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就勝道寶鬘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傲慢和誇張是不會錯誤的。

  (九)能獨自居住,又能處衆無礙是不會錯誤的。

  (十)對自利心無貪著,對利他方便善巧是不會錯誤的。

    十四項無義利之顛倒行爲:

  (一)已得人身而不思正法,如至寶山而空手而歸,實在是無意義的事。

  (二)已入法門而仍系家累,如燈蛾撲火,實在是無意義的事。

  (叁)雖常在持法大德的面前,自己卻沒有信心,如在海邊幹渴而死,實在是無意義的事。

  (四)任何一個法門如果不能對治我執和四根本煩惱,就象是把斧頭和樹皮捆在一起,毫無意義。

  (五)任何一個口訣如果不能對治煩惱,就象是一個病人,把藥囊背在身上而不服用,實在是沒有意義的事。

  (六)口頭說法喋喋不休,身心卻毫無行持和體驗,這種說教,就象是鹦鹉說話一樣,實在毫無意義。

  (七)用偷竊強奪或欺騙的方法,獲得財務後用以布施,這就象雷電入水,完全浪費了,實在毫無意義。

  (八)以損害衆生的方式,獲得財物後用以供養叁寶,這就象把兒子殺掉,以其肉來供事其母一樣,實在是顛倒的行爲。

  (九)爲了滿足現世的欲望而僞飾法行及忍辱,這就象貓躲老鼠一樣,實在毫無意思。

  (十)爲了現世的名聞和供養而廣行善業,就象是用一卷牛皮,一袋酒糟,或是一包食物來交換無價之如意寶珠一樣,實在是顛倒的行爲。

  (十一)見聞雖然深廣,而身心卻流入凡俗,這就象醫生自染惡疾,真乃顛倒的行爲。

  (十二)學了一大堆口訣,卻毫無實際的修持,這就象面對一個富戶的倉庫,身上卻無鑰匙一樣般,實在毫無意義。

  (十叁)自己尚未契證法儀,卻對別人說法,這是以盲導盲,實在毫無意義。

  (十四)由方便(道)所生起之覺受以爲是最殊勝的,對實相之究竟,卻不予追求,證就象把黃銅當作金子,實在毫無意義。

    學佛人的十八項過失:

  (一)爲了成就世間法而息隱住山,乃學佛人之過失。

  (二)身爲領衆而只作自利之事,乃學佛人之過失。

  (叁)佛學雖博而不怯罪行,乃學佛人之過失。

  (四)口訣雖豐富但身心卻流于凡俗,乃學佛人之過失。

  (五)持戒雖然謹嚴,心中貪念卻極大,乃學佛人之過失。

  (六)覺受和證悟雖好,卻不能調伏自己的身心,乃學佛人之過失。

  (七)已入法門,但于入世之愛憎不能斷舍,乃學佛人之過失。

  (八)身雖出世行于佛道而勤事稼穡,困于農務,乃學佛人之過失。

  (九)雖解義理而不修持,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雖已立誓修持而不能貫徹始終,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一)職務雖在法中,而法行卻不能成長,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二)食物雖然自然而來,心還是放不下要去東謀西找,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叁)由善業(定慧)所獲之威力,用來醫疾延命,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四)爲了財物而教人口訣,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五)以機心來自贊毀他,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六)能傳授口訣給別人,自己的身心卻不能與法相應,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七)自己不能獨自安住,又不知隨順處衆之道,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八)于樂不能容受,于苦不能忍耐,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一項不可缺少之法:

  (一)從心底深處懼畏生死輪回,此信堅固,爲不可缺少之法。

  (二)能引導自己進入解脫道之上師,爲不可缺少之法。

  (叁)對自己身心有益之教法,能善解善用,爲不可缺少之法。

  (四)堅毅恒久無懼艱難之精進,爲不可缺少之法。

  (五)于聞思修叁學處之努力和福慧二資糧之集聚心無厭足,爲不可缺少之法。

  (六)具有能悟諸法本性之見,乃不可缺少之法。

  (七)于一切時處皆能安然修觀心性,爲不可缺少之法。

  (八)能使一切所作所行皆歸于道之法門,是不可缺少的。

  (九)能遣除一切違緣、魔障和錯誤之不落言诠之口訣,是不可缺少的。

  (十)在臨命終時,心能安祥且具有決定的把握,此一境地是不可缺少的。

  (十一)任運成就法報化叁身之果實,此一法門是不可缺少的。

    十一種上人之象征或德相:

  (一)妒忌和驕慢微小乃上人之象徵。

  (二)貪心微小,安貧知足乃上人之象徵。

  (叁)不愛裝飾,無有我慢,從不盛氣淩人者,乃上人之象徵。

  (四)無诳詐,不隱藏者,乃上人之象徵。

  (五)自己的一切行爲能善爲觀察,心中不失正念及主張,乃上人之象徵。

  (六)對善惡報應兢兢慎爲如護己目,乃上人之象徵。

  (七)于持守顯密諸戒無僞作隱藏,乃上人之象徵。

  (八)對衆生無分親疏遠近,乃上人之象徵。

  (九)對行惡之人,心不憤怒,能忍能恕,乃上人之象徵。

  (十)占便宜的事讓給別人,吃虧的事自己承當,乃上人之象徵。

  (十一)所作所思與世俗人格格不入,乃上人之象徵。

  以上是十一種上人之象徵或德相,與此相反的就是“非上人”之象徵。

    十項無利益無意義之法:

