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P28

  ..續本文上一頁這情形之下,即使速行也都不能生起,但確定發生兩或叁次,過後即沈入有分。

  節八之助讀說明

  當所緣……該所緣即名爲「微細」:對于微細所緣的心路過程,有四至九個過去有分先已過去,而沒有速行能夠生起。確定心將發生兩次或叁次,隨後心路過程即沈入有分。依據過去有分的數目,微細所緣的心路過程有六種。這種心路過程亦名爲「確定時分」(votthapana-vara),即結束于確定的心路過程。

  圖表4-2:不同所緣強度的眼門心路過程

   所緣 之前 所緣的壽命(十七心識剎那) 之後

  1 極大 有分 (1)過-波-斷-五-眼-領-推-確-(7)速-(2)彼 有分

  2 大 有分 (2)過-波-斷-五-眼-領-推-確-(7)速-有分 有分

  3 有分 (3)過-波-斷-五-眼-領-推-確-(7)速 有分

  4 微細 有分 (4)過-波-斷-五-眼-領-推-(3)確-(4)有分 有分

  5 有分 (5)過-波-斷-五-眼-領-推-(3)確-(3)有分 有分

  6 有分 (6)過-波-斷-五-眼-領-推-(3)確-(2)有分 有分

  7 有分 (7)過-波-斷-五-眼-領-推-(3)確-(1)有分 有分

  8 有分 (8)過-波-斷-五-眼-領-推-(3)確 有分

  9 有分 (9)過-波-斷-五-眼-領-推-(2)確 有分

  10 極微細 有分 (10)過-(2)波-(5)有分 有分

  11 有分 (11)過-(2)波-(4)有分 有分

  12 有分 (12)過-(2)波-(3)有分 有分

  13 有分 (13)過-(2)波-(2)有分 有分

  14 有分 (14)過-(2)波-(1)有分 有分

  15 有分 (15)過-(2)波 有分

  注:

  過 = 過去有分 領 = 領受心

  波 = 有分波動 推 = 推度心

  斷 = 有分斷 確 = 確定心

  五 = 五門轉向心 速 = 速行心

  眼 = 眼識 彼 = 彼所緣

  ( )裏的數目是指生起的次數,例如:(7)速 = 七個速行心。

  對于五門裏的耳門等心路過程,只須把「眼識」換成相符的「耳識」等。在五門的每一門都可以産生上述十五種過程,所以在五門裏一共有七十五種過程。

  節九:極微細所緣

  Yava votthapan”uppada ca pana appahontatitakam apatham agatam nirodhasannam alambanam atiparittam nama. Tattha bhavangacalanam eva hoti. Natthi vithicittuppado.

  當所緣在(十至十五個有分心)過去之後呈現于根(門),由于它是在壞滅的邊緣,所以不能支持到確定生起,該所緣即名爲「極微細」。在這情形,只有有分波動,而心路過程則完全沒有生起。

  節九之助讀說明

  當所緣……該所緣即名爲「極微細」:當所緣是極微細所緣時,沒有心路過程心能夠生起,而只有有分波動。在該所緣的十七個心識剎那的壽命期裏,有十至十五個心識剎那被過去有分所占,兩個是有分波動,剩余的是波動過後的有分。這類過程有六種,名爲「無效時分」(moghavara),即無效的過程。

  節十:所緣的呈現方式

  Icc”evam cakkhudvare tatha sotadvaradisu ca ti sabbatha pi pabcadvare tadarammana-javana-votthapana-moghavara-sankhatanam catunnam varanam yathakkamam alambanabhuta visayappavatti catudha veditabba.

  與眼門相同,于耳門等亦是如此。如是當知于一切五門皆有四種所緣呈現的方式;依次序,這四種方式名爲:一、彼所緣時分;二、速行時分;叁、確定時分;四、無效時分。

  節十之助讀說明

  如是當知于一切五門等:若把這四種過程再分類,則一共有十五種根門心路過程。由于每一種都可以發生于所有的五根門,因此一共有七十五種根門心路過程。(見圖表4-2)

  節十一:總結

  Vithicittani satt”eva cittuppada catuddasa

  Catupabbasa vitthara pabcadvare yatharaham.

  心路過程心一共有七種及生起十四次。詳說則于五門有五十四種心。

  Ayam ettha pabcadvare

  vithicittappavattinayo.

