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窣步啰窣步啰为一制罗耶。制罗耶制罗耶为一泥罗。泥罗泥罗为一计罗。计罗计罗为一细罗。细罗细罗为一媲罗。媲罗媲罗为一谜罗。
谜罗谜罗为一娑逻茶。娑逻茶娑逻茶为一谜噜陀。谜噜陀谜噜陀为一冥噜陀。冥噜陀冥噜陀为一契噜陀。契噜陀契噜陀为一摩睹罗。摩睹罗摩睹罗为一珠噜哆。珠噜哆珠噜哆为一娑母罗。
娑母罗娑母罗为一阿野娑。阿野娑阿野娑为一迦么罗。迦么罗迦么罗为一摩伽婆。摩伽婆摩伽婆为一阿婆啰。阿婆啰阿婆啰为一系噜婆。系噜婆系噜婆为一吠嚧婆。
吠嚧婆吠嚧婆为一迦涩[口*缚]罗。迦涩[口*缚]罗迦涩[口*缚]罗为一何婆罗。何婆罗何婆罗为一毗婆啰。毗婆啰毗婆啰为一那婆罗。那婆罗那婆罗为一宁畔多。
宁畔多宁畔多为一摩婆罗。摩婆罗摩婆罗为一娑啰那。娑啰那娑啰那为一勃逻摩。勃逻摩勃逻摩为一勃逻么那。勃逻么那勃逻么那为一微伽摩。微伽摩微伽摩为一邬波跋多。
邬波跋多邬波跋多为一[仁-二+尔]哩泥舍。[仁-二+尔]哩泥舍[仁-二+尔]哩泥舍为一阿差耶。阿差耶阿差耶为一三姥驮三姥驮三姥驮为一阿畔多。阿畔多阿畔多为一阿[口*缚]摩娜。
阿[口*缚]摩娜阿[口*缚]摩娜为一优钵罗优钵罗优钵罗为一波头摩。波头摩波头摩为一僧祇。僧祇僧祇为一阿婆俭弭耶。阿婆俭弭耶阿婆俭弭耶为一孽[亭*也]孽[亭*也]孽[亭*也]为一阿僧祇。
阿僧祇阿僧祇为一阿僧祇转。阿僧祇转阿僧祇转为一无量。
无量无量为一无量转。无量转无量转为一无边。无边无边为一无边转。无边转无边转为一无等。无等无等为一无等转。无等转无等转为一不可数。不可数不可数为一不可数转。
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为一不可称。不可称不可称为一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为一不可思。不可思不可思为一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为一不可量。
不可量不可量为一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此又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不可说转。”
众佛友!
我之前,就是依后面所贴的经文,来整理出来。所以得知:
1.“百千为一洛叉。”所以:1洛叉=100*1000=100000
2.“一百洛叉为一俱胝。”所以:1俱胝=100*100000=10000000
3.“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所以:1阿庾多=俱胝*俱胝=10000000*10000000=(10^7)^2
如此,一个一个整理出来。就得知:
1阿僧祇=(10^7)^2^123
1无量=(10^7)^2^125
1无边=(10^7)^2^127
1无等=(10^7)^2^129
1不可数=(10^7)^2^131
1不可称=(10^7)^2^133
1不可思=(10^7)^2^135
1不可量=(10^7)^2^137
1不可说=(10^7)^2^139
1不可说不可说=(10^7)^2^141
众佛友!
因此,将这资料又放到经文来理解。则“应身无量”是:
这些阿罗汉们,已经有能力变化出(10^7)^2^125种样子来度化众生。
众佛友!
别以为这不重要。
别以为这是小事!
众佛友!
有一法门名为“胜进算数”。是非常重要的。
这法门,简称是“数门”。
众佛友!
学“数门”是学“禅那”的基本功课。
如果“数门”都不会,想要学“禅那”那是不可能的。
如:《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齐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众佛友!
现代的修行人,很少人懂得“胜进算数”的法门。但却很多人自认为在修“禅那”。
所以,少有成就者。
又众佛友!
请别小看我的解说。
如果我所说的,只是我慧祥自己的看法,那就没有什么好参考的。
但是,
如果我所说的,是将您们没有找到的经典资料,找出来给您们看。那您们当重视。
因为,这不属于我所说。只是我帮您们找资料。
这是佛所说的。
众佛友!
学“胜进算数(数门)”的人,才能知道如何无限的开发其觉照力。
众佛友!
平常很多人在教禅修时,都会教人们“数息”。
这“数息”,是对的。但教的人,如果不了解“胜进算数”的法门,则所教的“数息法门”是无法开发无上的觉照能力的。
众佛友!
