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在內分解的過程中,粗細意念和情緒都在逐一分解,臨終者會遇到四個越來越微細的意識層面。
這時候,死亡的過程正好是倒轉受孕的過程。當我們父母親的精蟲和卵子結合時,我們的意識在業力推動下,就進入受精卵。在胚胎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父親的白菩提(白色而喜悅的核子),就留在我們中脈頂端的頂輪中;我們母親的紅菩提(紅色而溫熱的核子),就留在我們臍輪下方四個指頭寬度的地方。以下的分解階段的演化,就是從白菩提和紅菩提二者所産生的。
我們從父親遺傳而來的白菩提,在支撐它的氣消失之後,就沿著中脈下降到心輪。外在征象是經驗到「一片白茫茫」,像「被月光所遍照的清淨天空」一般。內在征象是我們的覺察力變得非常清晰,由叁十叁種嗔所産生的一切意念全都停止運作。這個階段稱爲「顯現」( appearance )。
接著,我們從母親遺傳而來的紅菩提,在支撐它的氣消失之後,就沿著中脈上升。外在征象是經驗到「一片赤紅」,像在清淨的天空中太陽照耀一般。內在征象是快樂的強烈經驗,因爲由四十種貪所産生的一切意念全都停止運作。這個階段稱爲「增長」( increase )。
當紅菩提和白菩提在心輪會合時,意識就被圍住在它們中間。住在尼泊爾的一位傑出上師土庫烏金仁波切說:「這時候的經驗就像是天與地會合。」外在征象是經驗到「一團漆黑」,就好象是籠罩在一片漆黑中的天空。內在征象是經驗到沒有絲毫意念的心境。由癡所産生的七種意念全都停止運作。這個階段稱爲「完全證得」( full attainment )。
然後,當我們稍爲恢複意識的時候,地光明就會出現,就像清淨的天空,沒有雲、霧、煙。它有時候稱爲「死亡明光的心」( the mind of clear light of death )。DL喇嘛說:「這個意識是最內層的細微心。我們稱它爲佛性,這是一切意識的真正來源。這種心的連續體( continuum of mind ),甚至會延續到成佛。」
「叁毒」的死亡
當我們去世的時候,到底是發生什麼事呢?它就好象回到我們的本來狀態;一切都消散了,因爲身和心已經被解開。貪、嗔、癡叁毒都死了,這表示一切煩惱(輪回的根源)都不再發生作用,因此出現一個間隙。
這個過程會把我們帶到哪裏呢?帶到心性的本初基礎地,一切都是純淨、自然、素樸的。現在,障蔽心性的一切都被驅除,我們的真性顯露出來了。
誠如我在第五章〈把心帶回家〉所說明的,當我們修習禅定,經驗到快樂、清明和無思無慮時,換句話說,在貪、嗔、癡已經暫時分解時,也會發生類似的心性顯露。
當貪、嗔、癡正逐漸死亡時,我們就變得越來越清淨。有些上師說,對大圓滿法的行者而言,顯現、增長和完全證得的階段,就是本覺逐漸顯現的征象。當障蔽心性的一切逐漸死亡時,本覺的清明就慢慢開始出現並增加。整個過程變成是光明狀態的發展,與行者對于本覺之清明的認證有關。
在密續中,對于分解過程中的修行,各有不同的方法。在脈、氣、明點的瑜伽修行中,密續行者會在修行中預先准備死亡的過程,模擬分解過程的意識改變,最終達到明光的經驗。行者也在睡覺時修行,對這些意識的改變保持分明。因爲必須記住的重點是:這種逐漸加深意識狀態的順序,不只是在我們去世時才出現。當我們入睡時,或當我們從比較粗的意識層次進到比較細的意識層次時,也會發生這種情形。有些上師甚至指出,它也發生在每天清醒時的心理過程之中。
詳細的分解過程,似乎很複雜,但如果我們確實熟悉這個過程,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對修行者來說,在每一個分解階段中,都各有一套特殊的修法。譬如,你可以把死亡的過程轉爲一個上師相應法。在每一個外分解的階段中,你可以對上師産生恭敬心,並向他祈求,觀想他出現在不同的脈輪中。當地大分解和幻象的征象出現時,你可以觀想上師在你的心輪中;當水大分解和煙霧的征象出現時,你可以觀想上師在你的臍輪中;當火大分解和螢火蟲的征象出現時,你可以觀想上師在你的眉間輪中;當風大分解和火炬的征象出現時,你可以全力專注將你的意識轉換到上師的智慧心中。
對于死亡的階段,有很多描述,在小細節和次序上各有不同。我在這裏所說明的,是屬于一般的模式,但由于每個人的身心構造不同,過程容或不同。我記得當我上師的侍者桑騰去世時,次序最顯著。但受到臨終者各人疾病的影響,還有脈、氣、明點的狀況不同,所以會有不同的情形出現。上師們說一切衆生,包括最微小的昆蟲在內,都經過這個過程。如果是突然死亡或意外事件,這個過程仍然會發生,但發生得非常快。
