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善惡業報經新講(1)▪P8

  ..續本文上一頁集是招感。苦果怎麽來的呢

  是你自己造業招感來的。爲什麽你的苦和煩惱這麽多

  那是你過去造了這樣樣的苦因,今生感這樣的苦果,苦是果,集是因,苦集二谛世間因果法。滅是消滅,道是修道。我們要想消滅苦果得樂果,就必須修道,滅是果,道是因,滅道二谛是出世同因果法。十二因緣最初的根本是無明。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人、六人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塵、生緣死,這叫十二因緣。

  我們知道了生死,就得從死上先斷,不死也就不生。無明跟行是過去集的因,即過去二因得現在的五果,識、名色、六入、觸、受這五種是由你的無明、行所招的果。無明是什麽呢

  在《大乘起信論》裏講:『一念不覺生叁細,境界爲緣長六粗。』 《大乘起信論》總經要義就是叁細、六粗,這九種次第。無明就是過去無始劫來的煩惱根源,道個煩惱根源很深,必須到等覺菩薩斷最後的一分燕明才能成佛。愚癡是無明的體,迷暗是它的性。愛瞌睡的人無明特別重,因他常處在昏暗中。佛在世的時候是沒有睡眠的時間。如《遺教經》裏說:『汝等比丘,書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發;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佛教弟子中夜疲勞時,讀誦經典以消除困眠。阿那律尊者瞌睡太多,佛就警告他說:『咄咄胡爲寐,螺蛳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佛這麽一呵責,阿那律就發起精進心來,無論如何不睡,到一定時佛又勸他說:『你該睡的時候,還是休息一下。』但他堅持不睡,結果兩支眼睛瞎了,瞎了之後證得天眼通,看一切都無礙。

  行呢

  行是運動,即造作意。由過去無明煩惱的妄動,發動你身口意叁支造業。業有善業、惡業、無記業。現在我們所造的業都是有福有罪,每天讀誦大乘經、上殿,有無量的福德,但在誦經、上殿當中,由不恭敬生懈慢心,又造下了罪過,所以說福中有罪。有了過去世的兩種因,就感現在的五果:識、名色、六人、觸、受。識就是指神識,即第八阿賴耶識。就是徙神識入胎,經一七、二七的變化,結成軟肉胎胞,這時有了名色,名色在眙中七天一變化,漸漸的成長,就有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叫六處、六入,以至受生之後和外界接觸,就能領受苦、樂、不苦不樂的種種境界:心生貪愛的執取和占有的欲望,造成現在的叁種業因,愛、取、有,感未來的二果生和死。死後又生,生了又死,輪迥不休,這就是十二因緣法。如果不能深入的觀苦集滅道的四聖谛和十二因緣,就不能斷見思二惑,降伏煩惱,你就會被業轉。就是說不能堅定相信我自己就是佛,我有佛種性,自己本具的真如實相。怎麽辨呢

  就照地藏菩薩所說的善巧方便法,逐漸的修持堅固的信心。

  亦不勤觀真如實際·無生無滅等法·以不勤觀如是法故·不能畢竟不作十惡根本過罪·於叁寶功德種種境界·不能專信 ·於叁乘中皆無定向·

  真者不虛,『真如』,就是如來不生不滅、無垢無染。『實際』,也是真如。我們要想悟得一實境界,一實境界就是我們現前一念心,不隨境轉的那個真心。要不懈怠的觀察,要精勤的觀察自己的心念,不讓你的心隨境界轉,觀察那無生無滅的法,我們現在入不了這種境界。在修冒相觀,修定、修慧時,經常用占察輪來指導,看我們的障礙究竟出現在哪,這樣才能不做十惡業。若不能觀、不能修這個『真如實際』,就是還有我執我見,起心動念跟一實境界不相合,想畢竟不做十惡根本罪過,是不可能的。這是我們的信心沒生起來,堅固不了自己的信心,對佛法僧叁實的功德瑞相,也不能專信不疑。你想究竟學小乘、中乘、大乘

