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胎,最後龍天推出,方可出世爲人師。
十、“堅持佛戒”——不論自利利他,都要堅持佛戒,破了戒,就不能如法修行,不能開解住、行、向、地,四十法門,破了戒,不能孝順父母師長,又失去同學善知識。
甯舍身命,念念不去心。
破了戒,一切都失去,所以“堅持佛戒,甯舍身命,念念不去心”。
甯舍身命不破戒,則不入生死,持戒得見法身,則入如來性海,親近諸佛菩薩,是以念念不退持戒之心,念念不退所發之願。
若一切菩薩,不發是願者,犯輕垢罪。
一切菩薩都要發上來十大願:1、孝順父母師僧,2、願得好師,3、同學善知識,4、常教我大乘經律,5、十發趣,6、十長養,7、十金剛,8、十地,9、使我開解,如法修行,10、堅持佛戒。若不如是者,犯輕垢罪。
第叁十六不發誓戒。
此乃發誓助願之文,凡有誓辭在心,念念不忘,遇境逢緣,誓辭現前,助汝持戒,所以說,“無誓則願不堅”。
若佛子,發是十大願已,持佛禁戒。
上來發十大願後,必要持佛禁戒,使心清淨,清淨心能滿十大之願,心不清淨,一願難滿,何況十願。
作是誓言。
自己至心在佛像前發願,或在菩薩像前發願,或在善知識前發願皆可。誓是願之猛烈者,誓即願也。
甯以此身,投熾燃猛火、大坑刀山,終不毀犯叁世諸佛經律,與一切女人作不淨行。
自作誓言:甯以此身投大火聚,受焦灼苦,又投大坑刀山,受粉身碎骨之苦,而能忍受,爲什麼呢?因爲自己未破戒,有戒,可以見法身,若作不淨行,毀犯叁世諸佛經中之律,犯了淫戒,梵行不淨,墮叁惡道,所以甯受猛火刀山之苦,終不與女人作不淨行。
猛火刀山,但傷一期身命,與女人淫染,墮地獄中受無量苦,傷法身慧命于萬劫,是故甯可忍受猛火及刀山之苦,也不願破淨戒。
複作是願,甯以熱鐵羅網,千重周匝纏身,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一切衣服。
又自作誓言,甯以熱鐵的羅網,千重周匝纏身,令身體皮焦肉爛,毀壞全軀,這種痛苦,都能忍受,雖受此苦,但沒破戒,有戒可見佛法身,親近諸佛,因此熱鐵等苦,亦能忍受,獨不能忍以破戒之身,受信心檀越一切衣服。
信心檀越一切衣服,是供養有戒之身。
信心檀越一切衣服,不是供養破戒之身。
信心檀越供養有戒之身,得福無量。
信心檀越供養破戒之身,得不到絲毫之福。
既然信心檀越以衣服供養破戒之身,得不到福,我甯願忍受熱鐵羅網,千匝纏身之苦,終不忍以破戒之身,受檀越供養,以至他們得不到福。
複作是願,甯以此口吞熱鐵丸,及大流猛火,經百千劫,終不以此破戒之口,食于信心檀越百味飲食。
百千劫中,吞熱鐵丸,及大流猛火,受焦腸爛肺等苦,亦能忍受,雖受是苦,但沒破戒,有戒能見佛法身,有戒能生淨土,但不能忍受以破戒之口,食于檀越百味飲食。
信心檀越百味飲食,是供養持戒之人,不是供養破戒之人,供養破戒人之口,得不到福,供養有戒人之口,得福無量,所以甯吞熱鐵丸及大流猛火,而不願以破戒之口,受信心檀越,百味飲食。
複作是願,甯以此身臥大流猛火,羅網熱鐵地上,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種床座。
複自作誓,甯臥猛火熱鐵羅網,而不以破戒之身,受檀越百種床座。
複作是願,甯以此身受叁百矛刺身,經一劫二劫,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味醫藥。
複作是願,甯以此身投熱鐵镬,經百千劫,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千種房舍屋宅,園林田地。
一劫二劫受叁百矛刺身,又百千劫以身投熱鐵镬,雖受此苦,而未嘗破戒,有戒在,能見佛法身,亦能見自己法身,見法身能了生死,見法身能度衆生,所以上來種種苦,皆能忍能受,獨不能忍以破戒之身,受檀越百味醫藥、及千種房舍、屋宅、園林、田地。
上來種種誓言,乃誓不破戒,非誓不受供。
複作是願,甯以鐵錘打碎此身,從頸至足,令如微塵,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恭敬禮拜。
此乃色身真空之文,色身已空,教阿誰來持戒,色身碎如微塵,就教色身不犯戒,色身有碎如微塵的勇氣,所以色身能持戒,色身受種種苦而不破戒,即名持戒,色身不犯戒,色不染汙,色即是空,是法身,法身清淨名爲戒,有戒能見佛法身,亦能見自己法身,能生淨土,有戒故,種種苦能忍能受,碎身如微塵而不犯戒,則身有戒,堪受人恭敬禮拜。
若不空色身,愛惜色身,犯如來戒,以破戒之身,怎可以受信心檀越,恭敬禮拜。
複作是願,甯以百千熱鐵刀矛,挑其兩目,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視他好色。
大乘佛法,身心持戒,心持戒,心清淨,心清淨則一切清淨,在清淨心中,上可求佛道,下可化衆生,清淨心能莊嚴淨土,能修六度萬行,能不作生死之業。
