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生死書▪P61

  ..續本文上一頁念分解之後,也就是在死亡過程的終點時,最終的心性(地光明)會赤裸裸呈現片刻。

   2.然後,很快的,心性的光芒就展現出來,發出聲音、顔色和光。

   3.接著,死者的意識蘇醒過來,進入受生中陰;他的凡夫心回來,然後以意生身的形式顯現,它會受過去的業和習氣的主宰。這些會驅使凡夫心去執著虛幻的中陰經驗,以爲是真實的東西。

   中陰教法告訴我們死亡是什麼呢?無非是心的叁階段逐漸顯現:從最基本心性的純淨狀態,到光和能量(心性放出的光芒),最後逐漸具體化到一個意生身形式。教法清楚地告訴我們,臨終中陰、法性中陰和受生中陰是叁階段的展現過程:第一,往內收攝導致裸露;第二,自然發出光芒;第叁,具體化和顯現。

   中陰教法引導我們更進一步。事實上,我認爲這個過程告訴我們的是一個全新的智慧,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就可以改變對每一件事的看法。這叁階段顯現的模式,不僅在臨終和死亡的過程顯露,也在目前顯露,在這一刻,在每一刻,在我們的心中,在我們的念頭和情緒中,在我們意識經驗的每一個層次中顯露。

   中陰教法還告訴我們了解這個過程的另一個方法,就是看到每一個臨終和死亡階段所顯露的。中陰教法提到叁個層次的存在,梵文稱之爲「迦耶」(kaya),字面意思是「身」,但在這裏有層面、場域或基礎的意思。

   現在讓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叁個過程:

   1.在死亡的那一刻,從地光明中所顯露的絕對真性,稱爲「法身」(Dharmakaya),這是「空」、絕對真理的層面。在這個層面,幻相、無明和任何概念都不曾進入。

   2.能量和光本身的光芒,在法性中陰自然顯現出來的,稱爲「報身」(Sambhogakaya),這是全然愉悅的層面、完全豐富的場域,一切具足,超越一切對立的限製,超越空間或時間。

   3.在受生中陰所顯露的具體成形的範圍,稱爲「化身」(Nirmanakaya),這是持續顯現的層面。一、如天空般的空性,浩瀚無邊,了無一物;二、閃耀的光芒性,晃耀遍照;叁、無礙、無所不在、慈悲的能量。這叁個性質在本覺之中同時呈現,並且融合爲一。蓮花生大士如此描述:

  在這個本覺之中,叁身不可分離,完全呈現爲一體;

  因爲它是空的,不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創造的,

  所以它是法身,

  因爲它的光明清澈代表空性本有的透明光芒,

  所以它是報身,

  因爲它的生起絕不受阻礙或中斷,

  所以它是化身。

  完整無缺融合爲一呈現的這叁身,是它的本質。

   因此,叁身和覺悟心的叁個本具層面有關聯,當然也和我們認知的不同能力有關聯。絕大多數人的視野都有限,只能認知到化身層面的形象和顯現。因此,大多數人的死亡時刻都只是一片空白,因爲我們從來沒有經驗也沒有學過,在地光明生起時去認證法身。當報身在法性中陰出現時,我們也沒有認證的希望。因爲我們一生都是在化身的不清淨認知境界裏度過的,所以在死亡的那一刻,我們就直接被送到那個層面;我們在受生中陰的意生身中蘇醒過來,如同我們在前世一般,瘋狂而散亂地把虛幻的經驗當成是真實的,在過去業力的軀迫下,無助地踉跄,邁向轉生。

   不過,證悟很高的聖人,心中喚醒了和我們完全不同的認知,那是一種清淨的、進化的和精致的認知,即使在他們還有人身時,就能用完全清淨的形式來認知實相,洞察實相一切無限的層面。誠如我們已經見過的,他們對于死亡的經驗毫無恐懼或訝異;事實上,他們擁抱死亡,把它當作終極解脫的機會。

  睡夢的過程

   死亡過程中所展現的叁種中陰境界,也可以從在世時其他的意識層次來認知。我們可以從睡夢的角度來看它們:

   1.當我們入睡時,五官知覺和粗意識消失了,而絕對的心性(我們可以稱爲地光明)會短暫地裸露。

   2.接著會有一個意識層面,可以比喻爲法性中陰,它微細得讓我們幾乎覺察不到它的存在。畢竟,有多少人能夠覺察到自己入睡後、做夢前的時刻呢?

