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錄

  佛學問答錄

  慧律法師 主講

  演講時間:民國77年11月11日

  演講地點:臺東縣立文化中心

  彌陀念彌陀 恭錄 慧緣 校訂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諸位法師、諸位在家菩薩,剛才主任介紹,稱呼大師,實在不敢當。這樣的稱呼,較不適合。因爲,體重六十公斤以上,身高一百七、八十公分,稱作大師比較適合。我才四十幾公斤,比較不稱頭,稱作法師,就很不好意思了。所以說,今天的功德,是我們文化中心主任,還有普賢行願會諸位菩薩,大家鼓掌一下。

  臺東以前我來過兩次,都是來臺東清覺寺打佛七,受到慈生法師的慈悲照顧。所以我來臺東,第一個念頭就是要找慈生法師。因爲我對臺東並不熟,什麼人都不認識,今天來臺東也是因緣和合。

  來聽經的,有的是看到報紙來的,有的是聽過錄音帶的聲音,沒見過什麼樣子的,來看看。有的是聽人家說,他很會說法,不如來聽聽看;有的是“鐵齒硬牙”,他太太拜佛,他偏不拜佛,來聽聽看他在講什麼,要讓他漏氣,抱著這種叛逆心態來的;有的是慕名而來的。不管你用什麼心態來聽經聞法,我們總算有緣。佛陀說有緣,一般人對世俗的名詞搞不清楚,我們世俗人說的這個人很緣投,“緣投”就是緣分很投合,讓人看起來很歡喜、很舒服,這叫做很緣投。

  今天,因爲初次來臺東,不敢說來弘法,是來向臺東這裏的法師與在家居士學習的。因爲今年我才叁十五足歲,剛過完生日,蛋糕才吃完。不要聽到蛋糕就說法師也有吃蛋,沒有,我沒吃蛋,是素食的。

  頭一次來,倒底要說什麼呢?這實在很難說,不知是講深一些,還是淺一些;是講故事,還是講佛理,還是講別的?所以,我考慮的結果是幹脆講佛學問答。也就是說,世俗的人,對佛教有曲解、有誤會。那麼,他們不了解的事情,也許就是你們的問題。我們連續叁天,諸位如果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寫單子上來。

  今天我要回答的是在員林很多菩薩寫單子上來但是沒回答完的問題,回答完的我不講。現在將過去的資料,提出來討論,希望能給臺東諸位菩薩有個參考。佛教是什麼東西?不要看到燒金紙、五子哭墓……就認爲這是佛教,只要拿香就認爲是佛教,這就差太多了。家裏拜的,不一定全是佛教,有紅臉的,有黑臉的,對不對?這就要分清楚。

  問(1):請問師父,信佛是爲了什麼?

  答:信佛爲了解脫。佛陀告訴我們“悟”,要趕快覺悟,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減少,要趕快覺悟,要不然到死的時候,意識——佛教不說靈魂,說“意識”——會隨業到六道輪回繼續輪轉。有人講:輪回也不能看到。因爲,才叁天的時間,不可能每種都解釋得很清楚。

  信佛不單是爲了了生脫死要解脫六道輪回。信佛就是要有智慧,要如何去解決我們心中的結。我們如果信佛、拜佛有智慧,此時此刻就能活得很快樂、很自在,很如意。所以,佛是世、出世間的大聖人,所有一切聖人裏面,佛是大徹大悟最究竟的聖人,意思就是說,沒有一位聖人有辦法跟佛陀比。有些初學佛的人說這是吹牛,當然這要經過長時間的比較比較。

  說信佛是爲了什麼,爲了要解脫我們心中的煩惱,要讓我們覺悟到生命的無常,世間是苦的,六道輪回,生生世世是痛苦的。諸位要有心理准備,不幸的事情,隨時都有可能降臨我們的四周。有時父母往生,有時孩子發神經,有時車禍,有時生意失敗,有時太太跑了,這隨時會發生。佛陀告訴我們,你不要認爲這世間有任何快樂可追求,所有的快樂都是短暫地刹那間地,沒有一秒不在變化。有的人說,這是不是太消極?錯了,這樣才叫做積極。你要知苦,才能離苦,才能救度一切衆生的苦。你要知道這世間是苦的,你才會想要脫離這世間跳出六道輪回,你才會想發大心救度衆生要離開這痛苦。所以,你一定要知苦才能離苦。換句話講,你如果能透視人生宇宙的道理,你就不會被這些所迷茫、所束縛,你就是一個解脫的人。

  大家都要有心理准備,刹那間都在變化。所以,我一上車就持《大悲咒》,我如果坐飛機就念《大悲咒》,因爲怕飛機會爆炸,你不要笑,這很難講,因爲很久沒失事了,要輪到誰都不知道,真的!人何時要往生也不知道,這麼年輕就做心理准備喔!我不像你們到了六、七十歲還不知道要准備,我都准備好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火車我票都買好了,只等上車,不知你們買好了沒?

  

  問(2):拜佛與拜神有什麼差別?

