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P9

  ..续本文上一页胎,最后龙天推出,方可出世为人师。

  十、“坚持佛戒”——不论自利利他,都要坚持佛戒,破了戒,就不能如法修行,不能开解住、行、向、地,四十法门,破了戒,不能孝顺父母师长,又失去同学善知识。

  宁舍身命,念念不去心。

  破了戒,一切都失去,所以“坚持佛戒,宁舍身命,念念不去心”。

  宁舍身命不破戒,则不入生死,持戒得见法身,则入如来性海,亲近诸佛菩萨,是以念念不退持戒之心,念念不退所发之愿。

  若一切菩萨,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

  一切菩萨都要发上来十大愿:1、孝顺父母师僧,2、愿得好师,3、同学善知识,4、常教我大乘经律,5、十发趣,6、十长养,7、十金刚,8、十地,9、使我开解,如法修行,10、坚持佛戒。若不如是者,犯轻垢罪。

  第三十六不发誓戒。

  此乃发誓助愿之文,凡有誓辞在心,念念不忘,遇境逢缘,誓辞现前,助汝持戒,所以说,“无誓则愿不坚”。

  若佛子,发是十大愿已,持佛禁戒。

  上来发十大愿后,必要持佛禁戒,使心清净,清净心能满十大之愿,心不清净,一愿难满,何况十愿。

  作是誓言。

  自己至心在佛像前发愿,或在菩萨像前发愿,或在善知识前发愿皆可。誓是愿之猛烈者,誓即愿也。

  宁以此身,投炽燃猛火、大坑刀山,终不毁犯三世诸佛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

  自作誓言:宁以此身投大火聚,受焦灼苦,又投大坑刀山,受粉身碎骨之苦,而能忍受,为什么呢?因为自己未破戒,有戒,可以见法身,若作不净行,毁犯三世诸佛经中之律,犯了淫戒,梵行不净,堕三恶道,所以宁受猛火刀山之苦,终不与女人作不净行。

  猛火刀山,但伤一期身命,与女人淫染,堕地狱中受无量苦,伤法身慧命于万劫,是故宁可忍受猛火及刀山之苦,也不愿破净戒。

  复作是愿,宁以热铁罗网,千重周匝缠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一切衣服。

  又自作誓言,宁以热铁的罗网,千重周匝缠身,令身体皮焦肉烂,毁坏全躯,这种痛苦,都能忍受,虽受此苦,但没破戒,有戒可见佛法身,亲近诸佛,因此热铁等苦,亦能忍受,独不能忍以破戒之身,受信心檀越一切衣服。

  信心檀越一切衣服,是供养有戒之身。

  信心檀越一切衣服,不是供养破戒之身。

  信心檀越供养有戒之身,得福无量。

  信心檀越供养破戒之身,得不到丝毫之福。

  既然信心檀越以衣服供养破戒之身,得不到福,我宁愿忍受热铁罗网,千匝缠身之苦,终不忍以破戒之身,受檀越供养,以至他们得不到福。

  复作是愿,宁以此口吞热铁丸,及大流猛火,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口,食于信心檀越百味饮食。

  百千劫中,吞热铁丸,及大流猛火,受焦肠烂肺等苦,亦能忍受,虽受是苦,但没破戒,有戒能见佛法身,有戒能生净土,但不能忍受以破戒之口,食于檀越百味饮食。

  信心檀越百味饮食,是供养持戒之人,不是供养破戒之人,供养破戒人之口,得不到福,供养有戒人之口,得福无量,所以宁吞热铁丸及大流猛火,而不愿以破戒之口,受信心檀越,百味饮食。

  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卧大流猛火,罗网热铁地上,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种床座。

  复自作誓,宁卧猛火热铁罗网,而不以破戒之身,受檀越百种床座。

  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受三百矛刺身,经一劫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味医药。

  复作是愿,宁以此身投热铁镬,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千种房舍屋宅,园林田地。

  一劫二劫受三百矛刺身,又百千劫以身投热铁镬,虽受此苦,而未尝破戒,有戒在,能见佛法身,亦能见自己法身,见法身能了生死,见法身能度众生,所以上来种种苦,皆能忍能受,独不能忍以破戒之身,受檀越百味医药、及千种房舍、屋宅、园林、田地。

  上来种种誓言,乃誓不破戒,非誓不受供。

  复作是愿,宁以铁锤打碎此身,从颈至足,令如微尘,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恭敬礼拜。

  此乃色身真空之文,色身已空,教阿谁来持戒,色身碎如微尘,就教色身不犯戒,色身有碎如微尘的勇气,所以色身能持戒,色身受种种苦而不破戒,即名持戒,色身不犯戒,色不染污,色即是空,是法身,法身清净名为戒,有戒能见佛法身,亦能见自己法身,能生净土,有戒故,种种苦能忍能受,碎身如微尘而不犯戒,则身有戒,堪受人恭敬礼拜。

  若不空色身,爱惜色身,犯如来戒,以破戒之身,怎可以受信心檀越,恭敬礼拜。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热铁刀矛,挑其两目,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视他好色。