  就不能明確目的,堅定信心去修哪一法。真實的想了生死,你先應把我看破,把知見放棄。因爲你的看法、想法不合乎實際,很不合乎信心。我們要以什麽爲知見呢

  以佛的知見爲己知見,佛教導我們的觀苦、空、無常、無我、觀十二因緣、六度萬行、四無量心,隨便你觀哪一法門都可以,只要一門深入。比如觀慈悲喜舍,慈悲喜大家容易觀,舍,非常困難。舍,包括舍我的知見、看法、我執,出包括善法,一切皆舍,住平等性,這樣去觀就不會再做十惡業。

  如是等人若有種種諸障礙事·增長愛慮·或疑或悔·於一切處心不明了·多求多惱·衆事牽纏·所作不定·思想擾亂·發修道業·有如是等障難事者·當用木輪相法·占察善惡宿世之業·現在苦樂吉凶等事·

  『如是等』,是指末法中信佛的人,在修行過程中會有種種障礙,心生優慮、疑悔。疑和悔是修道最大的障礙,是煩惱常中最有力量的。我們對一件事情,不曉得是做好,還是不做好。比如說:在一個好的道埸或佛學院,有的人心裏七上八下,認爲這裏規矩太嚴了,太不自由了,太不方便,想換一個地方,但是又舍不得。哎呀!這麽好的道埸,到別處恐怕就沒有道樣的修行,這就是善心所的發現。善心所跟悔心所兩個交戰,就看哪個戰勝,叁心二意的,這個時候,妄想特別多。因爲他不知道怎麽做好,對一切處心不明了,沒有正確的方向,心裏想的越多,越煩惱,越煩惱想的越多,互相增長。

  關於『多求多惱』,我們大家都有道個經驗。拿我個人來說,我十六歲出家,現在八十四歲了,出家已有六十八年,在這中間真是複雜。經常有道友問我在監獄裏頭怎麼想的?那叁十叁年怎麼過的?煩惱嗎?我說:『天天都在煩惱之中生活,好多事情牽扯呀!你不願意的,非做不可,你願意的一件事情也沒有。』靠什麽能夠活得出來呢

  靠叁寶,靠信心。就像我們住佛學院就是這樣,你怎樣過應自己,怎樣在這個過程中,把自己觀想磨鏈地開了智慧,一天一天地增長智慧,如果相反,你會很苦惱的,在修道方面不會有進展,要想得到智慧的光明,得消除業障。還有你對你所做的,不認爲殊勝,種種事情把思想擾亂得不安。思想擾亂得不安,那是因爲心裏不明,貪求多,欲望達不到,煩惱多,你整天生活在煩惱恐怖常中,這是自己的業障,會阻礙你的道業。我們在修道學法中出現了這些障礙,怎麽辨呢

  當用木輪相法。就是地藏菩薩跟堅淨信菩薩所說的。心裏有了這些障礙,不能夠成道,占察占察一下過去的善和惡。宿世的業,有善、有惡、有無記。也可以問你現在的處境是好是壞,吉凶禍福。在用木輪相法的同時,我勸大家多看地藏菩薩,或者曆代祖師他們修行的經過,增長你的信心。還要時時不忘衆生,時時不忘諸佛,感謝佛恩、衆生恩。《普賢行願品》第九大願:『恒順衆生』,若沒有衆生就沒有一切諸佛。天天如此想,也能消除疑悔和思想上的擾亂不安及修道的障礙。要占察這些事,就得學占察木輪的方法。