  答:我們中國是一個有拜神、拜祖先傳統的一個民族,所以拜神變成我們傳統的風俗習慣。你要是問他,拜神在拜什麼?他不知道,父親這樣拜,母親這樣拜,祖父這樣拜,祖母這樣拜,自己也就拿香跟著拜。人家說拿香跟著拜就是這種人,他根本不知道拜神在拜什麼?只知道在拜神:你要保佑我身體健康,保佑我的孩子考上大學,或是我的女兒嫁個好丈夫,我丈夫事業順利。好像在開保險公司,互相保證就是了。如果我買大家樂中獎,有開3、6、9,我就爲你(神)放一串鞭炮。

  那麼世俗的人拜神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讓我平安啦,讓我能夠事業順利,但是都沒想到,我們有沒有這種因?有沒有這種福報?春天我們沒播種,秋天我們就想要收成,這叫做“坐享其成”,沒有因果的觀念。所以,放眼看出去,有的人事業很順利,做這個賺這個,做那個賺那個,我們卻隨便做隨便賠,爲什麼?福報不夠多,福報不夠每次都遇到小人,什麼事都做不成功。所以我們不了解,因此,拜神老實說是一種安慰,我們要是沒有福報你再多拜都一樣。

  要去施舍,施比受更有福,你有施舍,你的心就會清淨你才有福報。春天有播種子,秋天自然有收成,這個錢,你不去賺,它就是會讓你賺到,真的,就是這樣。有福報的人,隨便做,一投資就賺。

  所以說,世俗的人,他就是要遭受命運的控製。算命仙最喜歡說句話:“萬般皆由命,半點不由人”,萬般皆是命,一點兒都做不了主。這跟佛陀說的不同,佛陀講:“境無好壞,唯心所造”。佛的境界確實曆害,一切境界的好與壞,都是你的心自己生出來的。別人氣得跳腳,你依然如如不動,這就是善,對不對?他在生氣,跟我們沒關系,我們跟本不會痛。其實,我們人人都相反,看別人在生氣,我們就跟著氣起來,沒生氣很難過。真奇怪?別人難過,我們不跟他一起難過就很難過。他如果生氣,我們就冷冷靜靜。因爲,境界沒有所謂的好與壞,心被牽著走,境界就是壞的,你要是冷冷靜靜,如如不動,這境界就是好的,有什麼事情,也不會那麼難過,不會痛苦,不會那麼煩惱,對不對?所以,我看有的人教孩子,不會教,整天只押著他讀書,他讀得比孩子還多,孩子讀到第叁課她自己讀到第十課,不知道是孩子在讀書還是媽媽在讀書?整天只叫他讀書,這是沒錯。但是,有一種是先天性的,牛,前世是畜生道來轉世的,讀書都沒有辦法。所以,我們做父母的人,盡我們的力量,教導我們的孩子,但是你不可能什麼事都支配他們,因爲你生了他的身,你生不了他的心。所以,父母如果盡力而爲,剩下的那就聽天命。他如果要變壞,我們也沒有辦法,所以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家庭的教育、學校的教育、社會的教育,這叁種教育,加上先天、前世所帶來的根,是不是這種材料,這樣才能構成一個人,先天性和後天綜合的人格。

  因此,我看世俗的人,都一直想去改變別人,很少想要改變自己,所以,都被外境所轉,被轉走就活得很痛苦,看這個也不順,看那個也不順,這就是沒學佛。學佛的人就不同,他有智慧,我改變不了你,我先改變我自己,你這種人就是這種水平,我跟本不要生氣,生氣折騰我自己,這等于對我是一種處罰,自己痛苦。所以,拜佛實在是求智慧、求解脫。

  今天,一般拜佛、念佛的人很多,但是懂得回光返照的人很少,佛像在前面,拜心外的佛,只想到佛陀會保佑我們。沒錯!佛有神通力,會保佑我們,但是很少拜佛的智慧,我們就是佛!所以佛陀說:“一切衆生皆得成佛”。每一位衆生,被迷惑就做衆生,覺悟就做佛。心、佛、衆生叁者無差別,這是平等的,這不像基督教,或是天主教,其它宗教,我要拜上帝,我們永遠無法做上帝,他是絕對的二元論。沒有一個基督徒、天主教徒敢說他將來要當上帝,拜著拜著,跑去跟上帝燒開水,要是我的話,我不要。我們佛教徒卻敢肯定地說我們將來要做佛,因爲我們也有佛性在。有一天,我也會像佛陀坐在中間認人膜拜,有一天會覺悟,這樣才拜得有意思,對不對?所以講,拜佛是求開悟,求智慧,求當下這一念,能轉這個境界,唯心所造,這樣子如如不動、清清靜靜、無處不自在。拜神不同,拜神就是要保佑我這樣,保佑我那樣,如果沒有保佑他,神像劈開拿去當柴燒,不然就是不拜了,就像保險公司。有一位信徒,拿叁萬元給我,說:“師父!我的孩子今年要讀大學,師父你保佑他一下,加持一下,拜托讓他考上大學。”我叁萬又推還給他,我說:“如果這叁萬穩上大學,別說是你,很多人,叁十萬人家都舍得花——(衆鼓掌)要鼓掌就大聲一點(法師笑)——沒有說你叁萬元給我,你的孩子大學穩上的,這是沒有智慧。你的孩子不讀書,每次考試都考最後一名,會考上大學?所以說衆生就是貪,叁萬元就能解決問題,四顆水果就要求他的孩子大學會考上、丈夫事業順利,哪一尊佛敢吃你的水果?嚇死人,什麼都要。那就是沒有智慧。拜佛拜什麼,她也不知道。

  佛陀當時在世,沒像我們中國這種拜法的,不是整天吃飽就叩叩镪,佛陀不是這樣修行的,佛陀是怎樣修行的呢?禅坐的時候,觀察心的起心動念,在動態的當中,看我們對外境的反應,是不是修養有進步?印光大師講,習氣是不是有改變。人家二十四小時都在觀察那顆心呢!我們從小的教育就不同,我們老師就教我們向“錢”看,向“錢”看,你要聽…

《佛學問答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2004 年新春專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