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果是没有病而为自己乞求这些好吃的东西,或者营养品,包括补品等等,这位比库就犯了巴吉帝亚(pàcittiya,波逸提)。
五、然后还有,为了活命的原因,就是为了生活的原因,生活的理由,没有病的比库尼为自己而用意令作美味者,犯应悔过(pà
idesan
ya,波罗提提舍尼)。
这是对比库尼的,她自己叫人家做那些好吃的东西。周旋,这是对比库来说,就是凡是由于,那些比库尼所周旋,叫人「你在这多放些好吃的东西,这位是圣者,这位他的修行很好,加多点东西在那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犯了应悔过pà
idesan
ya。
六、还有在众邪法里面呢,有一条。这一条就跟巴吉帝亚(pàcittiya,波逸提)第三十九条很相像的。它们的不同在于,如果没有病的话,为自己要求食物,就犯了恶作(dukka
a,突吉罗)。如果没有病要求美味的食物,就犯了巴吉帝亚(pàcittiya,波逸提)。它们的区别是这样的。
所以呢,一共有六条学处是关乎于活命的,是关乎于生活的,跟自己的生活谋生有关的,这是世尊所禁止的。这个也是在比库巴帝摩卡(pàtimokkha,古译波罗提木叉)里面的制定。然而,除了比库巴帝摩卡之外呢,还有其它的很多的那些规定。这些规定呢,就在讲到了由于诡诈,虚谈,现相,嗔骂示相,以利求利等恶法所取得的邪命,如果远离这些邪命,就称为活命遍净戒。
诡诈呢,就是为了利养、为了恭敬、为了名誉,被这些所执着的恶欲者、为欲所败者。他们假装拒绝资具,以那些迂回的说法,假扮成自己很有威仪,很造作。用这样的方法就叫作诡诈。诡诈的意思就是假装自己很有修行的,把自己装成非常有修行,好象老修行,然后来骗取那些施主们的信心,从而得到供养。
举例说,有些人他很希望那些信徒去供养他,他心里也非常想得到一些供养。但是呢,他假装去拒绝,然后等那些施主们已经对他生起了信心之后呢,那些施主们就说:
「哦,这个那么少欲知足的尊者,我们供养他,只要他能够接受那么一点点,我们都可以得到很大的福报。」
然后呢,施主们就用很多那些袈裟啊,饮食啊,那些很好的东西去供养他,供养他的时候,他还要假装说:
「象我这样少欲知足的人,我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呢?我只要一点点就够了嘛,你们拿那么多东西来干什么呢。但是为了慈悲你们,为了悲悯你们,我还是接受吧!」
所以,就是用这样的一种乔装打扮,一种虚假的,这样的态度,这样的心态,假装着自己很有修行,假装着自己真的是很少欲知足,但是内心里是腐败的,是恶欲的,是染着于名闻利养的。这样的人,他通过语言,通过装束。比如走路的时候,假装是非常有修行的,比如说,专门在人很多的地方在那边打坐,恐怕人家不知道他在修行。或者说,在走路的时候,故意打扮得象自己很有正念,很有威仪,然后呢眼不斜视,那些施主明明叫他,他也假装着不知道。他不是真正为了守护根门,不是真正的守护好自己的心而这样做,而是,他是为了取得施主们的信心,为了得到他们的供养而乔装打扮。这样的话,当他能够取得了施主们的信心之后,然后施主所供养的他们全单照收。这种就称为诡诈。
那什么是虚谈呢?虚谈就是执着于利养,恭敬,名誉,为这些恶欲所打败的人。他对他人没有问他自己虚谈,极虚谈、赞虚谈、极赞虚谈、缠络语、极缠络语、举说、极举说、随爱语、谄谀语、豆汤语、养育状,这个称为虚谈。虚谈就是比如说,看到了施主来了,就对他说:
「哎,施主,今天你来了,你是不是来供养啊?哦,那么没关系吧,你就在这里等着,我去拿钵,你就过来。」
或者说,有些施主来了,知道他是大施主,知道他也有供养,然后就跟他说:
「哦,现在某某大施主也是我的信徒哦,我收的某某为我的弟子哦,你看,现在连某某他都成为我的弟子。」