   3.對大多數人來說,覺察到的只是下一個階段,此時我們的心又開始活動起來,進入類似受生中陰的睡夢世界。這時候,我們有了「夢生身」,通過各種夢經驗,這些都是由清醒時的習性和行爲所影響和塑造的,我們把它們當作是具體真實的,而不知道是在做夢。

  意念和情緒的過程

   在意念和情緒的作用中,也可以看到完全相同的過程,它們生起的方式是:

   1.地光明(絕對的心性),是心性的本初狀態,存在于任何意念或情緒産生之前。

   2.在地光明的無限空間中,一種基本能量開始攪動,本覺的自然光芒開始升起,成爲情緒的基礎、潛力和燃料。

   3.這種能量于是變成情緒和意念的形式,然後驅使我們行動,讓我們累積業。

   當我們能夠熟悉禅修時,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過程:

   1.當意念和情緒逐漸安靜下來、消失和溶入心性時,我們也許可以短暫瞥見心性(本覺)的本初狀態。

   2.然後,我們覺察到從心性的寂靜安甯中,會有動作和能量展開,這是它的自我光芒。

   3.如果對那個能量的産生引起任何執著時,能量必然凝結成意念形式,又把我們帶回概念和心智的活動。

  日常生活的過程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個過程如何在睡夢中進行,如何形成念頭和情緒,再讓我們看看它如何在日常生活的經驗中運作。

   最好的方式,就是仔細觀察一個喜悅或憤怒的動作。檢視那個動作之後,你將發現在任何情緒生起之前,總是有一個空間或缺口。在情緒的能量有機會生起之前的孕育時刻,是一個清淨本初覺醒的時刻,如果我們能夠的話,就可以在此刻瞥見真正的心性。若能如此,在一瞬間,無明的符咒就會被破解,我們完全解脫了執著的任何需要或可能,甚至連「執著」的觀念都變成是荒謬多余的。在那個缺口的「空白」中,可以發現卸下任何觀念、架構或概念後的喜悅。然而我們卻逃避它,反而在根深蒂固的習氣驅策下,接受熟悉的、具有安慰作用的情緒發作,執著于這種不可靠的安全感。因此,這就是從心性生起原本清淨的能量凝結成情緒形式的過程,而它本具的清淨性就被我們的輪回觀所汙染和曲解,形成持續不斷的日常散亂和迷惑。

   誠如我所指出的,如果確實檢視生命中的各個層面,就可以發現我們在睡夢中,或在意念和情緒中,如何一再重複與各種中陰相同的過程。不管是生是死,在意識的各種層次中,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曆經各種中陰境界的過程。而中陰教法告訴我們,正是這個事實提供了我們無限解脫的機會。教法顯示,中陰的特性、形式和獨特的過程,提供給我們的,不是解脫的機會 ,就是繼續迷惑的可能。因爲整個過程的每一部分,同時交給我們解脫的機會和迷惑的機會。

   中陰教法爲我們打開一道門,告訴我們如何走出那無盡的生死輪回、那生生世世反覆不已的無明。更告訴我們,在這個生死不已的中陰過程裏,只要能夠認證並安住于心性之中,或甚至只要能夠對我們的心有某種程度的控製,就能夠通過那道門,走向解脫。根據你所處的中陰階段,根據你對心性「見」的熟悉程度,以及你對自己的心、念頭和情緒的了解深度,解脫的方式也會不同。

   不過,中陰教法也告訴我們,心在我們活著時所發生的情況,也正是死亡時在中陰境界會發生的狀況,因爲基本上生和死並沒有差別;因爲在「未破損的整體」和「流動的運動」中,生和死是一體的。因此,十七世紀最有成就的西藏大師澤理納哲朗措(Tsele Natsok Rangdrol)就以我們目前對于意念、情緒、心和認知的了解,來說明四種中陰(此生、臨終、法性和受生)的修行法要:

  把這些無數的不同面貌看成是夢,

  是你的心的投射,虛幻而不真實。

  不要執著任何事情,安住在本覺的智慧中,

  超越一切的概念:

  這是此生中陰的修行法要。

  你很快就會死的,那時候一切都不能真正幫助你。

  你在死亡中所經驗的,只是你自己的概念思考。

  不要建構任何意念,讓它們消失,

  溶入你廣袤的大覺自我覺察中:

  這就是臨終中陰的修行法要。

  對于任何現象的生滅或好壞的執著,都是你的心。

  這個心不管生起什麼意念,本身就是法身的自我光芒。

  不要執著意念的生起,

  不要由此形成概念,不要接受或拒絕它們:

  這就是法性中陰的修行法要。

  輪回是你的心,涅槃也是你的心,

  一切苦樂和一切無明都只存在于你的心。

  必須控製你自己的心;

  這就是受生中陰的修行法要。

   現在可以仔細地探討某一個中陰,來看看我們的禅定修行、我們對于情緒和意念的了解,以及我們在那個中陰的經驗是如何密切相關,同時也可以看看在那個中陰的經驗如何反映到日常生活中。也許法性中陰最值得研究。在這個中陰,即將變成情緒的純淨能量,以心性的本具光芒自然地開展出來。而情緒,就是現代人主要的、幾乎揮之不去的執著。真正了解情緒的本質,就能在解脫大道上有長足的進步。

   禅定的最深目標,是爲了能夠安住在本覺的狀態中,藉以體悟不管心中生起什麼意念都只不過是本覺的展現,如同太陽和它的百萬光芒是一體而不可分離的。誠如澤理納哲朗措對于法性中陰的描述:「對于任何現象的生滅或好壞的執著,都是你的心。這個心……本身就是法身的自我光芒。」

   因此,當你在本覺的狀態中時,當意念和情緒生起時,你要正確地認證它們的本來面目和來源;如此,則不管生起的是什麼,都是那個智慧的自我光芒。不過,如果你失去了本覺原始的,純…

《西藏生死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