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生死書▪P31

  ..續本文上一頁意識狀況全然不同。他一直費很大勁去觀想的曼達拉,當下在他面前顯現。杜欽哲的每一句咒罵和每一個攻擊,都在摧毀貝珠仁波切概念心的痕迹,每一塊石頭都在打開他全身的氣輪和氣脈。事後長達兩個星期之久,曼達拉的清晰景象沒有離開過他。

   我現在要嘗試說明「見」到底像什麼,以及本覺直接顯現時的感覺,縱使一切的語言文字和概念名詞都無法真正描述它。

   敦珠仁波切說:「當時就像脫掉你的頭蓋一般。多麼無邊無際和輕松自在啊!這是至高無上的見:見到從前所未見。」當你「見到從前所未見」時,一切都開放、舒展,變得清爽、清晰、活潑、新奇、鮮明。這就好象你心中的屋頂飛掉了,或一群鳥突然從黑暗的巢中飛走。一切限製都溶化和消失,就好象西藏人所說的,封蓋被打開了。

   想象你住在世界第一高峰頂上的屋子裏,突然間,擋住你視線的整棟房子倒塌了,你可以看到裏裏外外的一切。但都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看到;當時所發射點,不能夠用任何平常的經驗來比喻;它是全然、完整、前所未有、完美無缺的看見。

   敦珠仁波切說:「你最可怕的敵人,也就是自從無始以來到目前爲止,讓你生生世世輪回不已的敵人,就是執著和被執著的對象。」當上師介紹心性,你也認證心性時,「這兩者都被燒掉了,就好象羽毛在火焰中化爲灰燼,了無痕迹。」執著和被執著,,被執著的對象和執著的人,都從它們的基礎中完全解脫出來。無明和痛苦的根整個被切斷。一切事物象鏡中的影子,透明、閃耀、虛幻、如夢般的呈現。

   當你在「見 」的啓發下,自然達到這個禅定境界時,你就可以長時間維持在那兒,不會分心,也不必太費力。然後,沒有所謂「禅定」來保護或維系,因爲你已在本覺的自然之流中。當時,你就可以體悟到它過去和現在都如是。當本覺照射出來時,完全不會有任何懷疑,一種深刻完整的智慧就自然而直接地生起。

   一切我所說明的影像和嘗試使用的譬喻,你將發現會溶化在廣大的真理經驗中。恭敬心在這個狀態中,慈悲心在這個狀態中,一切智慧、喜悅、清明和無思無慮全都融合和連結在一味中。這個時刻是覺醒的時刻。深刻的幽默感從心中湧起,你會啞然失笑,你過去有關心性的概念和想法錯得多麼離譜啊!

   從這個經驗中將産生越來越不可動搖的肯定和信心,知道「這就是它」:再也沒有什麼好尋找的,再也沒有什麼可以企求的。這種對于「見」的確認,必須透過反覆瞥見心性來加深,並透過繼續禅修來穩定。

  禅定

   大圓滿法的禅定又是什麼呢?它只是在「見」被傳授之後,專一的安住在「見」中。敦珠仁波切描述它:「禅定就是專注在本覺的狀態中,解脫一切思維概念,另一方面卻維持完全放松,毫不散亂或執著。因爲『禅定不是奮鬥,而是自然地溶入本覺。』」

   大圓滿法的禅定修習,其要點是強化和穩定我們的本覺,讓它成長到完全成熟的地步。平凡習慣的心以及它的投射是相當有力的。當我們不專注或散亂的時候,它就會繼續回來,輕易地控製我們。誠如敦珠仁波切經常說的「目前我們的本覺就像小嬰兒,擱淺在強大、念頭不斷的戰場裏。」我喜歡說,開始時我們必須在安全的禅定環境,充當「本覺」的保姆。

   如果禅定只是在傳授本覺之後,繼續讓它流動,我們又如何知道什麼時候是本覺,什麼時候不是呢?我問過頂果欽哲仁波切這個問題,他簡潔地回答說:「如果你是在一個不變的狀態中,那就是本覺。」如果我們不用任何方式去支配或操縱,我們的心只是安住在純淨、本有覺察力的不變狀態中,那就是本覺。如果我們有任何支配、操縱或執著,那就不是。本覺是不再有任何懷疑的狀態,沒有一顆心可以去懷疑。你可以直接看到。如果你是在這種狀態中,一種完整的、自然的肯定和信心就會跟隨本覺湧起,那就是你判斷它是不是本覺的方法。

   大圓滿傳統是非常准確的傳統,因爲你走得越深,生起的妄念就越細微,絕對實相的理解就處在成敗的關口。即使是在傳授心性之後,上師們還是會仔細澄清那些狀態不是大圓滿的禅定狀態,千萬不可以攪混。下面這些情況都不是真正大圓滿的禅定狀態,修行人必須小心翼翼避免迷惑在其中:第一種是你漂流到心的無人島上,那兒沒有思想或記憶;它是一種黑暗、沈悶、漠不關心的狀態,在那兒你被丟進凡夫心的基礎地。第二種狀態有些甯靜和稍帶清明,但這種甯靜的狀態是屬于停滯的狀態,仍然被埋在凡夫心中。第叁種狀態可以令你經驗到思想不存在,但卻是迷失于飄飄然的真空狀態中。第四種狀態是你的心溜掉了,渴望思想和投射。

   大圓滿禅修的要點,可以歸納成四點:

  ·在過去的念頭已滅,未來的念頭尚未生起時,中

  間是否有當下的意識,清新的、原始的、即使是毫

  發般的概念也改變不了的,一種光明而純真的覺察?

