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寶就是你的歸依處。如果離開這個歸依處,你要想歸依到別處,那就是邪歸:歸依叁寶,永遠得到清淨,將來直至成佛。你受叁歸依,能堅持著,就不會墮叁塗,永遠在人類道上。雖然你一生修不成,慢慢的也能成道。如果本來信的是正教,也歸依過。他感覺這個來的不快,聽別人說有一個方法馬上有神通,就把叁寶丟了,背離了叁寶。這種情形,我聽了很多,這就是各人的業。
我剛到紐約,有些居士也歸依過我。後來他們又去歸依清海,後來覺得清海也不夠快,要再找些更快的方法。最後就引發了魔症,這個魔症一現就沒有辦法了,你再去挽救也救不回來。破了見很不好救。破了戒,還可以忏悔,要是破了見那就不是一生兩生,而是無量劫。一日墮到邪知、邪見裏頭,很不容易挽回的。
假使說,他有大善根,遇著地藏菩薩,這個放光的光明觸著他,他舍了邪見,舍了邪業,但這種因緣,又有好多呢?很少,很少。現在大家有哪位受到地藏菩薩光明照耀的?我認爲都沒有。我想大家或者會有得到利益的,但是這得看各人的因緣。
“爾時衆會,其身欻然,地界增強,堅重難舉,既親斯瑞,鹹悉驚疑,何因何緣而現此相?于衆會中,有天帝釋,名無垢生,去薄伽梵不遠而坐,即從座起,頂禮世尊合掌向佛,以頌問曰:”
大家都懷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在這個大集會的會場,佛說法當中忽然有這些現象,這不是一般的現象。就是上面出現的種種瑞相。參加大會的人突然間感覺他的身體、手不能動,胳臂擡不起來,地界增強,就是指他的身體。地大失去作用了,不過知道這是暫時的,沒有妨礙。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産生?懷疑、驚懼,不知道是什麼因緣現了這些相,大家都有這種想法。
中間就有大菩薩來請問佛。在這個會衆中,有一位天帝釋。天帝釋,我們可以說是玉皇大帝,或者忉利天主,祂的名字叫無垢生,這都是大菩薩示現的。凡是每一個帝釋天也好,梵天也好,在每個法會當中,向佛請問的道理非常深,這都是菩薩化現的;菩薩化現,才有這個智能。也因爲他的座位跟世尊不遠,他起來問的時候很方便。他就從他的座位起來,向佛頂禮。請法要先作儀式,我們都是凡夫,大家請法或者問什麼問題,並沒有那些規矩的。大家發言就好了,師父這樣要求,道友也是這樣做。
佛在世時候,在這個大法會上,不是那麼隨便就這樣問的,你要請法,必須先離開座位,到那兒先給佛磕頭,頂禮世尊,完了,經中常說“胡跪合掌”,就是一條腿跪下,現在我們是雙腿跪下。胡跪合掌,要向佛請法前,先贊歎佛。以下就是他贊歎佛的偈子。
“具谛語谛見,谛善住牟尼,普爲衆弘宣,谛究竟堅法。
令諸有情類,滅苦及苦因,何緣于此中,現諸雲雨等。
令舉衆歡悅,鹹生淨信心,皆發趣大乘,度疑生實見。
天人大衆身,地界增堅重,不能自勝舉,此相有何緣。
兩手皆珠現,雨衆寶放光,照十方除罪,息苦獲安樂。
導師複何因,令舉衆皆見,種種香鬘等,各各自嚴身。
天人普猶豫,不測何因緣,有誰將欲來,現此神通力。
爲是佛菩薩,爲梵魔釋天,唯願大導師,速爲衆宣說。”
佛所說的話,佛看的問題是真實的。谛者就是真實義,谛者如實語。佛說法的時候,常說,“谛聽!谛聽!”就是如實地聽,也就是觀照你的心,用你的心聽,不要用耳朵聽。說話的時候要稱心而說,要谛實之語,這就是實相。佛說的都是谛實相而說。佛說法,佛也在生活,也在托缽乞食,但是沒有離開定,如來常在定,一切動作都沒有離開定。地藏菩薩也如此,一切時沒離開定,都是在定中的動作。定能生慧,慧中的方便,所作的一切都是方便善巧的。這個方便善巧是根據實在的根本慧而生的,根本慧是依照實相理體而生的。一日具足證得實相的見,你所說的話都是實在的話語。知見也都是真正不虛的知見,你就是稱真而住,常在定中的。
“牟尼”又翻“寂默”,釋迦牟尼的“牟尼”就翻“寂默”,“寂默”就是在靜中,“寂靜”也可以說是“涅槃”,也就是“涅槃寂靜”,是叁法印之中的一種。寂靜當中善住,住在什麼地方呢?住在實際理地,住在實相理體,住在中道義,住在第一義。“寂靜”義,就是這樣一個意思。
無垢生天帝釋就贊歎佛:“佛!您是具足一切真實語,您真實的谛見,常在定中。”“普爲衆弘宣”,希望你善巧方便,從那根本慧生起方便慧,善巧示現來教化我們這些無知者。
請法也不容易,凡是請法的,除了贊歎之外,要想顯這個義理,在請問這個道理的時候,他也用種種的方便善巧去提問題。提問題不容易,要請開示也得學習;像現在的道友們互相之間就是閑話家常,孩子怎麼樣,身體怎麼樣,社會現象怎麼樣。那個時候的法會很少問這些問題,但是也不離開這些問題。不過語言的善巧不同,佛會跟我們講究竟的、堅固不壞的、金剛性的這種善巧法。佛是“具谛語谛見,谛善住牟尼,普爲衆生宏宣,谛究竟堅法。”專門給衆生說金剛法,說不動法,讓衆生得入真實的,這是請求。
