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八大人覺經
慧律法師講
Jasonczx 整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翻開初級佛學教材第十五頁,[《佛說八大人覺經》],佛說了一部經典,八是八種事情,大人是諸佛菩薩,八種事情是諸佛菩薩所覺悟的一部經典,佛講了一部經典,裏面講了八種覺悟,這八種覺悟是大人所覺悟的,是佛跟菩薩,這些大人行大願,立大志,做大事的人,所覺悟的一部經典,[後漢沙門安世高譯],這是後漢的一個出家人,安世高譯,在這個時候的翻譯,比較沒有像後來的翻譯,變成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後漢沙門安世高是西元166年-67年,來到中國,今年是1991年,換句話說,安世高大約距于今天是一千八百,差不多二、叁十年,是一個非常久遠的一個法師,是伊朗人,伊朗,安世高不是中國人,是伊朗人,今日的伊朗。
我們簡單講,[爲佛弟子常于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做一個佛的弟子,常常在白天或者晚上,誠懇,至誠懇切的誦念八大人覺,[第一覺悟世間無常],世間是無常,[國土危脆],國家,山河大地是很脆弱的,[四大苦空],四大就是地、水、火、風,[五陰無我],所謂陰就是色、受、想、行、識,會遮蓋我們的本性,猶如陰天的烏雲遮蔽了陽光,所以,我們稱爲陰,陰就是一種遮蓋的意思,本性因爲色、受、想、行、識這五種法,而把本來的無量光明大智慧,轉變爲分別、執著的妄想心,遮蔽了我們的本性,五陰無我:沒有真正的我,今天,當然是簡單的講,再來,再慢慢解釋,[生滅變異],這個生生滅滅是隨時都在變化的,[虛僞無主],作不了主,身體作不了主,心靈也作不了主,虛僞就是不真實,無主就是沒有一個主人,無法掌握的意思,換句話說,在這個世間你無法掌握真實的狀況,因爲,沒有悟到空性,就無法永恒,[心是惡源],心是我們造業的根本,[形爲罪薮],這個薮就是低處集中水的地方,換句話說,我們這個身體,是集一切罪惡的地方,殺、盜、淫、妄等等,喝酒、鬧事、擄人勒贖,綁票,都是因爲這個色身,這個形爲罪薮,這個色身是造業集中地,[如是觀察漸離生死],如果我們能夠這樣子的了解世間是無常的,國土是危脆的,四大是苦空的,五陰是無我的,生滅是變異,虛僞無主,心是惡源,形爲罪薮,你要這樣子每天來觀照它,你就漸漸地離開,六道輪回的生、老、病、死的束縛跟痛苦,在第一覺悟的最上面寫,最上面,垂直上去第一的第字,垂直上去,寫兩個字,最上面的,寫小一點:苦、空。畫一杠,畫一杠下來寫一個:見,正知正見的見,見底下一個括號寫一個道理的理。先不要問,先抄,這一段就是告訴我們世間真相:苦、空,是苦的,你掌握不了真實的,到最後終歸毀滅,你要掌握苦跟空的道理,你就具足八正道第一個正見。所以,苦、空的底下畫一個見,那就是正知正見,在見的右邊畫一個箭頭,寫八正道,寫橫的過去,換句話說,八正道由左邊畫一個箭號,第一個字是見,見的底下用一個理,道理的理,理的左邊寫八法門,然後畫一個箭號,箭頭向這個理,那麼每一個覺悟或者是覺知都必需要具足簡單的綱領,所以,第一個,第一段是告訴我們苦跟空是世間的真理,你要這樣正確地去看它,叫做正知正見。
[第二覺知多欲爲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爲身心自在],這一段最上面寫兩個字,是告訴你要少欲,少欲,這個欲望愈多就愈痛苦,欲望是生死之母,我們生生世世會來投胎,正因爲我們欲望不斷,所以要是少欲的話,我們身心就會自在,少欲的底下畫一橫,短短的,底下寫一個:定。八正道:正定,定的底下括弧寫個:斷,斷掉的斷,應該把它斷掉。斷了這些欲可以令我們入定,八正道裏面的正定,八法門裏面的斷,第二覺知的綱領就是少欲,把自己的欲望減低到最低點,把自己的理性升華到最高點,這個就是佛。
[第叁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一個人的心不能自主、不能滿足,惟得多求是世間的通病,多多益善,自己有了還想求,[增長罪惡],世間沒有一個不是這樣子的,哪一個人不執著呢?[菩薩不爾],菩薩不會這樣子,[常念知足],那個帶把它畫一個叉,要改過來,變成一個常,菩薩不會這樣子不滿足,常念知足,菩薩念念當中,他都知足,這個知足的道理太重要了,你擁有知足你就擁有至寶,誰都不可能傷害你,你知道滿足,你想想看!你怎麼會自取其辱呢?你怎麼會去傷害衆生呢?你隨時觀照知足,你哪裏有恨呢?哪裏有抱怨呢?哪裏有情緒低潮的日子呢?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所謂惟慧是業就是只有智慧是他所應該追求的,你要造業就造智慧的業,換句話說就是造清淨的業。