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窣步啰窣步啰爲一製羅耶。製羅耶製羅耶爲一泥羅。泥羅泥羅爲一計羅。計羅計羅爲一細羅。細羅細羅爲一媲羅。媲羅媲羅爲一謎羅。
謎羅謎羅爲一娑邏茶。娑邏茶娑邏茶爲一謎噜陀。謎噜陀謎噜陀爲一冥噜陀。冥噜陀冥噜陀爲一契噜陀。契噜陀契噜陀爲一摩睹羅。摩睹羅摩睹羅爲一珠噜哆。珠噜哆珠噜哆爲一娑母羅。
娑母羅娑母羅爲一阿野娑。阿野娑阿野娑爲一迦麼羅。迦麼羅迦麼羅爲一摩伽婆。摩伽婆摩伽婆爲一阿婆啰。阿婆啰阿婆啰爲一系噜婆。系噜婆系噜婆爲一吠嚧婆。
吠嚧婆吠嚧婆爲一迦澀[口*縛]羅。迦澀[口*縛]羅迦澀[口*縛]羅爲一何婆羅。何婆羅何婆羅爲一毗婆啰。毗婆啰毗婆啰爲一那婆羅。那婆羅那婆羅爲一甯畔多。
甯畔多甯畔多爲一摩婆羅。摩婆羅摩婆羅爲一娑啰那。娑啰那娑啰那爲一勃邏摩。勃邏摩勃邏摩爲一勃邏麼那。勃邏麼那勃邏麼那爲一微伽摩。微伽摩微伽摩爲一邬波跋多。
邬波跋多邬波跋多爲一[仁-二+爾]哩泥舍。[仁-二+爾]哩泥舍[仁-二+爾]哩泥舍爲一阿差耶。阿差耶阿差耶爲一叁姥馱叁姥馱叁姥馱爲一阿畔多。阿畔多阿畔多爲一阿[口*縛]摩娜。
阿[口*縛]摩娜阿[口*縛]摩娜爲一優缽羅優缽羅優缽羅爲一波頭摩。波頭摩波頭摩爲一僧祇。僧祇僧祇爲一阿婆儉弭耶。阿婆儉弭耶阿婆儉弭耶爲一孽[亭*也]孽[亭*也]孽[亭*也]爲一阿僧祇。
阿僧祇阿僧祇爲一阿僧祇轉。阿僧祇轉阿僧祇轉爲一無量。
無量無量爲一無量轉。無量轉無量轉爲一無邊。無邊無邊爲一無邊轉。無邊轉無邊轉爲一無等。無等無等爲一無等轉。無等轉無等轉爲一不可數。不可數不可數爲一不可數轉。
不可數轉不可數轉爲一不可稱。不可稱不可稱爲一不可稱轉。不可稱轉不可稱轉爲一不可思。不可思不可思爲一不可思轉。不可思轉不可思轉爲一不可量。
不可量不可量爲一不可量轉。不可量轉不可量轉爲一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爲一不可說轉。不可說轉不可說轉爲一不可說不可說。此又不可說不可說爲一不可說不可說轉。”
衆佛友!
我之前,就是依後面所貼的經文,來整理出來。所以得知:
1.“百千爲一洛叉。”所以:1洛叉=100*1000=100000
2.“一百洛叉爲一俱胝。”所以:1俱胝=100*100000=10000000
3.“俱胝俱胝爲一阿庾多。”所以:1阿庾多=俱胝*俱胝=10000000*10000000=(10^7)^2
如此,一個一個整理出來。就得知:
1阿僧祇=(10^7)^2^123
1無量=(10^7)^2^125
1無邊=(10^7)^2^127
1無等=(10^7)^2^129
1不可數=(10^7)^2^131
1不可稱=(10^7)^2^133
1不可思=(10^7)^2^135
1不可量=(10^7)^2^137
1不可說=(10^7)^2^139
1不可說不可說=(10^7)^2^141
衆佛友!
因此,將這資料又放到經文來理解。則“應身無量”是:
這些阿羅漢們,已經有能力變化出(10^7)^2^125種樣子來度化衆生。
衆佛友!
別以爲這不重要。
別以爲這是小事!
衆佛友!
有一法門名爲“勝進算數”。是非常重要的。
這法門,簡稱是“數門”。
衆佛友!
學“數門”是學“禅那”的基本功課。
如果“數門”都不會,想要學“禅那”那是不可能的。
如:《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善男子。若諸衆生。修于禅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是名叁觀初首方便。”
衆佛友!
現代的修行人,很少人懂得“勝進算數”的法門。但卻很多人自認爲在修“禅那”。
所以,少有成就者。
又衆佛友!
請別小看我的解說。
如果我所說的,只是我慧祥自己的看法,那就沒有什麼好參考的。
但是,
如果我所說的,是將您們沒有找到的經典資料,找出來給您們看。那您們當重視。
因爲,這不屬于我所說。只是我幫您們找資料。
這是佛所說的。
衆佛友!