大乘佛法著重心持戒,菩薩甯願挑其兩目,也不起破戒之心,視他好色。凡夫的過失,失去根的自製而視他好色,起惑作業,自入生死,所以甯願挑其兩目,無目,即無破戒之心,亦不視他好色。
若無破戒之心,亦即無目,亦不視他好色。
若不視他好色,亦即無目,亦無破戒之心。
所以叁法一體,如惡叉聚,離一無叁,得大解脫。
所以修行人要認識自己方能度自己,認識衆生方能度衆生。自己是衆生,衆生是叁緣和合而成,叁緣離,即無衆生,叁緣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叁緣假合,故有衆生,離六根,即無六塵六識,離六塵,亦無六識六根,離六識,亦無六根六塵,除去一法,叁法都倒了,譬如叁腳椅,除去一只腳,整張椅倒下來。
所以我們的六識,全由根塵和合而生,例如眼見色,心(眼識),就生起來,若眼不見色,那有破戒之心,若無色,眼根亦不起作用,是故因六塵而有六根之用,因六根而有六塵之相,根塵如幻,互相由藉,猶如交蘆,要以兩條蘆草交疊一起,才可直立。
試觀此根塵相交之性,亦不是空,亦不是有,空、有二俱非,經雲:“知見立知,即無明本。”若六根的知見立知見,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若知見無知見,六根清淨,不染六塵,則六識不起貪瞋癡,轉識成智,即涅槃常樂我淨。
修行之過患,患在六根未空,六根不立知見就是涅槃,六根立知見則是無明,因無明而起破戒之心,作種種業,受種種生死苦。
前發願是身口之戒,此發願是心戒。
起心動念,不見佛性,染汙戒體,即名犯戒。虛雲老和尚雲:“才動眉毛,便是犯了祖師規矩。”菩薩戒最重要心不破戒,有破戒心才有破戒事,有事有業則有六道生死。
六道由業而來,業由破戒事,破戒事因破戒心,破戒心因眼視他好色,而起貪瞋癡,作破戒之事。
若眼空,破戒之心無從生起,是故甯以熱鐵矛,挑其兩目,眼根空(根空),不能視他好色(塵空),便不起破戒心(識空),既無破戒心,便不作破戒之事,無業無生死,出了生死後,才入生死度衆生。
現在很多人說要入世度衆生,那你已出世否?已出苦海離生死否?若未出世而入世度衆生,恐怕自己被衆生度了去。
先要出世,戒定慧堅固,然後入世度衆生,莫先開大口。
複作是願,甯以百千鐵錐,劖刺耳根,經一劫二劫,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聽好音聲。
衆生耳根之用甚廣,若不千錘萬煉,耳根未清淨,能作繕現镌擔競靡糁鹌平渲模嗄茏髌平渲攏苑⑹囊喚俣伲土範窳钋寰唬竦梅ǘ⒒鄱講惶靡簦嗖黃鹌平渲摹
BR> 昔日五百仙人在空中飛行,經過雪山,聽到緊羅那女沐浴唱歌之聲,實時失了神通,跌在地上,此不過起破戒之心,未有破戒之事,倘有破戒之事,跌入地獄去了。
複作是願,甯以百千刃刀,割去其鼻,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貪嗅諸香。
衆生鼻根,敏感甚大,煩惱結使臥者,一聞香味,能令臥者複起,是以修心人應避聞異香,免生結使。
因此發誓,百刃千刀,練鼻根空,鼻根空時,天鼻、法性鼻現前,是故終不起破戒之心,貪嗅諸香。
複作是願,甯以百千刃刀,割斷其舌,終不以此破戒之心,食人百味淨食。
衆生舌根很利,能食能說,若不節製,便造多罪,所以發誓,甯以百刃千刀,鍛練舌根,務使父母所生舌根清淨,獲得天舌、慧舌、法性舌,不但了味塵空,舌根空,舌識亦空,此時再不貪著百味飲食,而起破戒之心矣。
複作是願,甯以利斧,斬破其身,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貪著好觸。
衆生身根,最爲敏感,常好觸塵,沈迷不返,觸覺造業,其罪難量,是以佛子遠離諸觸,使身根清淨,修諸梵行,生諸禅定。
所謂斬破其身者,佛子立誓,願以般若利劍,助于禅錘,析四大虛假,窺百骸無實,外——皮肉筋骨,內——心肝肺腎,了達色空(六根空),終不起破戒之心(六識空),不貪好觸(六塵空),六根六塵六識空時,何處有人?何處有法?觀法清淨,證得如來法身慧身,方可入俗利生。
複作是願,願一切衆生,悉得成佛,而菩薩若不發是願者,犯輕垢罪。
法無上者涅槃是,人無上者佛是,衆生最高境界是佛,所謂無等等菩提。
佛子佛前立誓,願與法界衆生,一時同得阿耨菩提,然後修行,心大行大,其果亦大。
但要切實,步步踏實,當相應時,見一切是佛,就是自己作佛之時,若祇見自己成道,此是小乘,大乘萬法一體,一成一切成,普見衆生作佛,自己亦成佛,你看釋迦牟尼成佛時,見一切衆生是佛,不是獨個兒成佛,所以他說:“奇哉奇哉,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人人都有如來德相,人人都是佛。
又如來因地爲菩薩時,作禮四衆曰:“我不敢輕于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因地尚見衆生是佛,何況果地。
佛子常發一切衆生成佛之…
《梵網經菩薩戒略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