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座、或言說、或交談以前,我使我自己與其顔色相同,與其聲音相同,以法要示教利喜之。當我宣說時,彼等不識我,自問說:『宣說者爲誰?是神是人?』以法要示教利喜之後,我即隱身不見。彼等亦不知我何時隱去,自問說:『隱去者爲誰?是神是人?』阿難,此爲八種衆。」
※ ※
24 「阿難,有八勝處。何者爲八?
25 「阿難,若人有主觀色想視外間有限或苦或樂之諸相,既專精于此,遂有『我知我見』之念。此爲第一勝處。
26 「若人以主觀色想視外間無窮或苦或樂之諸相,既專精于此,遂有『我知我見』之念。此爲第二勝處。
27 「若人無主觀色想視外間有限或苦或樂之諸相,既專精于此,遂有『我知我見』之念。此爲第叁勝處。
28 「若人以無主觀色想視外間無窮或苦或樂之諸相,既專精于此,遂有『我知我見』之念。此爲第四勝處。
29 「若人以無主觀色想視外間諸相是青色、青相、青映影。正如烏馬花是青色、青相、青映影。又如波羅奈所産細布,表裹精致是青色、青相、青映影。若如此以無主觀色想視外間諸相是青色、青相、青映影,既專精于此,遂有『我知我見』之念。此爲第五勝處。
30 「若人以無主觀色想視外間諸相是黃色、黃相、黃映影。正如堪尼卡羅花是黃色、黃相、黃映影。又如波羅奈所産細布,表裹精致是黃色、黃相、黃映影,既專精于此,遂有『我知我見』之念。此爲第六勝處。
31 「若人以無主觀色想視外間諸相是紅色、紅相、紅映影。正如班都幾瓦卡是紅色、紅相、紅映影,又如波羅奈所産細布,表裹精致是紅色、紅相、紅映影,既專精于此,遂有『我知我見』之念。此爲第七勝處。
32 「若人以無主觀色想視外間諸相是白色、白相、白映影。正如俄沙底星是白色、白相、白映影。又如波羅奈所産細布,表裹精致是白色、白相、白映影。若人如此以無主觀色想視外間諸相是白色、白相、白映影,既專精于此,遂有『我知我見』之念。此爲第八勝處。阿難,此爲八勝處。」
※ ※
33 「阿難,此爲八解脫。何者爲八?
「以相見相,是第一解脫。
「不覺其自相見外間諸相,是第二解脫。
「存心于善,是第叁解脫。
「超出諸色想,斷除諸憤怒想,不思念諸相,自念:是『空無邊』而入于空無邊處定,是第四解脫。
「超出空無邊處,自念:是『識無邊處』而入于識無邊處定,是第五解脫。
「超出識無邊處,自念:是『無所有』而入于無所有處定,是第六解脫。
「超出無所有處,自念:是『非想非非想』而入于非想非非想處定,是第七解脫。 「超出一切『非想非非想處』而入于滅想定,是第八解脫。阿難,此爲八解脫。
※ ※
34 「阿難,往昔我于尼連禅河岸邊,牧羊人菩提樹下初成正覺時,彼時惡魔來至我所,立于我側向我說:『世尊,薄伽梵現在應入涅槃。慈尊,現在正是如來入涅槃之時,請速入涅槃。』
35 「阿難,彼作是語已,我告惡魔說:『惡魔,若我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尚未成爲正聞、聰慧、善攝、多聞、熟記聖典、精娴教義、奉持戒律;既精于法乃能教導、宣演、建立、開啓、詳釋、明辨;能以正法掃蕩、降伏異論及廣宣妙法之弟子時,我將不入涅槃。
「『惡魔,若我之清淨戒不成功、興盛、廣布、普遍及遍傳于人間時,我將不入涅槃。』
36 37 「阿難,我今于洽巴拉神舍,該惡魔複來我所,立于我側向我說:『世尊,薄伽梵現在應入涅槃。慈尊,現在正是如來入涅槃之時,請速入涅槃!世尊,即使依照前薄伽梵所說:(其詳見上)』
「阿難,他既作此語,我告惡魔說:『惡魔,你應歡喜!佛陀不久即將圓寂。此後叁月,如來即將入涅槃。』
「阿難,如來今日于洽巴拉神舍謹然住念舍壽。」
38 彼說是語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請住壽一劫,慈尊爲衆生之利益與快樂,及慈愍此世界,爲人天之利益、快樂與幸福,請住壽一劫!」
「阿難,止止,莫懇請如來。現今勸請如來,已非其時。」
39 如是第二第叁(阿難如是懇請,佛陀如是回答)。
「阿難,你對佛陀之智慧是否有信仰?」
「是,世尊。」
「阿難,你爲何煩擾如來至于第叁次?」
40 「世尊,我親從佛聞及親從佛受:『若有人修持、留住、擴展及抵達四神足的極頂,既精于此,可用之如車乘。以此爲基礎,若欲,彼可住壽一劫或劫之剩余部份;而佛陀曾充份修持、擴展及抵達此四神足………(其詳見上)他若有意,可住壽一劫或其劫之某部份。』
「阿難,你是否有信仰?」
「是,世尊。」