所以第叁覺知這一段就是講兩個字,最上面寫兩個字就是知足,知足,然後畫一橫,底下寫個:思,正思惟的思,思想的思,思的底下寫一個字:智,智慧的智,這一段就是告訴我們要知足,你要好好地正確的思惟,八正道裏面的正思惟,好好的去想,好好的去運用,智,這一段惟慧是業,就是叫你開大智慧,所以,這是八法門裏面理、斷、智,八正道裏面的正見、正定,正思。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一個懈怠的人,成不了大器的,世間人爲求功名利祿,都可以挑燈夜戰不惜生命,我們修行人雖苦,但是,不修行人更苦,懈怠、懶惰的人路很長,不肯走嘛!愚癡、沒有智慧的人,生死更長,世間人爲了功名利祿,爲了養兒育女,爲了蠅頭小利,都可以通宵達旦的做生意,賺錢,爲了叁餐,我們是修行人,爲了生死,你豈可恍恍惚惚,我們人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常常講說我可能會往生,我這樣大概可以往生了,每次都這樣安慰自己,然後就一直墜落,或者是說常常認爲:我已經開悟了,我修行到現在大概可以了,這樣子的話就會誤了自己的生死大業,我們常常感覺,我們還不足,不能夠徹底的控製自己,不要常常安慰自己:你修的富跟慧已經夠了,我們應當好好的精進修行,這個精進修行,一定要團體才有辦法,沒有團體的話,沒有辦法,所以,在這裏的法師們,他因爲有團體,所以他必需叁、四點就起來,你們在家的居士,叁、四點起來的舉手,每天,everyday,沒有,爲什麼?沒有團體,沒有師父在旁邊,說要精進很難,也精進不來,也不知道從哪裏下手,在這裏有師父在,你不早課、晚課,我就開除你,很簡單!你不要住我這裏,你不是爲了懶惰來,你是爲了生死來的,在文殊講堂裏面不做早課、晚課,不拜八十八佛的有幾種人,第一、大徹大悟的人,不必做早課,不必做晚課;第二、通達叁藏十二部經典的人;第叁、教理比我通達的人,可以不必做早課、晚課。來,要不然,你就必需起來,你憑什麼不做早課、晚課,所以,這個常行精進,還必需有一個善知識,還必需有一個真正的正知正見的法師在旁邊叮咛,否則的話,你不相信,我放他們不要做早課,馬上亂七八糟,沒有師父沒有辦法的,沒有道場也沒有辦法,哪個人,說年輕人剃度了,就跑去住茅篷,你看看!他會做早、晚課那才奇怪!搞不好,到後來就變成聽流行歌曲,所以因此住在僧團不要妄動,不要認爲你很行,不可能的,衆生都是懈怠的、懶惰的,是不是?休息,工作、工作很累,好不容易休息,星期天,唉!星期天,我說:去死,去死就每天都是星期天,你去死、死……每天都是星期天:放假,對不對?那個真正境界的人,心境解脫的人,沒有……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他哪裏有所謂星期天,星期二、星期叁的,他每天都放假,
爲什麼?他不起心也不動念,長時間的放假,既不生也不滅,他沒有開始跟結束的觀念,他哪裏有summer vacation or any holiday(暑假或別的假期),沒有的,他生活在一種超越對立的東西,他哪裏有什麼煩惱?今天放假才輕松,明天不放假就煩惱,沒有這樣子的,所以,修無念的人,是最精進的人,可是,衆生沒辦法,什麼叫做無念?沒有妄想,修無間道,不起心也不動念,自性本空,他根本連動到念頭都沒有,你說,他精進什麼?我們的精進,認爲精進就是拜佛、念佛、持戒、誦戒、念大悲咒、毗盧遮那佛咒,我們的精進大部分都是這樣定義的,磕頭、拼命拜佛,大部分都是在事相上用功,事相上用功,要不然,你去西藏看一看,西藏哪個人不精進,西藏的人,他們……西藏,拉薩是他們的首都(應該改爲首府吧,jasoncx錄入時注),每一個人都希望去朝拜,朝布達拉宮,他們都是全身撲下去,都很精進,是不是?很精進,但是,爲什麼西藏的災難就特別多,我認爲是吃肉的關系,因爲,他們很少吃素,喇嘛也不吃素,日本佛教也不吃素,韓國分成兩派,有吃蛋的、蔥的、蒜的,泰國那就更不用講,沒有一個吃素的,除了中國人去住泰國那邊,所以,這個精進你還得要有理路,還得要用智慧去引導,不是你拼命地沖,你就可以[破煩惱惡]。底下[摧伏四魔出陰界獄],四魔後來會談到,五陰魔、死魔、天魔等等,今天只是暫時念一下,念一下,讓大家了解一下八大人覺,出陰界獄,所以,第四覺知上面寫兩個字:精進,當然了,畫一杠,應該寫:進,八正道就是正精進,就是進,進的底下寫一個字,叫做位,位置的位,一個人再一個立,我們座位的位,爲什麼?當你能夠破除這個懈怠,你常行精進,你能夠破除煩惱,你就可以摧伏四魔,你就可以離開五陰身、叁界、六道輪回的束縛,這個位就是安住在一種境界的意思,這個位也可以解釋作住,安住的住,安住在一個階位,比如說,你證幾果、證菩薩等等。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我們愚癡、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菩薩常念,念什麼?[廣學多聞增長智慧],在十年前,要聽一部經,要跑幾百公裏,也沒有法師在弘法,一年也…
《佛說八大人覺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