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根本慧論文句釋寶鬘論▪P10

  ..續本文上一頁 癸五、二谛甚深難知故佛最初不說法之理由所知(10)(有法)佛知此法甚深微妙諸淺智難得了知,故佛密意暫不說法,因爲若倒執空性則有極大過患故。

   辛二、示自宗能建立他宗不能建立的差別

   汝實事師所有毀謗空性的過失於我中觀師則非有,因爲生減不能安立等過失說空性者非有故。又中觀師(有法) 一切建立皆應道理,因爲中觀師許有空性故。實有宗(有法) 一切建立皆不應理,因爲汝不許有空性故。又汝實事師是將自己的過失推向我中觀師,因爲(11)許緣起(12)反說我有過,譬如乘馬者自忘所乘之馬。又實事師(有法)汝應是見諸有爲法無因無緣者,因爲若見一切有爲法由自性有,則見諸法無因無緣故。又汝應是破壞因、果、作者、作、所作和生滅果,因爲見一切法有自性故。

   庚二、示空即緣起義

   所知(有法)無有一法不是空性,因爲無有一法不是緣起,其理決定如是,何以故

  凡是緣起所生之法,即說彼(13)是空性;亦即依彼(14)假立名言;彼(15)亦即是離邊中道故。庚叁、他宗一切建立皆不應理分叁:一、不能建立四谛及知苦等;二、不能建立叁寶和作用等;叁、不能建立世間和出世間的名言。

   辛一、不能建立四谛及知苦等

   實事師(有法)應沒有生滅,因爲(16)一切有爲法不空故,若許無有生滅,則汝不能建立四聖谛,其理決定如是,何以故

  若不是緣起,雲何有苦呢

  但是經說: 『無常是苦義氣非自性有故。又破壞空性者,則不能建立集谛,因爲苦若是有自性,則不從集谛生故。又應不能建立滅谛,何以故

  苦有自性故,其理決定如是,何以故

  若有自性則應恒常安住不變,如是則破壞滅谛。又應不能建立修習,因爲道自性有故。但是道(有法)汝應非自性有,因爲汝(17)是所應修故。又許修道滅苦而得滅亦不應理,何以故

  無有苦、集和滅谛故。又苦谛(有法)後來(18)應不能知,因爲先(19)未知苦一事是有自故,其理決定如是,何以故

  自性是常住不變故,如是汝應不能建立斷集、證滅、修道和證四果,因爲先(20)未斷集等是有自性故,不能建立知苦亦是如此。又四果(有法)後來應不能得,因爲先(21)未得果是有自性故,其理決定如是,何以故

  由執有自性,而有自性則不能變異故。

   辛二、不能建立叁寶和作用等

   應無住果向者,因爲無果故。若許無住果者,則應無僧寶,何以故

  無有住果向的八補特伽羅。亦應沒有正法,因爲沒有四聖谛故。若許無有正法,那麼,佛亦應當沒有,因爲無有正法和僧寶故。又汝應許佛不依菩提,菩提亦不依佛,因爲(23)佛與菩提有自性故。又諸異生(有法)汝爲得菩提雖修菩提行應不能證得菩提,何以故

  在非佛位是有自性故。又法(24)及非法(25)終不能作,因爲自性不空故,其理決定如是,何以故

  不空何須所作,自性非所作故。又無有法(26)及非法(27)亦應有果生,由法及非法爲因而生果 :報之事,於汝則應無,因爲(28)果由自性有故。因此,從法非法所生的果報應是自性空,因爲從法非法爲因所生果報汝亦許是有故。