  于此,這是五門心路過程生起之法。

  節十一之助讀說明

  心路過程心一共有七種等:這七種心路過程心是五門轉向心、根識(五識之一)、領受心、推度心、確定心、速行心及彼所緣。生起十四次則是計算速行七次及彼所緣兩次(其他的各是一次)。發生于五門心路過程的五十四心是所有的欲界心。

  意門心路過程

  (manodvaravithi)

  節十二:有限速行心路過程

  Manodvare pana yadi vibhutam alambanam apatham agacchati, tato param bhavangacalana-manodvaravajjana-javanavasane tadarammanapakani pavattanti. Tato param bhavangapato.

  當清晰所緣呈現于意門,有分波動、意門轉向、速行及在速行之後的彼所緣即會轉起。隨後即再次沈入有分。

  Avibhute pan”alambane javanavasane bhavangapato va hoti. Natthi tadaramman”uppado ti.

  對于不清晰所緣,在速行之後即沈入有分,彼所緣沒有生起。

  節十二之助讀說明

  意門心路過程:當心路過程發生于五門的任何一門時,事實上是涉及了兩門,即根門與意門。稱爲意門心路過程的是純粹只發生于意門的心路過程,完全沒有涉及根門。爲了使它更明確化,也稱之爲「純意門心路過程」(suddhamanodvaravithi)。

  意門心路過程包括了在節十二至十叁所述的欲界或「有限心路過程」(parittavithi),以及在節十四至十六所述的廣大(mahaggata)與出世間(lokuttara)心路過程。

  有限或欲界意門心路過程本身有兩揰:一、隨五門心路過程之後生起的隨起意門心路過程(pabcadvaranu-bandhaka);二、獨立的心路過程(visumsiddha)。

  (一)鼓只受到棍敲擊一次即會傳出一陣陣的回響,如是當五根門只受到五所緣撞擊一次,而在五門心路過程停止之後,過去所緣即會呈現于意門,引發了許多意門心路過程。由于這些心路過程是隨五門心路過程之後生起,它們稱爲「隨起心路過程」。依據隨五種根門心路過程之後生起,它們可分爲五種。

  列迪長老解釋:明確地識知所緣是發生于這些隨起心路過程;在純五門心路過程裏並沒有如此明確地識知所緣。例如,在眼門心路過程之後,首先生起的是「彼隨起意門心路過程」(tadanuvattika manodvaravithi),再次緣取根門心路過程剛剛識知的所緣。隨後依次生起的各個心路過程則整體地識知該所緣(samudayagahika)、識知所緣的顔色(vannasallakkhana)、領會所緣的實體(vatthugahika)、識知所緣的實體(vatthusallakkhana)、領會所緣的名稱(namagahika)、以及識知所緣的名稱(namasallakkhana)。

  「整體地識知該所緣的心路過程」是(第二個)意門心路過程,它整體地識知已重複地被前兩個過程(即根門及彼隨起心路過程)識知的所緣。這過程執行組合的作用,把對所緣片段的感覺組成一體,有如把旋轉的火炬看成一圈火光。只有在這發生之後才有可能識知顔色。當識知顔色發生時,人們就會識知它爲「藍色」等等。當識知實體發生時,人們識知實體或形狀。當識知名稱發生時,人們識知(所緣的)名稱。因此,列迪長老認爲,只有在識知(所緣的)個別特征時,人們知道:「我看到這或那特征。」

  (二)當六所緣的任何一個直接呈現于意門,而不是在五門心路過程之後發生時,「獨立意門心路過程」即會生起。可能有人會質問所緣如何能夠不依靠五根,而直接呈現于意門。列迪長老舉出幾個來源:從以前直接體驗的,或從以前直接體驗的再加以推測;從以前聽來的,或從聽來的再加以推測;由于相信、觀念、推理或省思之後所接受的見解;通過業力、神通力、身體不調、天神的影響、觀照、覺悟等等。他解釋:如果有人只是清晰地體驗某種目標一次,即使是過了一百年之後,緣于該目標,在條件具足時也有可能令到有分心波動。已受到過往體驗滋養的心是非常易于再受到它們的影響。當它遇到五所緣的任何一個時,該所緣都可能觸發一連串心流,而識知上千個過去所體驗的目標。

  不斷受到這些因緣刺激的心流,時時刻刻都在尋求機會自有分心中出起,以清楚地識知目標。因此,有分心裏的作意心所不斷地令到有分心波動,以及不斷地把心轉向由于因緣已具足而呈現的目標。列迪長老解釋,即使有分心已有自己的目標,它還是傾向于緣取其他目標。由于有分心不斷地「蠢蠢欲動」,當某個目標基于其他因緣而足夠明顯時,它即會把心流從有分心中拉出來,而呈現于意門心…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清淨道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