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講記 第四章 金剛藏菩薩

  第四章

  金剛藏菩薩

  于是金剛藏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爲一切諸菩薩衆,宣揚如來圓覺清淨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方便,與諸衆生開發蒙昧;在會法衆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淨。

  于是金剛藏菩薩在大衆中起座,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對佛說:大慈大悲的世尊,能夠善巧爲一切諸菩薩衆,宣揚如來圓覺清淨,最上乘的修行法門,從因地開始依法修行的漸次方便;即是要先覺悟圓覺,給不同種類的衆生講法,讓他們開發智慧,不再迷惑。“在會法衆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淨”,翳是眼病,在會的法衆承佛慈悲教誨,親聞法音,心開意解,這幻有的眼病因此而消除,本有的智慧之眼于是得到清淨。

  世尊,若諸衆生本來成佛,何故複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衆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複說本來成佛?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複生一切煩惱?唯願不舍無遮大慈,爲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爲末世一切衆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金剛藏菩薩代衆生請問:

  一、如果諸衆生本來是佛,爲什麼又有無明?

  二、這無明是衆生本有,爲什麼如來又說衆生本來是佛?

  叁、十方各類異生本來成佛道,後來起無明而成爲衆生,一切如來什麼時候複生一切煩惱呢?“異生”是各種各類的衆生,不是聖人。

  此叁個問題的立論是:

  一、覺悟本有,一向來是覺悟的佛

  二、無明本有,一向來是無明的衆生

  叁、先是佛,後起無明

  那麼,一向來是覺悟的佛,應該沒有無明,爲何卻同時有無明?一向來是衆生,具有無明,爲何卻說全都是本來成佛?如果先是佛,後來有無明,這無明是什麼時候生起?

  這是因爲有佛見與衆生見而有的矛盾,在本經中說,在佛看來,一切衆生本來是佛,你、我與佛都沒有差別。在衆生看來,一切佛也是衆生,就是你看我,我看你,都是衆生。這是迷惑造成的問題。迷惑者認爲有迷惑的衆生,有覺悟的佛,然後這兩個法相比較,就得出上述叁個問題。

  “唯願不舍無遮大慈,爲諸菩薩開秘密藏”,“無遮大慈”,即無緣大慈的意思,是平等濟度,寬容一切,行無緣之法施的意思。唯願不舍平等寬容的大慈大悲,爲諸菩薩開秘密藏,即是願佛設諸方便,令菩薩曉了。

  “及爲末世一切衆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令末世一切衆生,得聞本經中所闡述的最究竟法門,永遠斷除懷疑佛法不究竟,斷除悔恨自己沒有慧根。“了義法門”,佛法分爲:一、不了義法,佛爲了破除某一類的衆生執著,就依其執著而說的法。比方說觀身不淨,不淨並不是世間真實的道理(真理),只不過是因爲衆生執著身體好看,所以佛教導這個修行法門;二、了義法:是佛向菩薩開示佛親證的境界,不是隨不同衆生說的法,了義法的說理必定是非常透徹和究竟的法門。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問于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衆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今谛聽,當爲汝說。”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很好!很好!善男子,你們能夠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請問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很多人都說佛是沒有秘密的,其實佛對不同衆生保留不同的秘密。因爲有些道理不能讓無信心者知道,知道了會壞事,在我們來說,那就是佛的秘密,但是在佛而言,是因緣未到而不說。比方說,密宗的修法不可以隨便讓一般人知道,知道了會破壞與造惡業,所以不對非器衆生說就是秘密。現在本經中所闡明的教法也是秘密,因爲講了之後,有些衆生不信,不可以隨便開演就是秘密。有緣聽聞此法門,千萬不可逢人就說。

  “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這個圓覺法門是最上教誨、最了義的大乘,最了義的大乘在小乘人前是秘密不宣的。“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衆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不了義的大乘依人間迷惑的境界而說菩薩六度萬行,會讓聽聞者覺得佛說法自相矛盾,最了義的大乘依佛所覺悟的境界而說菩薩圓覺法門,能夠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衆生,得到決定信仰,而且永斷懷疑和悔心。

  本經中所闡明的圓覺法門,在有些經論中把它稱爲如來藏思想。很多人反對如來藏的說法,也有人認爲是方便說,這包括相信唯識教法的人、研究經教的人等等。如此說來,這個如來藏的教法應該屬于秘密。非圓覺信根的菩薩,聽了菩薩教法的如來藏法門半信半疑,這就是爲什麼要秘密。我的能力只能以人類現有的知識,盡量地解說諸佛的圓覺,讓你相信如來藏所顯現的一切都在覺中。而這個覺,並不是你現前所認識的知覺。我已經以克隆羊來解釋這一點,當人類的知識越豐富,科學越進步,越證明了佛法的正確:你一出世,你的身心就知道你的一生的樣子了。

