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4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唐.宗密)▪P8

  ..续本文上一页说界尘等,于中细末方便及无所见方便,尘甚多者,是细末方便。

  大云云:即是析尘至于细末,以此方便破粗色矣。此言微尘依大乘宗,于一抟色假想分析,至极略色为尘,非小乘宗实尘矣。

  ﹝约尘界破一异﹞二、不念方便破微尘。

  【「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论云:尘碎为末,故非一处,尘众聚故,故非异处。如是佛住法界中,非一处住,非异处住。

  又若尘众实有者,世间凡夫悉亦自知,何须佛说,秪为不知体不成就,故佛说矣。故无著云:世尊说非者,以此聚体不成就故。若异此者,佛虽不说亦自知是聚。

  ﹝约尘界破一异﹞三、不念方便破世界。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

  本论破世界不实之义可知。无著云:此破名身世界者,众生世界。

  ﹝约尘界破一异﹞四、俱约尘界破和合。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论云:若实有一世界,如来则不说三千界。大云云:若实有一世界,冥然是一一和合矣。是则不合,有多差别,今既佛说三千,明非冥然一矣。故约三千破一界也。

  无著云:为并说若世界若微尘界故,有二种抟取:为一抟取及差别搏取。大云云:此明尘众及众生类俱名世界,一合相者,即是抟取。抟取为一,故云和合,故此一合有二抟取:一者一抟取,即是世界和合为一;二差别抟取,即是微尘有众多极微,名为差别。非一合者,第一义中二界无实故。

  ﹝约尘界破一异﹞五、佛印无中妄执有。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论云:以彼聚集,无物可取,虚妄分别,故云妄取,若有实者即是正见。无著云:世谛说抟取,第一义不可说,彼小儿凡夫如言说取。大云云:执见五蕴,取其和合,是贪著事,迷于事法起烦恼矣。

  ﹝断法身化身有异疑﹞二、约止观破我法。分二:

  ﹝约止观破我法﹞初、除我执。又分二:

  ﹝除我执﹞初、斥错解。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除我执﹞二、遣言执。

  【「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论云:我见虚妄分别,佛说即是不见。无著云:此显示如所不分别,云何显示如?外道说我,如来说为我见故,安置人无我;又为说有此我见故,安置法无我,如是观察菩萨入相应三昧时,不复分别,即此观察为入方便。

  ﹝约止观破我法﹞二、除法执。分二:

  ﹝除法执﹞初、除分别。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无著云:此显示何人无分别,于何法不分别,何方便不分别。

  此显示增上心增上智故,于无分别中知见胜解。

  于中若智依止奢摩他故知,依止毗钵舍那故见。此二依止三摩提故胜解,以三摩提自在故,解内攀缘影像,彼名胜解。

  云何无分别,此正显无分别。大云云:前之方便是加行智,今不分别是根本智,即亲证真如离能所取,名不分别。

  ﹝除法执﹞二、显本寂。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无著云:此显示法相中,不共义及相应义,如前已说。

  ﹝蹑迹断疑﹞二十六、断化身说法无福疑。分二:

  因闻真化非一非异,意云:若就非一化唯虚假,若就非异又唯冥合归一,法身即化身,终无自体,若尔即所说法受持演说无福。断之文二:

  ﹝断化身说法无福疑﹞初、明说法功德。

  【「须菩提!若有人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偈云:化身示现福,非无无尽福。论云:虽诸佛自然化身作业,而彼诸佛化身说法,有无量无尽无漏功德。

  ﹝断化身说法无福疑﹞二、明说法不染。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无著云:为说法不染故,以有如是大利益故决定演说,如是演说即无所染。

  云何满说等者,显示不可言说故;若异此者则为染说,以颠倒义故。又说时不求信敬等,亦为无染说法。

  大云云:若能不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则如彼真如,故曰如如;又心如境如,故曰如如,「不动」者则无染义。

  ﹝蹑迹断疑﹞二十七、断入寂如何说法疑。分三:

  论云:若诸佛如来常为众生说法,云何言如来入涅槃。断者。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释此文为三:

  ﹝断入寂如何说法疑﹞初、约两论释。分二:

  魏本中九喻。魏本云: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于中文二:

