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允许的,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德。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得正当地省思和使用佛陀所允许的这些资具。
所以,如果对一个持戒清净的具戒者来说,他只要通过如理地省思对于四种资具的正确用途、正确的目的,他也是属于继承受用。如果自己持戒清净,但是没有省思,还是属于欠债的受用。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现在上座部的比库他们每天至少要省思一次。一般上来说,我们在早上明相出现之后会省思,在吃饭前会省思自己所吃的钵食,或者至少在晚上会省思,对今天所使用或者对所有的用品进行省思。因为如果进行了省思之后,我们今天所受用的这些必须品、这些资具就没有过失;如果不是的话,我们就欠了债。
第四种是称为主受用。主是主人的意思,哪些人才能称为主呢?Arahanta是什么意思?(答:应供。)对,古代翻译成应供,它的意思就是值得的、有资格的。有资格受人的供养,所以一切的佛陀、巴支咖(pacceka,辟支佛)跟证得了阿拉汉果的那些圣弟子们,他们就象主人受用自己的财产一样,可以受用一切如法的袈裟、饮食、住所跟医药。这种称为主受用。
当我们讲了这四种受用的方式之后,接着来讲应当如何来正确地省思我们每天所使用的袈裟、饮食、住所跟医药。
当我们在省思我们的袈裟的时候,它的巴利语是:
“Pa
isa
khà yoniso c
varaü pa
isevàmi, yàvadeva s
tassa pa
ighàtàya, u
hassa pa
ighàtàya, óaüsa-makasa- vàtàtapa-siriüsapa-samphassànaü pa
ighàtàya, yàvadeva hirikop
napa
icchàdanatthaü.”
这是对于袈裟省思的巴利语。它的意思是:
“如理省思我所受用的衣,只是为了抵御寒冷,为了抵御炎热,为了抵御虻、蚊、风吹、日晒、爬虫类的触恼,只是为了遮蔽羞处。”
这是对袈裟的受用。这里所说的衣(c
vara),c
vara是衣的意思,这里的衣是我们凡是披在身上的都称为衣。
对于比库来说,三种衣是佛陀所允许的衣:
第一种是桑喀帝(sa
ghà
),古代翻译成僧伽梨;
第二种是上衣(uttaràsa
ga),古代翻译成郁多罗僧,我们现在披的上衣;
第三种是下衣(antaravàsaka),古代翻译成安陀会,就是我们穿里面的裙子。
这三衣是佛陀允许的衣,而我们每一次要披着这些衣的时候,要必须进行省思,省思它的正确的目的。
Pa
isa
khà就是省思。Yoniso是如理地。C
varaü是衣。Pa
isevàmi我所受用的、我所穿的。Yàvadeva只是为了。S
tassa pa
ighàtàya,s
ta是寒冷,这里的寒冷包括了外面的寒冷跟身体由于四大不调而发生的那种冷,称为s
ta,s
tassa就是寒冷的;pa
ighàtàya就是避免,为了防御。
U
ha是炎热,这里的炎热就包括了气候的炎热,或者说由于火烧啊、山火等等这样所发生的炎热。所以u
hassapa
ighàtàya就是为了防御炎热。
aüsa是牛虻的虻,就是会吸血的一种虻。Makasa就是蚊子。Vàtà就是风,这里的风包括了有尘土的风跟没有尘土的风。Vàtàtapa就是炎热、太阳晒、日晒。
Siriüsapa就是那些爬行类的动物,比如说像蛇这一类的称为siriüsapa。Samphassànaü,samphass就是碰触的意思,这就包括了给太阳晒的时候,由于接触到热,身体生起不适,风吹身体感到不适,或者说被蚊子叮咬,蚊子的咬噬等等这种称为触,这里samphass的意思就是触。
Yàvadeva只是为了。Hirikop
na就是羞处,男女的私处、男女的私部,如果是暴露了这些部分,那么未免就会扰乱跟会破坏了羞耻。所以为了要遮蔽羞处,pa
icchàda就是为了要遮盖住,所以我们要穿衣。
因此前面所提到的:“为了抵御寒冷,为了抵御炎热,为了抵御虻、蚊、风吹日晒以及爬行类的触恼。”这些是临时性的,有热就不会有冷,而且不是经常都有蚊子的、不是经常都有爬虫类的触恼的,所以前面的那些是属于临时性的。但是决定性的目的就是为了遮羞,为了遮盖我们的羞部,即使有没有蚊子、有没有风、有没有热,我们都要穿衣,这是为了遮羞。
如果一位比库他裸体的话,他会犯恶作(dukka