  再以克隆羊爲例,你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知道你是什麼模樣,但是你認爲細胞死後就消失,這是以人類的眼光來看而得的結論。人死了,業力知道下一世會去投胎。同樣的,細胞死了知道再生與你再相聚。我們這一群人死了,我們的業力知道下一世再來碰面,就等于是群體再生,一切法皆如此。但是,你認爲細胞死後就消失,就如一般人認爲人死了就沒有了,學了佛之後,你知道人死了還會繼續投胎轉世,但是你卻不一定同意一群細胞死了也會繼續群體再生,並且再度與你在一起。

  佛說器世間(物質的世間)有成、住、壞、空。世界毀壞之後,又會形成,那麼,它就要知道。“它”是誰?就是衆生的心力、業力在作用。同樣的道理,我們身上的細胞也會再形成。我們的身心是無量心識的組合,其中一部分組合成我們身上的細胞、組合成我們的眼睛,依業力的說法,我們的業裏有形成眼睛的業,也有形成細胞的業,這些細胞的業不但知道我們今生是怎麼個樣子,它們都是過去世屬于我們的細胞群體的業,都知道自己將來生在我們身上某個部位,因爲它們在過去已經和我有緣了,它們知道自己的過去未來。它們都知道自己是細胞群體重生、重生……一直在我們身上重複生死,所以不只是一個人在生死輪回,我們身上的細胞也隨著我們而重複生死。不只是如此,和你緣分深的過去的好多親友,也陪著你一起輪回到如今,而你卻把他們忘記了呢!那麼,我們這一群聽《圓覺經》的法衆,也會有整體的生死輪回,今天散會以後,大家又會碰面,這就好像是死後又生,因果就是如此。

  進一步想想,你身上的一切細胞和你的緣分如何?比一般人還要深吧,難道它們在你身上只當過一次細胞嗎?不但如此,只要有因緣,一朵花、一粒沙、一個玩具也會再生,及至地球也會再生呢!因爲因緣從過去到未來都不會斷滅,也因爲業叫它們再來。請別忘了,心、業與因緣是沒有時空與樣貌的。比如你世世以不同樣子重生,並多次與我再度重逢;萬物再來時也是另一個樣子,也會再度重逢,它們都彼此知道對方。我倆累劫相逢,你還認識我嗎?你的煩惱總說我不知道你是誰!因爲我變了樣子。其實,好多人都認不出兒時的好友呢!同樣地,你身上的衣服,不會統統只是今生才和你有緣吧,只是你不記得它們過去的樣子,它可能是一個、可能是多個、也不一定是衣服,難怪你忘啦!可是業力不曾忘記,讓它們與你會遇,業力有迷惑嗎?真不可思議啊!你的業力就是你的心力,凡夫真不可思議啊!你真的迷惑了嗎?絕不!只是煩惱在迷惑,你!不是一個多個,不在這裏那裏,不曾迷惑而且圓覺遍滿法界。

  當你對以上的道理能意開信解,就會相信果位菩薩的法界清淨圓覺觀是那麼廣大圓滿,就知道中觀見不圓滿之處,更不會滿意有染淨執取的阿賴耶識緣起的方便說。經中說:聽聞大乘佛法者,有驚怖不已,有如聾如啞,有毛孔豎然,有法喜悲涕;聽聞到圓覺妙心廣大圓滿的道理,你感受如何?佛恩難報呀!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複,種種取舍,皆是輪回。

  “一切世界,始終生滅”是指世間萬法從開始到結束,一個接著一個變化的生滅,“前後有時”是指過去與將來萬法的存在與不存在,“聚散起止”是見到有聚合與分開,于是以爲有開始與結束,這是從外境說生死輪回。

  “念念相續,循環往複,種種取舍,皆是輪回”,取是執著,舍是放棄。佛說衆生感覺到各種現象——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這些境界只是迷惑者心念的迷惑幻象,此迷惑心念念相續,循環往複不已,更從中生起種種的取舍心,這是從心念說生死輪回。

  一切衆生的生死輪回現象是一種迷惑。在迷惑中,衆生見到有世界的始終、法的生滅、時間的前後、東西的有無、因緣的聚散、事件的起止。進一步說明是因爲衆生的心執著,念念相續地取舍爲實有內心外境,于是以爲這些相續地取舍的心境是外在的輪回,其實輪回就是念念相續的取舍。

  有人聽了問:“如果這樣的重生沒有時間性,會受距離影響嗎?”我的回答是:佛教認爲時間、空間、物質皆依不同衆生有不同感受。其中物質是色法的聚合,空間及時間卻非因緣聚合的心不相應行,只是妄心與妄境分別得來的妄想分別。本段經文說:“一切法的生滅,散聚起止,皆是念念相續,循環往複。”這告訴我們輪回可以小至細胞乃至原子也是循環往複,大至一個社會族群也會循環往複,再大至地球會循環往複地成住壞空。這樣的輪回是無前無後,是念念相續,並非在時空裏相續。輪回是圓覺妙心的顯現,所顯現的萬法,一一法皆互相含攝而無所不至,並非在一時一處出現,與時空等假象無關;如果一定要以時空的概念來了解,只好說…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講記 第四章 金剛藏菩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