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成安全、有效、無後患,都不叫正法。
當有人所教導我們的,是可以幫助我們行爲習慣,養成安全有效無後患者,就是在教我們正法。
我們就要對他恭敬供養。
因爲他就是佛。
因爲他讓我們看到自己的行爲習慣的緣起法,
所以就讓我們能修正行爲習慣,令安全有效無後患。
所以他就是佛。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
衆佛友!請歸依正法律!
佛陀也是如此歸依!
所以我們今天在解說“佛”之一字時,要教大家了解“正法”。
如《雜阿含經》記載佛初成佛時:“作是念:
“無有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能于我所戒具足勝.叁昧勝.智慧勝.解脫勝.解脫知見勝。令我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者。
唯有正法令我自覺。成叁藐叁佛陀者。我當于彼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
所以者何。過去如來.應.等正覺亦于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諸當來世如來.應.等正覺亦于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
衆佛友!
叁世諸佛,皆依正法。
我們學佛,也就是學叁世諸佛,依于正法。
什麼是“正法”?
就是“正、法、律”。
什麼是“正、法、律”。
就是“正行、法行、持戒清淨行”。
什麼是“正行、法行、持戒清淨行”?
就是養成安全的行爲習慣,養成有效的行爲習慣,養成無後患的行爲習慣。
衆佛友!
怎樣養成安全、有效、無後患的行爲習慣呢?
就是當看到別人的行爲習慣,或過去自己的行爲習慣中,有危險的行爲習慣,就要修正該行爲。
就是當看到別人的行爲習慣,或過去自己的行爲習慣中,有無效的行爲習慣,就要修正該行爲。
就是當看到別人的行爲習慣,或過去自己的行爲習慣中,是會有後患的行爲習慣,就要修正該行爲。
衆佛友!
當我們的行爲習慣是會引發危險、無效、後患的,就要修正之。
衆佛友!
修正行爲習慣,就叫“修行”。
將危險、無效、有後患的行爲習慣,修正爲安全、有效、無後患。就叫“真修行”。
就是住持正法。
如果自己的行爲習慣,是會引發危險、無效、後患。但是修正時,雖有改善,還未能澈底,就叫“像法”,而非正法。
如果自己的行爲習慣,是會引發危險、無效、後患,而修正時,也沒有改掉原來的習慣,只是換湯不換藥。
所以不但沒有改善,反而引來更多的危險、無效、後患。這就叫“末法”。
衆佛友!
別感歎,古佛已遠,正法不再。
衆佛友!
正法、像法、末法,皆存于吾心。
正所謂:萬法皆備于吾心。
只是我們擇法時,擇什麼法來運用呢?
衆佛友!
如果您不重視自己的行爲習慣,是不是安全有效無後患,則您就很難成就解脫自在,就不是住持正法。
衆佛友!
如果您重視自己的行爲習慣的安全有效無後患,但是修正的不夠澈底,所以未能令苦永遠止息,則您就只是治標而已,非治本也。所以也還不算是住持正法。
衆佛友!
如果您重視自己的行爲習慣的安全有效無後患,並力求修正令澈源底,令苦永遠止息,則您就是拔除苦的根本,真離苦也。如此就是住持正法。
衆佛友!
當我們能住持正法後,也就是隨時都是保持在安全有效無後患的行爲習慣之下來做事。這時所發展的一切就是正解的解脫境界之下的“解脫知見”了。
衆佛友!
佛身,即法身。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所成就之最高境界。
衆佛友!
“以道覺故言佛。”
請您覺悟安全有效無後患之道,就是佛。
“逮審谛法,法覺故言佛。”
請您做到如實觀照諸法實相,了解任何的行爲習慣,將會引發怎樣的結果。就是佛。
“超越審谛法故,故名爲佛。”
請您做到完完全全無論遇到任何境界,一切的行爲習慣都一定是安全有效無後患的,所以不需要再去觀照諸法實相了。就是佛。
“真覺諸法,故名爲佛。”
請您做到任一衆生來求助我們時,我們都不需要起念,就自然能以最安全、最有效、最無後患的方式來幫助對方,只要對方正確選擇,則能朝向安全有效無後患來發展。這就是佛。
衆佛友!
佛之一字,說難不難,說易非易。全憑一心,心行正法律,則佛在汝心。即心即佛。
心不行正法律,則佛在汝心,但不放光。即心非佛。
念念行正法律,則念念佛。
一念行正法律,則一念佛。
衆佛友!
您當下這一念,是佛耶?非佛耶?
下課!祝正行、法行、清淨行,所願皆成就。
人多就不一一回禮,祝大家:
新的一年裏,快樂又健康,平安並吉祥,順利成諸事,道業亦進步!
現在來說今天的功課(作業)。
一、什麼是佛?
二、如何學佛?
叁、如何即心即佛?
請申論之!
注意:
申論題的寫作方式是:
(一)上課老師如何說?
(二)所查到的經典中佛菩薩們如何說?
(叁)您自己觀照後或修證後如何說?
《《首楞嚴經》講解第十一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