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生死書▪P18

  ..續本文上一頁,不太相信它存在。可是當他拿出一張那所寺廟附近的照片給福樓多看的時候,很驚奇地發現福樓多竟然指出岩石的正確位置。然後,這位老人從容地解釋前述建築物的功能,這是過去從來沒有人想過的,原來那是二千年前他當兵時的哨兵房。

  他的預測,後來大都證明是對的。在前往佩特拉的途中,亞瑟·福樓多指認出那塊神秘的岩石;進城之後他連地圖都不必看就直接走到哨兵房,並表演哨兵進入時的特殊報到方式。最後前往他說他在公元前一世紀被敵人的矛所刺殺的地方。他也指出了當地其他尚未出土的建築物,並且說明它們的位置和功能。

  陪伴亞瑟·福樓多的佩特拉考古專家,無法解釋這位再平凡不過的英國人爲什麼對該城市有那麼驚人的知識。他說:

  他對于細節說明得很清楚,很多都與考古和史實非

  常吻合,如果說他要從記憶中編造一套故事,那是

  需要相當大的心思的。我不認爲他是一個騙子。我

  不認爲他有能力設下如此大規模的騙局。

  除了輪回之外,還有什麼能夠說明亞瑟·福樓多非比尋常的知識呢?你可以說,他也許讀過有關佩特拉的書,或者他也許曾經以精神感應收到一些知識;但事實擺在眼前,他所能夠提供的訊息,有些甚至連專家都不知道。

  此外,還有一些小孩的案例也很特別,他們能夠很自然地回憶起前世的細節。維吉尼亞大學的伊安·史蒂文生博士( Dr. Ian Stevenson ),就彙集了很多這類的案例。其中有一個小孩回憶前世的驚人敘述,引起DL喇嘛的注意,他還派遣一位特使去訪問她,並且驗證了她敘述。

  她的名字叫噶瑪吉·庫爾( Kamaljit Kour ),父親是印度旁遮普省錫克族的學校教師。有一天,她和父親前往當地村落的市集,途中她突然要求父親帶她去另一個村落,兩地相隔一段距離。她的父親有點訝異,問她爲什麼要改變目的地。「在這裏我一無所有。」她說:「這裏不是我的家,請帶我到那個村落。我和一位同學騎著腳踏車時,突然被一輛巴士撞倒。我的朋友當場死亡,我的頭部、耳朵和鼻子則受了傷。我被帶離現場,躺在附近一家小宅院前的長板凳上。然後,我被送到那個村落的醫院去。我的傷口流血不止,我的父母親和親戚都跑來陪我。因爲當地醫院沒有足夠的醫療設備,他們決定送我去安巴拉。因爲醫生說無法治好,我就請親戚帶我回家。」她的父親聽過之後,嚇了一跳,但當她堅持要去那個村落時,他終于答應帶她去,雖然他想這只不過是小孩的幻想而已。

  他們就一起前往那個村落,當他們快抵達時,她就認出來了,並且指出巴士撞到她的地點。她並要求坐上一輛人力車,指揮車夫行走的方向。她叫車夫停在她聲稱是前世住過的一簇房子前。這個小女孩和她滿腹疑惑的父親,就走向她前世的住宅。她的父親還是不相信她的話,就問鄰居是否有這麼一家人就像噶瑪吉所描述的一樣,曾經死過一位女兒。鄰居證實了這個故事,並且告訴這位吃驚的父親,那家的女兒名叫裏斯瑪( Rishma ),車禍喪生時才十六歲;她死在從醫院回家的車上。

  父親乍聽之下,簡直嚇壞了,就告訴噶瑪吉該回家了。但她卻一直走到她前世的家去,要來她的學校照片,高興地凝視。當裏斯瑪的祖父和伯叔父來到時,她認得他們,而且叫出他們的名字。她指出她自己的房間,並向父親介紹家中的其他房間。然後,她要來她的學校書籍、兩個銀質手镯和咖啡色新洋裝。她的嬸嬸說明這些都是裏斯瑪的東西。然後,她又帶路走向叔父的房子,在那兒她也指出其他東西。第二天,她會見了前世的所有親戚,當他們必須搭車回家時,她拒絕離開,她告訴父親她想留下來。最後,父親才說服她一起離開。

  家人開始將整個故事串連起來。噶瑪吉出生于裏斯瑪去世後十個月。雖然這個小女孩還沒有上學,她卻時常裝成看書的樣子,她記得裏斯瑪學校照片中所有同學的名字。噶瑪吉·庫爾也一直要求咖啡色的衣服。她的父母親發現,裏斯瑪曾經收到一套她非常喜歡卻沒有機會穿的咖啡色新洋裝。噶瑪吉所記得的前世最後一件東西是:從醫院回家途中,車子所照射出來的燈光;那一定是她去世的那一刻。我可以想象出人們懷疑這個故事的幾個方式。你也許會說,這位小女孩的家人,可能爲了自己的某種原因,而唆使她聲稱是裏斯瑪的再生。裏斯瑪的家庭是富農,但噶瑪吉·庫爾的家庭卻也不窮,擁有村落中較好的房子,有中庭和花園。關于這個故事,還有一件有趣的事:事實上,她這一世的家人對于這件事感到十分不自在,擔心「鄰居會怎麼想」。反而,我認爲最有力的證據是:裏斯瑪的家人,雖然對于自己的宗教懂得不多,或甚至不知道錫克人是否能接受輪回的觀念,但他們卻確信噶瑪吉·庫爾就是他們的裏斯瑪。

