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九年佛七圓滿開示
慧律法師主講
精進念佛,求生淨土
今天是西元一九九九年元月二十叁日,佛七的圓滿日。佛七的意義是什麼?七是圓滿,我們打這七天,有圓滿嗎?佛七的重點是什麼?就是精進念佛,一心不亂,求生淨土,超出叁界。
在這複雜的社會,要收攝身心,來這裏用功七天,要極大的福報和因緣。所以,打佛七的意義不同于世間人的拜拜。世間人拜水果、不外是求財、求功名,有的還拜四果:蕉、李、梨、鳳梨。(臺語諧音爲招你來旺),他們拜佛的心態,由此可見一斑。由于這是在臺灣,所以用閩南語來念,可以行得通。若在外國,那可就行不通了。其實供佛只是一個心意,因爲我們從未看到佛在吃,都是供佛的人自己在吃。從這裏可以看出,世間人所求無非是財富、功名。但我們打佛七,所求的則是爲超出叁界。
這次分精進組和隨喜組,不論哪一組,能來參加都很可貴,值得贊歎。要進入佛門是很不容易的,修行是難能可貴的選擇。一般世間人,日常所做的娛樂,不外乎飲酒、打麻將,在大陸,爲了預防老年癡呆症,就鼓勵打麻將且蔚爲風氣。我們信佛的人有目標,知道要用功,毋需藉助打麻將來消遣。
發心要正確
打佛七講求發心,而且要發大心。只要發心正確,佛祖無不慈愍攝受。發誠懇的心,發大菩提心來打佛七,只要知見正確,佛未嘗放棄過我們。舉例來說,七、八年前,我發了一個大心:(佛法既然這麼好,爲什麼沒有人來弘揚?倘若國外來邀請;有因緣,我就去。)因此當新加坡的佛友邀請我去演講,我就答應了。當時主辦單位租的場地不在室內,而是露天的體育場。一次演講的花費,如海報、宣傳......不下數百萬。萬一當天下雨,可就麻煩大了,整個演講活動恐怕會泡湯。當時在場外還加設超大型閉路電視,總共聚集了數萬人次,這是很難得的機會,新加坡佛教能否興盛,就在此一舉。因爲真的很難得可以聚集這麼多人。可是,演講舉行時,天色開始變暗,烏雲密布、雷電交加,我就在內心觀想:觀世音菩薩撐著雨傘,站在虛空中。因爲萬一下雨,體育場這數萬人,根本無處避雨。倘若大家因爲躲雨而沖散了,再要將這群人聚合起來,恐怕就沒辦法了。然而我所能作的,就是這些了。所以,我就不停地觀想、祈求,結果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連續叁天的演講,都是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情況下進行的,等到最後一天演講完,出了會場,才赫然發現會場外已經淹水了,只有體育場內沒有下雨。我舉這個例子的用意,並非顯示自己很有能耐,而是告訴大家,我們如果有誠心,集合衆人的願力——希望佛教興盛的強大願力,才能感得佛菩薩的加被,有這樣的感應。我們上了遊覽車,司機告訴我:“師父,你們的阿彌陀佛真感應!全新加坡都下雨,只有體育場沒下雨。”這是由于新加坡的信衆團結一致,共同祈求的結果。
我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所收的供養,共計一百二十萬臺幣,回國後,我寄了二百四十萬的錄音帶給他們,因爲我們並不貪著衆生的錢,我吃——不過一碗飯,睡——不過一張床,這個心發出去以後,迄今已八年了,新加坡很多人都在聽師父的錄音帶,學佛人口增加了數十倍。所以,法師的知見正確,發心正確,佛祖自會加被。
相同的,今天各位來打佛七,只要發心正確,真是爲了生死而來,無論你過去造多大的惡業,或遭遇什麼打擊,作任何罪業,無論你多麼窮困而心生自卑,乃至你肢體殘障或年事已高,佛都不會放棄,因爲發心正確,自然與佛相應。所謂“信願行”,打佛七,首先要看我們的發心是否堅定。
以般若智慧精進
打佛七、學佛,智慧非常重要。有的人念佛十幾年心卻不能定,何以會如此呢?因爲他不了解無常和空性的思想,所以潛在的煩惱(簡言之即習氣)仍然存在,就如同火車頭後面挂了許多節車廂,還要爬坡,極爲吃力,因爲有阻力的緣故,想快也快不起來。由于安上種種錯誤的知見和分別、執著,所以,他雖然用功打佛七卻無法受益。修學佛道不是時間長短的問題,當然時間愈長,修行成就的機會就愈大,因爲有時間去致力于修行嘛!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智慧,懂得如何去放下,知道如何去勇猛精進,這樣力量才會出來。若沒有菩提心,沒有般若智慧,再打上十次、二十次的佛七,也只是結緣而已。
具足大慈悲,發菩提心
何謂菩提心?自利利他是也。要自利,我們的身口意要清淨;要利他,則需具足大慈悲心,這叫做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和般若智慧是修行最重要的二環。真正發菩提心者,就知道要來服務衆生、利益衆生。一個修行人朝夕都以衆生爲念,想利益衆生、幫助衆生,那麼,自己的煩惱也會比較少。若整天只顧自己,煩惱會比較多,因爲他有私心。服務衆生會忘了自己這個“我”,了知一切法無我,就會起歡喜心來服務衆生。
妄想重則難以解脫
