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道论》-活命遍净律仪
宝峰禅寺禅修营
2007年6月19日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3X)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等觉者! (三遍)
各位法师,各位同学:
我们在上一节课的时候,大家一起学习了四种遍净律仪当中的活命遍净律仪,一起学习了什么叫做诡诈、什么叫做虚谈。现在我们继续来讲什么叫现相。这里的相就是标志的意思。
现相其中有一种称为示相。“示相”就是通过身跟语言等动作而促使他人要供养,这样的动作称为示相。比如说看到别人拿了食物,然后就说:“你拿了什么来呀?”这种就称为示相。“示相业”就是以这种动作而想要得到那些东西所作这样的行为称为示相业。
“暗示”是指跟布施一些生活品、一些东西有关的那些话语。“暗示业”是跟这些有关的那些动作等。“迂回谈”就是叫做转弯抹角地说。
“曲折说”是旋绕着说的,一直到他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为止。这种称为示相,示相就类似于暗示别人供养。虽然他想要东西他没有直接说,但他是通过暗示的话语来获得自己所想要得到的东西。
还有另外一种是称为嗔骂示相。
嗔骂示相的第一种是怒骂,“怒骂”就是骂那些在家人,比如说骂那些在家人为盗贼、愚人、蠢货、骆驼、牛、奴、堕地狱的人、畜生等等这些很难听的话语去骂那些在家人,称为怒骂。
第二种是诬蔑,“诬蔑”就是用一些轻蔑、侮辱的话去说那些在家人。还有“苛责”就是指出他人的过失,比如说你这个人没有信仰,你这个人没有信乐。
还有一种是“冷语”,就是用冷言冷语去说那些施主;或者说从各个方面举出理由或根据来说一些冷语称为“极冷语”。比如说看到那些从来都不布施的人说:“啊,你这个大施主啊!”就是用一些讽刺的语言去说他。有时候是说一些嘲笑、讥讽的话,比如说:“什么是这个人的生命,他的这个人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呢?他其实只是在吃谷种而已。”就是说只是在吃种子而已,也就是说这种人没有造新的业,只是在吃他过去的福报,这样的意思。用这样的话语来说那些在家人,说那些施主。
如果公开地骂人,骂人为吝啬的人,骂:“你这个人像穷鬼一样。”这样的话语就称为“恶口”,就是直接骂人的。有时候,还有另外一种就是“嘲笑”。比如说:“你不要说他从来都不肯给你东西,每一次他都会给你一个“没有”。”用这样的话语去嘲笑那些施主,去讽刺那些施主,这种就是称为“极嘲笑”。
还有“恶宣传”,恶宣传就是作为一个出家人居然经常去说那些在家人的不是,批评在家人。他这样想:“通过我到处去说这些在家人的是非,而如果这些在家人他怕我说他的话,他就将会布施给我。”由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做法,他做出来后得到了那些供养。
还有另外一种是“阴口”,阴口就是在当面,面对面的时候,说一些甜言蜜语,一旦转过背就诋毁,诽谤。就好象没有见到他面的时候就要吃他的背的肉,这种称为阴口。
这些都称为“嗔骂示相”,嗔骂示相就好象对于他人的善德,犹如用竹片把别人涂在身上的那些药把它刮去一样,这样刮去别人的善德,或者说好象捣碎香料来取香味一样,把别人的那些善德把它捣碎,然后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这样做,所以这个称为嗔骂示相。
还有另外一种称为“以利求利”,这种以利求利就是以施望施。以利求利、以施望施,这种人就是把别人供养给他的东西,供养给僧团的东西,那些施主们由于信心而供养的那些东西,然后他就把这些东西转送给其他的在家人。他的目的是想要攀缘在家人,获得在家人的信心,然后由于这样而再获得更多的供养,这种称为以利求利、以施望施。
比如说在家人由于信乐,然后他们拿了很多水果到寺院,供养你们、或者供养出家人、或者供养寺院、供养给僧团。然后你就拿这些水果分发给那些来这边礼佛、来这边供养的那些在家人,然后由于这种给的行为,然后你获得了更多的其它供养。这样所得来的东西也是属于已经犯了活命遍净律仪了。
除了这样之外,在解释活命遍净律仪当中还要谈到一条就是“等恶法”。也就是在活命遍净律仪里面说到:“舍离了由于违犯为活命之因而制定的六种学处以及由诡诈、虚谈、现相,嗔骂示相、以利求利等恶法。”
这里所说的等恶法所取的邪命为活命遍净戒。这里的等恶法就是在《长部》第一经的《梵网经》,第二经的《沙门果经》,《安巴达经》(Ambannha Sutta)等这些经里面说到的,作为佛陀教法当中的弟子、比库、比库尼所不应当有的那些谋生的方式。
在经典里面说,就好象有一些沙门、婆罗门他们信他,以信他食,就是食他信施。然而他们依然用一些下等的伎俩来生活、邪命自活,就好象帮人家看相、帮人家占卜、预兆、谈天地的变易、占梦、看相、占那些被老鼠咬过的布、做火供、用一些食物等等去祭祀、献供等等,用这些下等的伎俩来邪命自活,种种的恶法,如果是离了这些恶法所求的那些供养,所以称为活命遍净。如果从事这样的恶法称为邪命。
在《相应部》(Saüyutta Nikàya)里面有一个叫《沙利补答相应》(Sàriputtasaüyuttaü),里面就讲到了一个故事:当时世尊住在王舍城的喂松鼠(Kalanda)的竹园。有一次沙利补答(Sàriputta,沙利补答)尊者在早上穿好衣持好钵入王舍城去乞食,等他乞到食之后就来到一堵墙下面,就在墙下面那里用他的一天当中的一餐。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叫净口的外道出家尼,她见到沙利补答尊者在那里用餐。
她就问:“沙门啊,你是不是下口而食(就是口向下而食)呢?”
