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巴利语佛典经集▪P15

  ..续本文上一页闻,所想。

  813 纯洁者不考虑所见、所闻、所想;他不愿意通过其他途径达到净化,因为他即不激动,也不冷漠。

  第七章 提舍弥勒经

  814 可尊敬的提舍弥勒说疲乏:“世尊,请你说说沉缅淫欲的害处,听了你的教诲,我将学习隐居。”

  815 世尊说道:“弥勒啊!沉缅淫欲的人忘却教诲,以错误的方式生活,这是他身上的卑劣性。

  816 “他原先独自游荡,现在沉缅淫欲,人们称这样的人为凡夫俗子,犹如一辆失控的车子。

  817 “他原先享有的荣誉和名声丧失殆尽;看到这种情形,他应该学会放弃淫欲。

  818 “受意愿控制的人,修禅时像个不幸者;这样的人听到别人的骂声,就会生气。

  819 “受别人话语的挑动,他会动刀动枪;这样的人贪得无厌,沉醉于谎言。

  820 “被称作智者的人,坚持独自游荡,即使让他性交,他也会像傻瓜那样感到为难。

  821 “牟尼认识过去、未来和现在的危险,独自游荡,坚持不懈,不沉缅涂欲。

  822 “应该学会隐居,这是高尚者的最好行为,但也不要由此认为自己最优秀,即使己接近涅磐。

  823 “一无所有,四处游荡,不渴求淫欲,越过水流,这样的牟尼受到贪恋爱欲的人们的妒羡。

  第八章 波修罗经

  824 人们总是说自己的教义纯洁,其他的教义不纯洁;信奉什么便说什么好,各自确认各自的真理。

  825 他们喜欢争论,热衷集会,互相指称对方是傻瓜:他们依据各自的教义进行争论,自称是能人,渴望获得赞扬。

  826 在集会上,热衷争论,希望受到赞扬,害怕辩论失败;一旦遭到驳斥,便忿忿不平,挑剔对方,怒冲冲责备对方。

  827 评判团宣布他的论点己被驳倒;由于辩论失败,他哀叹,忧伤,痛哭道:“他战胜了我。”

  828 在沙门中出现这些争论,在这些争论中有胜有败,看到这种情形,应该回避争论;博得几声赞扬,没有多大意义。

  829 在集会上振振有词,博得赞扬,他便笑容满面,趾高气拨,如愿以偿,达到目的。

  830 骄傲是失败之母,而他依然趾高气扬,夸夸其谈,看到这种情形,应该回避争论,因为智者认为纯洁不靠争论。

  831 正象国王供养的英雄呐喊着,渴望与对手较量,英雄啊,你到论敌那里去吧!这时不存在过去那样的争斗。

  832 那些人持有观点,进行争论,声称“这就真理”。你与他们去争论吧!因为在这里,即使挑起争论,也没有对手。

  833 这些人不怀敌意,四处游荡,不以这种观点反对那种观点。在这世上,他们不把某种东西视为至高。波修罗啊!在他们身上,你能捞到什么呢?

  834 你陷入思辨,脑子里考虑着各种观点,即使与圣洁者相交,也不可能与他同行。

  第九章 摩根提耶经

  835 “纵然见了贪爱、厌弃和贪欲,也毫无淫欲,何况这个充满污秽的东西(指摩根提耶的女儿),我甚至不愿用脚碰它一下。”

  836 “如果你连这样一个为众多国王追逐的女宝都不要,那你说说你的观点、德行戒行、生活和再生。”

  837 世尊说道:“摩根提耶啊!我要说的是:我考察万事万物,不予采纳;我观察各种观点,不予采纳;我识别和看到内在宁静。”

  838 摩根提耶说道:“牟尼啊!你说你不采纳那些人为的观点,那么,智者们如何解释“内在的宁静”的含义?”

  839 世尊说道:“摩根提耶啊!智者认为纯洁不靠所见、所闻、所知、德行戒行,也不靠无所见、无所闻、无所知和无德行戒行;抛开这些,不予采纳,宁静,独立,不贪恋存在。”

  840 摩根提耶说道:“如果说纯洁不靠所见、所闻、所知、德行戒行,也不靠无所见、无所闻、无所知和无德行戒行,我认为这是糊涂观念,因为有些人就是靠所见而获得纯洁。”

  841 世尊说道:“摩根提耶啊!探询和依赖所见,在采纳中走向痴迷:你对“内在的宁静”一无所知,因此称它为糊涂观念。

  842 “考虑自己等同于、优于或低于别人,就会由此发生争执;不考虑自己等同于或优于别人,便会在这三种情况下都能动于衷

  843 “不考虑自己与别人等同与否,这样的婆罗门怎么会争辩“这是真理”,或者与谁去争辩“这是错误”?他会与谁发生争论呢?