  先學木輪的製作。木輪一共有叁組,一個輪相四面。第一輪相是十個,就是身口意叁業的發展。身叁:殺、盜、淫;口四:兩舌、惡口、妄言、绮語;意叁:貪、嗔、癡。這十輪,就是看我們過去無量劫來,哪種業重,占察自己十業是善是惡。善惡都有大小,做輪相就用紅、黑、長、短杠來表示善惡的大小。大善,紅的一長杠;小善,紅的一短杠;小惡,黑的一短杠;大惡,黑的一大杠,又厚又重,拿刀子把它刻下去的,損滅之意。用第一輪占察十業,看有哪些善,哪些惡,自己體會得到的。你生來身體非常健康,過去殺業就輕;兩性聯系不注意,你過去不清淨,業就很重;開口說話就罵人,就是過去惡口業很重。第二輪相叁業,身口意叁業。第叁輪相六個,是數字,叁面有數,一面空白。

  緣合故有·緣盡則滅·業集隨心·相現果起·不失不壞·相應不差·

  佛教講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不論哪宗哪派,就是戒律也是因緣起的。因緣和合了,一切法就有,緣沒有了法就滅,人生也是這樣,你有福有緣就活著,福祿盞了就死了。過去有位一掌祖師,他碰到一位看相的,相師看他壽命只有一鬥米的量,把這鬥米吃完,就該死了。他本來住在山裏修道,下來到施主家去取供養他的糧食、財物。施主家正在辨喜事,就請他人齊,他不吃,叫施主供他一鬥米,施主滿了他的願。他背著這一鬥米又上山了,他每天拿舌頭把手掌舔濕,在米上一沾,沾多少就吃多少,吃完了就修道。這一鬥米他平常煮飯一個月就吃了,現在延續一年多,而且這個時候,他知道壽命要盡了,修行非常用功刻苦。後來這鬥米吃完了,他又下山去同那位看相者:『你看我現在如何

  』相者說:『你現在福壽無量。』他同:『爲什麽

  』相者說:『由於你修道的聯系,該餓死的業已經消了,所以福德無量。』因此他就做了《一掌經》。《一掌經》就是告訴我們每位出家人應該知道惜福,延長你的壽命。

  現在地藏菩薩說:『你占察一下,你緣盡沒盡

  緣盡定滅,緣沒盡,一定有。一切業即是因,業隨心起,境界相就是果起。因是無形的,果是要受的,因果長存不失不壞,非常相應。』我們可以觀,我們現在能夠和合共住,就是善緣相聚。你沒緣就住不下,不是常住遙你的單,而是你自己遙自己的單。

  再徙家庭來講:夫妻也是緣,有惡緣,有善緣,無緣不聚。兒女是債,有討債的,有還債的,無債不來,這是決定的因果。想要轉惡因成善果,唯有叁昧的加持力,所以要好好修,來轉變往昔的惡業。因爲業由心造,唯心所現,故要忏悔,觀實相:『業性本空唯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爲真忏悔。』每個人都知道道個道理。就拿死來說:人人都知道,生下來就注定要死,但在思想上就是跟它相違背,造業時沒想到無常,沒想到死,想到死就不敢造業了。盡想害人、镘財,結果又怎麽樣呢

  有的開車一出門,不是他撞人家,就是人家撞他,他絕對預料不到的。人人都想避免災難,因造了此業,緣遇時就得受此果報,是避免不了的,緣合故有。

  佛說一切法,都是爲了度我們的,所以我們要善於觀察,修道才能道入。如果想立即成佛,就操之過急,反倒不行,得從修心人手。佛在世時,有位弟子念佛修行,念得很悲切,痛哭流涕,真心忏悔,每日緊張得沒有一點松懈。佛就同他:『你在世間做什麽

  』他說:『彈琴的。』佛就問:『你把琴弦繃得太緊成不成

  』他說:『不成,太緊一彈就會斷。』佛又問:『你把琴弦放松行不行

  』他說:『放松就發不出音來了。』佛又問:『怎樣才能彈出美妙的音聲呢

  』他回答說:『要不緊不松。』佛就對他說:『修道亦如是,不能像你這樣修得過急。』所以說我們初出家的道友們,在修行過程中不要操之過急,也不能盲修瞎練,要按照佛告訴的修行方法過程去修,從心地下手,觀照好自己的心念,轉惡念成善念,日久業障自消。

