打尊長,寤無憂懼。故說如影如響,雖全無體,明鏡對色,空谷對聲,妍媸高低,一一皆應,必無雜亂,必無參差。又疑雲:苦都無實,菩薩何以作利樂事?故說如化,謂變化者,雖知不實而化事。
﹝斷入寂如何說法疑﹞叁、會通。
秦譯經本,夢幻泡影,空理全彰,露電二喻無常足顯,悟真空,則不住諸相,觀生滅,則警策修行,妙符破相之宗,巧示亡情之觀。
魏譯九喻,秦本略者,以星、燈有體,雲種含生,恐難契空心,潛滋相想,取意之譯,妙在茲焉。
﹝釋經文﹞第叁,流通分。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尼者此雲女也。優婆塞此雲近事男,優婆夷此雲近事女,親近比丘比丘尼而承事故。阿修羅此雲非天,「皆大」等者。文, 殊所問經雲:有叁種義,歡喜奉行:(一)說者清淨,不爲取著利養所染;(二)所說清淨,以如實知法體;(叁)得果清淨。
無著雲:若聞如是義,于大乘無覺,我念過于石,究竟無因故。
天親雲:諸佛希有總持法,不可稱量深句義,從尊者聞及廣說,回此功德施群生。
大雲雲:大聖說經妙理斯畢,二空圓極四衆奉行。
肇雲:同聽齊悟,法喜蕩心,服玩遵式,永崇不朽。
資聖雲:般若深經叁世佛母,聞經四句,以超惡趣之因,一念淨持,必獲菩提之記,故人天異類,莫不虔受奉行矣。
《24 金剛般若經疏論纂要(唐.宗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