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清淨道論》-活命遍淨律儀

  《清淨道論》-活命遍淨律儀

  寶峰禅寺禅修營

  2007年6月19日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3X)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正等覺者! (叁遍)

  各位法師,各位同學:

  我們在上一節課的時候,大家一起學習了四種遍淨律儀當中的活命遍淨律儀,一起學習了什麼叫做詭詐、什麼叫做虛談。現在我們繼續來講什麼叫現相。這裏的相就是標志的意思。

  現相其中有一種稱爲示相。“示相”就是通過身跟語言等動作而促使他人要供養,這樣的動作稱爲示相。比如說看到別人拿了食物,然後就說:“你拿了什麼來呀?”這種就稱爲示相。“示相業”就是以這種動作而想要得到那些東西所作這樣的行爲稱爲示相業。

  “暗示”是指跟布施一些生活品、一些東西有關的那些話語。“暗示業”是跟這些有關的那些動作等。“迂回談”就是叫做轉彎抹角地說。

  “曲折說”是旋繞著說的,一直到他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爲止。這種稱爲示相,示相就類似于暗示別人供養。雖然他想要東西他沒有直接說,但他是通過暗示的話語來獲得自己所想要得到的東西。

  還有另外一種是稱爲嗔罵示相。

  嗔罵示相的第一種是怒罵,“怒罵”就是罵那些在家人,比如說罵那些在家人爲盜賊、愚人、蠢貨、駱駝、牛、奴、墮地獄的人、畜生等等這些很難聽的話語去罵那些在家人,稱爲怒罵。

  第二種是誣蔑,“誣蔑”就是用一些輕蔑、侮辱的話去說那些在家人。還有“苛責”就是指出他人的過失,比如說你這個人沒有信仰,你這個人沒有信樂。

  還有一種是“冷語”,就是用冷言冷語去說那些施主;或者說從各個方面舉出理由或根據來說一些冷語稱爲“極冷語”。比如說看到那些從來都不布施的人說:“啊,你這個大施主啊!”就是用一些諷刺的語言去說他。有時候是說一些嘲笑、譏諷的話,比如說:“什麼是這個人的生命,他的這個人的生命有什麼意義呢?他其實只是在吃谷種而已。”就是說只是在吃種子而已,也就是說這種人沒有造新的業,只是在吃他過去的福報,這樣的意思。用這樣的話語來說那些在家人,說那些施主。

  如果公開地罵人,罵人爲吝啬的人,罵:“你這個人像窮鬼一樣。”這樣的話語就稱爲“惡口”,就是直接罵人的。有時候,還有另外一種就是“嘲笑”。比如說:“你不要說他從來都不肯給你東西,每一次他都會給你一個“沒有”。”用這樣的話語去嘲笑那些施主,去諷刺那些施主,這種就是稱爲“極嘲笑”。

  還有“惡宣傳”,惡宣傳就是作爲一個出家人居然經常去說那些在家人的不是,批評在家人。他這樣想:“通過我到處去說這些在家人的是非,而如果這些在家人他怕我說他的話,他就將會布施給我。”由這樣的想法、這樣的做法,他做出來後得到了那些供養。

  還有另外一種是“陰口”,陰口就是在當面,面對面的時候,說一些甜言蜜語,一旦轉過背就诋毀,誹謗。就好象沒有見到他面的時候就要吃他的背的肉,這種稱爲陰口。

  這些都稱爲“嗔罵示相”,嗔罵示相就好象對于他人的善德,猶如用竹片把別人塗在身上的那些藥把它刮去一樣,這樣刮去別人的善德,或者說好象搗碎香料來取香味一樣,把別人的那些善德把它搗碎,然後爲了自己的利益而這樣做,所以這個稱爲嗔罵示相。

  還有另外一種稱爲“以利求利”,這種以利求利就是以施望施。以利求利、以施望施,這種人就是把別人供養給他的東西,供養給僧團的東西,那些施主們由于信心而供養的那些東西,然後他就把這些東西轉送給其他的在家人。他的目的是想要攀緣在家人,獲得在家人的信心,然後由于這樣而再獲得更多的供養,這種稱爲以利求利、以施望施。

  比如說在家人由于信樂,然後他們拿了很多水果到寺院,供養你們、或者供養出家人、或者供養寺院、供養給僧團。然後你就拿這些水果分發給那些來這邊禮佛、來這邊供養的那些在家人,然後由于這種給的行爲,然後你獲得了更多的其它供養。這樣所得來的東西也是屬于已經犯了活命遍淨律儀了。

  除了這樣之外,在解釋活命遍淨律儀當中還要談到一條就是“等惡法”。也就是在活命遍淨律儀裏面說到:“舍離了由于違犯爲活命之因而製定的六種學處以及由詭詐、虛談、現相,嗔罵示相、以利求利等惡法。”

  這裏所說的等惡法所取的邪命爲活命遍淨戒。這裏的等惡法就是在《長部》第一經的《梵網經》,第二經的《沙門果經》,《安巴達經》(Ambannha Sutta)等這些經裏面說到的,作爲佛陀教法當中的弟子、比庫、比庫尼所不應當有的那些謀生的方式。

