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接受信仰天主教洗礼后,就在名字前面加天主教之姓,为顿暴达摩波罗(Don Juan Dharmapala)。他虽然名义是国王,实是葡人利用的傀儡。1599年死后,无子继位,遗嘱将拘提国完全献给葡萄牙国王统治。(C.Dipayaksorn:《锡兰佛教史》第170-171页。)
回头再看天主教传入斯国的情形。1519年,北部查夫纳国,有一男子叫三基立(Sankili)谋杀了国王波罗拉沙克朗(Pararasaker-am),然后夺取权力。国王的继承者为了要夺回王位,就向葡萄牙人求援,并以准许葡人在查夫纳传布罗马天主教(属于罗马教,以教皇为首领)为条件。葡人就在1543年出兵征剿三基立。但是三基立也极为狡猾,他去见葡人将国,愿意纳贡进税,并允许葡人在查夫纳境内传布天主教。协议既成,三基立仍继续统治查夫纳。葡人开始将天主教传人。
葡人传教很成功,不久查夫纳就有很多人改信罗马天主教。三基立这时才惊觉可怕,如此情形发展下去,一定对他的王位和国家人民发生不利。所以他派军人去天主教徒最多的马纳尔岛(Mannar),告诫人民改信原有的婆罗门教,如有人拒绝必遭杀害,结果有六百人丧生。葡人对这件事很愤怒,立刻派兵去查夫纳保护教徒,并警告三基立不可再犯。(C.Dipayaksorn:《锡兰佛教史》第172-174页。)
1560年,葡人再举大军攻查夫纳,三基立战败,逃去印度,葡军也追到印度。最后三基立无法,就与葡人谈和。葡人的条件很苛刻,要三基立须奉葡王为王,并进献贡物,准许天主教传士自由传教。如此葡人仍感不满足,并派兵去查夫纳长久驻扎。这些军人到后,就各处破坏罗门教寺庙,抢劫财物,制造事端,引起人民暴动,殴打葡军强制逐葡人出境至马纳尔岛。总之,葡人为了干涉查夫纳政治及传布天主教,运用各种阴谋以期达到目的。三基立死后,情形并未改变。(《锡兰佛教史》(泰文)第174-175页。)
1591年,有一将军叫伏塔都(General Furtado),召集各首领会议,宣称需奉葡王为王,才可避免国家灾难。众人同意,于是就公布葡王为查夫纳国王,并设立特别机构代为处理葡王在查夫纳的行政。伏嗒都死后,两国纠纷又起,葡人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在1621年,以强力夺取查夫纳将其置于葡萄牙统治之下。(同上,第176页。)
葡人自西南部取得拘提和北部查夫纳政权后,对中部的坎底也就更加垂涎。坎底自顿菲力为王后,他和妹妹卡塞利那(Dona Catherina)都信天主教。因他们的你王迦罗来德般陀罗(Karalaidde Bandara)在摩耶陀奈举兵攻下坎底时,就带他们依投葡人,后因王狮子对人民的暴怒,人民起来叛变,而顿莫大菲力得到机会回坎底为王,这事使当时坎底的人民,甚至葡人都很高兴。但坎底有一人觉得非常不满,此人名叫拘那波般陀罗(Konappu Bandara),自他改们天主教后,改名顿景奥斯特利(Don Jaun of Austria),他计划拉拢民众,寻找机会将葡人赶出坎底。后来顿菲力的死亡非常神秘,拘那波盘陀罗就立即抢得了王位。也获得了人民的拥护,成功地逐出葡人离开坎底,并改信原有的佛教,护持佛法,完全禁用天主教的姓名,好自己改名为毗摩罗须利安(Vimalasuriya)。
葡人见势不妙,就派兵攻打坎底,毗摩罗须利安只得去别处藏匿,政权就被顿菲力的妹妹所取代。这使葡人非常高兴,因为更有希望传布天主教和香料的生意。但是坎底人民不满,要求公主(顿菲力的妹妹)与一个叫舍耶毗罗般陀罗(Jayavira Bandara)的结婚,由他即王位,而葡人又不同意,因他是与葡人为敌的。所以舍利耶毗罗般陀罗即位后,就为葡人捉去杀了,而使坎底的人民断了依靠,只得再去寻找毗摩罗须利安毗摩罗须利安集合他的人众,回坎底抢回公主的王位,并与公主举行婚礼,宣布为坎底合法的国王。
摩罗须利安这次复位,但葡人完全断绝传教和做生意的希望,于是葡人计划要从印度阿Goa调兵来斯里兰战争。1602年,有两个荷兰人至坎底访问,这使葡人很害怕,认为荷兰人要与坎底勾结。因此葡人在1613年,派大军攻打坎底。当时坎底国王很害怕,就向葡人请求再改信天主教,葡人接受了,并退兵回到拘提。国王这次所怕的,是由于一个荷兰人在坎底死了,恐怕荷兰误会为坎底国王所害,或可能举兵来攻打,为了避免不幸的灾难,所以愿与葡人修好。(《锡兰佛教史》(泰文)第177-180页。)
