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傳佛教史▪P12

  ..續本文上一頁,接受信仰天主教洗禮後,就在名字前面加天主教之姓,爲頓暴達摩波羅(Don Juan Dharmapala)。他雖然名義是國王,實是葡人利用的傀儡。1599年死後,無子繼位,遺囑將拘提國完全獻給葡萄牙國王統治。(C.Dipayaksorn:《錫蘭佛教史》第170-171頁。)

  回頭再看天主教傳入斯國的情形。1519年,北部查夫納國,有一男子叫叁基立(Sankili)謀殺了國王波羅拉沙克朗(Pararasaker-am),然後奪取權力。國王的繼承者爲了要奪回王位,就向葡萄牙人求援,並以准許葡人在查夫納傳布羅馬天主教(屬于羅馬教,以教皇爲首領)爲條件。葡人就在1543年出兵征剿叁基立。但是叁基立也極爲狡猾,他去見葡人將國,願意納貢進稅,並允許葡人在查夫納境內傳布天主教。協議既成,叁基立仍繼續統治查夫納。葡人開始將天主教傳人。

  葡人傳教很成功,不久查夫納就有很多人改信羅馬天主教。叁基立這時才驚覺可怕,如此情形發展下去,一定對他的王位和國家人民發生不利。所以他派軍人去天主教徒最多的馬納爾島(Mannar),告誡人民改信原有的婆羅門教,如有人拒絕必遭殺害,結果有六百人喪生。葡人對這件事很憤怒,立刻派兵去查夫納保護教徒,並警告叁基立不可再犯。(C.Dipayaksorn:《錫蘭佛教史》第172-174頁。)

  1560年,葡人再舉大軍攻查夫納,叁基立戰敗,逃去印度,葡軍也追到印度。最後叁基立無法,就與葡人談和。葡人的條件很苛刻,要叁基立須奉葡王爲王,並進獻貢物,准許天主教傳士自由傳教。如此葡人仍感不滿足,並派兵去查夫納長久駐紮。這些軍人到後,就各處破壞羅門教寺廟,搶劫財物,製造事端,引起人民暴動,毆打葡軍強製逐葡人出境至馬納爾島。總之,葡人爲了幹涉查夫納政治及傳布天主教,運用各種陰謀以期達到目的。叁基立死後,情形並未改變。(《錫蘭佛教史》(泰文)第174-175頁。)

  1591年,有一將軍叫伏塔都(General Furtado),召集各首領會議,宣稱需奉葡王爲王,才可避免國家災難。衆人同意,于是就公布葡王爲查夫納國王,並設立特別機構代爲處理葡王在查夫納的行政。伏嗒都死後,兩國糾紛又起,葡人爲了徹底解決問題,在1621年,以強力奪取查夫納將其置于葡萄牙統治之下。(同上,第176頁。)

  葡人自西南部取得拘提和北部查夫納政權後,對中部的坎底也就更加垂涎。坎底自頓菲力爲王後,他和妹妹卡塞利那(Dona Catherina)都信天主教。因他們的你王迦羅來德般陀羅(Karalaidde Bandara)在摩耶陀奈舉兵攻下坎底時,就帶他們依投葡人,後因王獅子對人民的暴怒,人民起來叛變,而頓莫大菲力得到機會回坎底爲王,這事使當時坎底的人民,甚至葡人都很高興。但坎底有一人覺得非常不滿,此人名叫拘那波般陀羅(Konappu Bandara),自他改們天主教後,改名頓景奧斯特利(Don Jaun of Austria),他計劃拉攏民衆,尋找機會將葡人趕出坎底。後來頓菲力的死亡非常神秘,拘那波盤陀羅就立即搶得了王位。也獲得了人民的擁護,成功地逐出葡人離開坎底,並改信原有的佛教,護持佛法,完全禁用天主教的姓名,好自己改名爲毗摩羅須利安(Vimalasuriya)。

  葡人見勢不妙,就派兵攻打坎底,毗摩羅須利安只得去別處藏匿,政權就被頓菲力的妹妹所取代。這使葡人非常高興,因爲更有希望傳布天主教和香料的生意。但是坎底人民不滿,要求公主(頓菲力的妹妹)與一個叫舍耶毗羅般陀羅(Jayavira Bandara)的結婚,由他即王位,而葡人又不同意,因他是與葡人爲敵的。所以舍利耶毗羅般陀羅即位後,就爲葡人捉去殺了,而使坎底的人民斷了依靠,只得再去尋找毗摩羅須利安毗摩羅須利安集合他的人衆,回坎底搶回公主的王位,並與公主舉行婚禮,宣布爲坎底合法的國王。

  摩羅須利安這次複位,但葡人完全斷絕傳教和做生意的希望,于是葡人計劃要從印度阿Goa調兵來斯裏蘭戰爭。1602年,有兩個荷蘭人至坎底訪問,這使葡人很害怕,認爲荷蘭人要與坎底勾結。因此葡人在1613年,派大軍攻打坎底。當時坎底國王很害怕,就向葡人請求再改信天主教,葡人接受了,並退兵回到拘提。國王這次所怕的,是由于一個荷蘭人在坎底死了,恐怕荷蘭誤會爲坎底國王所害,或可能舉兵來攻打,爲了避免不幸的災難,所以願與葡人修好。(《錫蘭佛教史》(泰文)第177-180頁。)

