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清净道论》-活命遍净律仪▪P2

  ..续本文上一页

  那么比如我们说:“现在我们寺院需要一个吃饭的饭堂。”或者说:“这里如果有一间寮房那就非常好的。”

  这种暗示的方法对于住所来说是允许的,或者直接可以说:“现在僧团非常需要有一间大家用餐的那些斋堂。”象这样的话这种用暗示的方法来说,是住所还是可以的。

  而对于医药来说呢,只要自己是生病,确实是生病,那么即使是没有邀请的施主还是可以说的,比如说:“现在我得了什么样的病,我需要什么样的药。”这种是对于一切人来说都可以直接提出的,但是必须得提出的是你的病所需要的药。如果那时他供养了过量的药,这样的话就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对于持律的人来说,只要他已经供养你的药,你的病好了还是可以继续保持;第二种是从经教法来说,虽然这并不犯戒,但是它也会影响到你的活命,就是会影响到你的正命,所以说还是不适合用。

  在这里,我们举一个沙利补答尊者的故事来说明那些少欲知足的人即使他们有病,也不去使用通过暗示或者直接说等等的方法所获得的医药。

  有一次,沙利补答尊者跟马哈摩嘎喇那(Mahàmoggallàna,目犍连)尊者他们同住在一个森林里面修远离行,就是独住。有一天,沙利补答尊者突然感到肚子非常痛,晚上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就来访问他,见到沙利补答尊者卧病在床,他探得了他生了什么病之后。

  他就说:“朋友啊,你以前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治好你这样的病痛呢?”

  沙利补答尊者就说:“我还在家的时候,我的母亲就会用酥油再加蜜糖再加糖再加点牛奶,这样熬成的粥来给我喝,我喝了这种粥之后呢,我的肚子就不痛了。”

  马哈摩嘎喇那尊者说:“朋友啊,如果你跟我大家都福报好的话,我们明天有可能会获得这样的甜乳粥。”

  这个时候,住在经行道末端树上的一个树神,他听到了他们之间的谈话之后,他想:“我要让尊者明天可以得到这样的粥。”

  于是,他就跑到沙利补答尊者的施主的家里,然后附在他的长子的身体里面,使他的长子很痛,然后其他的那些家属(就是小孩子的家属)就集合在一起。这个时候他就使这个小孩说话:“如果你明天准备用酥油再加蜜糖再加糖再加牛奶所熬成的甜乳粥给沙利补答长老喝的话,那么我就将会离开他的身体。”

  那他们说:“哎,即使你不这样要求,我们也会经常供养长老这样的粥的。”

  于是,第二天他们就把这些熬好的甜乳粥准备好,然后马哈摩嘎喇那尊者早上要准备去托钵的时候,他就对沙利补答尊者说:“朋友,你在这里等,我去托钵。”

  于是他就进入了村落,那一家人看到马哈摩嘎喇那尊者来了,就急忙接过马哈摩嘎喇那尊者的钵,然后装了满满的这种甜乳粥供养他,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就表示要走了。这个时候,他们又要求马哈摩嘎喇那尊者留下来,让他先喝了这些甜乳粥之后再走。于是就再装一满钵给他带回去供养沙利补答尊者。

  当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回到之后,沙利补答尊者说:“这种粥确实是非常好的(就是可以治愈我的病的),但是这些粥不知道是怎么样得来的?”

  当他知道这些粥的来由之后,他就说:“朋友马哈摩嘎喇那,请你拿走吧,这样的粥我是不会喝的。”

  马哈摩嘎喇那尊者这个时候他并没有想:“你看,他竟然不喝像我这样的人给他的粥。”他并不会这样想,听了他的话之后,他就把他的钵拿到外面,然后倒到一个没有草的地上。

  当这些粥倒在地上的时候,沙利补答尊者的病也好了。从此以后的四十年、有的说四十五年,四十年间从来再没有生过这样的病。于是沙利补答尊者就对马哈摩嘎喇那尊者说:“朋友啊,即使把我的五脏六腑痛出肚子来在地上跳动,我也不会吃由于我的语言说出来而得到的这些粥。”这个就是沙利补答尊者的德。于是他就说了这样的偈颂:

  “假如我吃了由我语言所得来的这些甜粥,便是玷污了我的活命戒(就是活命遍净戒),纵使我的脏腑痛到挤出肚子外面,我宁可舍弃生命也不会破我的活命戒。已经摒弃了邪求,我的心是多么自在啊,我决不作为世尊、为佛陀所呵责的那些邪求。”

  这是一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故事,是说有一位住在鸡跋罗准跋(Ciragumba)里面的大帝须(Mahàtissa)长老。

  有一天,他外出托钵,结果他整天都没有得到任何的食物,由于饥饿,他走着走着身体没办法支撑结果就倒在树下。他正好是倒在芒果树下,这个时候地上已经掉了很多的芒果。由于Tiss长老他严持戒律,所以虽然他倒在树下,旁边都有很多芒果,然而他并没有捡任何的芒果来吃,为什么呢?因为在巴吉帝亚的第四十条,世尊有规定:“若比库把未经手授的食物持入口中者,除了水跟齿木之外,巴吉帝亚。”所以这位长老,由于没有人手授,他不会自己去拿取没有经过授与的那些食物。结果他没办法支撑他的身体,就一直在那里躺着。

