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後,女主角就罵他,你永遠不要來找我,我永遠也不要看到你。他說:難道閣下沒有參考的馀地嗎?我不要看到你,我看到你就火大,我們今生今世沒有緣份。你能不能再給我一次機會,一直趕他走,男主角沒有辦法,被她趕了,趕了就沒辦法,也不能解釋,他就走出去,走出去以後,倚在椅子上,她假的趕人家,人家真的走,趕走,離開以後在那個地方,他真的走了…,精神病!表達錯誤,愛就愛啊!然後又不敢講,又趕人家走,然後,人家要跟她解釋,她又不給人家解釋。唉!女人真是糟糕透了,所以說,內在裏面的矛盾,衆生相真是….,真的很悲哀,悲哀!這就是這樣子,簡單講,就是這個情字在作祟,內心裏面實在是太喜歡,喜歡得不得了,然後,又不敢承認自己喜歡人家,很糟糕!因此,我們還是修行人比較解脫。
再來就是[教義根本,]教義的根本,[悲:拔苦,][慈]就是[與樂,]悲就拔苦,拔苦就是拔衆生的苦,[叁種布施,]叁種布施就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施,對不對?[雪山傳偈,]這是一個典故,雪山傳偈就是佛在雪山修行的時候,雪山修行的時候,爬到樹上打坐,樹上去打坐,坐、坐….,他需要佛法,佛講前世的時候,然後,玉皇大帝:釋提桓因,諸天看到大菩薩在修行實在太偉大了,他要試試看他的功夫,是不是真正的爲法忘軀。來的時候,他就化作一只妖怪,很饑渴,很饑渴會吃人的妖怪,他說:只要有人….,釋迦牟尼佛修行的時候,他就說只要有人能夠布施佛法,要他犧牲生命他都甘願。他來到這個地方,他說:你在樹上做什麼?他說:我在打坐、修行。釋迦牟尼佛就說:唉呀!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有人告訴我佛法,哪怕二句、叁句、四句,我都願意舍掉我的生命求法。他說:真的嗎?真的,他說:我懂得佛法,因爲,釋提桓因,前面一個佛有來,他就知道,他也懂一點佛法,他說:我懂佛法,可是,我現在肚子很餓,我現在肚子很餓,你能不能給我吃,你先讓我吃。他說:不行!我讓你吃的時候,我就聽不到佛法。他說:好!你幫我開示幾句,那個玉皇大帝示現的,就是變化的,他就說:我跟你簡單講兩句,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先講兩句。繼續講!不行!我現在肚子很餓,餓得快死了,餓得快昏了,你又不跳下來給我吃,我就沒有能力講了。他說:好!我一定跳下來給你吃,你那兩句跟我講完,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他說:還剩下兩句,好!我再講兩句給你聽,最後了,生滅滅已,寂滅爲樂,好!我已經講完了。釋迦牟尼佛因地修行的時候,從樹上跳下來,他說:你吃吧!然後,玉皇大帝就是釋提桓因就哈哈大笑,你真是一個大修行人,菩薩!真是菩薩!爲法真的忘軀,我是跟你試試道心而已,我們能嗎?我們不可能,不要說他的身體,你跟他講:師父跟你說一個法,你把你胸部的項鏈,胸前,不是胸部,胸前的項鏈拿起來給我,叁、五萬塊能不能,不幹了!他做不到,胸前的項鏈還可以做得到,你說你用你的生命去犧牲,你肯嗎?不肯,絕對不肯,意思就是說我們要拔衆生的苦,那個布施是連生命都出去,還有[心身代受:借筋挽車,]借筋挽車就是我上次講的,對不對?釋迦牟尼佛抽那個筋,抽筋起來幫忙拉車子,下地獄的時候,他願意代衆生受苦:抽筋,這我們已經講過了,只有忍,體慧法師講的:要忍。要忍耐,慈:與樂,[四九說法,]四九說法:四十九年的說法,[棄位出家,]能當皇帝他不當,就是要出家,[八千降生,]這出自《華嚴經》,八千降生,《華嚴經》裏面講的,吾自成佛以來,已經八千往返,于娑婆世界示現,[同圓種智,]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所以,這個要[忍,]因此,我們如果碰到什麼事情,小事不能忍,你就看看人家,釋迦牟尼佛是怎麼修行的。我們想想看!我們這麼一點點小事情,都不能忍,那怎麼能夠成大器,成大器,這個忍還要有一個方法,還要有一個方法,就是觀照無生你才能夠忍,所以,這個無生法忍是連在一起的,你要觀照一切法不可得,那就根本沒有所謂有忍,你自然就進入忍耐的境界。
再來,[結勸:等流通分],我們要[自覺]是[因,]自覺要[行道]、要[方便,]方便就是要有方法,要[精進,]這是[有爲法,][修慧]就是[真實]、是[慈悲,][無緣心]就是[果]報,無緣心就是無爲法,就是沒有任何的,無緣就是沒有任何條件,那就是絕待叫做無緣心,所以,通達的果報就是[法身]跟[涅槃,]有爲法或是無緣心,修行到最後的果報,就是法身跟涅槃。[業牽,]業就是迷[惑]造[業,]造業就受[苦,][自在應化,]自在應化就是[智悲心,][願力:複還生死,][行業]就是[度脫衆生,]能夠自在應化,智或者是慈悲的心,願力:複還這個生死,行業就是度脫衆生,[八事]就是前面所講的八種覺悟,八事:[道同開示,]跟開示一樣,[知:果]果報有[生死],[斷:因]爲我們有[五欲]的感染,所以,我們有生、老、病、死的苦果,[道],我們要去[修,][八]種[覺]悟是[因],我們[滅]的話,滅了這些惡的,我們就顯現出來,般若、法身、解脫,底下應該加一個德,[般若德、法身德、解脫德,]這個叫做本性的叁德,本性的叁德,所以,修道是因,滅惡是果,滅到最後,就沒有所謂的生滅法,就是不生不滅法。