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四百論釋▪P22

  ..續本文上一頁于怖畏。例如善于調伏象馬的騎士,雖乘醉傲狂象亦不生怖畏;最極愚昧無知者,也不起怖畏;唯有了知少分德失者,乃起怖畏。

  (子)叁(愚夫怖畏空性的原因)

  頌曰:生死順流法,愚夫常習行,未曾修逆流,是故生怖畏。

  問曰:是何原因愚夫怖畏空性?答曰:對于空性的法未曾熏習修持故。對于生死順流的法,愚夫無始時來經常串習而行,即是熏習俱生我執和分別我執。彼等愚夫由于未曾修習還滅生死的解脫法,是故對于解脫生死的空性法而生于怖畏,所以希求解脫者應當遠離惡不善法,

  (癸)二(觀察障他通達空性的過患)

  頌曰:諸有愚癡人,障他真實見,無由生善趣,如何證涅槃。

  因此,爲了報如來的恩德,而對于樂欲希求解脫、遠離怖畏的正法根器者,應當宣說空性。可是,諸有愚癡無知的人,不但不敬重空性法,而且還由愚癡障礙、嫉妒和悭吝等爲緣,障礙他人說、聞和思維真性見,由此尚且無由而生得人天善趣(增上生),如何能現證涅槃解脫呢?因爲謗空性有極大的罪過故。謗緣起離戲論邊的空性法,比殺人的罪過還大,所以若是不欲欺诳自己的人,對此處應當謹慎。

  (癸)叁(爲不失壞真性見即應謹慎)

  頌曰:甯毀犯屍羅,不損壞正見,屍羅生善趣,正見得涅槃。

  誹謗空性,對自他都有極大的損害,所以甯可毀犯屍羅,無論如何不應損壞空性正見,因爲由于屍羅能生人天善趣的樂果;而通達空性正見,能得解脫和一切智的勝位涅槃。如經雲:“甯毀犯屍羅,莫壞空性見。”

  (癸)四(導入真性的次第)

  頌曰:愚甯起我執,非說無我理,一者向惡趣,勝者趣涅槃。

  此空性正見,智者應當觀察是正法根器而開演說,如雲:“若對愚者說空性,當成顛倒不涅槃,如飲金翅龍王乳,反令毒害更增長。”所以對心未調純的愚者,甯可讓他起我執,說有我法,因爲由于他貪愛我勝,便能滅除惡行,易得人天樂趣故。對非法器暫時不說空性無我理,這是因爲他聞空性起誹謗和起斷滅無的倒見而損壞身口意叁業故。是故觀察宣說空性有過失和有利樂兩方面,一者不敬重、誹謗空性法,或者實執諸法完全無有的斷滅見,則損減業果而向惡趣;一者善巧真性的利根勝者,即決定趣向涅槃。

  (癸)五(認識真性)分二:(一)認識實際;(二)劣慧生怖畏的原因。

  (子)一(認識實際)

  頌曰:空無我妙理,諸佛真境界,能壞衆惡見,涅槃不二門。

  緣起自性空,真如實際、勝義谛、空性和無我的妙理,是聲聞、緣覺和佛叁乘聖者所行的真妙境界;若是通達空性,即能摧壞邊執衆惡見,也是獲得涅槃不二空解脫的法門,所以要趣入叁乘菩提,定要通達空性,若不通達真性,即不能斷除叁有生死的根本。

  (子)二(劣慧生怖畏的原因)

  頌曰:愚聞空法名,皆生大怖畏,豈見大力者,怯弱不生畏。

  此無我法不應對劣慧異生宣說,因爲愚夫異生聞此空性法的名,皆生大怖畏,豈見有大勢力者怖畏,而怯弱者不生怖畏嗎?譬如諸野鹿小獸,但見虎狼獅子等,皆起大怖畏。

  (壬)叁(明佛說甚深義非爲诤淪)分叁:(一)佛說此空性法雖非爲的诤論但法爾(自然)能焚燒一切邪說;(二)明彼能燒毀的原因;(叁)對誤入歧途者應生悲愍。

  (癸)一(佛說此空性法雖非爲的诤論但法爾能焚燒一切邪說)