  大乘佛法,身心持戒,心持戒,心清净,心清净则一切清净,在清净心中,上可求佛道,下可化众生,清净心能庄严净土,能修六度万行,能不作生死之业。

  大乘佛法着重心持戒,菩萨宁愿挑其两目,也不起破戒之心,视他好色。凡夫的过失,失去根的自制而视他好色,起惑作业,自入生死,所以宁愿挑其两目,无目,即无破戒之心,亦不视他好色。

  若无破戒之心,亦即无目,亦不视他好色。

  若不视他好色,亦即无目,亦无破戒之心。

  所以三法一体,如恶叉聚,离一无三,得大解脱。

  所以修行人要认识自己方能度自己,认识众生方能度众生。自己是众生,众生是三缘和合而成,三缘离,即无众生,三缘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三缘假合,故有众生,离六根,即无六尘六识,离六尘,亦无六识六根,离六识,亦无六根六尘,除去一法,三法都倒了,譬如三脚椅,除去一只脚,整张椅倒下来。

  所以我们的六识,全由根尘和合而生,例如眼见色,心(眼识),就生起来,若眼不见色,那有破戒之心,若无色,眼根亦不起作用,是故因六尘而有六根之用,因六根而有六尘之相,根尘如幻,互相由藉,犹如交芦,要以两条芦草交迭一起,才可直立。

  试观此根尘相交之性,亦不是空,亦不是有,空、有二俱非,经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若六根的知见立知见,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若知见无知见,六根清净,不染六尘,则六识不起贪瞋痴,转识成智,即涅槃常乐我净。

  修行之过患,患在六根未空,六根不立知见就是涅槃,六根立知见则是无明,因无明而起破戒之心,作种种业,受种种生死苦。

  前发愿是身口之戒,此发愿是心戒。

  起心动念,不见佛性,染污戒体,即名犯戒。虚云老和尚云:“才动眉毛,便是犯了祖师规矩。”菩萨戒最重要心不破戒,有破戒心才有破戒事,有事有业则有六道生死。

  六道由业而来,业由破戒事,破戒事因破戒心,破戒心因眼视他好色,而起贪瞋痴,作破戒之事。

  若眼空,破戒之心无从生起,是故宁以热铁矛,挑其两目,眼根空(根空),不能视他好色(尘空),便不起破戒心(识空),既无破戒心,便不作破戒之事,无业无生死,出了生死后,才入生死度众生。

  现在很多人说要入世度众生,那你已出世否?已出苦海离生死否?若未出世而入世度众生,恐怕自己被众生度了去。

  先要出世,戒定慧坚固,然后入世度众生,莫先开大口。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铁锥,劖刺耳根,经一劫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听好音声。

  众生耳根之用甚广,若不千锤万炼,耳根未清净,能作缮现镌担竞靡糁鹌平渲模嗄茏髌平渲拢苑⑹囊唤俣伲土范窳钋寰唬竦梅ǘ⒒鄱讲惶靡簦嗖黄鹌平渲摹

  BR>   昔日五百仙人在空中飞行,经过雪山,听到紧罗那女沐浴唱歌之声,实时失了神通,跌在地上,此不过起破戒之心,未有破戒之事,倘有破戒之事,跌入地狱去了。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去其鼻,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嗅诸香。

  众生鼻根,敏感甚大,烦恼结使卧者,一闻香味,能令卧者复起,是以修心人应避闻异香,免生结使。

  因此发誓,百刃千刀,练鼻根空,鼻根空时,天鼻、法性鼻现前,是故终不起破戒之心,贪嗅诸香。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断其舌,终不以此破戒之心,食人百味净食。

  众生舌根很利,能食能说,若不节制,便造多罪,所以发誓,宁以百刃千刀,锻练舌根,务使父母所生舌根清净,获得天舌、慧舌、法性舌,不但了味尘空,舌根空,舌识亦空,此时再不贪着百味饮食,而起破戒之心矣。

  复作是愿,宁以利斧,斩破其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着好触。

  众生身根,最为敏感,常好触尘,沈迷不返,触觉造业,其罪难量,是以佛子远离诸触,使身根清净,修诸梵行,生诸禅定。

  所谓斩破其身者,佛子立誓,愿以般若利剑,助于禅锤,析四大虚假,窥百骸无实,外——皮肉筋骨,内——心肝肺肾,了达色空(六根空),终不起破戒之心(六识空),不贪好触(六尘空),六根六尘六识空时,何处有人?何处有法?观法清净,证得如来法身慧身,方可入俗利生。

  复作是愿,愿一切众生,悉得成佛,而菩萨若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

  法无上者涅槃是,人无上者佛是,众生最高境界是佛,所谓无等等菩提。

  佛子佛前立誓,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菩提,然后修行,心大行大,其果亦大。

  但要切实,步步踏实,当相应时,见一切是佛,就是自己作佛之时,若祇见自己成道,此是小乘,大乘万法一体,一成一切成,普见众生作佛,自己亦成佛,你看释迦牟尼成佛时,见一切众生是佛,不是独个儿成佛,所以他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人人都有如来德相,人人都是佛。

  又如来因地为菩萨时,作礼四众曰:“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因地尚见众生是佛,何况果地。

  佛子常发一切众生成佛之…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