學“勝進算數(數門)”的人,才能知道如何無限的開發其覺照力。
衆佛友!
平常很多人在教禅修時,都會教人們“數息”。
這“數息”,是對的。但教的人,如果不了解“勝進算數”的法門,則所教的“數息法門”是無法開發無上的覺照能力的。
衆佛友!
“數息”,其實是兩個法門的合並運用。
一、觀出入息:即“安那般那”法門。
二、勝進算數。
當一個人,在修行觀出入息時,爲了同時學得開發無上的覺照能力,所以得加上“勝進算數”的法門來修行。才能成就的。
以譬喻來說明。
譬如:“騎馬射箭百發百中”也是兩個技術合並運用的。
一、騎馬。
二、射箭。
當兩個法門,都通達後,才能合並運用,而成爲一個更高深的技術。
同樣的,“數息”其實是“勝進算數”及“觀出入息”兩個法門的合並運用。
我們學“數息”前,當先各別學“勝進算數”或“觀出入息”。
等兩個法門都各別通達後,才合並運用。
我現在來說明,這“勝進算數”的基本觀念,就好了!
我們只就“數數字”來說明。
勝進算數,如果運用來數數字,其方法是:
一、先學“一一一數”。
(一)從一數到十,名爲“增數”。
當注意一樣東西時,數一。當同時注意兩樣東西時,數二。如此一個一個訓練增加,當注意十樣東西時,數十。
(二)從十數到一,名爲“減數”。
當注意十樣東西時,數十。當注意九樣東西時,數九。如此一個一個訓練減少,當注意一樣東西時,數一。
(叁)如果中間數亂了,或沒有先注意就數,或只念數字而沒有注意,就表示錯了,就重來。
二、再學“二二一數”。
當“一一一數”學會了。就學“二二一數”
(一)一樣,從一數到十,名爲“增數”。例如:
一次注意兩樣東西。
當注意二樣東西時,數一。當注意四樣東西時,數二。如此訓練增加,當注意二十樣東西時,數十。
(二)從十數到一,名爲“減數”。
當注意二十樣東西時,數十。當注意十八樣東西時,數九。如此訓練減少,當注意兩樣東西時,數一。
:(叁)如果中間數亂了,或沒有先注意就數,或只念數字而沒有注意,就表示錯了,就重來。
叁、如此,學“叁叁一數”“四四一數”“五五一數”一直訓練,到“百百一數”“千千一數”“萬萬一數”乃至“無量無量一數”。
四、不論我們如何增進到多少一數,而在學時,都是從一數到十,從十數到一。而不超過。
簡介完畢!
衆佛友!
請要重視這“勝進算數”的法門。
其可運用的範圍很廣。
如果學這法門者,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好處的!
所以在經典中才會說:
“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
衆佛友!
只有依“數門(勝進算數)”來學一切禅那時,才是“正定”。
才真的能成就無上神通妙用。
又如果用在世間上,則也是很好用的。
衆佛友!
試想!
如果當您已能十十一數時,當您看一個人十眼,就已能注意到他身上百處了。自然您能記住他的長相的。
又如果用于畫畫,則您看幾眼,就了然于心,就可以不用看而畫出來了。
又如果運用于數東西,當您能百百一數時,則您看一二眼,就數好了。
又衆佛友!
您想要多聞第一嗎?
請您要學“勝進算數”。
我現在就貼經文來給您們參考:
《佛本行集經》“長老阿難比丘。又時日在東方。著衣持缽。往入舍婆提城乞食。去彼祇樹給孤獨園。猶未至于舍婆提城。
于其中間。有一大樹。名屍奢波。其樹陰下。多有一切諸波羅門止息。
其下諸婆羅門。遙見阿難來欲到邊。各相告言:“汝輩當知。此是沙門瞿昙弟子。于諸聰明。多聞之中。最第一者。”
作是語已。阿難便至。白言:“仁者。今請觀此屍奢波樹。合有幾葉?”
爾時阿難。觀其樹已。而報彼言。東枝合有若幹百葉若幹千葉。如是南枝。西枝北枝。皆言合有若幹百葉若幹千葉。作是語已。遂即舍去。
爾時彼諸婆羅門輩。阿難去後。取百數葉。隱藏一邊。
阿難回已。諸婆羅門。于是複問:“仁者阿難!汝複來也。乞更觀此屍奢波樹。有幾多葉?”
爾時阿難。仰觀樹已。即知如是婆羅門等所擿藏葉若幹百數。便即報彼婆羅門言。東枝合有若幹百葉若幹千葉。如是南枝西枝北枝。亦言合有若幹百葉若幹千葉。作是語已。便即過去。
爾時彼等婆羅門輩。生希有心未曾有心。各相謂言。此之沙門。甚大聰明。有大智慧。諸婆羅門。以此因緣。心得正信。得正信已。其後不久。悉各出家。成羅漢果。”
衆佛友!
任何的理想,是要靠技術來完成的。
想要修行有所成就,也是要靠技術來完成的。
而這學各種技術的方法步驟,就叫“法門”。
衆佛友!
