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jjanakiccani pana dve. Tatha dassana-savana-ghayana-sayana-phusana-sampaticchanakiccani ca.
Tini santiranakiccani.
Manodvaravajjanam eva pabcadvare votthapanakiccam sadheti.
Avajjanadvayavajjitani kusalakusala-phala-kriya cittani pabca-pabbasa javanakiccani.
Attha mahavipakani c”eva santiranattayab ca ti ekadasa tadarammanakiccani.
在它们当中,十九种心执行结生、有分及死亡的作用。它们是:两种舍俱推度心、八大果报心、以及九个色与无色界果报心。
两种执行转向的作用。
同样地,执行看、听、嗅、尝、触及领受作用的都各有两种。
三种执行推度的作用。
意门转向心在五门心路过程里执行确定的作用。
除了两种转向心,所有五十五个不善、善、(圣)果与唯作心都执行速行的作用。
八大果报心与三推度心,一共十一心执行彼所缘的作用。
节九之助读说明
依作用分析心:若能分辨心的种类和作用两者(后者有时会与前者有同一名称)之间的差别,就比较不会对这一篇感到迷惑。虽然某些心是依它的某一种作用而命名,但那只是为了方便,并不是指该心的作用只局限于那种作用。反之,一种心可能执行好几种与它的名称相异的作用。
结生、有分、死亡的作用:如前所述,在一世里只有同一种心在执行结生、有分与死亡的作用。在投生时,这种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连结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次为有分心之流的亦同是这种心,以维持生命流不断;在死亡的时候,生起为死亡心的亦同是这种心,它代表了一世的终结。
有十九种心能够执行这三种作用。当有情投生至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四恶道时,执行这三种作用的即是不善果报推度心(santirana)。于天生瞎眼、耳聋、哑巴等等的人,以及某些低级的天神,执行这三种作用是舍俱善果报推度心。虽然残缺是不善业的果报,但投生至人间的业则是善的,只是较弱罢了。这推度心在结生与有分的阶段并没有执行推度的作用,因为它在同一时刻只能执行一种作用。
对于投生至欲界善趣为人或天神,而又没有残缺者,执行这三种作用是八大善果报心(之一),即:二因或三因的欲界美心。
上述十种心属于欲界轮回。
对于投生至色界天的梵天,出现为结生、有分与死亡的是五种色界果报心(之一);对于投生至四无色界天的梵天,出现为结生、有分与死亡心的是个别相符的四无色界果报心。
转向的作用:五门转向心(pabcadvaravajjana)在目标撞击五根门之一时执行其(转向目标的)作用。意门转向心(manodvaravajjana)则在目标(法所缘)撞击意门时执行其(转向目标的)作用。此二心皆是无因唯作心(ahetuka-kiriya)。
看等等的作用:对于这五种作用,每一种都有两个心可以执行作用,即:善果报与不善果报眼识等等。
表3-1:作用之概要
心 作用
种类 数目 执行 数目
不善心 12 速行 1
眼识 2 看 1
耳识 2 听 1
鼻识 2 嗅 1
舌识 2 尝 1
身识 2 触 1
领受 2 领受 1
舍俱推度心 2 结生、有分、死亡、推度、彼所缘 5
悦俱推度心 1 推度、彼所缘 2
五门转向心 1 五门转向 1
意门转向心 1 意门转向、确定 2
生笑心 1 速行 1
欲界善心 8 速行 1
欲界果报心 8 结生、有分、死亡、彼所缘 4
欲界唯作心 8 速行 1
广大善心 9 速行 1
广大果报心 9 结生、有分、死亡 3
广大唯作心 9 速行 1
出世间心 8 速行 1
领受的作用:执行领受的作用的是两种领受心。
推度的作用:执行此作用的有三种:善果报与不善果报两个舍俱无因推度心,以及悦俱善果报无因推度心。
确定的作用:没有个别的心名为确定心。执行此作用的即是属于舍俱无因唯作心的意门转向心;此心在意门心路过程里执行意门转向的作用,在五门心路过程里则执行确定的作用。
速行的作用:五十五种执行速行作用的心是:十二不善心、二十一善心、四果报心(即:四出世间果心)、以及十八唯作心(两个转向心除外)。
彼所缘的作用:执行彼所缘作用的十一种心是果报心。当三种推度心执行彼所缘的作用时,它们并没有同时执行推度的作用。
节十:依作用的数目分类
Tesu pana dve upekkhasahagatasantiranacittani patisandhi-bhavanga-cuti-tadarammana-santiranavasena pabcakiccani nama.