  在經典裏面說,就好象有一些沙門、婆羅門他們信他,以信他食,就是食他信施。然而他們依然用一些下等的伎倆來生活、邪命自活,就好象幫人家看相、幫人家占蔔、預兆、談天地的變易、占夢、看相、占那些被老鼠咬過的布、做火供、用一些食物等等去祭祀、獻供等等,用這些下等的伎倆來邪命自活,種種的惡法,如果是離了這些惡法所求的那些供養,所以稱爲活命遍淨。如果從事這樣的惡法稱爲邪命。

  在《相應部》(Saüyutta Nikàya)裏面有一個叫《沙利補答相應》(Sàriputtasaüyuttaü),裏面就講到了一個故事:當時世尊住在王舍城的喂松鼠(Kalanda)的竹園。有一次沙利補答(Sàriputta,沙利補答)尊者在早上穿好衣持好缽入王舍城去乞食,等他乞到食之後就來到一堵牆下面,就在牆下面那裏用他的一天當中的一餐。這個時候來了一個叫淨口的外道出家尼,她見到沙利補答尊者在那裏用餐。

  她就問:“沙門啊,你是不是下口而食(就是口向下而食)呢?”

  沙利補答尊者就說:“大妹,不是,我不是下口而食。”

  “那你是不是仰口食(就是口向上而食)呢?”

  他說:“我也不是仰口食。”

  “那你是不是方口食(就是口向著四方而食)呢?”

  他說:“也不是方口食。”

  “那是不是四維口而食(就是口向著四個角落,東南方,西南方,東北方,西北方而食)呢?”

  沙利補答尊者說:“姐妹,我也不是四維口食。”或者說可以理解成就是口吃下方的,口吃上方的,口吃四方的跟口吃四個角落的。

  那淨口出家尼就說:“沙門,你既不是說你是下口食,也不是上口食,也不是方口食,也不是四維口食,那你到底是以什麼爲食呢?”

  沙利補答尊者就說:“就好象有些沙門、婆羅門一樣,他們口向下而食,是他們專門精通于那些耕田、種地呀等等這些下等的伎倆而邪命自活,他們從這些口向下而得來的食物,得來的活命這個稱爲“下口食”。又猶如有些沙門、婆羅門,他們精通于星象,他們通過占星等等這些下等的伎倆而邪命自活,這個稱爲“仰口食”。又有些沙門、婆羅門他們就爲那些在家人走使,他們巴結那些在家人,然後爲那些在家人傳送信息,爲在家人服務,替在家人效勞,這種稱爲方口食,通過這些下等的伎倆而邪命而活,稱爲“方口食”。而又有些沙門、婆羅門他們通過占蔔、看相、預測啊等等這些下等的伎倆而邪命自活,這個稱爲“四維口食”。而我們是離開這下口食、仰口食或上口食、方口食跟四維口食的。我們是依法而食,我們依法乞求,就是依托缽這樣而食的。”

  淨口尼她聽了之後,就到王舍城到處去宣揚說:“啊,沙門釋迦子他們是依法而食,他們是依法乞食者,所以你們應當供養他們。”

  這個是記載于《相應部》裏面的一個故事。

  因此,作爲出家人來說應當要避免這四類的邪命自活,就是:下口食、仰口食、方口食、四維口食。這個在北傳有一部經叫做《佛遺教經》,也類似剛開始那一段,就是比如說耕田種地呀,和合湯藥等等這些就是類似這裏所說的。

  什麼是屬于遍淨呢?前面所說這些無論是由于虛談也好,由于詭詐也好,現相也好,嗔罵示相也好,以利求利也好,或者說用各種各樣的邪命自活的方法所獲得的任何的必須品,而如果作爲比庫使用這些必須品依此而活,這個稱爲邪命。由于邪命所以他的活命是不清淨的。

  什麼是屬于活命遍淨(àjivapàrisuddhi)呢?在《清淨道論》的叁十叁頁,就說:“對于沒有受持頭陀支的人來說,從僧伽(就是僧團)或者一些小衆(就是幾位比庫)或者從俗人由于信樂他的說法等而獲得的那些必須品、生活用品,這個稱爲“遍淨”(pàrisuddhi)。如果由于行乞(就是由于托缽)而得來的稱爲“極清淨”。對于受持頭陀支的人來說,由行乞(就是由于托缽)以及由于俗人信樂他常行頭陀行之德,或者隨順于頭陀行的定法而得來的資具稱爲“遍淨”。”

  遍(pàri),pàri有完全的意思,suddhi的意思是清淨。

  我們都知道如果作爲比庫來說,我們可以接受的是四事供養,大家應當都非常清楚什麼是四事供養吧?就是:

  C

  vara,我們的衣-袈裟;

  Pi

  óapàta,我們的食物;

  Senàsana,就是我們的坐臥處;

  Gilàna-paccaya-bhesajja-parikkhàraü,就是我們由于要治療病所必須的那一些醫藥。

  這個稱爲四事供養。對于這四事供養來說,前面的第一跟第二種,就是衣跟食,這個除了我們行乞托缽可以得到之外,通過暗示、通過迂回的說法而得來的衣跟食都是屬于邪命。

  然而對于地,比如說有時候我們要蓋一間寮房,那這個時候應當怎麼辦呢?用暗示是可以的,但是怎麼樣的暗示法呢?我們可以先在一塊地上,然後叫那些在家人插一些標志,比如說插一些佛教的教旗等等,然後畫出一個地方,然後如果有居士來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帶他到此地。

  如果有居士問起:“這個地方准備用來做什麼呢?”…

《《清淨道論》-活命遍淨律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