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清淨道論》-根律儀、活命遍淨律儀▪P5

  ..續本文上一頁如果是沒有病而爲自己乞求這些好吃的東西,或者營養品,包括補品等等,這位比庫就犯了巴吉帝亞(pàcittiya,波逸提)。

  五、然後還有,爲了活命的原因,就是爲了生活的原因,生活的理由,沒有病的比庫尼爲自己而用意令作美味者,犯應悔過(pà

  idesan

  ya,波羅提提舍尼)。

  這是對比庫尼的,她自己叫人家做那些好吃的東西。周旋,這是對比庫來說,就是凡是由于,那些比庫尼所周旋,叫人「你在這多放些好吃的東西,這位是聖者,這位他的修行很好,加多點東西在那裏。」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就犯了應悔過pà

  idesan

  ya。

  六、還有在衆邪法裏面呢,有一條。這一條就跟巴吉帝亞(pàcittiya,波逸提)第叁十九條很相像的。它們的不同在于,如果沒有病的話,爲自己要求食物,就犯了惡作(dukka

  a,突吉羅)。如果沒有病要求美味的食物,就犯了巴吉帝亞(pàcittiya,波逸提)。它們的區別是這樣的。

  所以呢,一共有六條學處是關乎于活命的,是關乎于生活的,跟自己的生活謀生有關的,這是世尊所禁止的。這個也是在比庫巴帝摩卡(pàtimokkha,古譯波羅提木叉)裏面的製定。然而,除了比庫巴帝摩卡之外呢,還有其它的很多的那些規定。這些規定呢,就在講到了由于詭詐,虛談,現相,嗔罵示相,以利求利等惡法所取得的邪命,如果遠離這些邪命,就稱爲活命遍淨戒。

  詭詐呢,就是爲了利養、爲了恭敬、爲了名譽,被這些所執著的惡欲者、爲欲所敗者。他們假裝拒絕資具,以那些迂回的說法,假扮成自己很有威儀,很造作。用這樣的方法就叫作詭詐。詭詐的意思就是假裝自己很有修行的,把自己裝成非常有修行,好象老修行,然後來騙取那些施主們的信心,從而得到供養。

  舉例說,有些人他很希望那些信徒去供養他,他心裏也非常想得到一些供養。但是呢,他假裝去拒絕,然後等那些施主們已經對他生起了信心之後呢,那些施主們就說:

  「哦,這個那麼少欲知足的尊者,我們供養他,只要他能夠接受那麼一點點,我們都可以得到很大的福報。」

  然後呢,施主們就用很多那些袈裟啊,飲食啊,那些很好的東西去供養他,供養他的時候,他還要假裝說:

  「象我這樣少欲知足的人,我要這些東西幹什麼呢?我只要一點點就夠了嘛,你們拿那麼多東西來幹什麼呢。但是爲了慈悲你們,爲了悲憫你們,我還是接受吧!」

  所以,就是用這樣的一種喬裝打扮,一種虛假的,這樣的態度,這樣的心態,假裝著自己很有修行,假裝著自己真的是很少欲知足,但是內心裏是腐敗的,是惡欲的,是染著于名聞利養的。這樣的人,他通過語言,通過裝束。比如走路的時候,假裝是非常有修行的,比如說,專門在人很多的地方在那邊打坐,恐怕人家不知道他在修行。或者說,在走路的時候,故意打扮得象自己很有正念,很有威儀,然後呢眼不斜視,那些施主明明叫他,他也假裝著不知道。他不是真正爲了守護根門,不是真正的守護好自己的心而這樣做,而是,他是爲了取得施主們的信心,爲了得到他們的供養而喬裝打扮。這樣的話,當他能夠取得了施主們的信心之後,然後施主所供養的他們全單照收。這種就稱爲詭詐。

  那什麼是虛談呢?虛談就是執著于利養,恭敬,名譽,爲這些惡欲所打敗的人。他對他人沒有問他自己虛談,極虛談、贊虛談、極贊虛談、纏絡語、極纏絡語、舉說、極舉說、隨愛語、谄谀語、豆湯語、養育狀,這個稱爲虛談。虛談就是比如說,看到了施主來了,就對他說:

