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清淨道論▪P64

  ..續本文上一頁同時滅

  亡,成立亦必同時成立之故。其滅亡與成立,當知如下:

  (一)爲火所壞

  當爲劫火毀滅之時,是初起了劫滅的大雲,于百千俱胝的輪圍世間下了一陣

  大雨,人們覺得滿足喜悅,都取出他們的一切種子來播。可是谷類生長到了可以

  給牛吃的程度時,雖然(雷)如驢鳴,但一滴雨也不下。從此時起,雨便完全停

  止了。關于此事,世尊說:“諸比丘!到了那時,有許多年,許多的百年,許多

  的千年,許多的百千年,天不下雨”。依雨水生活的有情命終生于梵天界,依諸

  花果生活的天神亦然。這樣經過了很長的時間,這裏那裏的水便成涸竭。這樣次

  第的魚和龜死了,亦生于梵天界。地獄的有情亦然。也有人說,“地獄的有情,

  由第七個太陽出現時滅亡”。

  “不修禅則不生梵天界。此等有情,有的被饑餓所惱,有的不能證得禅定,

  他們怎麼得生梵界”?于天界獲得禅那(而生梵界)。即在那時候,有欲界天

  人,名羅伽毗由赫,知道百千年後,世間將成劫滅,于是披頭散發,哭著以手而

  拭眼淚,著紅衣,作奇形怪狀,行于人行道上,而作如是哀訴:“諸君!諸君!

  自今而後百千年將爲劫滅,這世間要滅了,大海要涸竭了,這大地與須彌山王要

  燒盡而亡滅了,直至梵界的世間要滅亡了。諸君!你們快修慈啊!諸君修悲修

  喜、修舍啊!你們孝養父母,尊敬家長啊”!他們聽了這話,大部人類及地居

  天,生恐懼心,成互相柔軟心,行慈等福,而生(欲)天界,在那裏食諸天的淨

  食,于風遍而遍作(准備定),獲得了禅定。(大惡趣的)其他的有情,則因順

  後受業(他世受業)而生天界。因爲在輪回流轉的有情是沒有無有順後受業的。

  他們亦在那裏獲得禅定。如是由于在(欲)天界獲得禅那,故一切(欲界有情)