「阿難,此是你之錯誤及罪過。前如來給與你之明顯提示,你都未能了解,未曾懇請如來說:『世尊,請住壽一劫,慈尊爲衆生之利益與快樂,及慈愍此世界,爲人天之利益,快樂與幸福,請住壽一劫。』阿難,你若如是墾請如來,至于第二次,他或不俯允,但第叁次他或將納受。因此,阿難,此是你之錯誤及罪過!」
41 「阿難,往昔我住王舍城靈鹫山峰時亦曾向你說:『阿難,王舍城與靈鹫山峰是甚可喜樂之處。阿難,若有人修持、留住、擴展及抵達四神足的極頂,既精于此,可用之如車乘。以此爲基礎,若欲,彼可住壽一劫或其劫之剩余部份;而佛陀曾充份修持、擴展及抵達此四神足……(其詳見上),他若有意,可住壽一劫或其劫之剩余部份。』而你,阿難,如來給與你之明顯提示,你都未能了解,未曾懇請如來說:『世尊,請住壽一劫,慈尊爲衆生之利益與快樂,及慈愍此世界,爲人天之利益、快樂與幸福,請住壽一劫!』阿難,你若如是懇請如來至于第二次,他或不俯允,但第叁次他或將納受。因此,阿難,此是你之錯誤及罪過!」
42 「阿難,往昔我住王舍城榕樹園,住王舍城賊峰,住王舍城韋跋羅坡之沙打畔尼洞,住王舍城伊思□裏坡之黑岩,住王舍城沙巴桑底卡山□斯塔園,住王舍城塔坡達園,住王舍城竹園喂松鼠處,住王舍城耆婆之□果,住王舍城馬打苦其之鹿林。
43 「阿難,在上列各處,我也曾向你說:『阿難,王舍城等等(其詳見上)是甚可喜樂之處。』
44 「『阿難,若有人修持、留住、擴展及抵達四神足的極頂,既精于此,可用之如車乘。經此爲基礎,若欲,彼可住壽一劫或其劫之剩余部份;而佛陀曾充份修持、擴展及抵達此四神足(其詳見上),他若有意,可住壽一劫或其劫之剩余部份。』而你,阿難,如來給與你之明顯提示,你都未能了解,未曾懇請如來說:『世尊,請住壽一劫,慈尊爲衆生之利益與快樂,及慈愍此世界,爲人天之利益、快樂與幸福,請住壽一劫!』阿難,你若如是懇請如來至于第二次,他或不俯允,但第叁次他或將納受。因此,阿難,此是你之錯誤及罪過!」
45「阿難,往昔我住毗舍離之烏但拉神舍時,亦曾向你說『阿難,毗舍離與烏但拉是甚可喜樂之處。若有人修持、留住、擴展及抵達四神足的極頂,既精于此,可用之如車乘,以此爲基礎,若欲,彼可住壽一劫或其劫之剩余部份;而佛陀曾充份修持、留住及擴展此四神足……(其詳見上),他若有意,可住壽一劫或其劫之剩余部份。』而你,阿難,如來給與你之明顯提示,你都未能了解,未曾懇請如來說:『世尊,請住壽一劫,慈尊爲衆生之利益與快樂,及慈愍此世界,爲人天之利益、快樂與幸福,請住壽一劫!』阿難,你若如是懇請如來至于第二次,他或不俯允,但第叁次他或將納受。因此,阿難,此是你之錯誤及罪過!」
46 「阿難,往昔我住毗舍離之喬達摩卡神舍,住毗舍利之七□果神舍,住毗舍離之多子塔神舍,住毗舍離之沙然達達神舍時,亦曾向你說:『阿難,毗舍離各地是甚可喜樂之處……。」(其祥見上)
47 「阿難,現今在洽巴拉神舍,我也曾向你說:『阿難,毗舍離是甚爲幽靜,烏但拉神舍,喬達摩卡神舍,七□果神舍,多子塔神舍,沙然達達神舍等是甚可喜樂之處。若有人修持、留住、擴展及抵達四神足的極頂,既精于此,可用之如車乘,以此爲基礎,若欲,彼可住壽一或其劫之剩余部份;而佛陀曾充份修持、留住及擴展此四神足。他若有意,可住壽一劫或其劫之剩余部份。』而你,阿難,如來給與你之明顯提示,你都未能了解,未曾懇請如來說:『世尊,請住壽一劫,慈尊爲衆生之利益與快樂,及慈愍此世界,爲人天之利益、快樂與幸福,請住壽一劫!』阿難,你若如是懇請如來至于第二次,他或不俯允,但第叁次他或將納受。因此,阿難,此是你之錯誤及罪過!」
※ ※
48 「阿難,是否往昔我曾告訴你說:萬物實性如此,其與我們最親近者將要與我們分別隔離?當一物既生而成形,既具分離必然性,不要其解離,此何可能,且必無此理。阿難,如來已舍棄壽命。且他一言既出:『佛陀之圓寂甚近,此後叁月如來即將入涅槃。』如來爲生存而食言,應無是處!」
「來,阿難,我等去大林的重閣講堂。」
「是,世尊。」尊者阿難回答說。
49 爾時佛陀與尊者阿難走向大林的重閣講堂。到已,佛告尊者阿難說:「阿難。你往告住在毗舍離附近的諸比丘盡集講堂。」
「是,世尊。」尊者阿難回答說。他即往告住在毗舍離附近的諸比丘盡會講堂。回來時他向佛作禮,退立一面說:「世尊,比丘僧衆已齊集講堂,唯聖知時。」
50 于是薄伽梵從座起,走向講堂,就座已,告諸比丘說:「因此,諸比丘,我所知及爲汝等所宣…
《南傳大般涅槃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