   辛叁、不能建立世間和出世間的名言

   事實師(有法)應是破壞世間一切名言,因爲(29)破壞緣起的空義故。又作應成無作,未作而成有作,不作亦應成作者,何以故

  破壞空義故。又諸趣(有法)應成不滅,常住不變、而離一切分位,因爲是自性有故。又未得不應得,亦無盡苦際,亦無有斷一切業煩惱,因爲無有空故。

   庚四、若見緣起真性即見四聖谛真性

   所知(有法)誰見緣起自性空,彼即見苦、集、滅、道四谛的真實性:若許諸法寶有者則一切建立皆不應理故。

   觀涅槃品第二十五

   已一、牒诤

   問曰:此諸有爲法(有法)應是不生不滅,何以故

  自性空故。若許不生不滅,那麼,許斷煩惱、滅苦而證涅槃則不應道理。

   已二、答難分四: 一、示他宗不能建立涅槃;二、明自宗所許涅槃;叁、破涅槃實有;四、斷诤。

   庚一、示他宗不能建立涅槃

   此諸有爲法(有法)應是不生不滅,何以故

  自性不空故,若許有爲法不生不滅,那麼,許斷煩惱滅苦而證涅槃則不應道理。

   庚二、明自宗所許涅槃

   自宗沒有不能建立涅槃的過失,因爲在勝義中彼無斷、無得、不斷、不常,不生和不滅以及遠離一切戲論者,說明涅槃故。

   庚叁、破涅槃實有分叁:一、破涅槃有四邊;二、破證涅槃者有四邊;叁、成立生死與涅槃義。

   辛一、破涅槃有四邊分四:一、破許有邊;二、破許無邊;叁、破許亦有亦無邊;四、破許非有非無邊。

   壬一、破許有邊毗婆沙師說:涅槃是有體,何以故

  是滅除業及煩惱的相續故。答日:涅槃不是有體,若是有體則涅槃應當成爲有者死的相,因爲沒有離開老死的有體法故。又若涅槃是有體法,那麼,涅槃則當成爲有爲法,何以故

  凡是有體法沒有不是有爲法故。又若涅槃是有體,那麼,涅槃雲何不從因緣生呢

  因爲凡是有體法都是從因緣生故。

   壬二、破許無邊經部師說:涅槃是實有的無體。答日:若涅槃是無體,無體雲何有自性呢

  彼涅槃既是無體,那麼,無體則不應有自性故。又若涅槃是有自性的無體,則涅槃應是依因緣生,因爲不從因緣生的無體法非有故。問曰:有體與無體若無自性,那麼,涅槃則應成完全沒有。答日:不成。因爲從前世到現世和從現世到後世(30)有體法,皆是依因緣而安立的,或是以無明爲因而有的;若不依因緣及沒有無明爲因的一切戲論寂滅的滅谛,即說爲涅槃故。又涅槃有體與無體皆不應有自性,何以故

  佛說斷除叁有生滅名爲涅槃故。

   壬叁、破許亦有邊亦無邊有一種裸行外道說:涅槃是亦有體亦無體,由於若就無煩惱與無生來說即是無體;若就涅槃自己來說即是有體。答日:涅槃非是亦有體亦無體,何以故

  若涅槃是亦有體亦無體,則凡是有體無體應成解脫,此不應理。若涅槃是有自性的有體無體,那麼,涅槃應不是不依因緣生,因爲有體無體若有自性,則必須依因緣生故。又涅槃應非是有體無體,因爲涅槃是無爲法,而有體(31)與無體(32)皆是有爲法故。又涅槃如何有有體與無體

  此二法相違故,因爲有體與無體二法在一法上不能同時共有故。如暗與明不能共有。

   壬四、破許非有非無邊

   若說涅槃非有體、非無體是自性有,亦不應理,何以故

  若有體無體是有自性,固可說非有體、非無體有自性,但是,有體與無體二法皆非自性有故。又涅槃(有法)是非有體及非無體應無自性,何以故

  若亦非有體與亦非無體是有自性,那麼,須有現證彼是亦非有體、亦非無體的人,但是,無有如此現證的人故。

   辛二、破證涅槃者有四邊

   如來(有法)無有自性,何以故

  如來涅槃後和現在住世,皆不應說有、無、亦有亦無和非有非無是自性有故。

   辛叁、成立生死與涅槃義

   生死與涅槃真妄無有少分差別;涅槃與生死真妄亦無有少分差別。因爲涅槃的實際是自性空,生死的實際亦是自性空故,因爲就生死與涅槃二者的自性空來說毫無差別故。無記見(有法)有十四種:一、依涅槃際有四種,謂於如來滅度後見彼爲有、無、亦有亦無和非有非無。二、依後際有四種,謂於我與世間見爲有邊、無邊、亦有邊亦無邊和非有邊非無邊。叁、依前際有四種,謂於我與世間見爲是常、無常、亦常亦無常和非常非無常。四、依身命有二種,謂於身命見爲是一體和是異體。一切有爲法(有法)有邊、無邊、亦有邊亦無邊、非有邊非無邊, 一體、異體,是常、是無常、亦常亦無

  常、非常非無常等皆無自性,何以故

  自性空故。

   庚四、斷诤

   問曰:涅槃若無自性,那麼,佛爲令得涅槃故而說法當成唐勞無功

   答日:佛於任何處所,對任何補特伽羅皆未曾說一法有自性,因爲佛陀息滅一切實執行相及諸戲論,常住寂滅涅槃故。

   觀十二有支品第二十六

   丙二、由未通達緣起與通達緣起而有流轉與還滅之理分二:一、流轉緣起;二、還滅緣起。

   丁一、流轉緣起

   問曰:《中論》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的因緣是什麼

  答日:(33)能引後有的因有叁支,有情由無明所覆而有後有故;身口意業起叁種行,隨彼諸行趣於六趣;由行爲緣令識流轉六趣故。所引果有四支,若識入胎即有名色;若有名色即生六處;依於六處而有觸生;由觸爲緣而生諸受故。觸(有法)是有因的,即依眼根、色境和作意而生故,如是依名(34)色(35)而有識生的根境識叁和合以爲觸。後有的能生因有叁支,即由受爲緣生愛,謂爲受生愛;若有愛即有取而有四取生;若有取即生取者的有故,若無取即得解脫,何以故

  不生起有故。彼有亦是五蘊所攝。所生果有二支,從有即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擾亂等,又皆由生而有故。如是已說由無明爲緣而生唯是苦之蘊。

   丁二、還滅緣起

   諸智聖者不新作能引業。愚癡異生是作業者,何以故

  行是生死的根本故。又聖智者現見諸法實相故。若斷無明即得解脫,何以故

  無明若減則諸行亦不生故。聖者(有法)息滅無明是有因由的,即由了知而修諸法實相故。所知(有法)如是正滅唯彼苦之蘊,因爲無明等滅已,則行等亦不起故。

   觀見品第二十七

   丙叁、若通達緣起則惡見自息的理由分二:一、說明十六種惡見;二、通達緣起則不住惡見的理由。

   丁一、說明十六種惡見

   惡見有十六種,謂我於過去世是有、是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等四見:我與世間是常、是無常、亦常亦無…

《中觀根本慧論文句釋寶鬘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寶鬘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