  得生于梵天界。

  自從斷雨以後,經過很長的時間,便出現了第二個太陽。對此世尊亦曾說

  過:“諸比丘!到了那時……”。詳在七日經中。這第二太陽出現時,便沒有晝

  與夜的分別了。一日升,一日沒,世界不斷地變著陽光的熱力。普通的太陽是日

  天子所居,這劫滅的太陽是沒有(日天子)的。普通的太陽運行時,空中有雲霧

  流動,劫滅的太陽運行時,則無雲霧,太虛無垢,猶如鏡面。此時除了五大河之

  外,其它小河的水都幹了。

  此後再經過一長時期,第叁個太陽出現,因它出現,故五大河也幹了。此後

  又經過一長時期,第四個太陽出現,因它出現,故五大河的源泉——在雲山中的

  獅子崖池,鵝崖池,鈍角池,造車池,無熱惱池,六牙池,郭公池等的七大湖也

  幹了。此後又經過一長時期,第五個太陽出現,因它的出現,故次第以至大海,

  連一點滋潤指節的水也沒有了。此後又經過長時期,第六個太陽出現,因它的出

  現,故整個的輪圍界變成一團煙,由煙吸去了一切的水份。如是乃至百千俱胝的

  輪圍界也是同樣。

  從此又經過一長時期,第七個太陽出現,由于它的出現,故整個的輪圍界乃

  至百千俱胝的輪圍界,共成一團火焰,如有一百由旬高的種種須彌山峰,此時都

  要破碎而消失在空中。火焰繼續上升,漫延到四大王天,那裏的黃金宮、寶宮、

  珠宮等都被燒掉。再毀了叁十叁天。如是漫延到初禅地,把那裏的(梵衆、梵

  輔、大梵)叁梵天界燒掉,直至光音天爲止。如果尚有一微塵的物質存在,此火

  亦不停息。等到一切的諸行都已滅盡時,此火才如燒酥油的火焰不留余灰的息

  滅。此時下方的虛空與上方的虛空同成一大黑暗。

  這樣經過了一長時期,然後起了大雲,初下細雨,次第的下了如蓮莖、如

  杖、如杵、如多羅樹幹等一樣大的水柱,直至充滿了百千俱胝的輪圍界中一切業

  被燒掉了的地方,大雨才停止。在那水的下面起了風而吹過水,令水凝成一團圓

  形,如荷葉上面的水珠相似。怎麼能把那樣大的水聚凝成一團的呢?因爲給以孔

  隙之故——即那水讓風吹進各處的孔隙。那水由風而結集及凝成一團而退縮時,

  便漸漸地向下低落。在水的漸漸低落之時,落到梵天界的地方便出現梵天界;落

  到上面的(空居的)四欲界天的地方便出現了那些天界。再落到地(居天及四人

  洲)處之時,便起了強烈的風,那風停止了水不讓再流動,好象在閉了口的水甕

  裏面的水相似。在那甘的水退縮時,(水的)上面生起了地味,這地味具有顔色

  及芳香美味,猶如不沖水的乳糜上面的膜相似。

  這時那先生于(第二禅的)梵界中的光音天的有情,因爲壽終或福盡,從那

  裏死了而生于此。他們以自己的光明在空中飛行,如在起世因本經中所說,因爲

  他們欲嘗地味,爲貪愛所製伏,便開始吃它一口,因此便失掉自己的光明,成爲

  黑暗。他們見黑暗而起恐怖,此後便有五十由旬大的日輪出現,令他們消滅恐怖

  而生勇氣。他們看見了日輪,非常滿足而喜悅地說:“我們獲得了光明,它的出

  現,滅除我們恐怖的人的恐怖令生勇氣,所以它爲太陽”,便給以太陽之名。當

  太陽于日間發光之後而落下時,他們又生恐怖說:“我們得到了的光明,現在也

  失掉了”!他們又想:“如果我們獲得另一光明是多麼幸福啊”!這時好象知道

  他們的心相似,便出現了那四十九由旬大的月輪。他們看到了,更加歡喜滿足的

  說:“這好象是知道我們的希望而出現的,所以爲月”,便給以月的名稱。如是

  在日月出現之時,各種明星亦出現。從此以後,便能分別晝與夜,及漸漸地辨別

  一月、半月、季節及年等。當日月出現之日,亦即出現了須彌山、輪圍山及雪

  山,它們是在孟春月的月圓日同時出現的。怎樣的呢?譬如煮稷飯時,一時起了

  種種的泡,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平,(而此大地的)高處爲山,低處爲海,平

  坦之處則爲洲。

  在那些吃了地味的有情,漸漸地有些長得美麗,有些長得醜陋,那些美貌的

  人往往輕蔑醜陋的。由于他們的輕蔑之緣,消失了地味,出現了另一種地果;由

  于他們依然如故,所以地果也消失了,出現另一種甘美的藤叫槃陀羅多。以同樣

  的理由,這也失去了,又出現一種不是耕種的熟米——那是無皮無糠清淨芳香的

  白米實。此後便出現器皿,他們把米放在器皿中,置于石上,能起自然的火焰來

  煮它。那種飯如須摩那花(素馨),不需湯菜等調味,他們希望吃那樣的味,即

  得那種味。因爲他們吃了這種粗食,所以此後便産生小便和大便了。

  此時爲了他們的排泄(大小便),而破出瘡口(大小便道),男的出現男

  性,女的亦出現女性。女對男,男對女長時的注視相思。經過他們長時的注視相

  戀之緣,生起愛欲的熱惱,于是便行淫欲之法。後來因爲他們常作非法享受,爲

  諸智者所譴責,爲了覆蔽他們的非法,便建立他們的家。他們住在家中,漸漸地

  仿效某些怠惰的有情而作(米的)貯藏。以後米便包有糠殼之谷,獲谷之處便不

  再生長。于是他們集聚悲歎,如《起世因本經》說:“諸君!于有情中實已流行

  惡法。我們過去原是意生的”。

  此後他們建立了(各人所有物的)界限,以後卻發生有人盜取他人所有的東

  西。他們第二次呵斥他。可是第叁次便用手、用石頭、用棍等來打他了。發生了

  這樣的偷盜、譴責、妄語、棍擊等的事件之後,他們相集會議思考:“如果我們

  在我們裏面來選舉一位公正的人——執行貶黜其當貶黜的,呵責其當呵責的,擯

  除其當擯除的,豈不是好,但我們每人都給他一部分米”。在這樣決議的人群之

  中,一位是賢劫(釋迦)世尊在那時還是菩薩,在當時的群衆中,他算是最美最

  有大力及具有智慧能力而足以勸導及抑止他們的人。他們便去請求他當選(爲

  主)。因爲他是大衆選舉出來的,所以稱他爲“大衆選的”(Mahāsamm

  ato),又因他是刹土之主,故稱他爲“刹帝利”(Khattiyo),又

  因爲他依法平等公正爲衆人所喜,故稱他爲“王”(Rājā),于是便以這叁

  個名字稱呼他。那世間中希有的地位,菩薩是第一個就位的人,他們這樣選他爲

  第一人之後,便成立刹帝利的眷屬。以後更漸次的成立婆羅門等的種姓。

  這裏從劫滅的大雲現起時而至劫火的熄滅爲一阿僧祇,名爲壞劫。從劫火熄

  滅之時而至充滿百千俱胝的輪圍界的大雲成就爲第二阿僧祇,名爲壞住劫。自大

  雲成就之時而至日月的出現爲第叁阿僧祇,名爲成劫。自日月出現之時而至再起

  劫滅的大雲爲第四阿僧祇,名爲成住劫。這四阿僧祇爲一大劫。當如是先知爲火

  所滅及其成立。

  (二)爲水所壞

  其次世間爲水所滅之時,先起劫滅的大雲與前面所說相同;其不同之處如

  下:如前面的起了第二太陽之時,但這裏則爲起了劫滅的堿質性的水的大雲。它

  初下細雨,漸次的下了大水流,充滿了整個的百千俱胝的輪圍界。給那堿質性的

  水所觸的大地山獄等都溶解掉。那水的各方面是由風支持的。從大地起而至第二

  禅地都給水所淹沒。那(第二禅的少光、無量光、光音的)叁梵界亦被溶解,直

  至遍淨天爲止。如果尚有最微細的物質存在,那水即不停止,要把一切的物質完

  全消滅了以後,此水才停止而散失。這時下面的虛空和上面的虛空同成一大黑

  暗,余者皆如前述。但這裏是以(第二禅的)光音梵天界爲最初出現的世界。從

  遍淨天死了的有情來生于光音天等處。

  這裏從劫滅的大雲現起時而至劫滅的水的息滅爲一阿僧祇。從水的息滅至大

  雲成就爲第二阿僧祇。從大雲成就至……乃至此等四阿僧祇爲一大劫。如是當知

  爲水所滅及其成立。

  (叁)爲風所壞

  其次世間爲風所滅之時,先起劫滅的大雲與前同樣。但這是它的不同之處:…

《清淨道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人施設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