     是的,那就是本覺。

  ·然而它並非永遠停留在那個狀態中,因爲又有另

  一個念頭突然生起,不是嗎?

     這是本覺的光芒。

  ·不過,如果在這個念頭生起的當下,你沒有認出

  它的真面目,它就會像從前一樣,轉變成另一個平

  凡念頭。這稱爲「妄念之鏈」,正是輪回的根。

  ·如果你能夠在念頭生起時立刻認出它的真性,不

  理會它,不跟隨它,那麼不管生起什麼念頭,都將

  全部自然溶化,回到廣大的本覺中,獲得解脫。

   很明顯的,對于上述四個深刻而簡單的要點,如果想了解和體悟它們的豐富和壯麗,需要一輩子的修行功夫。這裏我只想讓你嘗嘗大圓滿禅定的開闊性。

   也許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圓滿禅定是本覺永遠在流動,就如同河川、日夜不停地流動。當然,這是理想的狀態,因爲一旦「見」已經被傳授和認證之後,要想專注地安住在「見」之中,就得有多年不斷的修行。

   大圓滿禅定可以強有力地對治念頭的生起,並且對于它們具有特殊的看法。一切念頭的生起,都要觀照它們的真性與本覺並無分別,也不互相敵對;反之,要把念頭看成無非是心性的「自我光輝」、本覺能量的顯現,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假設你發現自己處于深刻的甯靜狀態中,可是常常爲時不久,一個念頭或一個動作就生起,就好象海洋中的波浪一般。不要拒絕那個動作或特別擁抱甯靜,而要保持純淨現前的流動。禅定的普遍、甯靜狀態就是本覺本身,一切念頭的生起無非是本覺的光芒。這是大圓滿法的心要和基礎。有一個方法可以想象這種情況,好比你正騎著太陽光回到太陽去:你立刻追蹤念頭回到它們的根源——本覺。當你安住在「見」中如如不動時,你就不會再受任何生起的念頭所欺騙和分心,因此不會淪爲妄念的犧牲品。

   當然,海洋中有小波,也有大浪;強烈的情緒如嗔、貪、妒,也是會來到的。真正的修行人不會把它們看作幹擾或障礙,反而是大好機會。如果你以執著和厭惡的習氣來反應這些情緒的生起,不但表示你已經分心了,而且沒有認證本覺,已經喪失了本覺的基礎地。以這種方式來反應情緒,只會加強情緒,還把我們緊緊地綁在妄念的鎖鏈上。大圓滿法的大秘方就是當妄念生起時,立刻看穿它們的本來面目:本覺本身能量的鮮活有力的顯現。當你逐漸學習這麼做時,即使是最激蕩的情緒也無法掌握你,也會溶化,就像狂浪生起、高舉,而後沈回海洋的甯靜中。

   修行人發現——這是一種革命性的智慧,它的精細和力量無以言喻——狂烈的情緒不僅不能搖動你,不能把你拖回神經質的漩渦裏,反而可以利用它們來加深、鼓舞、激勵和加強本覺。狂暴的能量,變成本覺覺醒能量的食物。情緒越強烈熾熱,本覺就越強化。我覺得大圓滿這種獨特方法具有非凡的力量,即使是積習最深、最根深蒂固的情緒和心理問題,都可以解除。

   現在讓我盡可能簡單地向你介紹這個過程要如何運作。將來當我們談到死亡時刻所發生的事情時,這裏的說明將很有價值。

   在大圓滿法中,一切事物基本的、本具的性質稱爲地光明(Ground Luminosity)或母光明(Mother Luminosity)。它遍滿我們全部的經驗,因此也是在我們心中生起的念頭和情緒的本性,雖然我們不認識它。當上師指導我們認識真正的心性,也就是本覺的狀態時,就好象給了我們一把萬能鑰匙。這把鑰匙將爲我們打開通往全體智慧之門,我們稱它爲道光明(Path Luminosity)或子光明(Child Luminosity)。當然,地光明和道光明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爲了說明和修習起見,只有做如此的分類。一旦經過上師的傳授而握有道光明的鑰匙時,我們就可以隨意用它來打開通往實相自性之門。在大圓滿法中,這種打開門稱爲「地光明和道光明的會合」,或「母光明和子光明的會合」。另外一種說法,當念頭或情緒産生時,道光明(本覺)立刻認出它是誰,認出它的自性(地光明)。在那個認證的當下,兩種光結合在一起,念頭和情緒即獲解脫。

   在我們活著時,很重要的是修行地光明和道光明的相結合,以及讓生起的念頭和情緒自我解脫,因爲每一個人在死亡的刹那,地光明會大放光明,如果你已經學會如何認證它的話,就是完全解脫的機會。

   現在大家也許可以清楚了,地光明和道光明的結合,以及念頭和情緒的自我解脫,就是最深層次的禅定。事實上,像「禅定」之類的名詞,並不真正適合大圓滿法,因爲終極來說,禅定隱含著「觀」某個對象,而大圓滿法永遠只是本覺而已。所以,除了安住于本覺的純粹現前以外,沒有禅定不禅定的問題。

   唯一可以描述這種情況的字眼是「非禅定」(non-meditation)。上師們說,在這種狀態中,即…

《西藏生死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