  頌曰:諸佛雖無心,說摧他論法,而他論自壞,如野火焚薪。

  問曰:此空性法,既能摧毀一切惡見,那麼,爲了摧壞敵論者,對非清淨根器應當宣說。答曰:此空性法,如來不是爲摧伏他論之诤而說的,是爲得解脫門而宣說故。但是,諸佛如來雖無心宣說爲摧壞他論的空性法,但是,由此空性法自然有摧毀他論邪法的功能,例如火雖無有燒薪的想法,但是,野火自然能焚薪。如阿阇黎說:“如草尖朝露,遇日光消殒;諸敵論诤過,遇尊自消毀。”

  (癸)二(明彼能燒毀的原因)分二:(一)正明;(二)諸聖者不生怖畏的原因。

  (子)一(正明)

  頌曰:諸有悟正法,定不樂邪宗,故我見此法,如同能滅門。

  問曰:此空性法若在具有信心士夫的相續生起,如何焚燒他的惡見呢?答曰:諸有由聞思修叁慧悟入世自性空正法甘露味者,他決定不樂于執諸法實有的惡見邪宗,是故我阿阇黎提婆見此空性法,如同能滅一切惡見的方便門。或者與佛經所說的意思相同能滅一切惡見的門,可見阿阇黎所說的空性,與佛陀所說的空性完全相同。

  (子)二(諸聖者不生怖畏的原因)

  頌曰:若知佛所說,真空無我理,有亦無所欣,無亦無所怖。

  問曰:諸聖者是何原因對空性不生怖畏呢?答曰:壞滅貪愛“我”的種子故。若是了知佛所說的內外諸法真性無我的理,安住彼法,他就對于說有我亦無所欣喜,說無我亦無所怖畏,對我見既無有貪愛,對無我也不起嗔恚。是故現證無我的聖者,由于滅除了生怖畏的因,所以對空性不生怖畏。

  (癸)叁(對誤人歧途者應生悲愍)

  頌曰:見諸外道衆,爲多無義因;樂正法有情,誰不深悲愍。

  日常見諸外道衆,爲作很多無義流轉生死受無量苦的種子因,誤入耽著諸法實有的惡見稠林,斷滅順解脫分的善法命根,猶如毒蛇,殺害自己的弟子。若是愛樂解脫生死正法的有情,悟入此法自性空的菩薩種姓,誰不對彼外道深生悲愍呢?是故爲諸有情不爲外道邪師所奪,應當宣暢無自性之道。

  (壬)四(明自他宗的細粗)分二:(一)總明劣慧者敬重其他教法不敬佛法的原因;(二)別釋。

  (癸)一(總明劣慧者敬重其他教法不敬佛法的原因)

  頌曰:婆羅門離系,如來叁所宗,耳眼意能知,故佛法深細。

  問曰:爲什麼諸有情雖有善心意樂,但是大多數跟隨外道宗所行的,而不入于佛教呢?答曰:此空性法微細甚深,難得通達故。婆羅門、離系裸形和釋迦如來叁種所宗的法,如其次第由耳、眼和意能知,是故佛法深細,大多數人不能悟入。釋迦如來的教法,是通達無自性見的太陽,能照亮愚昧的身心,能摧毀無余惡見的荊棘稠林。由于現見有爲諸法如夢,乃能成就無垢的身心,但是必須要由根本定才能了達,所以佛法微細甚深。離系裸形,身受寒風炎日的逼惱。而遠離清淨妙行,所以世人見之即能了達。諸婆羅門唯由念誦吠陀典籍爲主,世人聽之即容易通達。

  (癸)二(別釋)分叁:(一)希求解脫者不應修習邪宗;(二)劣根于彼宗起恭敬的理由;(叁)彼等宗非是正法的原因。

  (子)一(希求解脫者不應修習邪宗)

