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巴利語佛典經集▪P16

  ..續本文上一頁者自稱能人,宣揚不同的真實?是相傳有許多不同的真實,還是他們抱有自己的思辯?”

  886 “沒有許多不同的真實,在這世上,除了名想,沒有永恒的事物。在各種觀點中運用思辯,便會提出真實和虛妄的二重法。

  887 “依據所見、所聞、德行戒行和所想蔑視雖人,依據抉擇嘲笑別人,說別人是愚者,外行。

  888 “既然他稱別人爲愚者,也就認爲自己是能人。既然他認爲自己是能人,也就蔑視別人,而這樣說話。

  889 “他因觀點而忘乎所以,狂妄自大,驕傲自滿,自以爲是用思想灌頂的國王,因爲自己的觀點如此完美。

  890 “如果稱別人爲傻瓜,自己也就成爲傻瓜;如果自己成爲精通知識的智者,那麼,沙門中便沒有一個傻瓜。

  891 “外道受塵世貪欲的影響,他們反複說:“持有與此不同說法的人不純潔、不完美。”

  892 “外道固執己見,聲稱自己的觀點堅實,反複說:“唯獨這裏有純潔,在其他說法中沒有純潔。”

  893 “他聲稱自己的觀點堅實,認爲別人是愚者;他說別人是愚者,不純潔,這樣,他自己挑起爭論。

  894 “一個人堅持抉擇,以自己爲標准,便會陷入世間的爭論,而抛棄一切抉擇,就不會對與世間的爭論

  第十叁章 大集積經

  895 “一些人堅持觀點,爭辯道:“這是真實。”這樣,他們或者受到譴責,或者受到贊揚。”

  896 “我說,爭論的兩種結果都微不足道,吵能帶來平靜。看到這種情形,不要參與爭論,應該在湍有爭論的地方尋求平靜。

  897 “智者不傾向任何淵源不同的觀點;他無所執著,不采納所見、所聞、怎麼會執著這些觀點呢?

  898 “崇尚德行的人們說道:“自我控製能達到純潔。”他們嚴格遵奉戒行,心想:“讓我們在這世上學會純潔。”這些人渴望生存,自稱能人。

  899 “他渴望在這世上獲得純潔,如果他的德行戒行失敗,他的事業受挫,便惴惴不安,長籲短歎,說像離家經商的人丟失了商隊。

  900 “抛棄一切德行戒行,抛棄受譴責和不受譴責的行爲,不企求純潔和不純潔,不貪戀,不執著,平靜地遊蕩。

  901 “他們依靠苦行,或者任何令人厭惡的行爲,依靠所見、所聞、所想,爲了純潔哀號悲鳴,沒有擺脫對各種存在的貪愛。

  902 “有渴望的人爲癔想的事物長籲短歎,惴惴不安,而對超脫生死的人來說,有什麼會使他們惴惴不安,長籲短歎?”

  903 “一引起人稱道的最高之法,另一些人認爲是低劣之法,那麼,他們中的哪種說法正確?因爲所有的人都自稱能人。

  904 “人們認爲自己的說法完美,別人的說法不妥,這樣便出現分歧,引起爭論,都說自己的觀點正確。”

  905 “如果受到別人指責的說法是低劣的,那麼,沒有哪個人的說法是高明的,因爲每個人都聲稱自己的說法牢靠,雖人的說法低劣。

  906 “他們怎樣贊揚自己的追求,便怎樣推崇自己的說法;一切爭論都是如此,因爲他們的純潔各不相同。

  907 “婆羅門不受別人引導 ;他考察諸法,不予采納,因此,他超越爭論,不崇尚任何觀點。

  908 “我知道,我看見,正是如此,有的人依靠觀點達到純潔。即使他已經看見,又能怎樣?他已經偏離正路,卻說可以通過其他途徑達到純潔。

  909 “觀察者會看見名色,看見名色,就會知道它們;隨他細細觀察或粗粗觀察,能人不認爲這樣能達到純潔。

  910 “信奉教條的人不會帶來清潔,他推崇癔想的觀點,聲稱依靠它就有光明,就有純潔,他看到的僅此而己。

  911 “婆羅門不進入時間和數目,不追隨觀點,不親近知識;他理解蔬各種觀點,盡管別人采納,他視若無睹。

  912 “牟尼抛棄塵世束縛;出現爭論,不追隨一方;別人不平靜,他平靜;別人采納觀點,他不采納。

  913 “他抛棄舊煩惱,不添新煩惱,不隨心所欲,不信奉教條;輪子擺脫觀點,成爲智者,不執著世界,不自怨自艾。

  914 “他對萬事萬物,對任何所見、所聞、所想不用設防,卸下重負,獲得解脫,這樣的牟尼沒有渴求,不再屬于時間。”世尊這樣說道。

  第十四章 迅速經

  915 “你是太陽的親屬,偉大的仙人,我要問你關于隱居和寂靜之道。比丘怎樣地能認識它崦獲得解脫,不執著世上任何東西?”