  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年老的居士,老居士知道这位长老是饿坏了,饿到躺在地上。那个时候已经过午了,过午是不能够吃任何东西的,即使他捡了芒果,那位长老也不会吃的。因为这位老居士他也知道戒律,所以就捡一些芒果,把这些芒果榨成汁,让这位大帝须长老喝。然后背着这位长老回到他的住处,回到自己的寺院。这位长老在背上想:“他不是我的父母、亲属,只是因为我的戒律所以才背我回去的。”所以那个时候,他就在这位老居士的背上修vipassanà,结果就在背上证得了阿拉汉果。这个是住在鸡跋罗准跋的大帝须长老的故事。

  下面我们讲第四种,资具依止戒。这里的资具(paccaya)是指我们的生活用品,也就是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那四种生活用品:第一是衣;第二是饮食;第三是坐卧处;第四是治病所需的医药。在讲资具依止戒之前,我们还要讲在使用这些生活用品的时候,可以分为四类的使用。

  大家可以翻到三十五页,一般上当我们在接受到施主的供养的时候,当这些供养还是新的话,我们就要先省思。比如说当我们接到衣的时候,我们要先省思:“这些只是四大所组成的而已,只是一些色法而已,然而本来它已经是很清净的,由于穿上在我这个极其污秽的身上,然后这些袈裟只要经过我们的身上一穿过之后,它也变得非常臭秽了。”然后当我们在每一次穿用的时候,也必须得省思,如果没有经过省思而受用,就会犯到“借受用”。

  这里讲到受用,就会有四种受用,就是四种使用方式:

  第一种是称为盗受用,就是盗贼的受用。比如说有一些人已经破了戒,乃至到有一些自己出家而成为比库的,成为出家人的,这种称为贼住者。还有包括那些打着佛、法、僧,挂着佛教的名号而吃三宝的东西的这一类的人,他所使用的任何由于那些施主们供养的物品,都称为盗受用。因为就好象盗贼在偷盗佛、法、僧的用品,三宝的用品一样,这种称为盗受用。

  第二种是称为借受用。借受用,i

  a也是欠债、债务的意思。就是你借来的东西,你是欠债欠的东西,欠三宝物。这种人包括如果一个人持戒很清净,但是他没有观察,没有经过省思他就受用袈裟、吃食物、住住所跟服药。因此,我们在每一次的使用袈裟、在吃钵食、吃食物、住住所、服药,都必须得省思,如果在每一次受用的时候没有省思,那么也必须得在午前、午后、在傍晚、在晚上乃至在凌晨还没有明相出现之前要省思,假如没有省思的话,那么他那一天所使用的衣服、饮食、住所跟药品都是属于欠债受用的。这是对于那种持戒清净的人来说的。

  第三种是称为继承受用。什么是继承呢?就是儿子享用父亲的遗产或者享用自己父亲的东西,这种称为继承。什么样的人才能够使用这些衣服、饮食、住所跟药品呢?是像继承自己父亲的物品、财产一样来使用呢?这种人就是七种有学圣者,也就是证得了初道、初果、二道、二果、三道、三果跟第四道的这七类有学圣者他们使用,就好象使用父亲的财产一样使用这些生活用品。因为我们所披的这些袈裟,是由于世尊所允许的;我们所吃的钵食,也是由于世尊所允许的;我们所住的寺院、寮房,也是世尊所允许的;我们所吃的药品,也是世尊所允许的。因为是世尊所允许的,所以我们受用称为继承受用。

  也许有的人说:“这是施主供养我的。”其实我们不要这样以为,如果你是在家人的话,也许施主理睬都不会理睬你,只是因为我们挂着佛陀的名号,我们示现的是象佛陀那样的形象,我们要剃除须发、要濯染缁衣、要剃染,我们现的是佛陀的形象。由于这样,由于住立于佛陀的教法当中,我们才有这样的福报,不是自己的福报。

  为什么佛陀有这样的福报呢?我们想想,佛陀为了众生的利益,为了饶益有情,他经过了多少劫修行巴拉密呀?修行布施巴拉密修行了多少劫?修行了四阿僧祇及十万大劫的时间,这些是佛陀所得的福报。所以现在即使有那些无耻的人,那些极其贫贱而没有廉耻的人,他们只要在路边挂着一个“佛”字,然后下面放一个功德箱,他们都能够由于这个“佛”字而得到供养,他们即使没有任何的戒德,乃至他们对三宝也没有任何的信仰,只要他们挂着一个“佛”字,他们就能够得到这样的福报。这种福报不是他的福报,而是佛的福报。

  那么现在也是,比如说我们没有任何信的德、没有任何戒的德、没有任何定的德、没有任何慧的德,但是只要我们身披袈裟衣,衣食就无忧。那你说我们是凭什么的德来获得这样的供养呢?是凭自己的戒德、定德、慧德、解脱德、解脱知见德?不是,是佛陀的德。

  所以,当我们省思到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衣食无忧、能够不用愁吃愁住,我们只忧道不忧贫,是因为佛陀的德,因为佛陀在过往生修行菩萨道的时候,他所积累的那些福德的遗因。因此我们现在只要打着佛陀的名号,只要有三宝的这样的名义,就可以丰衣足食。这实际上是由于佛陀…

《《清净道论》-活命遍净律仪》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