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kramabahu Ⅲ,公元1302~1310)以和平方法,迎回佛牙供在布卢那噜伐。他对三宝虔敬信仰,但不久为婆吠奈迦婆诃二世(Bhuve-naikabahu Ⅱ,公元1310~1325)谋杀夺位,迁都至达婆提尼耶。他的儿子波洛罗摩婆诃四世(Parakramabahu Ⅳ)继位后,信仰佛教,在教城和斯国南部建了多所佛寺,在近王宫处建了三层的佛牙寺。在此期间编写了《佛牙史》(Dathavamsa),译巴利《本生经》(共550经)为僧伽罗语,完成僧伽罗语文法,书名Sidatsangraha。(C.Dipayaksonr:《锡兰佛教史》,第150-152页。)
婆吠奈迦婆诃四世(Bhuvenaikabahu Ⅳ,公元1344~1345),在近坎底(Kandy)建筑了楞伽提罗迦寺(Lankatila)及伽陀罗奈尼耶寺(kaViharagadalaneniya)。后有毗迦罗婆诃三世(Vikarama--bahu Ⅲ)的大臣阿罗伽瞿那罗(Alagakkonara),在近可伦坡地方建拘提城(Kotte),目的是为了避免斯国北部陀密罗族人(此时已立国)的侵袭,及发扬佛教。之后,阿罗伽瞿那罗渐渐强大起来,就脱离陀密罗人的绊索及纳税,宣布独立。(C.Dipayaksorn:《锡兰佛教史》,第152-153页。)
从上文看来,可知斯里兰卡多年的政治和佛教,都在紊乱不稳定中发展。
职罗伽瞿那罗之子继位,称毗舍耶婆诃六世(Vijaya-bahu Ⅵ,公元1387~1391)。斯国史记载,此时中国使者郑和至斯国,请求佛牙,斯国王不准,交以不敬的态度接待中国使者。中国使者回国之后,举兵攻打斯国,擒毗舍耶婆诃六世及王后随从等归国,然后以输臣进贡为条件而放归。(C.Dipayaksorn:《锡兰佛教史》,第154页。)
按郑和第三次奉使,在永乐六年(公元1408)九月,《本纪》云:“永乐六年九月癸亥郑和复使西洋”。又《南山寺碑》云:“永乐七年(公元1409)统领舟师,前往各国,道经锡兰山国(Ceylon),其王亚烈告奈儿(Alagakkonara即阿罗伽瞿那罗)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赖神显应知觉,遂生擒其王,至九年(公元1411)归献,寻蒙恩宥,俾归本国”。(MG H ,TX 154-155页。)虽然有关年代和王名有不同说法,但一般学者教依中国说法为准。
波洛罗摩婆诃六世(parakramabahuⅥ公元1410~1462)初即位时,斯国已分成三个各自独立国家,即北部陀密罗国,中部摩罗耶国,南部拘提国。国王就派他的儿子须波曼(Supumal)先剿灭陀密罗国,再次削平摩罗耶国。他命令在拘提城建三层的佛牙寺,修理四座大的金塔。在近可伦坡建了一所须。多提婆寺(Sunettadevipirivena),纪念他的母亲,他常四事供养比丘,献土地给僧团,协助宣扬佛教,奉行佛法,组织僧团编篡三藏。在此时期,文学也很发达。有一名诗僧室利罗侯罗(Sri-rahula)写了一本诗集《优异诗篇》(Kaviya Sekhara),叙述佛陀降生人间为大智者的故事。(C.Dipayaksorn:《锡兰佛教史》,第155-157页。)
公元1476年,缅甸达磨支提王(Dhammacetiya,或达磨悉提习传授戒法,然后回国,依斯里兰卡的方式传授戒法。同时,增进了两国佛教之间友好的关系。(同上,第158页。)
公元十四世纪中,婆罗门教在斯里兰卡的势力也很大,国王不仅要护持婆罗门教,而且要雇请婆罗门徒为国家的法律顾问,及参议佛教典礼的仪式。不少的国王曾造很多神像和建筑婆罗门教寺,斯国人民信婆罗门教的也很多。这些都表示,此世纪中,斯国同样流行信仰婆罗门教。更进一步的。有些婆罗门教仪式,也为佛教徒所采用。如此时斯国很多佛寺中,都设有小亭供奉天神,比丘们早晚课诵时,也念诵感恩天神的偈文,影响至今。如现在斯国作家,除了颂赞三宝的恩德,也祈求婆罗门教诸神的加护,包括大梵天、湿婆等。此时期斯国人也信仰观世音菩萨,其建筑艺术也受到婆罗门教的影响,即南印度盘荼婆的建筑形式。(同上,第159-160页。)
第六章 外力侵入斯里兰卡时期的佛教
作者:净海
(公元1505~1948年)
第一节 葡萄牙时期(公元1505~1658年)
在公元十世纪末以前,到达斯里兰卡的外国人,都是来自印度、中国、波斯的亚洲国家,后来欧洲人也陆续来到斯里兰卡,而且很快地在政治上建立势力,也带进西方的宗教。斯国为南传上座部佛教根据地,至此以后,受到长期多种的迫害和摧残。斯国佛教徒为了护教卫国,经过种种艰苦奋斗才牺牲,最后才最得国家的独立和佛教的复兴,这是最可歌可泣的史实。
