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梵網經菩薩戒略注▪P7

  ..續本文上一頁獨受利養戒

  利養是四聖種,僧人賴此生長道芽,厥功甚大,施主有時來普請,亦有時來限請,不論普請限請,客僧有利養分,而不差客僧,先住僧獨受請者,犯輕垢罪,故製此戒。

  若佛子,先在僧坊中住,後見客菩薩比丘,來入僧坊,舍宅城邑,若國王宅舍中,乃至夏坐安居處,及大會中,先住僧應迎來送去,飲食供養,房舍臥具,繩床木床,事事給與。

  “千年常住,流水僧人。”先在僧坊中住,名僧坊主,又名院主,主理常住一切事務,後來者名客僧,院主見客僧來入僧坊,先住僧應照顧,客僧來入舍宅城邑、國王宅舍中,先住僧亦應照顧,乃至九旬禁足,叁月安居,客僧來入,先住僧亦應照顧,及大會中,或講經大法會,水陸大法會,傳戒大法會,先住僧皆應照顧客僧,應迎來送去,客僧是從十方來的,應供養飲食、房舍臥具、坐禅的繩床、休息的木床,事事給與。

  若無物,應賣自身,及男女身,割自身肉賣,供給所須,悉以與之。

  僧坊主爲敬重十方僧、爲供養十方賢聖僧,若無物,還有身在,如替人念經,以此供養客僧,客僧凡聖莫測,昔日文喜禅師,在仰山座下常飯頭,一日異僧來求齋,師減己分饋之,仰山預知,問曰:“適來果位人至,汝給食否?”師曰:“辍己回施。”仰曰:“汝得大利。”可知十方僧,代表十方,凡聖難測,僧坊主敬心供養就是,無物時賣己身,或男女身,與人做工,將工資來供養。

  得無生忍菩薩,割自身肉賣而供給所須,如釋迦曾賣自身肉供養涅槃經,念念受持半句偈,“諸佛證涅槃,永斷于生死。”當割肉時不覺痛苦,日割二兩肉,一月後,賺了五個金錢供養法會大衆,而身肉還複如故,所以得忍菩薩能割肉供養。

  若有檀越來請衆僧,客僧有利養分,僧坊主應次第差客僧受請。

  檀越即施主,施主請僧應供,不論普請限請,其心無齊限,供養十方,僧坊主應次弟差客僧受供,令施主供養十方僧,得無量福,況客僧是流水僧人,一時不請,後則難逢,故僧坊主必先讓客僧次第受供。

  而先住僧獨受請,而不差客僧者,僧坊主得無量罪。

  而僧坊主只差先住僧受供,而不差客僧受供,令施主未能供養十方僧,就失了無量福,僧坊主就得無量罪。

  畜生無異。

  畜生有利無義,畜生食時,只顧自己,不顧同伴,只知有利,不知有義,僧坊主獨差先住僧,而不差客僧,這樣與畜生無異。

  非沙門。

  沙門是出家通稱,出家人是一體,無貴賤賢愚之分,先住僧是沙門,客僧也是沙門,今僧坊主差先住僧,而不差客僧,全無六和一體之義,故非沙門。

  非釋種姓,犯輕垢罪。

  隨佛出家通稱釋子,表示平等,所謂“四河入海,同一鹹味,四姓出家,皆名釋子”,僧坊主今差先住僧受供而不差客僧者,失平等心,非爲釋子,犯輕垢罪。

  第二十七受別請戒

  古人忠厚,常行分衛(乞食),不受別請,令利養歸衆僧,故製此戒。

  若佛子,一切不得受別請利養入己。

  出家人大衆一體,別人請大衆,我有分,他次第請,我亦有分,不可獨受別請,自受利養,令大衆失利養,不是大衆無利養,大衆的利養,入了自己,汝不受別請,施主或普請、或次弟請,利養歸大衆,是以一切不得受別請,一切飲食、衣服、臥具,皆歸大衆。