  任何人如果想認真研究輪回的可能性,我建議他們應該看看非常動人的瀕死經驗的見證。有過這種經驗而後活下來的人,絕大多數都確信死後還繼續有生命。他們過去大都沒有宗教信仰或任何精神經驗:

  現在,我曆經了整個生命過程,我徹底相信死後還

  有生命。我不怕死,一點也不。在我認識的朋友當

  中,有些人是如此害怕,如此恐懼。每當我聽到人

  們懷疑有來生,或者說:「當你去世時,你就走了」

  時,我心裏總是暗想著:「他們實在是不知道。」

  當時我經曆了最不尋常的經驗,讓我了解到死後還

  有生命。

  我知道死後還有生命!沒有人可以動搖我的信念。我沒有任何懷疑――它是安詳的,沒有什麼好害怕的。

  它解答了每一個人在這一生遲早都會疑惑的問題。是的,是有來生的!這比我們所能想象的任何事都要美!一旦了解這點,就會覺得它是那麼獨特。你會了解的。

  有關這個主題的研究也顯示,瀕死經驗會使人變得更開放,更能接受輪回的觀念。

  還有,某些天才兒童驚人的音樂或數學天賦,不就可能是在其他世所發展出來的嗎?例如莫劄特,他在五歲時就編了舞曲,到了八歲就出版了奏鳴曲。

  如果死後確實有生命存在,你也許會問:爲什麼這麼難記得呢?在《伊爾的神話》( Myth of Er )一書中,柏拉圖「說明」了爲什麼沒有記憶。伊爾是一位士兵,他被認爲已經戰死沙場,他似乎經驗了死而複生。當他「死去」時,他看到許多景象,同時被訓令複蘇過來,以便把死後的情況告訴別人。就在他要回來之前,他看到那些正准備出生的生命,在恐怖、煙霧彌漫的熱氣中移動,通過「遺忘的平原」( Plain of Oblivion ),這是寸草不生的荒涼沙漠。「當夜幕低垂時,」柏拉圖告訴我們:「他們就紮營在『失念河』( River Unmindfulness )邊,失念河的河水無法用任何器皿來裝。他們每個人都被要求喝這種水,有些人還糊裏糊塗的喝了很多。每一個人在喝水的時候,就忘掉了一切。」伊爾本人被禁止喝水,醒過來時發現自己就在火葬場的柴堆上,還記得他所聽所見到的一切。

  是否有什麼共通的法則,使得我們幾乎無法記得前世曾經住過的地方或做過的事呢?或者,那只是因爲我們的經驗太多、太廣,因此洗掉了前世的任何記憶?我有時候會懷疑,如果我們記得前世,又會給我們帶來多少幫助呢?難道不會更加困擾我們嗎?

  心的連續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建立」輪回的主要論點,是以深刻了解心的連續爲基礎。意識來自何方?它不可能沒有來處。瞬間的意識,如果沒有它立即之前的瞬間意識是不可能産生的。DL喇嘛如此說明這個複雜的過程:

  佛教徒接受的輪回觀念,主要是以意識的連續爲基

  礎。就以物質世界爲例:目前宇宙的一切元素,即

  使是小到極微的程度,我們相信,都可以追溯到一

  個根源,在這個起點,物質世界的一切元素都被凝

  縮成所謂的「宇宙粒子」。這些粒子則是前一個宇

  宙分解的結果。因此,這就形成一個連續不斷的圈

  子,宇宙成住壞空,然後又生成。心也是非常類似。

  我們擁有某種稱爲「心或意識」的東西,這個事實

  是十分明顯的,因爲我們的經驗就可以證明它的存

  在。同時,我們又可以從經驗得知,我們稱爲「心

  或意識」的東西,當它遇到不同的條件和環境時,

  是會改變的。這告訴我們它分分秒秒的性質,它會

  改變的必然性。

  另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在粗略的層次上,「心或意識」

  與身體的生理狀態密切相關,事實上還會受後者的

  影響。但是在心與物質粒子互動時,如果要産生具

  有意識的生命,必然有某種基礎、能量或來源。

  就像物質面一樣,現在心一定是過去心的連續。所

  以,如果你追溯自己的現在心或現在意識,一定會

  發現你在探討心如何連續時,必然可以追溯其根源

  到無窮盡的層面,就像物質宇宙的根源一般,是無

  始的。

  因此,一定有持續不斷的輪回,讓那個心連續地存

  在。

  佛教相信普遍性的因緣法則,認爲一切事物都會改

  變,都有其因緣。因此不相信有一個神聖的造物主,

  也不相信有生命可以自我創造;相反的,一切事物

  的生起,都是因緣和合的結果。所以,心或意識也

  是由前面時刻的結果而産生。

  當我們談到因和緣時,有兩種主要的類型:主因和

  助緣,主因是産生某種事物的材料,助緣是促成因

  緣作用的因素。就心和身來說,雖然可以彼此影響,

  卻無法變成對方的內涵……心和物雖然彼此倚賴,

  卻無法當作對方的主因。

  這是佛教接受輪回的理論基礎。

  大多數人以爲「輪回」這個名詞隱含著有某種「東西」在輪回,它從一生旅行到另一生。但在佛教裏,我們不相信有一個獨立和不變的實體,譬如說靈魂或自我,它可以在肉體死後還存在。我們相信,讓生命和生命之間相連系的,並不是一個實體,而是最微…

《西藏生死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