  如是谛占善惡業報·曉喻自心·於所疑事以取決了·

  『谛占』,就是如理的占,實實在在的占,占你過去所做的善惡業報。當你有疑惑時,就用地藏菩薩教導我們的占察方法,以占察輪來取決定,可使自心懷疑事明了知曉。

  若佛弟子但當學習如此相法至心歸依·所觀之事無不成者·

  不應棄舍如是之法·而返隨逐世同蔔筮種種占相士口凶等事·

  貪著樂習·若樂習者·深障聖道·

  所以佛弟子,要學習這個相法,得至誠懇切皈依地藏菩薩,照所說的相法去行,對你所觀之事,地藏菩薩一定能會滿你的願。故佛弟子不應棄舍如此方便善巧之法,亦不應跟社會的算命、打卦等事相得並論,若隨順貪著這些世法,會障礙我們修出世的空道。占察輪相法是來指尊我們修道的,因爲它是依照一實境界而産生的,能使我們明了善惡果報,緣起性空之理,堅固信心,心輿道合,進入一實境界。

  善男子·欲學木輪相者·先當刻木如小指許·使長短減於一寸·正中令其四面方平·自馀向兩頭斜漸去之·仰手傍擲·令使易轉·因是義故·說名爲輪·又依此相能破壞衆生邪見疑罔轉向正道·到安隱處是故名輪  『小指許』,『許』就是指的一份,不是製成一個小指頭。小指頭就是一小截,佛在世時,人的身量跟現在人的身量不同。木輪相,如小指手這一截,就依我們現在人的身量大小,使長短減於一寸。正中的四面都把它削平,其余兩頭漸漸斜去。『仰手』,即仰起手。『傍擲』,就是側面擲。這樣使木輪在手裏能夠轉得圓滑。爲什麽稱爲『輪』呢

  大家都知道法轉常轉,『輪』有摧輾消滅之意。能把你的疑惑業障給消濺掉,具此意,故用占察輪可以去掉我們的懷疑心和邪見,趣向正道,到安隱處,無有優惱,故名爲輪。

  其輪相者有叁種差別·何等爲叁·一者輪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惡業往差別·其輪有十·二者輪相能示宿世集業久近·所作強弱大小差別·其輪有叁·叁者輪相能示叁世中受報差別·其輪有六·

  第一輪相有十個,就是十業。能知過去所做的善惡業種和現行的業種。第二輪相就是身口意叁個,告訴你,過去的因,現在受果,現在作因,招感未來的果。通過輪相,可以知道多生累劫招感的業是強是弱

  是大是小

  第叁種輪相有六個,是數字。能示給你叁世中受報差別,從哪道來的

  是從人道來、餓鬼道來,還是從畜生道來

  或是菩薩道來、二乘道來、大乘道來

  你自己不能明了,地藏菩薩會告訴你,宿世善根深深如何,知道了自己從哪道來的,能促進你修道。

  若欲觀宿世作善惡業差別者·當刻木爲十輪·依此十輪書記十善之名·一善主在一輪·於一面記·次以十惡書對十善·令使相當·亦各記在一面·言十善者·則爲一切罘善根本·能攝一切諸余善法·

  我們沒有智慧,要觀過去宿世所做的善業、惡業哪個重

  木頭刻成十個輪,即第一輪,書上十善十惡用紅、黑分辨,紅的是善,表增畏義;黑的是惡,表損減義。善惡各記一面,十善對十惡成兩面,兩面空白,白的即無記,表非善非惡。爲什麽把十善業十惡業擺在第一呢

  所謂十善業者,爲一切衆善的根本,能攝盡一切善法。十惡,是一切衆業的根本,能攝一切惡法。

  

《善惡業報經新講(1)》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