爲什麼世間人修學佛道不得力?因爲妄想重,內心沒有般若智慧。妄想重就是執著性重。例如說,自尊心太強或過于敏感,芝麻小事就放不下。旁人說一句重話,他就煩惱一星期、兩星期、叁星期,叁年五載仍放不下,甚至一輩子都牢牢記著。如此,再怎樣修也無濟于事。對于討厭的人,連看都不想看,一輩子都恨這個人。你說,這要如何修行呢?他無法去消化,每每堅持己見,自以爲是,認爲別人不對,自己有修行,別人沒修行,這種強烈輕視別人的念頭,要如何修行去獲得解脫?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佛法在現前一念之間。要透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都是緣起法,無自性的,哪有什麼善惡、對錯、偉大與否呢?將世間的一切貼上標簽,無益于聖道的修行。因爲修行並非在于你花插多少、佛祖供養得多莊嚴、儀式唱念多久,以這些繁瑣的外相爲標准,來貼上標簽,名之爲修行,這是錯誤的。修行是要降伏我們的心,故發我們內在清淨的智慧。外在的因緣:這些花、莊嚴的佛相,都只是“相”,而“相”是爲了啓發我們內在莊嚴、清淨的自性,不是外在布置得莊嚴就叫做聖人或聖道場,這是嚴重的錯誤。但爲了不壞事相,我們還是要兼顧外相,把佛相畫得很莊嚴、燈光架設得很亮,同樣這麼去作。
修行應在念念中用功
若我們對世間的名利、是非耿耿于懷,從來打佛七的那天,心中就怨恨一個人,迄今已七天了,仍未放下,嘴裏念著佛號,心中暗忖:(總算七天過去了,回去要好好找他算帳,太可惡了,竟倒了我七百萬的會錢......。)真正會修行的人就不同于此,他們是天天都在打佛七,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在用功,不是來這裏七天才叫修行。若如此的話,其他時間要怎麼辦?若動一念煩惱的心去輕視別人、去恨衆生、落入是非,就別說你在修行或悟道,因爲你已離道太遠了。
不傳是非
有的人竟日是非、煩惱不斷,在這個道場說得不過瘾,又跑去那個道場說。來到這裏,要遵守這裏的規矩。從外面聽來的是非,不可在這裏講,要將它消化。有人說:“不說,簡直會要我的命!”那麼,你應該到荒郊野外喊一喊:“我何以如此倒楣,竟會聽到這些是非?”這的確夠倒楣,何以人家都聽到正法,而自己總是聽到是非?這樣怎麼有辦法修行?廣化老和尚常常說:“聽到是非是我們的業障。”所以該到荒郊野外好好忏悔。
把握現前一念
修行不可對未來抱著希求的心,因爲未來不可知。我爲什麼每天看新聞報導?因爲它給我很大的啓示,像日前報導的,叁個高中生騎摩托車,紅燈亮了,很規矩地停下來,後面一輛卡車撞上來,二人都同時當場斃命。一刹那間,叁人都粉身碎骨。亡者的父母趕來,悲痛萬分,但已是天人永隔。至于卡車司機,則是由于酒後駕車,一下子傷及叁條人命。若這件事發生在我們身上,卡車冷不防從身後撞上來,可能連一句佛號都來不及念。
所以,對未來不可有希求之心。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也不可得,佛法就是現前一念。你不用去想,因爲過去不存在,未來也不存在,現在則是刹那生滅,無所住。那念清淨、不住一切相、無所求的心,就能和淨土相應,念佛的力量就大。我曾和各位說過:“來到講堂,要知道用功。外面的是非不能帶進來,不能將垃圾(是非即是垃圾)拿來這裏倒。來到這裏,就是要拾摩尼寶珠和鑽石。”師父說的法要作筆記,要撿對我們了生死有幫助的寶藏而非垃圾。要記住,這是道場,若聽到是非,應將它放下。對世俗的名利、是非全部放下,對未來的希求之心全部放下,當知無常乃世間的真相。
娑婆世界系堪忍世界
我們這世間愈來愈糟糕,爲領千萬保險金而弑父弑母者有之;與妻子一言不合,而手刃親生骨肉、結發之妻再自裁者有之;因細故翁舅殺死媳婦者有之;罪大惡極似陳進興者有之。現代人沒有學佛,稍有不遂己意即起嗔恨,把人殺成重傷,還要趕盡殺絕,追至醫院急診室,欲置對方于死地。現在的人心實在令人不寒而栗,此乃是今之娑婆世界。
就是這些報導使我學乖了。有一次,在凱旋路口,我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車,後面一個年輕人撞上來,我那輔半中古的車被猛力一撞,凹了一大塊。但我抓著方向盤,動也不敢動,更不敢下車找他理論,免得丟了性命,豈非得不償失?
認識這世間,受到委屈就較容易放下。初出家時,有人向我借錢周轉,說是很快就還。我當時很單純,心想:這人很護法。就將常住的錢借給他,哪知這一周轉,就像龍卷風似的有去無回。這個人燃了臂香,平日看起來很虔誠,沒想到,竟會騙我。我們也拿他莫可奈何,只能說:“個人作,個人負因果。”
像上述的欺騙行爲還不算什麼。日前報導,有四個人持開山刀闖入銀樓,洗劫了五千多萬財物,還將店主的妻子砍傷。店主說,他苦心經營十幾年的成果,不料竟在一夕之間化爲烏有。
但這也不算什麼。上述是蓄意殺人,以下則是出于意外。數年前的清明…
《一九九九年佛七圓滿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