  「哎,施主,今天你來了,你是不是來供養啊?哦,那麼沒關系吧,你就在這裏等著,我去拿缽,你就過來。」

  或者說,有些施主來了,知道他是大施主,知道他也有供養,然後就跟他說:

  「哦,現在某某大施主也是我的信徒哦,我收的某某爲我的弟子哦,你看,現在連某某他都成爲我的弟子。」

  然後,比如是現在的話,他就介紹一些相片啊,或者什麼東西給他看。然後就說,你看我跟誰誰握過手哦,我跟某某明星啊,我跟某某政要啊等等,他們都成爲我的弟子哦。象這樣的,沒有問自己就自我介紹,自我吹捧,這個稱爲虛談。如果說,唯恐施主不認識自己,唯恐施主對自己反感。所以呢,經常找施主說話,攀緣施主,去跟施主搭讪。這稱爲極虛談。什麼是贊虛談呢?就是給施主扣高帽子。這位是大施主,這位是大護法,這位是大長者,這樣稱爲贊虛談,就是用高帽子去扣那些施主。用各方面的那些稱贊,那些擡舉來說,稱爲極贊虛談。

  什麼是纏絡語呢?就是說:

  「施主啊,去年的這個時候你不是做了很大的布施嗎?爲什麼現在你沒有做布施呢?」這種就稱爲纏絡語。或者說,看到了,一些人拿了一些東西,比如說拿了甘蔗,拿了蜜糖之類。舉個例子,比如拿了蜜糖。然後就問說:

  「哎,施主,這些蜜糖是從哪裏來的?」

  施主說:“哦,這些蜜糖是從養蜂廠來的」

  然後,他就說:

  「不知道這樣的蜜糖到底是甜的,還是不甜的呢?」

  那,施主說:「哦,甜不甜我還不知道哦,要嘗過才知道。」他說:

  「哦,如果要我叫你把這些蜜糖供養給我,這樣的話,是不適合于出家人所說的。」

  這樣的話呢,就稱爲纏絡語。就是兜圈,糾纏不清,但是他的目的就是爲了供養。比如,有的人說,這一家人對我很有信心,他有什麼東西他都會供養我。象這樣的話這種叫做舉說,就是事實上你看表面上他是在稱贊那個施主,事實上是他是爲了要別人供養自己。有時候呢,用一些叫做把自己說的很低的,假裝看上去他很謙虛,事實上他的目的是爲了要擡高自己,要得到供養。比如說:

  「哎呀,我這個人一點修行都沒有,我出家了,你看,我現在出家了二十多年了!我還象我現在這麼樣!」

  這樣的話叫作谄谀,就是作一些非常卑媚的動作,卑微的動作,說一些把自己貶得很低的話語來說。這個就稱爲谄谀。所謂的豆湯語呢,豆湯語就是他說的話有一些是真的,有一些的假的,真假摻半,就象煮的豆湯一樣,熟了一半,不熟一半。他說的話真假摻半,有些是誇大的,有些是真的。看上去他說的話是真的,但是他可能是誇大其詞的。或者說,有很多東西,很多水分在裏面。這個稱作豆湯語。什麼稱爲養育狀呢?他就好象家庭的乳母一樣,看到了別人的孩子,就去愛撫她,去抱她,親親她的臉,這個孩子很乖,拍拍他的肩膀,或者幫他摸摸頂,摸摸頭,這個就是稱爲養育狀。這些都是屬于所講的第二種。就是稱爲虛談跟虛談的。

  至于現相,我們下一次再一起來學習吧。那麼,今天我們的課就上到這裏。

  下面我們大家一起來做回向: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

  ipattiyà Buddha§ p

  jemi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

  ipattiyà Dhamma§ p

  jemi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

  ipattiyà Sa

  gha§ p

  jemi

  Addhàimàyapa

  ipattiyàjà

  i-jarà-mara

  amhàparimuccissàmi .

  以此法隨法行,我禮敬佛!

  以此法隨法行,我禮敬法!

  以此法隨法行,我禮敬僧!

  切實依此而行,我將解脫生、老、死!

  Idaü me pu¤¤aü,àsavakkhayaü 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pu¤¤abhàgaü labhantu.

  願我些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些功德。爲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回向諸有情!

  願一切有情,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清淨道論》-根律儀、活命遍淨律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