想要任何佛經中所說的效果,需要有叁法:
一、信。
二、願。
叁、行。
信,是相信自己可以學會,相信自己可以成就。
願,是要發願自己去學會,發願自己要成就之。
行,就是要去做。做什麼呢?
一、親近善友。二、聽聞正法。叁、如理思量。四、如法修證。
衆佛友!
今天有緣,我爲了跟大家說明“無量”一詞,而介紹了“勝進算數”這個法門。請大家要重視,要安全有效的學習。
別辜負了今天這段法緣。
如果我們也想要將來能“應身無量,度脫衆生”。而又不學“勝進算數”。則這“應身無量”是做不到的。
如果我們想要將來能“應身無量,度脫衆生”,當學“勝進算數”。如此,才會有可能成就。
衆佛友!想要學“勝進算數”者,就從數葉子開始學。
所以,經典中在教“天眼通時”也是說:
《中阿含經》“若有沙門.梵志在無事處。或至樹下空安靜處。依一樹意解大心解脫遍滿成就遊。彼齊限是心解脫不過是。若不依一樹者。當依二叁樹。意解大心解脫遍滿成就遊。彼齊限是心解脫不過是。若不依二叁樹者。當依一林。若不依一林者。當依二叁林。若不依二叁林者。當依一村。若不依一村者。當依二叁村。若不依二叁村者。當依一國。若不依一國者。當依二叁國。若不依二叁國者。當依此大地乃至大海。意解大心解脫遍滿成就遊。彼齊限是心解脫不過是。是謂大心解脫。”
又說:
《中阿含經》“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賢者迦旃延。若有沙門.梵志在無事處。或至樹下空安靜處。依一樹。意解作光明想成就遊。心作光明想極盛。彼齊限是心解脫不過是。若不依一樹者。或依二叁樹。意解作光明想成就遊。心作光明想極盛。
《中阿含經》“彼齊限是心解脫不過是。賢者迦旃延。此二心解脫。何解脫爲上.爲勝.爲妙.爲最耶?
……尊者阿那律陀告曰。迦旃延。因是緣是。彼光天生在一處。知有勝如.妙與不妙。所以者何。因人心勝如故。修便有精粗。因修有精粗故。得人則有勝如。”
衆佛友!
很多人,想要神通,想要成就,但都不好好修行。
爲什麼呢?
第一、自大,不依善知識教。
第二、輕慢,不信善知識法。
第叁、顛倒:非因計因,非果計果,非道計道。
第四、妄想:不知道自己本有的潛能,而又不相信自己可以開發這潛能。
第五、執著:有點成功經驗,就得少爲足,不求上進。所以因緣一變,所學,所會的,就變成沒用了。
衆佛友!
想要學任何世間善法,或想要成就任何出世間解脫之法,都要有下列之心:
一、信心:相信自己有此潛能可以被開發出來。
二、願心:發願要開發潛能,將之完全發揮出來。
叁、慚愧心:當看到自己做得不夠好,或做錯時,有想要改善進步的心。
四、深心:當看到自己有點成就時,有想要再深入,再深入的心。
五、至心:當善願未成就之前,絕不中止。
六、忏悔心:當做不到,或得到反效果時,就知道是觀念或方法錯,就會反省改正。
七、增上心:當學會一個法,還會想要學更多的法,無限增上,無限深入,無限廣大,無限發展,可大可久的發展。
八、出離心:當所學所會,有時會引發危險、無效、後患時,有想要將漏洞找出來,遠離漏洞,避開未來的苦難。
九、清淨心:當所學、所會,在運用時,都會想要保持在安全有效無後患之下去運用。所以都不會引發任何危險無效後患。
十、無上菩提心:有想要將一切時間,一切因緣,一切能力,都化爲幫助一切衆生能成就無上菩提,成就無上解脫自在。
衆佛友!您們有這些心嗎?
如果有,就會有機會學到“應身無量,度脫衆生”的能力。
衆佛友!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
您是屬于哪一類人呢?
當您看到佛經經文所說諸佛菩薩或阿羅漢的能力時,您是開始找方法,則您就是朝向成功,將來就會有機會成就佛經所說的效果。
當您看到佛經經文所說諸佛菩薩或阿羅漢的能力時,您是開始找理由,說那是他們才可能,則您就是屬于開始找理由,則您就是朝向失敗。將來您就不會往經典所說的效果來發展。
所以,我才說:“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理由”。
換句話說:“懂得找方法者就能成功,只會找理由者只有失敗。”
修行人,是要找方法,而不是找理由。
好了!今天就上課到此,現在給作業!
一、爲什麼說“無量”一詞是屬于“計數單位”呢?有根據嗎?
二、什麼是“佛的叁身”?
叁、什麼是“勝進算數”?如何學習?如何運用?
好了!下課!
衆佛友!
不好意思!今天南華寺很忙,我得下了!
所以很抱歉,沒有時間給大家提問。
《《首楞嚴經》講解第十八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