a),当然不是说在洗澡的时候裸体。对于比库尼来说,她就不能裸体,比库尼必须得穿水浴衣而洗澡的。如果比库尼一裸体她就犯了巴吉帝亚。但是比库来说,洗澡是在水中,在暖房,这里的暖房就是相当于蒸汽、相当于桑拿一样的,那样他就可以裸体,但是他不能够像裸体外道那样地到处走,如果他这样的话就犯了恶作。所以我们沙门释迦子应当有羞耻感的,不会像那些尼犍子(Niga
ha Nà
aputta)他们的徒众那样,毫无羞耻地光着身体到处走,现在印度还有这些人。
所以我们要省思我们所穿用这些袈裟的正确的目的。
(休息)
好,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资具依止戒里面的第二种。
第一种是c
vara,c
vara是衣。
第二种是pi
óapàta,pi
óa是食物,pàta是掉落的意思,所以pi
óapàta是指各种各样的食物。由于比库在托钵的时候,一团一团的落在钵内的各种食物,称为pi
óapàta,或者一团一团的降落缘故,所以称为团食,也就是从各处所接受的那些食物称为pi
óapàta。那在省思食物的时候,应当怎么样省思呢?省思文是:
“Pa
isa
khà yoniso pi
óapàtaü pa
isevàmi, n”eva davàya na madàya na ma
óanàya na vibh
sanàya, yàvadeva imassa kàyassa
hitiyà yàpanàya vihiüsuparatiyà brahma- cariyànuggahàya, iti purà
a¤ca vedanaü pa
iha
khàmi nava¤ca vedanaü na uppàdessàmi, yàtrà ca me bhavissati anavajjatà ca phàsuvihàro cà”ti.”
这是对于钵食、对于食物的省思,它的意思是:
“我如理省思所受用(食用)的食物,不为嬉戏、不为骄慢、不为装饰、不为庄严,只是为了此身住立存续,为了停止伤害,为了资助梵行,如此我将退除旧受(饥饿之苦),并使新受不生(吃过饱之苦),我将维持生命、无过且安住。”
这个是对食物的省思。所以这里说到的n”eva davàya是不为嬉戏。就好象那些乡村的小孩那样,为了玩,在那边吃,一边吃一边嬉戏,他们吃是为了去嬉戏、去游乐、去游玩,这种是称为嬉戏。
“不为嬉戏”,不是为了这样的目的而去吃。“不为骄慢”,骄慢就好象那些拳师或者那些力士一样,为了那种骄态而去吃,也不是为了要自己非常强壮,要自己很有勇气这样去吃。
“不为装饰”,装饰就好象那些宫女、那些妓女等等,她们是为了自己的身体非常的美丽,非常的娇嫩、艳丽,为了这样而吃、而食用食物,如果不为这样就称为“不为装饰”。
“不为庄严”,就是不像那些歌手、那些优人、那些舞女那样为了皮肤的光泽,皮肤的光润美丽,他不像这一类人一样,所以这个称为“不为庄严”。
或者说,“不为嬉戏”,是为了断痴的近因。“不为骄慢”,是为了断嗔的近因。“不为装饰、不为庄严”,是为了断贪的近因。同时,“不为嬉戏、不为骄慢”,是为了阻止生起自己的烦恼、自己的缠结。“不为庄严、不为装饰”,是阻止他人对自己产生烦恼,产生缠结。所以,这四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是为了避免沉溺于欲乐以及不如理的行道。
那下面,有一个yàvadeva,只是为了。Imassa kàyassa, imassa是这个,kàya是身体,这里的身体是指由四大所成的身体,四大所造色,四大的色身。Thitiyà是住立、站立的意思,就是住立。Yàpanàya是为了维持,维持就是不断地存续,不断地滋长、滋养的意思。由于受用了适当的食物,而使身体能够继续地维持下去,继续地住立,就好象一间老的房子有了新的柱子支撑着一样,又犹如车主把油涂在车轴里面,这样车主涂油并不是为了嬉戏、不是为了骄慢、不是为了庄严、不是为了装饰,他只是为了这部车能够继续地跑。同样的,为了住续以及活命的缘故,所以他才受用这样的食物。
Vihiüsuparatiyà,vihiüsa就是伤害,这里的伤害是指由于饥饿所带来的恼害,对身体的伤害。Uparatiyà就是为了停止,停止由于饥饿而对身体带来的损害。也就是说,比库受用食物是为了消除饥饿,就好象把药涂在疮伤口一样。
Brahma cariyànuggahàya,brahma是梵,cariyà是行,梵行就是我们修行的生活,我们清净的生活,就是brahmacariyà,就是为了我们修行,ànuggahà是资助、支持、维护、维持的意思,所以brahmacariyànuggahàya是为了助益佛教的梵行,全佛教的梵行跟道的梵行,就是为了我们以教法中住立以及我们可以行道。
对于行道者,就是对于修行的人,他们受用食物是为了能够补充体力,能够有体力而勤修戒…
《《清净道论》-活命遍净律仪》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