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集大乘地藏十輪經》講記(4)▪P7

  ..續本文上一頁皆住忍慈心。”

  我們乘的這個輪不是好輪,而是苦輪,互相的違害,展轉違害。如果歸依地藏菩薩,能夠彼此不傷害,我也不傷害你,你也不傷害我,都能有大慈悲心,互相幫助。以前的賢者,想的很好,說是民有民治民享,可是誰做?那樣就不相違害了嗎?貧富同均,大家共享快樂,結果是你們幾個人苦一點,我樂一點,多數情形是這樣,哪會想到別人?都是想到自己,都是互相的違害。越是這麼相違害,苦越深重,永遠不會停息的。歸敬地藏菩薩之後,他心裏的熱惱就平息了,生起一種慈心。

  “十二緣所怖,追求苦所依,歸敬地藏者,皆安住無畏。”

  我們前面講的十二因緣法,無論是過去世的、未來世的,總的來說,反正是你心裏頭一動,起業了,這個叫業相。這個業相不會停止的,它會轉變的,這個轉變叫轉相,它就在自心的相境界。業轉相叁相,完了,就執取相續。執著名字,完了起惑造業。所以這個苦輪是互相的迫害,這是可怖畏的,所以不要起業。不造業就不起惑,也就沒有恐怖了。我們之所以會造業,就是因爲有這個身體。身體要吃要穿,同時也要求舒服;每個人都要給自己找舒服,怎麼舒服怎麼做,不管別人舒服不舒服,你幫助我就行了。人人都是這樣打算,互相的爭奪;越追求,苦就離你越近。你本來是追求快樂的,但是越追求,苦越多。要想離苦,就要修法。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法門,念地藏菩薩就好了,你就無所畏懼了。

  “若樂修諸福,正念戒聞慧,歸敬地藏者,所求皆滿足。”

  你求福德、求智能,要産生正念。念什麼呢?念戒、念法。念法就是聞法,聞法就生出智能,也就是念慧。凡是歸敬地藏菩薩的,你所求這些戒定慧都能滿足,使你離苦得樂。

  “樂一一功德,工巧藥種子,歸敬地藏者,所求皆滿足。”

  你喜歡作功德,或者願意當醫生、當科學家,願意教工巧技術,可是沒有這種智能做不來,就求地藏菩薩加持你,給你智能,可以發明創造。菩薩想利益衆生的時候,必須懂得工巧明、醫方明、內明、外明、因明,這叫五明菩薩。修五明菩薩,那是世間的藝術,你都得會,而且用佛教的大慈悲心來學習。歸敬地藏菩薩,就能有智能,一學就會。

  “求諸谷藥田,男女衣仆使,歸敬地藏者,所求皆滿足。”

  這一切都是現在我們所要求的,像種田的使谷物生長好,種藥田的使藥物生長得好。入山采藥,像靈芝、人參,這些稀有的尊貴藥材都能得到。希望有人幫助你,或者求衣服、找個好傭人,仆使者就是傭人。你開一間公司,找幾個好的助手,好的職工,這都很不容易的。哪一個職工不想偷你,不想整你,不想害你?只要歸敬地藏菩薩,所求的都能滿足。

  “衆德具相應,能任持大地,因茲諸谷藥,潤澤而細軟。”

  爲什麼呢?因爲地藏菩薩具足一切德,他是任持大地,這些東西都是從大地生長出來。因爲滋潤這些谷物、這些藥材,生長起來就非常的良好。

  “諸煩惱所覆,樂行十惡業,歸敬地藏者,煩惱惡皆除。”

  你被這些煩惱蓋覆住了。伏覆就是蓋覆你,你不想做好事,心裏盡想作惡事。十惡業,身體要行殺盜淫,口裏頭就是妄言、绮語、惡口、兩舌;不罵人,不會說話。必須罵人,他才說話。我在四川的時候,感覺他們是不罵人不說話的,並不是說真罵你,兒子跟老漢,都還說:“你這個龜兒子”,他成了口頭語。我聽得很托異,他說:“這是我的習慣,沒有什麼。”他不說龜兒子,就不會說話。開口就龜兒子,好像很習慣,可是我們聽起來很刺耳,不論男男女女都這麼說。

  還有東北,我最初當小孩兒時,一個地區叫拉哈族,大家可能沒有聽過。他們的語言簡單到了極點,青年人稱呼老年人,就叫老夥計,老年人稱呼青年人就叫小夥計。就叫夥計那兩個字,不過不是我們發夥計的音。我問他們的涵義,他無法解釋。兒子稱呼媽媽跟爸爸通稱老夥計,爸爸、媽媽稱呼兒子通稱小夥計。語言那麼的貧乏,想多說幾句話,都不僅。你要是變成了這種人,說苦不苦呢?跟牛馬有什麼差別呢?

  所以經上說與畜生無異,與木石無異。不明白佛法的人跟木頭、石頭差不多,跟畜生、牛馬也差不多。

  “現作種種身,爲衆生說法,具足施功德,悲愍諸衆生。”

  前面說地藏菩薩現了種種身,大家也看見了,總共現了四十二種化身。

  “假使百劫中,贊說其功德,猶尚不能盡,故皆當供養。”

  最後,釋迦牟尼佛跟與會大衆說他的功德,說一百劫也贊歎不完。“猶尚不能盡,故皆當供養。”大家應當都供養地藏菩薩,稱誦地藏菩薩聖號。

  我講了好多座了才講完“序分”,還沒有說到正題。

  “序分”的涵義,主要是讓大家信地藏菩薩能夠拔除我們的苦難,給我們的快樂,讓我們相信。地藏菩薩也問佛很多問題,請佛解答。

  下次講〈十輪品〉,就是“正宗分”,一共是八品。前面一品是敘述。後頭一品是“流通分”。囑累虛空藏菩薩要把這部經流通,很多人就可以得到利益,讓很多有情衆生得度。不過,虛空藏菩薩就住在空中,一直沒有流通,現在又遇到因緣了,大家可以共同學習。

  序品竟

  

《《大集大乘地藏十輪經》講記(4)》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