我發現了解死亡過程中「外分解」和「內分解」所發生的事,最容易的就是把它看作是逐漸微細的意識層次的發展和出現。身和心的構成元素持續分解時,每一個微細的意識層次就相應出現,直到最後顯露出最微細的意識:地光明或明光。
第叁篇 死亡與重生
第十六章 基礎地
基礎地
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話:「死亡是真理的時刻」或「死亡是面對面接觸自己的時刻」。我們見過那些有瀕死經驗的人,有時候會提到他們看見自己的生命史重演時,會遭遇類似下面的問題:「你這輩子做了些什麼?你爲別人做了些什麼?」所有這些都突顯一個事實:在死亡時,無法逃避我們的真面目。不管是否喜歡,我們的真性都會顯露出來。但有一點很重要的是:了解在死亡的那一刻,我們的「存有」( being )有兩個層面顯露出來:一個是絕對性( absolute nature );另一個是我們的相對性( relative nature )--也就是我們在此刻如何,並且在這一世是怎麼樣的人,又做了些什麼。
誠如我在前面所說明的,在死亡時,身心的一切成分都會離散。當身體死亡時,感官和微細的元素都會分解,接著是凡夫心死亡,嗔、癡等一切煩惱也都跟著死去。最後,不留下任何障蔽真性的東西,生時遮蓋覺悟心的一切都分解了。當時所顯露出來的,是絕對性的本初地,它有如純淨無雲的天空。
這稱爲「地光明」或「明光」的顯露,意識本身溶入廣袤的真理。《中陰聞教得度》說:
一切事物的本性是開放、空曠的,赤裸如天空。
光明的空性,沒有中心,沒有圓周:純淨、赤裸的
本覺露出曙光。
蓮花生大士如此描述「地光明」:
這個自發的「明光」,無始以來就不曾被生過,
它是本覺之子,而本覺也沒有父母--多妙啊!
這個自發的智慧,不是任何人創造的--多妙啊!
它沒有經曆生的過程,本身也沒有死的成分--多妙啊!
雖然它是那麼明顯可見,卻沒有人見過它--多妙啊!
雖然它在六道裏輪回,卻不曾受到傷害--多妙啊!
雖然它見過佛土,卻不曾變得更好--多妙啊!
雖然它存在于任何人身上的任何地方,卻不曾被發現--多妙啊!
而你卻繼續想從別處證得別種果報--多妙啊!
即使它原本就是你的,你卻往別處去尋找--多妙啊!
爲什麼這種狀態稱爲「光明」或「明光」呢?曆代上師各有不同的解釋。有些上師說,它表現出心性的光芒明性,本無黑暗,本無障礙:「驅除了無知的黑暗,具有清楚認知的能力。」另一位上師把「光明」或「明光」描述成「最少散亂的狀態」,因爲一切成分、知覺和外境全都分解了。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既不可以把它當成我們所知道的物理光線,也不可以誤認爲它就是下一個法性中陰所顯露的光;死亡時所生起的光明,是本覺智慧的自然光芒,「不管是在輪回或在涅之中都一直呈現的真如本性。」
在死亡那一刻所顯露的「地光明」或「明光」,是解脫的大好機會。重要的是,我們必須了解在何種情況下,它才能提供這個機會。有些現代的死亡學作家和研究者都低估了這個時刻的深奧性,因爲他們閱讀和诠釋了《中陰聞教得度》這本書,卻沒有得到口傳和訓練來理解它的神聖意義,以致把它看得太簡單,結論也下得太快。有些人認爲「地光明」的顯露就是開悟。我們可能都樂得把死亡當作天堂或開悟;但除了一廂情願的希望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知道唯有確實接受了心性或本覺的開示,而且唯有透過禅修建立並穩定心性,將它結合到日常生活中,死亡的那一刻才能提供解脫的真正機會。
雖然「地光明」是自然呈現給每一個人,但多數人全然不知它是那麼深厚、廣闊和微妙。因爲大多數人活著時並沒有去熟悉認證心性的方法,所以在死亡時都無法認知地光明。因此,在發生的那一刻,就容易以過去的恐懼、習慣和習性本能地做反應。雖然在「地光明」出現之前,煩惱或許已經消失了,但多生累劫的習氣仍然存在,隱藏在凡夫心的背景中。在我們去世時,雖然一切都跟著結束了,卻還是無法順從和接納「地光明」,反而是退入恐懼和無明之中,本能地加重我們的執著。
這就是使我們無法真正利用這個關鍵時刻做爲解脫契機的障礙。蓮花生大士說:「一切衆生已經生、死和再生無數次。雖然他們一再經驗到那個不可言說的『明光』,但由于受到無明的障蔽,他們就無止盡地在無限的輪回中流浪。」
凡夫心的基礎地
無明會引生惡業,惡業會形成種種習氣,而一切習氣都儲藏在凡夫心的基礎地中。我經常思索,應該用什麼例子來描述凡夫心的基礎地。你可以把它比喻爲透明的玻璃泡沫、幾乎看不見的一層薄片,卻把我們整個心包圍起來;但我認爲玻璃門可能是最好的譬喻。想象你正坐在…
《西藏生死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