因此我要求佛:“令諸有情類,滅苦及苦因,何緣于此中,現諸雲雨等。”現在我們的法會,出現了最奇特的現象,現了這麼多的雲雨,雨這麼多的妙寶,每一個人手上都有一顆如意寶珠。讓這一切的衆生不但是苦果滅,連苦因都沒有了。有因才有果,只滅苦果不滅因,或者我們修道只求我們轉變苦果,不求轉變苦因,我們現在不舒服,病好了,就算病好了還會害的。所以要移去那個因,你爲什麼害病,那就是苦因。我們爲什麼會受苦?爲什麼別人不受苦?我受苦,這世界太不平等。他有錢,我沒錢,爲什麼?他不找因,只在果上找平等,這是平等不了,沒有辦法平等。平等,是在因上平等。要懂這個道理。
在這個問話當中,是什麼因緣在我們這個法會當中現了這麼多的奇特相?示現這個雲之後,又下了妙寶嚴飾,下著資生的器具,乃至現如意寶珠,爲什麼?因爲這種境界令大衆非常的歡悅,令舉衆歡悅,大家都歡喜,歡喜得不得了,生起一種清淨的信心。一說到淨字,那是指貪嗔癡慢疑身邊戒見邪,貪嗔癡、妄言绮語兩舌惡口、殺盜淫都沒有了。而生起一種清淨心,由這個信心生起清淨信,感覺很殊勝。
大家都知道大乘,所謂大乘者,說通俗一點就是成佛。一旦發心了,向往成佛,這是大乘。知道這種境界是不可思議的,不是一般的。我們最大的障礙就是沒有信心,爲什麼沒有信心呢?疑惑太重。真的嗎?能成嗎?問號太多,不知打了多少個問號?都是疑,疑者不是完全不信,而是半信半疑。完全不信就連疑也沒有了。完全不信也不疑了,他根本就不信。疑就是含著有一個成份,疑就是“好吧!”這樣一個涵義。
這個懷疑的心,還是不了解的心。沒有能夠成就,得到實在的見解。讓他生,令生實見。度疑生實見,這個實見,就是真實的見地。這樣明心見性的人,他所生的見地,都是實見,從心而起的見解都是實見。
還有一種情況:突然之間,不論天人,所有與會的大衆,爲什麼“地界增堅重”?地界就身體,地大堅重。“不能自勝舉”自己想舉個手,想動一動都動不得了。我記得我看小說的時候,有一種定身法,一指你就定著了,一動都不能動,這裏是指地藏菩薩的威德力。身體感覺不能動,這又是什麼緣呢?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
還有一種奇特的現象,“兩手皆珠現”。這個偈頌是重複前面的,他要再說一遍,前面沒有詳細講,在這個偈頌中再說一遍。“兩手皆珠現”,大家看到地藏菩薩手裏拿的是如意寶珠,如意寶珠是求什麼就現什麼。觀世音菩薩的淨水瓶,那個瓶子不只是裝水的,什麼都有,只要你求什麼就現什麼。不但現珠,這個珠子還要放寶,雨種種寶,還要出來現種種寶,寶上還放光,照到十方的佛國土,不過並不是全都照到。所以,手裏有珠子,珠子現了種種寶,能夠雨種種寶,之後又現種種的光。這種種的光,照到哪個地方,哪個地方就得到吉祥、快樂。前面說種種的疾病遇到光就好了,那麼要是修道者遇到光也就成道了。一切的苦輪也都息滅了,息就是止息,一切苦都止息,都得到安樂。
世尊,導師就稱世尊。世尊,這是什麼原因?爲什麼令大衆都能見到?“令舉衆皆見”。我們都看見了,每個人的臉面都看見了,光一熄什麼也見不到,因爲有這個光。這是什麼原因呢?是什麼使大衆都能見到,是何因呀?乃至于所現的種種香花,莊嚴飾具鬘,每個人的身體也變得很莊嚴、很飽滿,過去沒有呀?對于這種現象,大家都很懷疑。“天人普猶豫”,猶豫就是懷疑,不知道是什麼回事,所以莫不測因緣,有如此的現象,是有什麼菩薩來或者有什麼佛來嗎?是他們現的神通力?或者是特大的梵天,或者是魔王,或者是帝釋天,這是一個問號。
誰有這麼大福德的,能夠現這種神通力,使大衆有這些感受?“唯願大導師,速爲衆宣說。”佛是大導師來接引我們的,快爲大衆說,我們大衆心裏都放不下。有所猶疑,因此啓問。他一問,佛就答他。
“爾時世尊告無垢生天帝釋曰:汝等當知,有菩薩摩诃薩名曰地藏,已于無量無數大劫,五濁惡時,無佛世界成熟有情,今與八十百千那庾多頻跋羅菩薩俱,爲欲來此禮敬親近供養我故,觀大集會生隨喜故,並諸眷屬作聲聞像,將來至此,以神通力現是變化。”
因爲無垢生天帝釋這樣請問,佛就跟他解說。佛是一切智者,一切事物沒有不曉得。佛知道地藏菩薩要來,就跟無垢生天帝釋說:“你應當知道現在有一位大菩薩,他的名字就叫地藏。”“于無量無數大劫”,就是他所修行的道路、所化導的衆生是經過很長的時間,所以用無量無數來形容。“劫”是印度話,“劫簸”,就是時分,時分是最長的。凡是一說劫就形容時間很長,說短就叫“刹那”。印度話的“刹…
《《大集大乘地藏十輪經》講記(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