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P23

  ..續本文上一頁ic-chana-santirana-votthapana-kamavacarajavana-tadarammanavasena chacattalisa cittani cakkhudvare yatharaham uppajjanti. Tatha pabcadvaravajjana-sotavibbanapasena sotadvaradisu pi chacattalis”eva bhavanti ti. Sabbatha pi pabcadvare catupabbasa cittani kamavacaran”eva ti veditabbani.

  Manodvare pana manodvaravajjana-pabcapabbasa-javana-tadarammanavasena sattasatthi cittani bhavanti.

  Ekunavisati patisandhi-bhavanga-cutivasena dvara-vimuttani.

  于此,有四十六種心能根據條件生起于眼門:五門轉向、眼識、領受、推度、確定、欲界速行、彼所緣。

  同樣地,于耳門等等亦有五門轉向、耳識等等四十六種心能夠生起。

  當知一共有五十四種欲界心能生起于五門。

  于意門有六十七種心能生起:意門轉向、五十五種速行及彼所緣。

  有十九種心能離門,生起爲結生、有分與死亡。

  節十叁之助讀說明

  有四十六種心能生起于眼門:這四十六心是:

  一個五門轉向心

  兩個眼識

  兩個領受心

  叁個推度心

  一個確定心

  廿九個欲界速行心(十二不善心、八善心、八美唯作心、一生笑唯作心)

  八個彼所緣(即八個欲界善果報心;其他叁個已包括在推度心之內──見節九)

  根據情況(yatharaham):雖然能夠生起于眼門的心一共有四十六種,但它們並不能都在同一個心路過程裏生起,而只(有某些心)根據條件生起。列迪長老指出這些條件是:一、目標(所緣);二、生存地;叁、個人;四、作意。

  (一)例如:若目標是不可喜所緣,那麼,眼識、領受、推度與彼所緣即是不善果報心;反之,若目標是可喜所緣,它們即是善果報心。若目標是極可喜所緣,推度與彼所緣即是悅俱;若目標是中等可喜所緣,它們則是舍俱。

  (二)若眼門心路過程生起于欲地(kamabhumi),所有四十六心都能生起,但若是生起于色地(rupa-bhumi),彼所緣就不能生起,因爲彼所緣的作用只局限于欲地。

  (叁)若人是凡夫或有學聖者,速行不是善即是不善(對于有學聖者則根據其所達到的果位) ;若人是阿羅漢,所生起的則是唯作心。

  (四)若凡夫或有學聖者運用如理作意(yoniso manasikara),善速行即會生起;反之,若運用不如理作意,不善速行就會生起。

  同樣地,是有行心或無行心生起亦依條件而定。

  五十四種欲界心能生起于五門:在每一門裏,所有的欲界心都能出現,除了屬于其他四根門的四雙根識之外。如此,把它們統計時,一切欲界心都能生起于五門。

  于意門:所有五十五種速行心都能生起于意門。只有二十二種心不能生起于意門,即:五門轉向、雙五識、兩種領受心、五個色界果報心及四個無色界果報心。

  離門(dvaravimutta):這十九種在節九裏列出的心名爲「離門」,這是因爲它們所執行的結生、有分、死亡作用並不發生在根門裏,亦由于它們並不接受任何新的目標,而只緣取前一世最後一個心路過程的目標(即臨死速行的目標──見節十七)。

  節十四:依門的數目分類

  Tesu pana dvipabcavibbanani c”eva mahaggata-lokuttara-javanani ca ti chattimsa yatharaham ekadvarika-cittani nama.

  Manodhatuttikam pana pabcadvarikam.

  Sukhasantirana-votthapana-kamavacarajavanani chadvarika-cittani.

  Upekkhasahagatasantirana-mahavipakani chadvarikani c”eva dvaravimuttani ca.

  Mahaggatavipakani dvaravimuttan”eva ti.