Mahavipakani attha patisandhi-bhavanga-cuti-tadaram-mana-vasena catukiccani.
Mahaggatavipakani nava patisandhi-bhavanga-cuti-vasena tikiccani.
Somanassasahagatam santiranam santirana-tadaram-mana-vasena dukiccam.
Tatha votthapanab ca votthapanavajjanavasena.
Sesani pana sabbani pi javana-manodhatuttika-dvipabca-vibbanani yathasambhavam ekakiccani ti.
在它们当中,两种舍俱推度心执行五种作用:结生、有分、死亡、彼所缘与推度。
八大果报心执行四种作用:结生、有分、死亡与彼所缘。
九广大果报心执行三种作用:结生、有分与死亡。
悦俱推度心执行两种作用:推度与彼所缘。
确定心(意门转向心)也执行两种作用:确定与转向。
其余所有的心──速行、三意界、双五识──生起时只执行一种作用。
节十之助读说明
速行:五十五种执行速行作用的心只执行该作用,而没有执行其他作用。
三意界是五门转向心与两种领受心。
节十一:总结
Patisandhadayo nama kiccabhedena cuddasa
Dasadha thanabhedena cittuppada pakasita.
Atthasatthi tatha dve ca nav” attha dve yathakkamam
Eka-dvi-ti-catu-pabca kiccatthanani niddise.
依结生等作用分别,诸心有十四种;依阶段分别,则成十种。
执行一种作用的心有六十八;两种作用的有二;三种作用的有九;四种作用的有八;以及五种作用的有二。
门之概要
(dvarasangaha)
节十二:门之分析
Dvarasangahe dvarani nama cakkhudvaram sotadvaram ghanadvaram jivhadvaram kayadvaram manodvarab ca ti chabbidhani bhavanti.
Tattha cakkhum eva cakkhudvaram tatha sotadayo sotadvaradini. Manodvaram pana bhavangan ti pavuccati.
在门之概要里有六门,即:眼门、耳门、鼻门、舌门、身门与意门。
于此,眼本身是眼门,耳等亦是如此。但有分则称为意门。
节十二之助读说明
门之分析:在《阿毗达摩论》里,「门」(dvara)用以譬喻心与所缘境(目标)交往的管道。三种业之门是:身、语、意;通过它们,心对外界作出反应(见第五章、节廿二至廿四)。此外,亦有六个识知之门,即:六门。通过此六门,心与心所得以接触目标;亦通过此六门,目标得以前来呈现于心和心所。在这篇里,作者先列出六门,过后再分辨在每一门里生起的心,以及依能在多少门里生起把诸心分类。
眼本身是眼门:首五门是色法(rupa),即:五种感官里的净色(pasadarupa)。每一种净色皆是一门,通过它,生起于心路过程的心与心所得以缘取它们的目标;亦是通过它,目标才能被心与心所缘取。眼净色是眼门心路过程诸心之门,使它们能通过眼睛识知颜色。对于其他根门的净色和各自的目标亦是如此。
有分称为意门:有别于首五门,意门(manodvara)并非色法,而是名法(nama),即:有分心。对于意门心路过程的目标,该心路过程里的诸心只是通过意门缘取它,完全不依靠任何净色。
对于那一个心才是真正的意门,诸注疏各有不同的见解。《阿毗达摩义广释》说意门是在意门转向的前一个有分心,即:有分断(bhavanga-upaccheda)。其他的《阿毗达摩论》注疏则说有分心与意门转向两者是意门。然而,列迪长老与注解《分别论》的《迷惑冰消》皆说一切有分整体是意门。阿耨楼陀尊者并没精确地说明那一个是意门,而只是说有分是意门。
节十三:依心分类
Tattha pabcadvaravajjana-cakkhuvibbana-sampat…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