  頌曰:婆羅門所宗,多令行诳詐;離系外道法,多分順愚癡。

  問曰:外道法是智慧通達的境故,所以多分世間人趣入此法,你亦應如是修習。答曰:不應修習,因爲諸婆羅門所宗的法,多分是令人行念誦、火供、吉祥和忏悔等,爲了恭敬利養,多分以谄诳詐現威儀,所以不是希求解脫者所行的法。如是離系裸形外道所宗的法,多分是依拔發和五火炙身等順愚癡行的,所以希求解脫者在任何時處,對于彼法都應遠離。

  (子)二(劣根于彼宗起恭敬的原因)

  頌曰:恭敬婆羅門,爲誦諸明故;愍念離系者,由自苦其身。

  諸婆羅門所宗的法,主要是修忏悔,所以有些劣根衆生恭敬婆羅門,是爲誦習諸吠陀明論故;如是愍念離系裸形者,是見他由自己受炎日寒風等苦,修諸染汙邪行,逼惱其身,因此對他愍念而生起恭敬。

  (子)叁(彼等宗非正法的原因)

  頌曰:如苦業所感,不成爲正法,如是生非法,是世異熟故。

  如身所受寒風炎日逼惱等苦,是不善業異熟所感故。如地獄諸苦,不成爲正法。如是雖然受生諸婆羅門處,也是過去的業異熟故,如眼等法,非是得人天善趣的法。

  (辛)二(略示善說)分二:(一)正示;(二)外道不敬信佛法的原因。

  (壬)一(正示)

  頌曰:如來所說法,略言唯二種,不害生人天,觀空證涅槃。

  問曰:若生和苦是非法,那麼,什麼是法呢?答曰:損害他的意樂,及由此意樂爲等起的身語業,是名損害他;不害即與此相反,是十善業道,是故如來所說的法,略言唯有不害與涅槃二種。修不害爲等起的善業,是生人天善趣的增上生法;得解脫的法者,即觀諸法自性空,是自性涅槃,又現證真性,見諸苦畢竟不生,遠離新垢,離新垢的涅槃。如《六十正理論》雲:“現法即涅槃,亦所作已辨。”得見道時但得有余依涅槃,得此涅槃,無須無余永盡。此處須要說的是:爲得解脫必定要說現證空性。

  (壬)二(外道不敬信佛法的原因)

  頌曰:世人耽自宗,如愛本生地,于能滅彼因,汝何能生欣。

  問曰:諸外道雖見釋迦能仁的教法,但是,對此不害和涅槃二法爲什麼不起恭敬呢?答曰:耽著自己的惡宗故。一切世間人耽著自宗,是從無始時的熏染,如愛自己本生的家鄉地一樣的貪愛不舍,對于能遮彼自宗的因和與自宗相違的不害和空性二法,外道,汝對此二法,有何因由能不生歡喜呢?應生欣樂,所以由于耽著自己的惡見,即不能悟入佛法故。

  (辛)叁(教誨求解脫者須求善說)

  頌曰:有智求勝德,亦愛他真理,日輪于地上,有目皆共睹。

  聰明的人見自己本生家鄉地有災害的因,即應當棄舍遠離,依止其他富饒的區域而住,所以有智慧的人,修習何法能得人天增上生和得解脫的理趣,雖是他宗亦應受持。譬如日輪遠離偏黨而無私地照耀于大地上,一切有眼目的人皆能共睹。如是修習此不害和空性二法也是一樣,若能如理受持,則對于一切所作唯是功德而無損惱,因此對此二法應當殷重修學。

  總攝頌曰:

  應具善說德相器,誰證性空離邊執,

  斷叁有道究竟際,善巧緣起自性空。

  

  

  第十叁品 破根境品

  (己)四(破根境實有)分二:(一)標品名;(二)正釋品文。

  (庚)一(標品名)

  示修菩薩瑜伽行四百論釋善解心要論,破根境品第十叁。

  (庚)二(正釋品文)…

《中觀四百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觀正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