  (一)對自己這個如幻的肉體,無論如何培護侍奉,到頭來仍是無常毀滅,實在沒甚利益。

  (二)食、色、財寶,無論如何吝惜珍藏,死時仍需空手而去,實在沒甚利益。

  (叁)曆盡艱難辛苦所建成的華屋城堡,死時仍要抛下,獨自悄悄地離去,連自己的屍體也會被擯出門外,實在沒甚意義。

  (四)自己所愛護的子女侄甥,無論用盡了多大的心力,消費多大的財物,死時一點忙也幫不上,實在沒甚意義。

  (五)好友親屬,不管交情多麼厚,眷戀多麼深,死時仍需要分開,獨自悄悄地離去,實在沒甚意思。

  (六)子女雖然衆多亦是無常的,財物雖然豐裕仍是要棄舍的,實在沒甚意思。

  (七)不惜辛勞、費盡心力去維護土地和庶民,死時必須抛下,獨自無依地離去,實在沒甚意思。

  (八)雖然具足信心到處去朝山旅行,但如果不能如法修持,則是種下了入法門而墮惡道之因,實在沒有意思。

  (九)精進聞思、佛學廣博而未能修持的人,臨命終時難以入道,實在沒甚意思。

  (十)雖然在善知識處住了多年,但自己卻沒有信心和恭敬,因此得不到加持,也立不起功德,實在沒有意思。

    十項自討苦吃之事:

  (一)到衣食無繼的家中去持家,就像是愚人服毒一樣,實在是自討苦吃。

  (二)不信佛法,一味造罪,就像瘋子跳懸崖一樣,實在是自討苦吃。

  (叁)用僞詐诳詐的手段去欺騙別人,就像是自己收集毒物來給自己吃一樣,實在是自討苦吃。

  (四)心志不堅卻要去管帶衆人,那就像龍鍾蹒跚的老太婆,要去山上牧牛一樣,實在是自討苦吃。

  (五)不以殷誠之心致力于利他之事,卻沈湎于自利和世間八法中,這就像一個瞎子在北部的大草原迷途上徘徊一樣,實在是自討苦吃。

  (六)不自量力地去承擔自己所辦不到的大事業,就像是一個弱小的人去背負那沈重的巨擔一樣,實在是自討苦吃。

  (七)因自己的驕慢而破壞上師及佛陀的教敕,就像是違犯了大王的聖旨一樣,實在是自討苦吃。

  (八)修行人放棄了修行,跑到罪惡的城市中去居住,這就像高山的野獸,跑到河谷的水邊去寄居一樣,實在是自討苦吃。

  (九)不培護本有的智慧,卻在塵囂戲論中放逸散亂,就像空中飛翔的鵬鷹斷了翅膀一樣,實在是自討苦吃。

  (十)上師和叁寶的財物,無忌憚地拿來自己享用,這就像無知的孩兒吞吃炭灰一樣,實在是自討苦吃。

    十項自己受益之事:

  (一)斷舍貪嗔癡的世法,專志修持佛道,這是自己會受益的事。

  (二)舍棄家庭和親友,一心依止良師,這是自己會受益的事。

  (叁)抛棄世法塵囂,在聞思修上努力,這是自己會受益的事。

  (四)舍棄城市和親友,在深山寂靜處獨住,這是自己會受益的事。

  (五)斬斷聲色五欲,心離貪念,這是自己會受益的事。

  (六)于粗食陋居,心能知足,于善妙享用,心無貪求,這是自己會受益的事。

  (七)不依靠別人,只依靠本尊,這是自己會受益的事。

  (八)無視現世之短暫歡樂,一心追求究竟之菩提安樂,這是自己會受益的事。

  (九)舍棄對物質的貪求,一心修持空性,這是自己會受益的事。

  (十)在福慧雙運之大道上努力,這是自己會受益的事。

    十項正妙之法:

  (一)于因果業報之理,深信不疑者乃下根之見。

  (二)見內外一切顯現諸法皆空,此顯空雙運又有四種層次之不同,此是中根之見。

  (叁)見,能見,所見叁者無有分別能如是知者是上根之見。

  (四)能專注一處(心無散亂),乃下根之修觀。

  (五)能住于四種雙運之叁昧者,乃中根之修觀。

  (六)能修,所修及修觀本身叁無差別,無絲毫緣想者,乃上根之修觀。

  (七)慎懼因果,如護己目者,乃下根之行。

  (八)于日用行爲中,見一切法如夢如幻者,乃中根之行。

  (九)于一切所行毫無滯著者,乃上根之行。

  (十)一切煩惱及我執皆一天一天地減輕,有逐漸消滅之趨勢,這是上、中、下叁根都應該具有之相應暖相。

    十項愚不可及之事:

  (一)不如法依止成就的上師,卻跟隨那些鼓舌如簧的僞詐上師。實愚不可及。

  (二)不尋求口傳派成就者的口訣,卻追求那些無意義的外道世間諸學,實愚不可及。

  (叁)外顯諸法,瞬息變滅,人壽幾何,隨遇而安;若精打細算作廣大周詳之永久計劃,實愚不可及。

  (四)不獨自思維佛法問題,卻在衆人群中去講說佛法,實愚不可及。

  (五)不以食糧財物作布施,卻吝啬地積聚那诳人的錢財,實愚不可及。

  (六)不如法地持守顯密諸戒律,卻恣意地放蕩身口意諸行,實愚不可及。

  (七)不在證悟本元自心之大事上習練修持,卻把生命消耗在各種世法之小事上,實愚不可及。…

《成就勝道寶鬘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