“数息”,其实是两个法门的合并运用。
一、观出入息:即“安那般那”法门。
二、胜进算数。
当一个人,在修行观出入息时,为了同时学得开发无上的觉照能力,所以得加上“胜进算数”的法门来修行。才能成就的。
以譬喻来说明。
譬如:“骑马射箭百发百中”也是两个技术合并运用的。
一、骑马。
二、射箭。
当两个法门,都通达后,才能合并运用,而成为一个更高深的技术。
同样的,“数息”其实是“胜进算数”及“观出入息”两个法门的合并运用。
我们学“数息”前,当先各别学“胜进算数”或“观出入息”。
等两个法门都各别通达后,才合并运用。
我现在来说明,这“胜进算数”的基本观念,就好了!
我们只就“数数字”来说明。
胜进算数,如果运用来数数字,其方法是:
一、先学“一一一数”。
(一)从一数到十,名为“增数”。
当注意一样东西时,数一。当同时注意两样东西时,数二。如此一个一个训练增加,当注意十样东西时,数十。
(二)从十数到一,名为“减数”。
当注意十样东西时,数十。当注意九样东西时,数九。如此一个一个训练减少,当注意一样东西时,数一。
(三)如果中间数乱了,或没有先注意就数,或只念数字而没有注意,就表示错了,就重来。
二、再学“二二一数”。
当“一一一数”学会了。就学“二二一数”
(一)一样,从一数到十,名为“增数”。例如:
一次注意两样东西。
当注意二样东西时,数一。当注意四样东西时,数二。如此训练增加,当注意二十样东西时,数十。
(二)从十数到一,名为“减数”。
当注意二十样东西时,数十。当注意十八样东西时,数九。如此训练减少,当注意两样东西时,数一。
:(三)如果中间数乱了,或没有先注意就数,或只念数字而没有注意,就表示错了,就重来。
三、如此,学“三三一数”“四四一数”“五五一数”一直训练,到“百百一数”“千千一数”“万万一数”乃至“无量无量一数”。
四、不论我们如何增进到多少一数,而在学时,都是从一数到十,从十数到一。而不超过。
简介完毕!
众佛友!
请要重视这“胜进算数”的法门。
其可运用的范围很广。
如果学这法门者,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好处的!
所以在经典中才会说:
“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
众佛友!
只有依“数门(胜进算数)”来学一切禅那时,才是“正定”。
才真的能成就无上神通妙用。
又如果用在世间上,则也是很好用的。
众佛友!
试想!
如果当您已能十十一数时,当您看一个人十眼,就已能注意到他身上百处了。自然您能记住他的长相的。
又如果用于画画,则您看几眼,就了然于心,就可以不用看而画出来了。
又如果运用于数东西,当您能百百一数时,则您看一二眼,就数好了。
又众佛友!
您想要多闻第一吗?
请您要学“胜进算数”。
我现在就贴经文来给您们参考:
《佛本行集经》“长老阿难比丘。又时日在东方。著衣持钵。往入舍婆提城乞食。去彼祇树给孤独园。犹未至于舍婆提城。
于其中间。有一大树。名尸奢波。其树阴下。多有一切诸波罗门止息。
其下诸婆罗门。遥见阿难来欲到边。各相告言:“汝辈当知。此是沙门瞿昙弟子。于诸聪明。多闻之中。最第一者。”
作是语已。阿难便至。白言:“仁者。今请观此尸奢波树。合有几叶?”
尔时阿难。观其树已。而报彼言。东枝合有若干百叶若干千叶。如是南枝。西枝北枝。皆言合有若干百叶若干千叶。作是语已。遂即舍去。
尔时彼诸婆罗门辈。阿难去后。取百数叶。隐藏一边。
阿难回已。诸婆罗门。于是复问:“仁者阿难!汝复来也。乞更观此尸奢波树。有几多叶?”
尔时阿难。仰观树已。即知如是婆罗门等所擿藏叶若干百数。便即报彼婆罗门言。东枝合有若干百叶若干千叶。如是南枝西枝北枝。亦言合有若干百叶若干千叶。作是语已。便即过去。
尔时彼等婆罗门辈。生希有心未曾有心。各相谓言。此之沙门。甚大聪明。有大智慧。诸婆罗门。以此因缘。心得正信。得正信已。其后不久。悉各出家。成罗汉果。”
众佛友!
任何的理想,是要靠技术来完成的。
想要修行有所成就,也是要靠技术来完成的。
而这学各种技术的方法步骤,就叫“法门”。
众佛友!
想要任何佛经中所说的效果,需要有三法:
一、信。
二、愿。
三、行。
信,是相信自己可以学会,相信自己可以成就。
愿,是要发愿自己去学会,发愿自己要成就之。
行,就是要去做。做什么呢?
