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學習。知道每一步怎麼學、修,再一個法一個法地圓滿,打下堅實基礎。
如果我們對淨土、禅宗沒有了解之前,可以廣泛學習。如果遇到好的老師之後,你選擇一個法門具體修學,也是可以的。
淨土、禅宗、密宗都是圓滿的法,都有圓滿的修學次第,你也可以單宗專學專修。但是,如果你有精力,也可以多宗同時學修,佛法是圓融的,沒有矛盾。一般來說,我們精力有限,所以,鼓勵從一個法專學專修,再旁通博引。
比如淨土所講信心與禅宗所講疑情怎麼圓融,如果沒有專門引導,不容易圓融起來。所以,先專修,再旁通博引。
10、師父吉祥!我學佛有幾年了,可是進步得很慢,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怎麼能不走彎路,進步得快?謝謝師父解惑。
這些都要好好從皈依叁寶,親近善知識,如理如法聽聞佛法開始。我們學佛要走直路不走彎路,廣學多聞,聽經聞法很重要,能從中檢查對比自己,把我們覺悟之心開發出來。
法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自己的問題,明了自己該如何修。如果我們對于修行根本不明了,那麼,進步很慢就很正常。因爲,我們不知道修行究竟該怎麼修。每一個修法爲什麼該這樣修,這個修法的利益是什麼,不修的過患又是什麼?我們不明了。
如果錯誤理解,修法就不會有很大進步。所以,一定要知道我們修行是要修正什麼,目標要清楚。如果目標不清楚,你就不知道向哪個地方進步。
打念佛七定幾個目標,看你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看你當下能不能對治這個最大問題?目標不要定得很遠,要對實際問題有對治。我們修行,哪怕在當下,就能感受佛法立竿見影的進步。佛法契理契機,佛法圓滿的法理一定有針對性,你要選擇准了方向,就容易對治。
比如貪心重,就修無常觀等等。修法進步小,最初看我們是否掌握正確的理數、方法,針對障礙有沒有忏悔。修行有兩方面,一是順緣資糧是否積聚,一個是障礙是否忏悔。
如果,你的障礙沒有認識到,修了很久,障礙沒有對治,進步當然不快,如果你把石頭搬走,車自然開快!
修行時,比如貪心障礙拿掉沒有?如果一直修,但是,貪心一直在,雖然好像在跑,但是,實際由貪心把我們拴在原地了!
修行就是一種忏罪積累資糧糾偏覺照!
只有聽經聞法成就我們的正知正念,在其中,才能走直路。能夠走沒有彎曲的直道,只有般若智慧才能達到。
智慧如何達到?聽聞佛法,如理思維,形成思慧,逐步加強思慧,修行才能具備。
修行相應了,才能對症下藥,這樣,才能藥到病除,對症,不走彎路。這還是因爲我們智慧不具足,聽經聞法不具足。
11、師父,常聽說穿上袈裟,剔除須發出家是大福報,這是爲什麼呢?世間人認爲有老婆、兒女,有財富、地位、權勢是大福報,應該怎麼看待呢?請您慈悲開示!
福報有世間上的福報,有出世間的福報。發心不一樣,立足點不一樣。
照我們一般老百姓所說,有老婆、兒女、財富是洪福,是紅塵當中的福報,是從短暫人生上來說的。也許可以成爲出世間的資糧,那就是經過智慧的升華,把老婆、兒女、財富都作爲修行出世間福德智慧的大增上緣。就看我們自己怎麼對待它了。
而出家人的福報,是通過放下而得到的福報。放下老婆、兒女、財富,就放下由這些帶來的負面影響,把所有精力用在出世善法的修行上。于是能夠回歸于根本上用功,明心見性,修學世出世間一切善法。這些福報來自修行而得到的,來自智慧、來自放下,這個叫清福,就是清淨內心而得到的福報。
世間上有福報,洪福,紅塵是有顔色是貪染的,老婆有恩愛,兒女有沾染,財富、地位、權勢我們很執著。雖然說今生今世有福報,但是在一般人心裏很容易引起執著,引起虛妄分別,引起我們自己的煩惱。
兩種福報立足點不同,我們應該怎麼來看待呢?世間上有老婆、兒女、財富,是往昔時修學得來的福報,既然往昔時修學能夠得到福報,我們今生如果繼續修學,不是會有更大福報嗎?也許我們的福報會更圓滿。
你做什麼就支持你什麼的老婆,就能夠成爲自己修學福報啊,兒女、財富都是這樣,這些是我們往昔時修學所得福報,我們可以把這些回歸到福報,由小福報到大福報,而到究竟圓滿福報。
我們今天如果對老婆、兒女、財富、權勢完全不執著,不管你擁有還是不擁有,你內心完全放得下,如果沒有這些因緣時,你就可以剃須出家,專心修道,積累福慧大福報,我覺得,你也可以得道。
所以說,一個出家人,還是世間上人,隨緣好。什麼叫隨緣,這一輩子你有老婆、兒女、財富,你把方法用好了以後,也許你學修,還很有用、很能增上。如果你沒有這些因緣了,你出家,也能得到大福報。就看我們往昔因緣,看我們自己今天發心,叁一個看怎麼對待在家出家,四一個我們在家,對于老婆、兒女、權勢,有一個什麼態度,我認爲這個態度太重要了。我希望大家對這個有一個正確認知。
12、修行必須要跟師父嗎?到哪裏去找呢?禅宗有沒有系列的基礎學習?請師父慈悲開示。
修行必須要跟師父,除非你是再來人。還有,緣覺,曾經從佛聽經聞法,這一輩子也許往昔時聽經聞法的種子成熟,所以,在現實中觸對逢緣都能無師自通。如果你不是這樣,原則上,也是要從師的。
從通途上說,我們都需要師父。
我們要培養親近善知識的態度。從我們自心來培養,我們的態度擺好了,善知識何處不在。禅宗有系列基礎學習的,比如,教你如何打坐,怎麼用功。
13、爲什麼佛教認爲爲自己著想是惡,爲衆生著想是善何解
還有就是對佛教有一種迷信看法,怎麼能幫助她改變不正確于的觀點?
我們自己從現量當中來體驗,有我見就有貪嗔癡心,所有惡法都是這樣起來的。相反,對治這些惡心,一切善法都能起來。善法、同情、慈悲、仁愛怎麼起來,可以從自心體驗。
迷信總比不信好,當然,還要從信的基礎上加進智慧的力量。我們可以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來幫助衆生。
14、我歸依兩次,有兩個歸依名字,不知道要用那一個,請師父慈悲開示。
這就是我們迷惑于名相。比如一個女人,對于媽媽是女兒,對于女兒是媽媽,她用哪一個稱呼呢?其實,我們不用兩個名字,只要一個就好了,免得我們把心放在名字上。
其實,名字僅僅是名字;皈依,是用我們的心在皈依。自心皈依,就是看我們的心在不在皈依狀態。
15、請問法師:安居期間可以還俗否?是否有“破安居”一說?請師父慈悲開示!弟子稽首感恩!
今天我們是信仰自由,不信仰也自由。如果是自己決定還俗了,在安居期間也可以還俗,也沒有破安居之說。只要自己考慮成熟了,就可以。
《智海法師智悲答疑(皈依篇)》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