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講記 第叁章 普眼菩薩▪P5

  ..續本文上一頁湯。如果能的話,爲何不用石頭來煮綠豆和沙?它們會聽話嗎?人能主宰它們嗎?是各個因緣都“知道”,如今來共同圓滿完成煮綠豆湯。

  所謂“知”,我們認爲用心想,心知道。比如我問大家:你知道不知道有新加坡?每個人都說:知道。那麼,你知道新加坡是怎麼回事?以佛法說,你認爲你知道新加坡,那只不過是法塵的語言回憶而已。現在,我再問你:一個在新加坡出世,還沒學語言的小孩子,不懂新加坡的名稱,他知道不知道他在新加坡這個地方?他是知道他的所在處,只不過當時他不會用你的語言來說。當他能說時,又比說不出時多知道些什麼?就是多出回憶!小孩若不知道,就不可能發生他來新加坡這件事。以業力因果來說,我會投胎到我母親的家去,是因爲過去我跟她有業的關系。那麼,投胎時業是不是知道母親在哪裏呀?當然知道!雖然本無我,煩惱說有迷惑的我在造業,卻不曾迷失本心,業怎能迷惑不知道呢?業力就是千錘百煉都不曾迷惑的心,多奇妙的圓覺心啊!

  業是這個樣子,心也是這個樣子,你說心才能知道,說業不知道。物質之間互相影響,雖然你不認爲知道,其實它們都要知道。因爲它們如果不知道,怎麼會去那個地方?比方說,樹上成熟的蘋果就知道要掉下來。爲什麼?因爲它跟地球、吸引力有種種關系,不然,它可以“掉”上天的。這就說明成熟的蘋果與地球的互相吸引力彼此知道對方,它們之間互相作用,成熟的蘋果才會掉到地上來,但是科學把這樣的作用叫做萬有引力,咦!佛法也把心與業歸納爲力,叫做心力與業力。它們之間有某些推動力,這個力爲什麼會推向那個方向去呢?因爲業力是有知覺的,它知道要朝向圓滿因果的方向去。

  我們應當放開胸懷,把這個“知道”的概念擴大一點,不要認爲知道只是眼睛看,耳朵聽。所以一切法互相作用,就要互相知道對方,不然因緣法則就亂了。好像這朵假花放在這張桌子上,以科學的原理來說,有月球吸引力、太陽吸引力、地球吸引力、這支麥克風也對它有吸引力、桌子……種種的力,在維持它,讓它保持在這個位子。換句話說,一朵假花必然是順著力的平衡而留在現有位子,可見它知道如何與周圍物體互相發出作用力,而且對它這一切極爲准確的快速反應,不必像科學家那樣去計算,難道萬物之間的作用力是由一個叫做“自然”的怪物去計算的嗎?但是我們迷惑執著,認爲那些是物質,不會思考,會思考的是心。其實思考是六根等境界告訴你:這裏叫做新加坡。思考只是內心的分別,對境界的知覺並非思考,你卻以爲唯有通過思考的心才能知道什麼叫做新加坡,但是你還沒懂得新加坡的名稱時,你已經住在新加坡,並且與新加坡的事物在深密地因緣作用呢!是你懂得稱新加坡之後,才和它因緣作用嗎?不是!!我們一直以爲眼、耳、鼻、舌、身、意所知的境界,那才叫做知道。不!本經說,一切法都要知道對方——在覺中,才能因緣作用,不然一切法不能互相作用。所以本經說:就迷惑的當下,一切依然都在圓覺中。

  因爲一切法本來在圓覺中它們才能互相因緣組合,在這裏面有一類心的因緣組合,它說:我叫做迷惑的衆生。雖然如此,它也在覺中。爲什麼呢?它竟然從無量劫以來,在業力因果輪回中,一點也不錯亂地執著。從這一點看來,你說它是不是在覺中?所以說,惑業所推動的力量也在覺中。一個小小的原子,也是一種力量的組合,你——這位衆生,也是一種力量的組合,一群的新加坡人,也是一種力量的組合,都是業力,都是因果,都知道對方,都圓滿普遍地互相作用。一切法都是如此,因此,一切法都在覺中。

  一切法有覺性——圓滿覺性所顯現,所以說有情無情同一種性,此性是覺性非佛性。衆生者,不覺之有情也;菩薩者,覺有情也;佛者,覺有情圓滿也;佛性者,能成佛之性也;無情者,有情所執取的心識所對境界也。不但有情無情同是覺性所顯,成佛也是覺性幻化顯現的結果,若因爲有佛由衆生覺悟,而說衆生有能成佛之佛性,我說因煩惱而做衆生,所以衆生除了有佛性,還有煩惱性。因衆生成佛故說有佛性,因無情萬法組合故說性空緣起,都是圓滿覺性的幻化;但是,覺性遍一切法,佛性只是有情能成佛的能力。其實,就算有佛性,還必須業力中的煩惱,發願要成佛,是有覺性願力配合有覺性的因緣持續推動,最後他覺悟——本在覺中。然而麥克風、木頭……不執著自己是衆生,雖有覺性卻不會發願成佛,沒有成佛的能力,雖無佛性卻有覺性。

  正因爲覺性本圓滿,在無量無邊的業海裏,你竟然找到我,好厲害哦!業報不錯亂說明你的業知道一切——圓滿知覺萬法,不然你茫茫然毫無頭緒,如何能找到我?如果說這是業力的因緣法則,那就是你那執著的心力與業力在行使法則,若你的業不知道我在哪裏,怎能找到我而行使惑、業、苦的因緣法則!可見心、業與一切法都在覺中,而且這個覺一定要遍滿一切法,不然因果作用就有缺漏了。比如你的身體,你以爲跟某處的螞蟻無關,可是地球是你、螞蟻與萬物共同組成的,你跟地球有關系就是跟那只螞蟻有關系。一切都在覺中,如果地球另一邊的霧都——倫敦下雨,有一個女人撐著雨傘,她擺動一下雨傘,那雨傘的萬有引力對你身體的影響就有變化,影響到地球上一切萬物。你說:我不知道。但是萬物都知道有雨傘在動了。一切業力因緣之間都要互相遍滿,即是一切法不曾動而影響力遍法界。因爲一切法本來就周遍法界。所以因緣是空性的,可是成就因緣的圓滿無誤,不是空性,而是覺性;一切因緣不錯亂地圓滿顯現,說明當下的一切不離圓滿的覺性。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講記 第叁章 普眼菩薩》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