  1618年,葡軍上校沙(Clo.Sa)帶兵在坎底境內亭可馬裏(Trin-v0malee)、標特卡羅亞(Batticaloa)、無爾皮提耶(Kalpitiya)叁處碼頭建造炮臺,以備防止荷蘭人援助坎底。坎底國王甚怒,在1627年帶兵去打拘提,爲葡軍所抵抗。再過叁年,葡軍去打坎底,結果毗摩羅須利安戰死,蒙軍也未能攻下坎底。他的兒子王獅子(Ra^jasan%ha)繼位後,在1636年葡軍再攻坎底,還是未能得勝。(《錫蘭佛教史》(泰文)第181頁。)

  葡人常對坎底用兵,不能得勝原因,是因當時坎底人民很團結,擁護國王。坎底境內,又有天然山林,葡人不谙地理,用兵困難。葡人征役的斯裏蘭卡兵,常叛變葡人。又葡人常在斯國境內各地征剿叛變的斯國人,武器用盡,補給不足,葡兵也缺乏長久戰起,所以斯國其他地方盡失,而終能保住坎底。(《錫蘭佛教史》(泰文),第181-182頁。)

  關于葡人在斯國傳播天主教的事,最初葡人認爲伊斯蘭教徒才是他們宗教和商業的敵人,所以先削減了伊斯蘭在斯國航海貿易的勢力。而佛教和婆羅門教,葡人認爲自會隨著斯國的政治衰微下去,他們只希望用方法引誘佛教徒和婆羅門教徒改信天主教。所以天主教法蘭斯派(Franciscans,1209年St.Francis of As-sisi所創)、窦米尼派(Dominicans,1215年西班牙Domini所創)、耶稣會(Jesuits,1534年Ignatius Loyola所創,名Society of Jesus ),都陸續抵達斯國,到每一個城市鄉村傳教。他們並且學習僧伽羅語,用僧伽羅語與本地人交談,又運用手腕幫助斯國老弱貧病之人,收買人心。斯國沿海居民,很快就有很多人改信天主教。土人既改信天主教,也很虔誠和認真。雖然葡人不能使全斯裏蘭卡人都改信天主教,但天主教伎教士至斯國傳教,結果還是很成功的。尤其他們能運用政教配合的策略,給予改信天主教的斯國的以獎助,或以一些職位爲引誘。這種策略,使天主教在斯國穩固而生根,就是後來荷蘭人傳入新教,經一百多年羅馬天主教還是不能消滅。還有葡人對佛教徒的壓迫,始終不允許或阻礙斯裏蘭卡國王和佛教僧人有密切的聯系,同時斷絕各地佛教徒發展事務上的關系。(C.Dipayaksom《錫蘭佛教史》,第叁182—184頁。)

  公元十六世紀初期後,葡人及天主教神父抵達斯國傳播天主教義,曾向佛教徒進行脅迫、虐待,殺戮僧人、破壞佛寺等。在可倫坡沿海一帶,152年之間,死在天主教名下的人爲數不尺。根據葡萄牙曆史學家費利耶稣塞(Manucl de Feriya Souda)所說,曾有一位葡萄牙殖民官的隊長,將佛教徒的兒童們置于大桶內,用石塊活活打死,再將碎屍置于教徒母親們的頭上,這種殘忍的暴行僅是其中之一,未記載下來的還很多。(聖嚴《近代的錫蘭佛教》一文,載《佛教文化》第5期。此文主要依據日文《佛教大年鑒》寫成。)

  葡人在斯國的政治和傳教的結果,可歸納如下:

  當葡人統治拘提和查夫納後,以信仰羅馬天主教爲主,佛教和婆羅門教被排斥,走向衰弱。此兩地區的斯國人民,大多數舍棄原有宗教信仰,則改信羅馬天主教。葡人與斯國人戰爭期間,各地佛寺佛塔等遭到很多破壞。非戰爭期間,也有很多佛教道場被有計劃地強迫禁止佛教法務活動或借故毀壞。而天主教徒由葡政府支持保護,有絕對的傳教自由,且傳教之人熱心而肯犧牲。葡人天主教徒爲了吸收斯國人改信天主教,佛教和婆羅門教的議式等,仍可被采用,如拜佛的議式可用以對耶稣崇拜。斯國的古文化漸漸衰落,葡人帶進的歐洲文明。逐漸爲斯國人民采用。原先斯國人婚姻法是沒有一定製度的,自葡人統治後,訂立新婚姻法,實行一夫一妻製,離婚需依法獲得許可。建築、雕刻、繪畫、音樂,甚至服飾,斯國人漸漸采用西方的時尚,如當時斯國女子,流行穿西方的裙子等。還有葡萄牙語文,也被斯裏蘭卡人學習和應用,後來僧伽羅語文中,滲進了不少葡萄牙語。(《錫蘭佛教史》(泰文)第184-188頁)

  葡人統治斯國152年期間,以初期和中期最強盛,而後期逐漸衰弱,直至最後全部退出斯裏蘭卡。原因有:一、葡人的海上貿易龐大分散,力量無法集中。二、只重工商業,所獲利益要購買農産品,及維持經常戰爭的消耗。叁、海上貿易既過龐大,又未注意增強軍力量。四、1580年後,西班牙力量強大起來,葡人爲了保護各地利益,費用龐大。五、在各殖民地,采用高壓強迫政策,被統治者常懷怨恨起來反抗,在斯國培植發展天主教勢力,引起佛教徒和婆羅門教徒的不滿。六、在西班牙統治下的荷蘭,忽然獨立強大起來,建立海軍和製造新武器,經濟趨向繁榮,後來與葡萄牙發生戰爭,爭奪斯國的統治權。公元1658年,荷蘭人和斯裏蘭卡人共同擊敗葡萄牙人,驅逐其所有勢力于斯裏蘭卡。

  後期增訂的《大史》記載葡人說:“他們都是惡人,無信仰,殘酷無情,擅自…

《南傳佛教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