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四十二章經▪P18

  ..續本文上一頁不順,自己的身體又搞垮了。那就是不懂佛法,沒有聽經沒有聞法,只知道要修行、要修行,不懂得調身調心,修不了多久就倒了。你記住道是漫長的,你記住師父的話,佛道是很漫長的,要一步一步。外省人講的就是要慢慢來,要慢慢來,用那個煎熬的功夫。忏公常常講:就像炖這個綠豆湯要慢慢來,一個鍾頭、兩個鍾頭、叁個鍾頭這樣子,不能一下子就開大火,不能讓你這樣子,修行不能讓你這樣子,這樣子馬上就死了。所以不出我所料馬上就…到現在都不拜佛了。急躁、急躁,一聽到法,太好了,拼老命的,急躁。〖暴即身疲〗你看,釋迦牟尼佛實在是偉大的人,太急躁馬上就會覺得很累,修行修不好對不對?〖其身若疲,意即生惱〗身體若承受不了,意,我們的心就煩惱了,身體承受不了,日夜精進不休,日夜不停的念佛,佛陀也沒有叫你這樣做,認真是需要,精進也是好的,該吃的時候吃,該休息的時候休息。所以我覺得廣欽老和尚很偉大,有人說:老和尚、老和尚,我如果念佛都會念到睡著,怎麼辦?老和尚回答那一句實在好,念佛想睡就去睡個飽再起來念,實在很厲害。他也不跟你說太多,看他多厲害,師父,我念佛念得很想睡怎麼辦?去睡個飽再起來念,那倒是真的。雖然是一句很平淡的話,這就是真理。本來就是睡個飽再起來念,何必自己一直煎熬對不對?所以說其身若疲,意即生惱,這樣子我們就會煩惱,〖意若生惱,行即退矣〗我們的心如果産生煩惱,我們的修行就會退,〖其行既退,罪必加矣〗那麼我們的心修行如果退道心,那麼我們就會亂做,罪就會很重,〖但清淨安樂,道不失矣〗只要你這一顆心保持清淨安樂,身、心好好的調適一下,身體不好要看醫生,該吃就吃、該睡就睡這樣子。不過你不要因爲自己太懶惰而找理由,十點就去躺在床上,自己說:該睡就要睡,六點爬起來,六點半爬起來,已經睡八個半鍾頭了,該吃就要吃,這個實在太好吃懶做了,還自己安慰自己,那就太嚴重了,就太嚴重了。

  〖此第叁十四章明學道之法,須善調身心,勿令緩急失所也〗不可以太緩和也不可以太急,〖儒者亦雲:其進銳者其退速〗進步快退得也快。〖又雲:勿忘勿助蓋叁乘出要類如此〗意思是說不要忘記這個助,就是不要太精進的意思,千萬不要忘記道,勿助,助就是外緣很重,表示說堅持自己,也不要太忘記了,也不要說太精進了,叁乘出要類如此,修行一定要中道、中道。這就是說有一些女衆修行,一開始學佛的時候,她先生如果說:老婆,你不要叫那種聲音,要休息了,要清淨、要清淨,結果她先生過不了多久,就在外面亂搞了。學佛也是這樣子,要調整夫妻之間,所以有家庭很難修行。如果只有你一個在修行,變成孤軍奮鬥,還怕先生不高興,還要照顧小孩,很難修行。〖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這個滓就是汙穢無用之物,汙穢無用之物,簡單講就是液體的沈澱物,沈澱物,這個去滓就是渣的意思,去滓成器。我們煉鐵,渣要去除就成器。〖器即精好〗器具就很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我們的煩惱要去除,〖行即清淨矣〗我們的心去除煩惱,這樣我們的行爲心就清淨。