沙利补答尊者就说:“大妹,不是,我不是下口而食。”
“那你是不是仰口食(就是口向上而食)呢?”
他说:“我也不是仰口食。”
“那你是不是方口食(就是口向着四方而食)呢?”
他说:“也不是方口食。”
“那是不是四维口而食(就是口向着四个角落,东南方,西南方,东北方,西北方而食)呢?”
沙利补答尊者说:“姐妹,我也不是四维口食。”或者说可以理解成就是口吃下方的,口吃上方的,口吃四方的跟口吃四个角落的。
那净口出家尼就说:“沙门,你既不是说你是下口食,也不是上口食,也不是方口食,也不是四维口食,那你到底是以什么为食呢?”
沙利补答尊者就说:“就好象有些沙门、婆罗门一样,他们口向下而食,是他们专门精通于那些耕田、种地呀等等这些下等的伎俩而邪命自活,他们从这些口向下而得来的食物,得来的活命这个称为“下口食”。又犹如有些沙门、婆罗门,他们精通于星象,他们通过占星等等这些下等的伎俩而邪命自活,这个称为“仰口食”。又有些沙门、婆罗门他们就为那些在家人走使,他们巴结那些在家人,然后为那些在家人传送信息,为在家人服务,替在家人效劳,这种称为方口食,通过这些下等的伎俩而邪命而活,称为“方口食”。而又有些沙门、婆罗门他们通过占卜、看相、预测啊等等这些下等的伎俩而邪命自活,这个称为“四维口食”。而我们是离开这下口食、仰口食或上口食、方口食跟四维口食的。我们是依法而食,我们依法乞求,就是依托钵这样而食的。”
净口尼她听了之后,就到王舍城到处去宣扬说:“啊,沙门释迦子他们是依法而食,他们是依法乞食者,所以你们应当供养他们。”
这个是记载于《相应部》里面的一个故事。
因此,作为出家人来说应当要避免这四类的邪命自活,就是:下口食、仰口食、方口食、四维口食。这个在北传有一部经叫做《佛遗教经》,也类似刚开始那一段,就是比如说耕田种地呀,和合汤药等等这些就是类似这里所说的。
什么是属于遍净呢?前面所说这些无论是由于虚谈也好,由于诡诈也好,现相也好,嗔骂示相也好,以利求利也好,或者说用各种各样的邪命自活的方法所获得的任何的必须品,而如果作为比库使用这些必须品依此而活,这个称为邪命。由于邪命所以他的活命是不清净的。
什么是属于活命遍净(àjivapàrisuddhi)呢?在《清净道论》的三十三页,就说:“对于没有受持头陀支的人来说,从僧伽(就是僧团)或者一些小众(就是几位比库)或者从俗人由于信乐他的说法等而获得的那些必须品、生活用品,这个称为“遍净”(pàrisuddhi)。如果由于行乞(就是由于托钵)而得来的称为“极清净”。对于受持头陀支的人来说,由行乞(就是由于托钵)以及由于俗人信乐他常行头陀行之德,或者随顺于头陀行的定法而得来的资具称为“遍净”。”
遍(pàri),pàri有完全的意思,suddhi的意思是清净。
我们都知道如果作为比库来说,我们可以接受的是四事供养,大家应当都非常清楚什么是四事供养吧?就是:
C
vara,我们的衣-袈裟;
Pi
óapàta,我们的食物;
Senàsana,就是我们的坐卧处;
Gilàna-paccaya-bhesajja-parikkhàraü,就是我们由于要治疗病所必须的那一些医药。
这个称为四事供养。对于这四事供养来说,前面的第一跟第二种,就是衣跟食,这个除了我们行乞托钵可以得到之外,通过暗示、通过迂回的说法而得来的衣跟食都是属于邪命。
然而对于地,比如说有时候我们要盖一间寮房,那这个时候应当怎么办呢?用暗示是可以的,但是怎么样的暗示法呢?我们可以先在一块地上,然后叫那些在家人插一些标志,比如说插一些佛教的教旗等等,然后画出一个地方,然后如果有居士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带他到此地。
如果有居士问起:“这个地方准备用来做什么呢?”…
《《清净道论》-活命遍净律仪》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