然后,比如是现在的话,他就介绍一些相片啊,或者什么东西给他看。然后就说,你看我跟谁谁握过手哦,我跟某某明星啊,我跟某某政要啊等等,他们都成为我的弟子哦。象这样的,没有问自己就自我介绍,自我吹捧,这个称为虚谈。如果说,唯恐施主不认识自己,唯恐施主对自己反感。所以呢,经常找施主说话,攀缘施主,去跟施主搭讪。这称为极虚谈。什么是赞虚谈呢?就是给施主扣高帽子。这位是大施主,这位是大护法,这位是大长者,这样称为赞虚谈,就是用高帽子去扣那些施主。用各方面的那些称赞,那些抬举来说,称为极赞虚谈。
什么是缠络语呢?就是说:
「施主啊,去年的这个时候你不是做了很大的布施吗?为什么现在你没有做布施呢?」这种就称为缠络语。或者说,看到了,一些人拿了一些东西,比如说拿了甘蔗,拿了蜜糖之类。举个例子,比如拿了蜜糖。然后就问说:
「哎,施主,这些蜜糖是从哪里来的?」
施主说:“哦,这些蜜糖是从养蜂厂来的」
然后,他就说:
「不知道这样的蜜糖到底是甜的,还是不甜的呢?」
那,施主说:「哦,甜不甜我还不知道哦,要尝过才知道。」他说:
「哦,如果要我叫你把这些蜜糖供养给我,这样的话,是不适合于出家人所说的。」
这样的话呢,就称为缠络语。就是兜圈,纠缠不清,但是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供养。比如,有的人说,这一家人对我很有信心,他有什么东西他都会供养我。象这样的话这种叫做举说,就是事实上你看表面上他是在称赞那个施主,事实上是他是为了要别人供养自己。有时候呢,用一些叫做把自己说的很低的,假装看上去他很谦虚,事实上他的目的是为了要抬高自己,要得到供养。比如说:
「哎呀,我这个人一点修行都没有,我出家了,你看,我现在出家了二十多年了!我还象我现在这么样!」
这样的话叫作谄谀,就是作一些非常卑媚的动作,卑微的动作,说一些把自己贬得很低的话语来说。这个就称为谄谀。所谓的豆汤语呢,豆汤语就是他说的话有一些是真的,有一些的假的,真假掺半,就象煮的豆汤一样,熟了一半,不熟一半。他说的话真假掺半,有些是夸大的,有些是真的。看上去他说的话是真的,但是他可能是夸大其词的。或者说,有很多东西,很多水分在里面。这个称作豆汤语。什么称为养育状呢?他就好象家庭的乳母一样,看到了别人的孩子,就去爱抚她,去抱她,亲亲她的脸,这个孩子很乖,拍拍他的肩膀,或者帮他摸摸顶,摸摸头,这个就是称为养育状。这些都是属于所讲的第二种。就是称为虚谈跟虚谈的。
至于现相,我们下一次再一起来学习吧。那么,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回向: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
ipattiyà Buddha§ p
jemi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
ipattiyà Dhamma§ p
jemi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
ipattiyà Sa
gha§ p
jemi
Addhàimàyapa
ipattiyàjà
i-jarà-mara
amhàparimuccissàmi .
以此法随法行,我礼敬佛!
以此法随法行,我礼敬法!
以此法随法行,我礼敬僧!
切实依此而行,我将解脱生、老、死!
Idaü me pu¤¤aü,àsavakkhayaü 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pu¤¤abhàgaü labhantu.
愿我些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些功德。为证涅槃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一切有情,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清净道论》-根律仪、活命遍净律仪》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