  〖此第叁十五章喻明垢染不可不除也,但除垢染,即成清淨,所謂但盡凡情,別無聖解,但有去翳法〗翳就是眼病,還是眼疾,眼睛有病,眼睛有障礙,也就是眼珠所生的白膜,眼珠所生的一種白膜,膜就是一個肉部,左邊一個月亮的月,應該說是肉部,右邊一個莫可奈何的莫,白膜,眼珠所生之白膜可以障礙人的眼睛使我們看不清楚,〖但有去翳法別無與明法也〗與明就是給你光明,只有去除眼睛的白膜,沒有比這個可以使眼睛更明亮的方法了,沒有了。因爲你眼睛本來就是明亮的,只是那一層白膜遮住而已,就是說我們本來就有佛性了,不用再讓你更加光明。所以別無與明之法,加一個「之」意思才更清楚,別無與明之法。別無與明之法,之,加一個「之」字。怎麼可以給你光明呢?與明就是給你光明呢?我們本性本來就有光明,要怎麼樣給你光明?眼睛本來就看得到了,你只要把白膜去除,眼睛就看得到了,簡單講就是你只要放下當下的煩惱,你就是在修行。聖人就是一直放下,要記住,學佛就是說你什麼都要懂得放下,你就接近道,你如果說什麼都要執著或者認爲說有法可得,你把佛道當作它是一個形相,它是得到什麼?錯了、錯了。佛道無形相可得無一法可得,只有一個清清靜靜的,一顆覺悟的心,透視每一法不可得,全部在緣生緣滅法,全部放下就是這樣。你放下多少心就得到多少清淨,就這樣全部放下就是佛。〖成佛作祖豈于心外有法可得哉?〗心外怎麼有法?離心無別法,〖不過淨除習氣而已〗要清淨去掉我們的習氣而已。〖佛言:人離惡道,得爲人難〗我們人可以離開叁惡道,要得到人身,得爲人難就是得到這個色身,色身是根器叫得爲難,得爲人難就是能夠投胎成人這不簡單,意思就是稀有難得。因爲我們如果投胎做狗,我們就不能修行,投胎成烏龜我們也不能修行,對不對?我們爲人堪稱法器可以修行,人類是爲真理而來的。〖既得爲人,去女即男難〗投胎爲人,投胎爲人放下女身要轉女身變爲男身這個比較困難,因爲女衆身難修行,難修行。〖既得爲男,六根完具難〗六根都具足難,這個不簡單,做男衆又六根完具更難,〖六根既具,生中國難〗這個中國要注意,這個中國就是世界的中心,表示文化、經濟的中心,中國是指文化、經濟的中心,發達的城市,發達的城市。這個中國是對邊國來解釋的,中國是對邊國來解釋的,邊國。所以大家都稱他的國家爲中國,生中國難,〖既生中國,值佛世難〗碰到佛出世很困難,〖既值佛世,遇道者難〗還曉得修道,修四勝谛、十二因緣這個更難,〖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既發菩提心〗連執著都沒有,〖無修無證難〗〖此第叁十六章展轉明難得之事以深警人,令勿失良緣也,不達無修無證豈名真正發菩提心?不發真正菩提豈名信心?不興信心,豈名遇道?既不遇道,值佛何益?既值猶不值〗雖然碰到了等于沒有碰到,〖則中國猶之邊方,既中國不異邊方則六根具猶不具,既六根具猶不具則男子亦非男子,既男子不成男子則人身何異惡道〗簡單講你如果沒有修行就沒有意義的意思。〖靜言思之〗你要好好冷靜人生的出世實在是爲真理而來。如果我們人出世以後沒有遇到佛法,生命完全失去意義,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好吃懶做死後一把骨頭,生命沒有什麼意義。所以我們的出世是爲真理爲覺悟而來出世的,這樣子這個生命有意義。〖可不發菩提心急悟無修無證之要旨乎?佛言:佛子離吾數千裏憶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此第叁十七章深明心近則近〗還是心的問題是吧?〖心遠則遠,而不以形迹〗形迹就是外表,〖論遠近也〗形迹是指儀表或者是言行,表示不能在事相上論遠近,修行要在心地上,心地,〖金口誠言〗佛誠實言,〖重戒若此,末世弟子奈何弗思!僧祗律雲:波羅脂國有二比丘,共伴來詣舍衛問詢世尊中路渴乏無水〗乏無水,〖前到一井,一比丘汲水〗這個念ji水,汲水就是取水而喝,而飲,〖汲水便飲〗一比丘汲水便飲,〖一比丘看水見蟲,不飲〗六十六頁,〖飲水比丘問言:「汝何不飲?」〗汝何不飲?〖答言:「世尊製戒不得飲蟲水故」彼複勸言:「長老但飲」〗只要你喝,〖勿令渴死〗不要讓他渴死,渴死〖不得見佛,答言:「我甯喪身,不毀佛戒」遂便渴死〗,他死後靈魂〖即生忉利天上,天身具足〗天身具足,〖是夜先到佛所禮足聞法,得法眼淨〗什麼叫做法眼淨呢?法眼淨就是具有觀見真理等,諸法沒有障礙叫做法眼淨,簡單講就是觀見真理而無所障礙叫做法眼淨,法眼淨又叫做淨法眼或者是清淨法眼意思是一樣的。〖飲水比丘,後日乃到佛所,佛知而故問:「汝從何來?」〗你從何來?〖「爲有伴否?」〗你有什麼伴嗎?〖彼即以上事答〗他就根據上面而回答,〖佛言:「癡人!」〗愚癡的人,〖汝不見我,謂得見我〗你根本沒有見到我,你認爲見到我,〖彼死比丘已先見我〗因爲他轉天人身來見到佛,〖若比丘放逸懈怠,不攝諸根,雖共我一處,彼離我遠,彼雖見我,我不見彼,若有比丘,于海彼岸,能不放逸,精進不懈,斂攝諸根〗斂攝就是收斂諸根,〖雖去我遠,我常見彼,彼常近我〗所以我告訴諸位要不要修行不是光靠師父在身邊,你如果每天都靠師父,這樣子勉勵我們,這樣子叮咛我們,偶爾是可以。每天都要在旁邊這樣打,像打牛那樣你才要修行,我說:你這個孩子沒救了,沒救了。師父哪有可能一輩子都陪伴我們呢?不可能的。就像甲,我們所說的這一段,我們要懂得用功,依法不依人。師父講的法,佛陀講的法,祖師大德講的法,我們如果覺得有道理,能讓我們受益,我們就要依法而修,依法而修。修行師父啓發我們,其余的要靠我們自己,其余的要靠我們自己。我這個比丘僧團都是以這個方式,我跟一些老法師的作風不同,老法師的作風就是早課把他們盯得死死的,晚課把他們盯得死死的,二十四個小時都叫徒弟跟在他身邊這樣子,那這樣沒有辦法。結果師父不在的時候,那些徒弟就開始摸魚,摸魚,不會自動自發,這種教育的話變被動的教育,被動的教育。所以原則上我們要持好,其他的要看諸位的覺性,太過離譜的,我們不要讓他住這裏,他不修行在這裏做什麼?六十六頁的中間,〖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幾間就是多久,來我問你:你看我們的生命有多長呢?〖對曰:數日間〗世尊:我看差不多幾天而已,〖佛言:子未知道〗你還不知道這個道,真正的道,這個知跟道要分開來念,子未知、道,你要讀成「你不知道」這就錯了,你根本就不曉得道是什麼?要這樣解釋才對。子未知道,哎呀!你不知道,那錯了,子未知、道,意思就是你道根本不明瞭,…

《佛說四十二章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八大人覺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