欧洲人未到斯里兰卡前,就知道斯国是个天然资源很丰富的国家。尤其是当时西方最需求高价的香料,如肉桂、胡椒等,而且斯国又出产珠宝钻石和大象。欧洲人最先到达斯里兰卡的是葡萄牙人。葡萄牙人向来熟谙航海,至各处经商贸易,他们勇于冒险找寻航路,先到达非洲,再行而至香料和物产富裕的印度。最初目的,只是运送东方各种有价值的货物至欧洲去贩卖,赚取高利。然而他们在航行时,恰巧发现了斯里兰卡。那时斯国是波洛罗婆诃八世(Parakramabahu Ⅷ)在位,都城在拘提,距离可伦坡仅六哩。
葡萄牙人到达斯国后,最初意图也是贸易,争取斯国的香料。但当时斯国香料运至欧洲的生意,是掌握在阿拉伯伊斯兰教徒手里,所以葡人抵达后,立刻与斯国达摩波洛罗摩婆诃王(Dharmaparakramabahu)订立贸易条约(公元1505)。后来葡人开始建造工厂,消灭伊斯兰教徒垄断生意的势力(C.Dipayaksorn:《锡兰佛教史》第162-163页。)。
在葡人未至斯国前,那里全岛已分成三个国家:
一、查夫纳,在最北部。
二、拘提,在西南部。
三、坎底,中部至东部海岸。
三个国家都对立不和,其中以拘提地域最大,力是也较强。但是拘提本身又分裂为三个小国,即拘提、罗加摩(Raiygama)、悉多瓦迦(Sitawaka);三国为三兄弟统治,对立各不相让。如此全国分成五个国家,不能互相团结,就给葡萄牙很好的机会轻易进入斯国,很快建稳基础,达到在斯国家发展势力的目的。甚至得到斯国人的协助,快速拓展势力,无甚阻碍(同上,第163-164页。)。
拘提国王婆吠迦婆诃(Bhuvenaika Bahu),被悉多瓦迦国他的幼弟摩耶陀奈(May-adunne)举兵来攻,拘提国王就立刻请求葡人援助。摩耶陀奈知道后,便去请求与葡人为敌的印度伽梨伽国(Galigat)沙摩林人(Samorin)来相助。两方战争结果,摩耶陀奈被击败,只好向葡人求和,并杀死沙摩林人的首领,献上首级,重新取得葡人的友谊。(C.Dipayaksorn:《锡兰佛教史》第164-165页。)
后来,婆吠奈迦婆诃的弟弟,即罗伽摩国王罗康般陀罗(Rayigambandara)死后,政权立刻为幼弟摩耶陀奈夺占,因为依照斯国王统治是兄终弟及的。做兄长的婆吠奈迦婆诃王觉得不满,更恐怕自己死后,拘提国王位也要为弟所并,所以就铸造自己的孙子达摩婆罗(Dhamapala)的金像,送去葡萄牙国,请葡王颁加冕礼,将来有权继承拘提国王位,依杖葡人的力量维持。葡人自然认为这是最好的机会,更可在斯国扩张势力。(C.Dipayaksorn:《锡兰佛教史》第164-165页。)
婆吠祭迦婆诃王为了计好葡萄牙国王,又请求派天主教徒至斯国传教,使斯国佛教徒转变信仰天主教。葡王觉得很高兴,第一次先派六个传教士至斯国,时在公元1543年。此事使斯国佛教徒非常震惊,发现葡人已不像以前只为贸易,现在又传天主教并干涉斯国内政,想要摆脱也不能了。其实婆吠迦婆诃王自己也知道,斯国人是佛教徒,这样做会使人民不满,但为了贪焚王位及传给他的后代,认为转变信仰天主教后,葡人一定会支持斯国天主教的国王政权。(同上,第166-168页。)
婆吠奈迦婆诃王死后,葡萄牙人就立达摩波罗为拘提王,但由于他太年幼,葡人又改立毗提耶般陀罗( Vidiye Bandara)。毗提耶般陀罗为王后,他不大欢喜葡人,理不为悉多瓦迦国王摩耶陀奈所喜欢,所以在两者力量之间被消灭。
于是葡人再立达摩波罗为王。后来摩耶陀奈王和他的儿子王狮子一世(Rajasin%ha Ⅰ)常举兵去攻拘提,每次都受到葡人的保护。达摩波罗王在可伦起坡和拘提各建一炮台,后因拘提难守,不久就放弃了,将力量移至可伦坡。摩耶陀奈王死后,王狮子一世继位,有很在才能又勇敢,常举兵去攻打可伦坡,但无法攻下。他转去攻打坎底,在公元1582年,一战成功,收坎底于自己的悉多瓦迦版图中。至此除了可伦坡,他已统一了以前三兄弟坎坡,他已统一了以前三兄弟和坎底的国土。(C.Dipayaksorn:《锡兰佛教史》第168-169页。)
王狮子一世多次去攻打可伦起坡,终无法攻下,就对自己的人民暴怒,使得人民多次想起来叛变。以前的坎底继承人顿非力(Don Philip),得到葡人的援助,宣布独立起来,给予葡人在坎底传布天主教及掌握香料的贸易权。不久王狮子一世死去,无合法继承人,很多人起来争夺王位,都为葡人征平,悉多瓦迦国因此而亡。
拘提国王达摩波罗,在1557年…
《南传佛教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