1618年,葡军上校沙(Clo.Sa)带兵在坎底境内亭可马里(Trin-v0malee)、标特卡罗亚(Batticaloa)、无尔皮提耶(Kalpitiya)三处码头建造炮台,以备防止荷兰人援助坎底。坎底国王甚怒,在1627年带兵去打拘提,为葡军所抵抗。再过三年,葡军去打坎底,结果毗摩罗须利安战死,蒙军也未能攻下坎底。他的儿子王狮子(Ra^jasan%ha)继位后,在1636年葡军再攻坎底,还是未能得胜。(《锡兰佛教史》(泰文)第181页。)
葡人常对坎底用兵,不能得胜原因,是因当时坎底人民很团结,拥护国王。坎底境内,又有天然山林,葡人不谙地理,用兵困难。葡人征役的斯里兰卡兵,常叛变葡人。又葡人常在斯国境内各地征剿叛变的斯国人,武器用尽,补给不足,葡兵也缺乏长久战起,所以斯国其他地方尽失,而终能保住坎底。(《锡兰佛教史》(泰文),第181-182页。)
关于葡人在斯国传播天主教的事,最初葡人认为伊斯兰教徒才是他们宗教和商业的敌人,所以先削减了伊斯兰在斯国航海贸易的势力。而佛教和婆罗门教,葡人认为自会随着斯国的政治衰微下去,他们只希望用方法引诱佛教徒和婆罗门教徒改信天主教。所以天主教法兰斯派(Franciscans,1209年St.Francis of As-sisi所创)、窦米尼派(Dominicans,1215年西班牙Domini所创)、耶稣会(Jesuits,1534年Ignatius Loyola所创,名Society of Jesus ),都陆续抵达斯国,到每一个城市乡村传教。他们并且学习僧伽罗语,用僧伽罗语与本地人交谈,又运用手腕帮助斯国老弱贫病之人,收买人心。斯国沿海居民,很快就有很多人改信天主教。土人既改信天主教,也很虔诚和认真。虽然葡人不能使全斯里兰卡人都改信天主教,但天主教伎教士至斯国传教,结果还是很成功的。尤其他们能运用政教配合的策略,给予改信天主教的斯国的以奖助,或以一些职位为引诱。这种策略,使天主教在斯国稳固而生根,就是后来荷兰人传入新教,经一百多年罗马天主教还是不能消灭。还有葡人对佛教徒的压迫,始终不允许或阻碍斯里兰卡国王和佛教僧人有密切的联系,同时断绝各地佛教徒发展事务上的关系。(C.Dipayaksom《锡兰佛教史》,第三182—184页。)
公元十六世纪初期后,葡人及天主教神父抵达斯国传播天主教义,曾向佛教徒进行胁迫、虐待,杀戮僧人、破坏佛寺等。在可伦坡沿海一带,152年之间,死在天主教名下的人为数不尺。根据葡萄牙历史学家费利耶稣塞(Manucl de Feriya Souda)所说,曾有一位葡萄牙殖民官的队长,将佛教徒的儿童们置于大桶内,用石块活活打死,再将碎尸置于教徒母亲们的头上,这种残忍的暴行仅是其中之一,未记载下来的还很多。(圣严《近代的锡兰佛教》一文,载《佛教文化》第5期。此文主要依据日文《佛教大年鉴》写成。)
葡人在斯国的政治和传教的结果,可归纳如下:
当葡人统治拘提和查夫纳后,以信仰罗马天主教为主,佛教和婆罗门教被排斥,走向衰弱。此两地区的斯国人民,大多数舍弃原有宗教信仰,则改信罗马天主教。葡人与斯国人战争期间,各地佛寺佛塔等遭到很多破坏。非战争期间,也有很多佛教道场被有计划地强迫禁止佛教法务活动或借故毁坏。而天主教徒由葡政府支持保护,有绝对的传教自由,且传教之人热心而肯牺牲。葡人天主教徒为了吸收斯国人改信天主教,佛教和婆罗门教的议式等,仍可被采用,如拜佛的议式可用以对耶稣崇拜。斯国的古文化渐渐衰落,葡人带进的欧洲文明。逐渐为斯国人民采用。原先斯国人婚姻法是没有一定制度的,自葡人统治后,订立新婚姻法,实行一夫一妻制,离婚需依法获得许可。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甚至服饰,斯国人渐渐采用西方的时尚,如当时斯国女子,流行穿西方的裙子等。还有葡萄牙语文,也被斯里兰卡人学习和应用,后来僧伽罗语文中,渗进了不少葡萄牙语。(《锡兰佛教史》(泰文)第184-188页)
葡人统治斯国152年期间,以初期和中期最强盛,而后期逐渐衰弱,直至最后全部退出斯里兰卡。原因有:一、葡人的海上贸易庞大分散,力量无法集中。二、只重工商业,所获利益要购买农产品,及维持经常战争的消耗。三、海上贸易既过庞大,又未注意增强军力量。四、1580年后,西班牙力量强大起来,葡人为了保护各地利益,费用庞大。五、在各殖民地,采用高压强迫政策,被统治者常怀怨恨起来反抗,在斯国培植发展天主教势力,引起佛教徒和婆罗门教徒的不满。六、在西班牙统治下的荷兰,忽然独立强大起来,建立海军和制造新武器,经济趋向繁荣,后来与葡萄牙发生战争,争夺斯国的统治权。公元1658年,荷兰人和斯里兰卡人共同击败葡萄牙人,驱逐其所有势力于斯里兰卡。
后期增订的《大史》记载葡人说:“他们都是恶人,无信仰,残酷无情,擅自…
《南传佛教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