  在(生起于諸門的心)當中,有叁十六種心各自只生起于一門,即:雙五識、廣大速行與出世間速行。

  叁意界生起于五門。

  悅俱推度、確定及欲界速行生起于六門。

  舍俱推度及大果報心生起于六門或離門。

  廣大果報心永遠是離門。

  節十四之助讀說明

  各自:雙五識只生起于相符的根門,廣大速行與出世間速行則只生起于意門。

  悅俱推度:在五門裏,此心能執行推度與彼所緣的作用;在意門裏,則只能執行彼所緣的作用。

  確定:在五門裏,此心執行確定的作用;在意門裏,則執行轉向的作用。

  大果報心:跟兩種舍俱推度心一樣,這八種心能生起于六門爲彼所緣,或離門生起爲結生心、有分心與死亡心。

  廣大果報心:這五色界與四無色界果報心只在與它們相符的生存地生起爲結生心、有分心與死亡心。由此它們永遠是離門的。

  節十五:總結

  Ekadvarikacittani pabcadvarikani ca

  Chadvarikavimuttani vimuttani ca sabbatha.

  Chattimsati tatha tini ekatimsa yathakkamam

  Dasadha navadha ca ti pabcadha paridipaye.

  叁十六種心生起于一門;叁種于五門;叁十一于六門;十種于六門或離門;九種完全只是離門。如是,以五種方法舉示它們。

  所緣之概要

  (alambanasangaha)

  節十六:所緣之分析

  Alambanasangahe alambanani nama ruparammanam sadda-rammanam gandharammanam rasarammanam photthabba-rammanam dhammarammanab ca ti chabbidhani bhavanti.

  Tattha rupam eva ruparammanam. Tatha saddadayo sadda-rammanadini. Dhammarammanam pana pasada-sukhumarupa-citta-cetasika-nibbana-pabbattivasena chadha sangayhanti.

  于所緣之概要,有六種所緣,即:色所緣、聲所緣、香所緣、味所緣、觸所緣與法所緣。

  其中,(顔)色本身是色所緣。同樣地,聲等即是聲所緣等。但法所緣則有六種:淨色、微細色、心、心所、涅槃與概念。

  節十六之助讀說明

  所緣之分析:每一心及其相應心所皆必須緣取一個所緣(目標),因爲心本身即是識知目標的活動。在巴利文裏,有兩個字是用來代表所緣。其一是源自詞根意爲「取樂于」的arammana;另一個是alambana,源自意爲「鈎住」的詞根。由此,所緣是心及其相應心所取樂或鈎住的目標。在這一篇裏,作者將會诠釋所緣。隨後他會確定什麼所緣出現于每一門和離心路過程心。最後,他會再分析每一心的所緣範圍。

  六種所緣:《阿毗達摩論》分析了六種與六門相符的所緣。首五種都包括在色法裏。 (顔)色、聲、香、味四者是屬于「所造色」(upada rupa),即依靠四大界而生起的次要色法。觸所緣則是四大界當中的叁界,即:一、地界或堅硬性,通過觸感覺爲硬或軟;二、火界,感覺爲熱或冷;叁、風界,感覺爲支持或壓力。四大界的第四種是水界,其特相是粘;根據《阿毗達摩論》,水界不能通過觸覺感受到,而只能通過意門識知。

  法所緣有六種:首五所緣的每一種都能通過以下的叁個方式識知:一、通過各自的根門心路過程;二、通過意門心路過程;叁、通過離心路過程心,即結生、有分與死亡。第六種所緣,即法所緣,完全不能通過五根門識知;而只能通過意門心路過程或離心路過程心識知。

  法所緣有六種:一、淨色(pasadarupa)是五種感官裏的根門色法,即眼淨色、耳淨色等五種淨色。二、微細色(sukhumarupa)包括十六種列于第六章、節六的色法,水界即是其中之一。叁、心(citta)亦是一種法所緣;雖然心能識知目標,但心本身亦能成爲被識知的目標。當知心不能成爲自己的目標,因爲心不能識知自己本身;但在某個心流裏的一個心,則能夠識知在同一個心流裏的其他心,亦能識知其他衆生的心。四、五十二心所(cetasika)也是法所緣,例如:當人們覺察到自己的感受、思與情緒時。五、涅槃(Nibbana)是有學聖者與阿羅漢意門心路過程的目標。六、概念(pabbati)也是法所緣;它是世俗法,並不是究竟存在之法。

  節十七:依門分類

  Tattha cakkhudvarikacittanam sabbesam pi rupam eva arammanam. Tab ca paccuppannam eva. Tatha sotadvarika-cittadinam pi saddadini. Tani ca paccuppannani yeva.

  Manodvarikacittanam pana chab…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清淨道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