一、亲近善友。二、听闻正法。三、如理思量。四、如法修证。
众佛友!
今天有缘,我为了跟大家说明“无量”一词,而介绍了“胜进算数”这个法门。请大家要重视,要安全有效的学习。
别辜负了今天这段法缘。
如果我们也想要将来能“应身无量,度脱众生”。而又不学“胜进算数”。则这“应身无量”是做不到的。
如果我们想要将来能“应身无量,度脱众生”,当学“胜进算数”。如此,才会有可能成就。
众佛友!想要学“胜进算数”者,就从数叶子开始学。
所以,经典中在教“天眼通时”也是说:
《中阿含经》“若有沙门.梵志在无事处。或至树下空安静处。依一树意解大心解脱遍满成就游。彼齐限是心解脱不过是。若不依一树者。当依二三树。意解大心解脱遍满成就游。彼齐限是心解脱不过是。若不依二三树者。当依一林。若不依一林者。当依二三林。若不依二三林者。当依一村。若不依一村者。当依二三村。若不依二三村者。当依一国。若不依一国者。当依二三国。若不依二三国者。当依此大地乃至大海。意解大心解脱遍满成就游。彼齐限是心解脱不过是。是谓大心解脱。”
又说:
《中阿含经》“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贤者迦旃延。若有沙门.梵志在无事处。或至树下空安静处。依一树。意解作光明想成就游。心作光明想极盛。彼齐限是心解脱不过是。若不依一树者。或依二三树。意解作光明想成就游。心作光明想极盛。
《中阿含经》“彼齐限是心解脱不过是。贤者迦旃延。此二心解脱。何解脱为上.为胜.为妙.为最耶?
……尊者阿那律陀告曰。迦旃延。因是缘是。彼光天生在一处。知有胜如.妙与不妙。所以者何。因人心胜如故。修便有精粗。因修有精粗故。得人则有胜如。”
众佛友!
很多人,想要神通,想要成就,但都不好好修行。
为什么呢?
第一、自大,不依善知识教。
第二、轻慢,不信善知识法。
第三、颠倒:非因计因,非果计果,非道计道。
第四、妄想:不知道自己本有的潜能,而又不相信自己可以开发这潜能。
第五、执著:有点成功经验,就得少为足,不求上进。所以因缘一变,所学,所会的,就变成没用了。
众佛友!
想要学任何世间善法,或想要成就任何出世间解脱之法,都要有下列之心:
一、信心:相信自己有此潜能可以被开发出来。
二、愿心:发愿要开发潜能,将之完全发挥出来。
三、惭愧心:当看到自己做得不够好,或做错时,有想要改善进步的心。
四、深心:当看到自己有点成就时,有想要再深入,再深入的心。
五、至心:当善愿未成就之前,绝不中止。
六、忏悔心:当做不到,或得到反效果时,就知道是观念或方法错,就会反省改正。
七、增上心:当学会一个法,还会想要学更多的法,无限增上,无限深入,无限广大,无限发展,可大可久的发展。
八、出离心:当所学所会,有时会引发危险、无效、后患时,有想要将漏洞找出来,远离漏洞,避开未来的苦难。
九、清净心:当所学、所会,在运用时,都会想要保持在安全有效无后患之下去运用。所以都不会引发任何危险无效后患。
十、无上菩提心:有想要将一切时间,一切因缘,一切能力,都化为帮助一切众生能成就无上菩提,成就无上解脱自在。
众佛友!您们有这些心吗?
如果有,就会有机会学到“应身无量,度脱众生”的能力。
众佛友!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理由。
您是属于哪一类人呢?
当您看到佛经经文所说诸佛菩萨或阿罗汉的能力时,您是开始找方法,则您就是朝向成功,将来就会有机会成就佛经所说的效果。
当您看到佛经经文所说诸佛菩萨或阿罗汉的能力时,您是开始找理由,说那是他们才可能,则您就是属于开始找理由,则您就是朝向失败。将来您就不会往经典所说的效果来发展。
所以,我才说:“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
换句话说:“懂得找方法者就能成功,只会找理由者只有失败。”
修行人,是要找方法,而不是找理由。
好了!今天就上课到此,现在给作业!
一、为什么说“无量”一词是属于“计数单位”呢?有根据吗?
二、什么是“佛的三身”?
三、什么是“胜进算数”?如何学习?如何运用?
好了!下课!
众佛友!
不好意思!今天南华寺很忙,我得下了!
所以很抱歉,没有时间给大家提问。
《《首楞严经》讲解第十八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