  844 “出家游行,不在村中与人相识,摆脱爱欲,无所渴求,这样的牟尼不会与人争论。

  845 “让高尚的人在这世上四处游荡,不要听取和争论那些己被摒弃的东西;犹如有刺的莲花不为泥水污染,倡导平静,无所贪恋的牟尼不为爱欲和尘世污染。

  846 “智者不因所见和所想而骄傲,因为他不是依靠这些而成为智者;他也不受行为和所闻引导,不陷入任何执着。

  847 “摆脱名想的人没有束缚,通达智慧获得解脱的人没有痴迷,而那些执着名想和所见的人在这世上四处游荡,扰乱他人。”

  第十章 毁灭以前经

  848 “具有什么看法和什么德行,才能称为平静的人?我问你,乔达摩啊!请说说这种最优秀的人。”

  849 世尊说道:“在身体毁灭以前就己摆脱贪爱,不执着开头和结尾,也不考虑中间,他不崇拜任何事物。

  850 “不忿怒,不恐惧,不吹嘘,不作恶,不骄傲,说话机智,这样的牟尼确实控制了言语。

  851 “不期望未来。不悲伤过去,无视诸触,不受任何观点引导。

  852 不执着,不欺骗,不贪婪,不妒忌,不鲁莽,不轻视他人,也不毁谤他人。

  853 “不贪恋享受,不狂妄,温文尔雅,聪明睿智,不轻信,不厌弃他人。

  854 “不为企求什么而学习,不为得不到什么而生气,不为贪爱而受阻,也不贪恋美味。

  855 “超然,有思想,不傲慢,不考虑自己在这世上等同于、优于或低于别人。

  856 “独立不羁,无所依赖,理解万物,不贪恋存在或不存在。

  857 “不追求爱欲,没有束缚,越过执着,我称这样的人为平静者。

  858 “他没有儿子、牲畜、田地和财产;他即无所得,也无所弃。

  859 “世俗之人以及沙门和婆罗门对他说的话,并非他所推崇,因此,他无动于衷。

  860 “不贪婪,不妒忌,不说自己等同于、优于或低于别人,这样的牟尼摆脱劫波,不进入劫波。

  861 “在这世上,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为消逝的东西悲伤,不陷入万物,这样的人称为平静者。”

  第十一章 争论经

  862 “请你说说,许多争吵,争论以及悲哀、忧伤和妒忌来源于何处?许多骄傲、狂妄以及毁谤来源于何处?”

  863 “许多争吵,争论、悲哀、忧伤、妒忌、骄傲、狂妄和毁谤来源于所爱;争吵和争论与妒忌相连,伴随争论产生毁谤。”

  864 “在这世上,所爱来源于何处?或者说世上流行的占有来源于何处?人对未来怀有的愿望和目标来源于何处?”

  865 “在这世上,所爱来源于欲念,或者说世上流行的占有来源于俗念。人对未来怀有的愿望和目标来源于欲念”

  866 “在这世上,欲念来源于何处?许多抉择来源于何处?许多忿怒、谎言和疑惑来源于何处?或者说沙门所说的种种事物来源于何处?”

  867 人们在这世上声称快乐和不快乐,欲念由此产生;看到诸色的消失和产生,世上的人作出抉择。

  868 “忿怒、谎言和疑惑,这些事物也是二重的;让疑惑者理解沙门说的种种事物,在知识之路上学习。”

  869 “快乐与不快乐来源于何处?没有什么,就没有它们?请告诉我,“消失和产生”这一观念的来源?”

  870 “快乐和不快乐来源于诸触:没有诸触,就没有它们。我告诉你,这是“消失和产生”这一观念的来源。”

  871 “在这世上,诸触来源于何处,执着产生于何处?没有什么,就没有自私?没有什么,就没有诸触?”

  872 “诸触来源于名色,执着产生于愿望,没有愿望,就没有自私,没有诸色,就没有诸触。”

  873 “人怎样使诸色不存在?或者说怎样使快乐和痛苦不存在?请告诉我,怎样使它们不存在?我想我们应该知道这个。”

  874 “他没有意识名想,没有无意识名想,没有无名想,没有不存在名想,对于这样的人,诸色不存在,因为种种虚幻的标志来源于名想。”

  875 “我们所问的,你都作了回答,我们还要问个问题,请你回答:世上一些智者告诉我们说最高的是心灵纯洁,是否还有另外的说法?”

  876 “世上一引起智者说最高的是心灵纯洁,他们之中还有些智者说是灭寂,同时有些智者说是毫无执着。

  877 “懂得了这些,懂得了什么是依赖,牟尼摆脱依赖,不参与争论,不陷入各种存在。”

  第十二章 小集积经

  878 “各种坚持自己观点的人进行争论,都自称能人,说疲乏:“只有这样理解,才懂得正法;与这相违背,那就不完善。”

  879 “这样,他们陷入争论,声称对方是愚者,外行,那么,他们中的哪种学说正确呢?因为他们全都自称是能人。

  880 “如果不同意对方的说法,便是愚者、畜牲、傻瓜,那么,所有人都是愚者、傻瓜,因为所有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

  881 “如果观点能使人净化,成为智慧纯洁者、能人、有识之士,那么,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是傻瓜,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观点。

  882 “我不说“这个正确”,愚者互相之间才这么说,他们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因此指称别人为愚者。”

  883 “一些人说“这是真实的、正确的。”另一些人说:“这是虚妄的、错误的。”这样便出现分歧,进行争论。为什么沙门的意见不一呢?”

  884 “因为真实只有一种,没有第二种;人们懂得这一点,就不会争论。但他们各自宣扬各自的真实,因此沙门意见不一。”

  885 “为什么那些争论…

《巴利语佛典经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