  916 世尊說道:“他應該根除一切虛妄的名稱,說什麼“我是思想家”,摒棄任何內在的貪愛,經常學習,富有思想。

  917 “他應該理解一切內在和外在的事物,但不要因此驕傲,因爲這還不是善人所說的解脫。

  918 “他不要因此認爲自己高于、低于或等同于別人;即使別人再叁詢問,也不要讓自己陷入這種考慮。

  919 “比丘應該內心平靜,而不應該從其他任何地方尋找平靜;對于內心平靜的人來說,即無所得,也無所失。

  920 “像大海深處沒有波濤,寂然不動,比丘沒有欲望,寂然不動;他應該在任何地方都不驕傲。”

  921 “視野開闊的人啊!你已經闡明這種排除危險的親證之法,現在請說說吉祥之路------波羅提木叉(律藏中的解脫戒)和禅定。”

  922 世尊說道:“不要流露貪婪的眼光,不要聽取村民的閑談,不要垂涎美味,不要觊觎世上的一切。

  923 “在任何地方,比丘不應該爲諸觸而悲傷,不應該渴望生存,不應該面對恐怖顫抖。

  924 “得到米飯、飲料、硬食和衣服,不應該貯藏;沒有得到,也不應該煩惱。

  925 “應該修禅,不要散漫,不要作惡,不要懈怠,比丘應該安靜地入座和入睡。

  926 “不應該貪睡,應該保持清醒,精力充沛,應該抛棄懶惰、虛妄、嬉笑、娛樂、淫欲和裝飾。

  927 “不應該采用阿闼婆吠陀(巫術咒語)、夢兆、面相和星相,我的信奉者不應該對與鳥獸鳴聲術(以鳥獸鳴叫判斷吉凶)、不要實施懷孕術和醫術。

  928 “比丘不應該因受譴責而發抖,因受贊揚而得意;他應該摒棄貪欲、忿怒、誹謗和妒忌。

  929 “比丘不應該從事買賣,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應該罵人,不應該在村裏發怒,不應該有所企求而與人談話。

  930 “比丘不應該自吹自擂,不應該胡言亂語,不應該學會驕橫,不應該挑起爭論。

  931 “應該墮入欺诳,不應該胡言亂語,不應該根據生活方式、智慧、德行戒行輕視別人。

  932 “從嚼舌的沙門那裏聽到許多閑言碎語,不要惱怒,不要有嚴厲的語言加奁他們,因爲善人不與人爲敵。

  933 “知道了這種正法,有思想的比丘應該經常觀察和學習這種正法;理解了解脫就是平靜,應該努力遵行喬達摩的教誨。

  934 “因爲他是不可征服者,看到非傳統的親證之法,所以,應該始終勤奮努力,尊敬和學習喬達摩的教誨。”世尊這樣說道。

  第十五章 執杖經

  935 “請看人們互相爭鬥,從執杖中産生恐怖,我將按照我的感受來說明這種苦惱。

  936 “看到人們像淺水池塘裏的魚一樣亂蹦亂跳,看到他們互相傾紮,恐怖湧上我的心頭。

  937 “世界毫無價值,四方動蕩不定;我想爲自己找個住處,卻找不見一處無人居住。

  938 “看到衆生互相爭鬥,我的厭惡産生。我看見一支難以看見的射進人心的箭。

  939 “被這支箭射中的人四處亂跑,而拔去了這支箭,他就不再奔波,坐定下來。

  940 “不要陷入世上的種種束縛,看透了愛欲之後,應該自己學會涅磐。

  941 “牟尼應該誠實,不驕傲,不欺騙,不毀謗,不忿怒,克服貪婪和自私。

  942 “向往涅磐的人應該克服昏睡、懶惰和遲鈍,不應該懈怠,不應該傲慢。

  943 “不要墮入欺诳,不要貪戀諸色,應該認清驕傲,在生活中戒絕暴力。

  944 “不應該迷戀舊事物,不應該承受新事物,不應該哀傷消失的事物,不應該依附虛空。

  945 “我稱貪欲爲洪水;我稱攝取爲渴求;感官對象是虛構的,愛欲的泥潭難以逾越。

  946“不背離真理,站在高處,這樣的牟尼、婆羅門抛棄一切,被稱爲“平靜”。

  947 “他是智者,精通知識,理解正法,無所依賴;他在世上行爲正直,不妒忌任何人。

  948 “他克服愛欲,越過世上難以越過的束縛;他不悲傷,不貪婪,斬斷水流,獨立不羁。

  949 “摒棄過去和未來之事,不執著現在之事,你將平靜地遊蕩。 “

  950 “不貪戀任何名色,不爲不存在而悲傷,這樣的人在這世上不衰老。

  951 “他不考慮自己有什麼,也不考慮別人有什麼;他沒有私心,不爲自己沒有什麼而悲傷。

  952 “他不魯莽,不貪婪,不渴求,在任何情況下都如此,問我怎樣才是堅定的人,我提供這個有益的答案。

  953 “沒有欲望,理解一切,這樣的人沒有任何因果;他無須努力,在任何地方都看到平靜。

  954 “牟尼不考慮自己等同于、低于或高于別人,他平靜,擺脫貪欲,即無所取,也無所棄。”世尊這樣說道。

  第十六章 舍利弗經

  955 可尊敬的舍利弗說道:“我過去從未見到過或聽說過這樣一位妙言大師,他從兜率天下凡來作導師。

  956 “我位明眼者向神界和人界表明,他驅散了一切黑暗,獨自遊蕩,獲得快樂。

  957 “我帶著世間許多受束縛之人的問題來到佛陀這裏,他是一位獨立無羁、正直無欺、下凡人間的導師。

  958 “厭世的比丘喜歡隱居,生活在樹根旁,墳場中或山洞裏。

  959 “諸如此類地方,多麼恐怖!而比丘在這種僻靜之處不應該戰栗發抖。

  960 “走向永恒的比丘在這世上面臨多少恐怖!而他應該在僻遠之處克服這些恐怖。

  961 “精進努力的比丘怎樣說話,怎樣乞食,怎樣修持德行戒行?

  962 …

《巴利語佛典經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