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首楞嚴經》講解第十八講

  《首楞嚴經》講解第十八講

  主講:釋慧祥法師

  日期:2007年05月06日

  請大家合掌!

  至心贊願:“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再至心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願令一切衆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衆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叁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衆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衆生。

  “皈依十方叁世一切佛”(叁稱)

  “皈依十方叁世一切法”(叁稱)

  “皈依十方叁世一切僧”(叁稱)

  稱念並回向畢者,請放掌!

  衆佛友!

  在第十七講中,我們一起研究了!“嚴淨毗尼,弘範叁界。”的經文含義。現在我們接著研究。

  【經文】應身無量,度脫衆生。

  【釋經】展現無量的應化身,來度化衆生令其解脫。

  【說明】

  衆佛友!

  這經文,雖短看似易懂。

  然而,其中,字字都需深入研究,深入體會。

  我現在以自問自答的方法,來一一說明。

  一、什麼叫“應身”?

  答:

  (一)應身:有時是指“報身”、又名“報應身”,或“應報身”,全名“業報所感應而成就之身”。

  例如: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歸依佛者。當歸依諸佛清淨法身。若欲求于佛法身者。當作如是發大誓願。願我及彼一切有情。當得如是功德法身。雲何乃令發如是願。爲佛應身刹那遷變。化身佛者疾入涅槃。功德法身湛然常住。

  以是歸依清淨法身。歸法身者即是歸依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衆佛友!

  如果依這經文,我們就知道佛陀之身,分“叁身”:即法身、應身、化身。

  又衆佛友!我現在貼一段稍長的經文資料,是有關佛身的資料。請大家參考!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一切如來,爲化十地諸菩薩衆,現于十種他受用身:

  第一、佛身坐百葉蓮華。爲初地菩薩說百法明門。菩薩悟已起大神通。變化滿于百佛世界。利益安樂無數衆生。

  第二、佛身坐千葉蓮華。爲二地菩薩說千法明門。菩薩悟已起大神通。變化滿于千佛世界。利益安樂無量衆生。

  第叁佛身。坐萬葉蓮華。爲叁地菩薩說萬法明門。菩薩悟已起大神通。變化滿于萬佛國土。利益安樂無數衆生。

  如是如來漸漸增長。乃至十地佗受用身。坐不可說妙寶蓮華。爲十地菩薩說不可說諸法明門。菩薩悟已起大神通。變化滿于不可說佛微妙國土。利益安樂不可宣說不可宣說無量無邊種類衆生。

  如是十身皆坐七寶菩提樹王。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諸善男子。一一華葉各各爲一叁千世界。各有百億妙高山王。及四大洲日月星辰。叁界諸天無不具足。一一葉上諸贍部洲。有金剛座菩提樹王。其百千萬至不可說大小化佛。各于樹下破魔軍已。一時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如是大小諸化佛身。各各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爲諸資糧及四善根諸菩薩等二乘凡夫。隨宜爲說叁乘妙法。爲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究竟佛慧。爲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爲求聲聞者。說應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

  爲余衆生說人天教。令得人天安樂妙果。

  諸如是等大小化佛。皆悉名爲“佛變化身”。

  善男子。如是二種應化身佛。雖現滅度。而此佛身相續常住。”

  衆佛友!

  如果您們有仔細看,並比較,前後我貼給您們的二種經文。您就會發現:

  一、依《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將佛身分爲:法身、應身、化身。又說:“化身佛者疾入涅槃。”

  又說:“爲佛應身刹那遷變。”

  二、《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則說“如是二種應化身佛,雖現滅度。而此佛身相續常住。”

  衆佛友!我現在來分析其中的差別。

  如經文中說:“第一、佛身坐百葉蓮華。爲初地菩薩說百法明門。菩薩悟已起大神通。變化滿于百佛世界。利益安樂無數衆生。”

  一直到“諸善男子。一一華葉各各爲一叁千世界。各有百億妙高山王。及四大洲日月星辰。叁界諸天無不具足。一一葉上諸贍部洲。有金剛座菩提樹王。其百千萬至不可說大小化佛。各于樹下破魔軍已。一時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都是依衆生的根基、習慣、需要而變化其身來度化衆生的。

  這也就是“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之說法”。

  這能力,名爲“報應身”又叫“自受用身”。

  依其能力,而變化出來的種種之身,名爲“變化身”,或叫“化身”,又叫“他受用身”。

  所以,《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自受用身……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是妙果名現報利益。是真報身有始無終。壽命劫數無有限量。……如是一切諸功德法。名爲“如來自受用身”。”

  衆佛友!

  如此大家就應知道:

  一、“應化身”一詞,是指二種身,“應身”及“化身”。

  (一)、“應身”,是指身口意修行後依其果報所展現的能力。

  所以又叫“報應身”、“報身”、“自受用身”、“應身”。

  (二)“化身”,是指依衆生的根基、習慣、需要,而感應變化成能有效幫助衆生成長的樣子。

  所以又叫“變化身”、“化身”、“他受用身”。

  又當知:

  佛的應身,是“有始無終。壽命劫數無有限量。”

  所以又說“佛應身刹那遷變。”又說“而此佛身相續常住。”

  又當知:

  佛的化身,是“化身佛者疾入涅槃。”

  所以我們就應知,釋迦牟尼佛示現涅槃的,只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

  真正的釋迦牟尼佛是永遠存在的。

  我們當歸依那永遠存在的釋迦牟尼佛的法身。

  因此,《首楞嚴經》的經文,“應身無量”,是指“應化身無量”之義。

  也就是這一千二百五十位阿羅漢們能力(應身),己能變化成無量的化身來度脫衆生。

  又衆佛友!