般若德、法身德、解脫德,盡可能聽經聞法,這倒不是說我今天爲了徒弟多,來聽經的人多,我就很高興,不是這樣子,你不聽經聞法,真的很悲哀,你在家裏也是浪費那個生命,你來我這裏,你才能夠得到真實的生命,你爲什麼不來,用一點功夫委屈一下,不來這裏,你爲什麼跑去享受,喝酒或是看電視浪費你的生命,何苦呢,是不是?生死無常,所以,我希望你們《十六觀經》還是要來聽,聽得懂不懂,至少結個佛緣。[誦持,舊業,新德,]舊業就[念念應道、無緣不生、滅無量罪,]到最後就[永斷生死,]念念應道,念念應道就是每一個念頭都符合這個道,覺悟的意思,無緣不生,沒有這個因緣當然就不會産生舊的惡業,因爲,你每一個念頭都符合道,所以,沒有這個惡緣,當然就不會生惡業,因爲,你每一念頭都在道,你所有的緣都控製得很好,就可以滅無量罪。[花,]花就是花報,花報,花報就是現報的意思,現在你就可以滅無量罪,將來就可以永斷生死,花報就是你現在就可以滅無量罪,可以永斷生死,將來可以永斷生死,[新德:不失覺照,]不會失去覺悟的照,[性智日開,]本性的智慧如同日光開顯。[速登正覺]是[果]報,很快的就完成你的佛道,[常住快樂,]。
好!翻開15頁,我從頭到尾解釋一遍,《佛說八大人覺經》佛說了一部八種大人,就是菩薩、佛所應該覺悟的經典,做佛的弟子,應當在白天或者是晚上,很誠心地誦念這八條大人要覺悟的地方。第一、你應該覺悟世間是無常的,國家的國土是危脆的,隨時會變化,四大是地、水、火、風,這個色身是苦的,五陰是色、受、想、行、識,沒有一個真正的我我,刹那之間的生滅,刹那之間的變異,實在是虛僞,沒真正的主宰,心是造惡的根源,行爲是一切罪惡的集中地,薮就是集中地,如是觀察,你就會慢慢的脫離生死。第二個覺知,多欲是痛苦的根本,我們六道輪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是一件很疲勞的事情,從哪裏開始會讓我們這麼痛苦,因爲,有個貪字,如果我們能夠少欲,能夠無爲,我們的身心就會自在。第叁、我們應當覺知,如果一個人的心不能夠滿足,只有想得到更多的東西,他就造了無量無邊的罪惡,增長罪惡,菩薩不會這樣子,菩薩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只有智慧是他所應該求的,叫做惟慧是業,惟慧是業就是他所作所爲,都是以求智慧爲主叫做惟慧是業。第四覺知懈怠墜落,我們應該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這個五陰十八界的牢獄。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應該常念,要好好的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一切的辨才,然後來教化一切的衆生,悉以大樂。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永遠會結到很多的惡緣,菩薩要行布施之道,要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應該恨這個壞人。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然是俗人,但是,我們不要感染世間的樂,世間的樂是無常、是苦、是空,我們應該常念出家人的叁衣、瓦缽、法器這些聖人的標志,志願出家,守道持戒清淨,梵行高遠能夠慈悲一切。第八覺知,生死是很快的,就像火在燒一樣,我們衆生過的是苦惱無量的日子,所以,我們應當發大乘心,來普濟一切,願代衆生受無量苦,令諸衆生畢竟大樂。這八種事情,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我們應當精進行道,慈悲修這個智慧,乘這個法身無相之船,到不生不滅的涅槃彼岸,然後,再回到生死,來度脫苦惱無量的衆生,以前面八種覺悟、覺知,來開導一切,令諸衆生覺生死的痛苦,舍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于念念中能夠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佛說八大人覺經》終]
講完了,Have any question everybody
你們有什麼問題嗎?我這樣講已經很詳細了,已經很詳細了,然後,下一部經是講《心經》,哇!這部《心經》重要,《心經》重要,我們的《心經》要以這一部所有的注解講,所以《心經》大概四次、五次就可以講完,《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但是,不容易,《心經》不容易,很精彩!《心經》倒是很精彩的一部經典,聽不到可惜!再來就講《百法明門論》,就是發給你們的那本,《百法明門論》,明年我們可能會開《教觀綱宗》,天臺宗最重要的經典,《教觀綱宗》,然後,開《唯識讀本》,楊白衣寫的,然後再開《大乘起信論》,唯識二十頌、八識規矩頌,這個都有關聯,我開的經典稍微深了一點,但是,這樣才能夠利益衆生,《教觀綱宗》,《唯識讀本》,然後,《大乘起信論》,爲什麼?因爲沒有這樣,不能利益衆生,沒有這樣,不能利益衆生。
《佛說八大人覺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