  而此利養,屬十方僧,而別受請,即是取十方僧物入己。

  施主的利養是供養十方僧,若受別請,他便不供養十方僧,即是取十方僧物入己。

  及八福田中,諸佛聖人,一一師僧,父母病人物,自己用故,犯輕垢罪。

  利養屬十方,別受請則利養入己,乃至僧中,八福田物入自己用,八福田者,十方僧裏有古佛再來,有聖人,羅漢,僧團裏有和尚,及阿阇黎,有十方僧,僧裏有汝父母出家,又有病僧,此八福田之物,都被汝取去,所以菩薩比丘不受別請,令利養歸大衆僧,否則犯輕垢罪。

  第二十八別請僧戒

  一木不成林,多木成林,一比丘不成僧,多比丘和合才稱爲僧。梵語僧伽耶,此雲和合衆。

  若佛子,有出家菩薩,在家菩薩,及一切檀越,請僧福田求願之時。

  菩薩分出家菩薩及在家菩薩,比丘受了菩薩戒,稱爲出家菩薩,出家菩薩亦有所求,求福、求慧、求叁昧、求辯才。供養僧人,得福最大,有福就能滿所願。

  在家菩薩亦求願:求壽、求財、求父母平安、或求超度先人。檀越指施主,包括出家及在家人,種種求願,須向福田僧求。

  應入僧坊問知事人,今欲請僧求願,知事報言,次第請者,即得十方賢聖僧。

  一切福中,供僧福田最大,福無自性,求什麼都可以。

  知事指知客師,知事報言:“以平等心次第請者,即得十方賢聖僧,其福甚大,能滿所願。”小乘以初果二果叁果爲叁賢,四果阿羅漢名聖,大乘以十住、十行、十回向、名爲叁賢,十地菩薩名聖,以平等心次第請,能請到十方賢聖僧,得福無量,能滿所願。

  而世人別請五百羅漢菩薩僧,不如僧次一凡夫僧。

  而世人以分別心,揀選五百羅漢來供養,不知五百以外的羅漢就請不到,揀選五百菩薩僧供養,那麼五百以外的菩薩,又請不到,皆由心有分別,心有揀擇,是狹窄的心,以此狹窄心供養,其福不大,不如以無揀擇心,向一切賢聖僧中,次第供養一凡夫僧,代表一切賢聖僧,心無齊限,廣大如虛空,究竟如法界,以此無分別心供養,其福無量無邊,平等心僧次一凡夫僧,勝別請五百羅漢菩薩僧。

  若別請僧者,是外道法,七佛無別請法,不順孝道,若故別請僧者,犯輕垢罪。

  別請是選擇,選擇是分別心,分別心是外道法,外道未曾悟道,心在道外,是分別心,古人雲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依智淨,依識染,染有生死,淨無凡聖,外道未轉識成智,依識故有分別,選擇別請是外道法,七佛如來轉識成智,無分別,故無別請法。

  假如汝選擇請一位佛,不請其余佛,不順孝道,選擇請一位菩薩,不請其余菩薩,不順孝道,分別請一羅漢,不請其余羅漢,亦不順孝道,以無孝順一切賢聖之心故,若故別請僧,犯輕垢罪,不故意別請不犯。我請大德在家說法,請大德到家中授戒,請大德來開光,由知客師安排,非故別請不犯。