  問:這“無量”一詞,是何義呢?

  答:無量一詞,是“計數單位”,即(10^7)^2^125 。

  問:如何得知,“無量”一詞是計數單位,即是 (10^7)^2^125 呢?

  答:依《華嚴經》的經文而得知的。

  問:《華嚴經》的經文,是如何說的呢?

  答:如《大方廣佛華嚴經》載:“善男子。彼複教我菩薩算法。所謂百千爲一洛叉。一百洛叉爲一俱胝。俱胝俱胝爲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爲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爲一頻婆羅。頻婆羅頻婆羅爲一矜羯羅。矜羯羅矜羯羅爲一阿伽羅。阿伽羅阿伽羅爲一微濕伐羅。

  微濕伐羅微濕伐羅爲一缽啰伐羅。缽啰伐羅缽啰伐羅爲一缽啰麼。缽啰麼缽啰麼爲一婆[口*縛]羅。婆[口*縛]羅婆[口*縛]羅爲一阿婆羅。阿婆羅阿婆羅爲一多婆羅。多婆羅多婆羅爲一獶缽彌耶。

  獶缽彌耶獶缽彌耶爲一阿枲摩。阿枲摩阿枲摩爲一普摩。普摩普摩爲一祢摩。祢摩祢摩爲一阿婆钤。阿婆钤阿婆钤爲一微婆伽。微婆伽微婆伽爲一微婆奢。微婆奢微婆奢爲一沒哩[口*縛]迦。

  沒哩[口*縛]迦沒哩[口*縛]迦爲一那賀羅。那賀羅那賀羅爲一毗邏伽。毗邏伽毗邏伽爲一彌[口*縛]伽。彌[口*縛]伽彌[口*縛]伽爲一毗伽婆。毗伽婆毗伽婆爲一僧羯邏摩。僧羯邏摩僧羯邏摩爲一毗薩羅。

  毗薩羅毗薩羅爲一毗贍婆。毗贍婆毗贍婆爲一慈汦伽。慈汦伽慈汦伽爲一毗盛伽。毗盛伽毗盛伽爲一毗噜陀。毗噜陀毗噜陀爲一微皤诃。微皤诃微皤诃爲一微薄帝。微薄帝微薄帝爲一毗佉擔。

  毗佉擔毗佉擔爲一都邏那。都邏那都邏那爲一阿睹[裏*也]。阿睹[裏*也]阿睹[裏*也]爲一[口*縛]邏那。[口*縛]邏那[口*縛]邏那爲一微皤蘭。微皤蘭微皤蘭爲一叁末耶。叁末耶叁末耶爲一微睹羅。

  微睹羅微睹羅爲一奚婆羅。奚婆羅奚婆羅爲一陀[口*縛]羅。陀[口*縛]羅陀[口*縛]羅爲一微度栗娜。微度栗娜微度栗娜爲一奢彌陀。奢彌陀奢彌陀爲一[仁-二+爾][口*屍][口*縛]啰。[仁-二+爾][口*屍][口*縛]啰[仁-二+爾][口*屍][口*縛]啰爲一微者啰。

  微者啰微者啰爲一微舍啰。微舍啰微舍啰爲一微[仁-二+爾]薩多。微[仁-二+爾]薩多微[仁-二+爾]薩多爲一阿瓢孽哆。阿瓢孽多阿瓢孽哆爲一微悉步多。微悉步多微悉步多爲一泥[口*縛]啰。

  泥[口*縛]啰泥[口*縛]啰爲一波哩殺陀。波哩殺陀。波哩殺陀爲一微目差。微目差微目差爲一缽哩哆。缽哩哆缽哩哆爲一喝哩多。喝哩多喝哩多爲一阿噜迦。阿噜迦阿噜迦爲一印[甯*吉]哩耶。

  印[甯*吉]哩耶印[甯*吉]哩耶爲一系噜迦。系噜迦系噜迦爲一奴[口*縛]那。奴[口*縛]那奴[口*縛]那爲一何噜那。何噜那何噜那爲一婆噜陀。婆噜陀婆噜陀爲一謎噜陀。謎噜陀謎噜陀爲一乞羼耶。

  乞羼耶乞羼耶爲一阿差目多。阿差目多阿差目多爲一翳噜婆耶。翳噜婆耶翳噜婆耶爲一微麼噜耶。微麼噜耶微麼噜耶爲一曼弩婆耶。曼弩婆耶。曼弩婆耶爲一微灑[馬*犬]耶。

  微灑[馬*犬]耶微灑[馬*犬]耶爲一叁麼陀。叁麼陀叁麼陀爲一缽啰麼怛啰。缽啰麼怛啰缽啰麼怛啰爲一阿啰麼怛啰。阿啰麼怛啰阿啰麼怛啰爲一勃麼怛啰。

  勃麼怛啰勃麼怛啰爲一阿畔麼怛啰。阿畔麼怛啰阿畔麼怛啰爲一伽麼怛啰。伽麼怛啰伽麼怛啰爲一那麼怛啰。那麼怛啰那麼怛啰爲一奚麼怛啰奚麼怛啰奚麼怛啰爲一鞞麼怛啰。

  鞞麼怛啰鞞麼怛啰爲一缽啰麼怛啰。缽啰麼怛啰缽啰麼怛啰爲一屍麼怛啰。屍麼怛啰屍麼怛啰爲一翳啰。翳啰翳啰爲一薜羅。薜羅薜羅爲一帝羅。

  帝羅帝羅爲一偈羅。偈羅偈羅爲一窣步啰…

《《首楞嚴經》講解第十八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