  ﹝约两论释﹞初、约本论断疑。

  偈云:非有为非离,诸如来涅槃,九种有为法,妙智正观故。论云:诸佛得涅槃,化身说法故非有为,非离有为。何故示现世间,而不住有为,由妙智正观,有为如九喻虚假故。

  ﹝约两论释﹞二、兼无著释相。

  无著云:此偈显示四有为相。文四:

  (一)自性相。此见相二,用识为体,生死根本故。文三:一、星喻见。无著云:无智暗中有彼光故。有智明中无彼光故。二、翳喻相。论云:如目有翳,则见毛轮等色,观有为法亦尔,以颠倒见故。无著云:人法我见如翳,以取无义故。三、灯喻识。灯约膏油相续不绝,识依贪爱生死无休。

  (二)著所住味相。论云:幻喻所依住处,以器世间种种差别,无一体实故。无著云:味著颠倒境故。大云云:幻出城郭诳人,识变山河不实故。

  (三)随顺过失相。自身及受用是过失,观此无常是名随顺。又解云:随顺身受即是过失。文二:初、露喻身。论云:身亦如是少时住故。二、泡喻受。论云:所受用事亦复如是,以受想因三法不定故。无著云:显示随顺苦体,以受如泡故,功德施云:观察寿如水泡,或始生未成体,或才生,或暂停住,即归散灭。

  (四)随顺出离相。无著云:随顺人法无我故得出离。文三:初、梦喻过去。无著云:彼过去行以所念处故如梦。论云:应观过去所有集造同于梦境,但唯念性故。功德施云:观察作者,如梦中随见闻之境,以念分别熏习住故。虽无作者,种种境界,分明现前。如是众生,无始时来,有诸烦恼,善不善业,熏习而住。虽无我是能作者,而现无涯生死等事。二、电喻现在。论云:以刹那不住故。功德施云:观察心如电,生时即灭。三、云喻未来。论云:以于子时阿黎耶识,与一切法为种子根本,无著云:彼粗恶种子似虚空,引心出故如云。

  无著云:如是知三世行,则达无我,此显示随顺出离相。大云云:过未无体,现又不住,则三世空,达无我矣。

  ﹝断入寂如何说法疑﹞二、约诸经显诸虚假喻之大意。

  佛说一切法空,疑云:云何现见一切境界?故说如幻,幻法虽无,分明可见。又疑云:幻法既无,人何爱著?故说如阳焰,渴鹿谓之水,爱著奔趣。又疑云:渴鹿毕竟不得水,贪者如何皆得受用?故说如梦,梦中所见,亦得受用。又疑云:梦造善恶,寤无业报;梦打尊长,寤无忧惧。故说如影如响,虽全无体,明镜对色,空谷对声,妍媸高低,一一皆应,必无杂乱,必无参差。又疑云:苦都无实,菩萨何以作利乐事?故说如化,谓变化者,虽知不实而化事。

  ﹝断入寂如何说法疑﹞三、会通。

  秦译经本,梦幻泡影,空理全彰,露电二喻无常足显,悟真空,则不住诸相,观生灭,则警策修行,妙符破相之宗,巧示亡情之观。

  魏译九喻,秦本略者,以星、灯有体,云种含生,恐难契空心,潜滋相想,取意之译,妙在兹焉。

  ﹝释经文﹞第三,流通分。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尼者此云女也。优婆塞此云近事男,优婆夷此云近事女,亲近比丘比丘尼而承事故。阿修罗此云非天,「皆大」等者。文, 殊所问经云:有三种义,欢喜奉行:(一)说者清净,不为取著利养所染;(二)所说清净,以如实知法体;(三)得果清净。

  无著云:若闻如是义,于大乘无觉,我念过于石,究竟无因故。

  天亲云:诸佛希有总持法,不可称量深句义,从尊者闻及广说,回此功德施群生。

  大云云:大圣说经妙理斯毕,二空圆极四众奉行。

  肇云:同听齐悟,法喜荡心,服玩遵式,永崇不朽。

  资圣云:般若深经三世佛母,闻经四句,以超恶趣之因,一念净持,必获菩提之记,故人天异类,莫不虔受奉行矣。

  

《24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唐.宗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