  第二十九邪命自活戒

  正命自活有四:(一)深山草果,(二)常行乞食,(叁)檀越送供,(四)隨大衆食,故曰淨命,反此則屬邪命自活,故製。

  若佛子,以惡心故,爲利養。

  若佛子,以惡心故,爲利養,作種種邪命自活。

  販賣男女色。

  賣男色與女,賣女色與男,是事不應作。

  自手作食。

  自手作食,變生成熟,印度不許。

  自磨自舂。

  磨谷、舂米、壞生種。

  占相男女。

  男女配偶,占相適宜不適宜。

  解夢吉凶,是男是女,咒術工巧,調鷹方法。

  替人解夢吉凶,或婦人懷孕,占蔔是男是女,或咒術驅遣鬼神,或工精巧藝,或調鷹打獵,都不應作。

  和合百種毒藥,千種毒藥、蛇毒、生金銀毒、蠱毒。

  未提煉的生金生銀,性有毒,蠱毒即降頭。

  都無慈憫心,無孝順心,若故作者,犯輕垢罪。

  如上邪命,全無一念慈愍衆生之心,又無一念孝順叁寶之心,爲利而作,犯輕垢罪。

  第叁十不敬好時戒

  叁齋月六齋日,盡是鬼神得力之日,此日修善,福勝余日,若作惡,惡報加倍,故雲不敬好時戒。

  若佛子,以惡心故,自身謗叁寶,詐現親附,口便說空,行在有中,經理白衣,爲白衣通致男女,交會淫色,作諸縛著。

  以惡心故,自身在叁寶之內,但不是叁寶弟子,不作叁寶之事,此乃以身業來謗叁寶,自說對叁寶孝順,我要擁護叁寶,其實是假的,詐現親附,此乃以意業來訪叁寶,口內說空,行在有中,這是口業謗叁寶。

  出家人稱爲缁衣,在家人稱爲白衣,出家有出家的事情,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度生爲事業,了生死爲根本,何況福未圓,慧未滿,修福修慧也來不及,卸去作白衣買賣貿易,辦廠等事,乃至爲白衣通致男女,交會淫色,令男女被愛欲煩惱縛著,或教人殺生、劫盜,令人被種種之煩惱縛著,長久不得解脫,故雲作諸縛著。

  佛法教人解脫,不殺就是解脫,不盜也是解脫,不淫亦是解脫,佛法是無爲,教人解脫生死,世間有爲,系縛有情。

  于六齋日,年叁長齋月,作殺生劫盜,破齋犯戒者,犯輕垢罪。

  六齋日是初八、十四、十五、二十叁、二十九、叁十、(月小是廿八、廿九),此六日,是鬼神得力之日,亦乃天神巡狩人間,考察善惡之期。

  初八、廿叁,四天王使者遊行人間,十四、廿九,天王太子遊行人間,十五、叁十,天王親巡人間。

  于此六日,持齋行善,福勝余時,若作惡,罪報加倍,于此六日,止惡修齋,名敬好時,齋者,過午不食,名爲齋。

  年叁長齋月:正月、五月、九月,是北天王巡遊南贍部洲之月。

  于此月日,佛弟子宜齋戒放生,作諸福業,名敬好時,于此月日,殺生劫盜,破齋犯戒者,則不敬好時,除殺生劫盜罪外,再加不敬好時罪。若在正月初一、諸佛誕辰、父母誕辰,而殺盜淫,亦犯不敬好時戒。

  如是十戒,應當學,敬心奉持,製戒品中廣明。

  如來爲菩薩製戒,是事應作,是事不應作,是如來所製,除了佛以外,一切菩薩羅漢都不能製戒。

  第叁十一不行救贖戒

  末法時代,贖叁寶離難,令叁寶尊嚴于世,是佛子所應爲。

  佛言,佛子,佛滅度後,于惡世中,若見外道,一切惡人,劫賊。

  佛滅度後,于惡世中,外道嫉佛,惡人作惡,劫賊求財,叁種人劫賣叁寶。

  賣佛菩薩父母形像,及賣經律,販賣比丘、比丘尼,亦賣發菩提心菩薩道人,或爲官使,與一切人作奴婢者。

  在惡世,外道毀壞叁寶,惡人破毀叁寶,于他無利,複轉賣叁寶,劫賊爲財亦出賣叁寶。惡人賣佛菩薩父母形像,以此毀辱佛寶,又拍賣經律,輕賤法寶,惡人劫賊販賣比丘、比丘尼,羞辱僧寶,亦賣發菩提心菩薩道人與官,爲役使人,賣比丘、比丘尼…

《梵網經菩薩戒略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