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常常說:我現在很惬意,我現在非常的舒暢,所以,諸位!你們來到這邊就是賺大錢,我常常告訴信徒:你來到我講堂,你就真的是賺大錢,你賺的是無所求,幾百億的財富都比不上你來上兩個鍾頭的課,對不對?你現在聽了這個課程以後,那真是不得了,知足、快樂,我們有阿彌陀佛,是不是?我們臨命終,中間站著是位先生,要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他也是凡夫俗子所修成的,我們多幸福,我們的爸爸,慈父: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等著我們,想起來,我的前途就會無量,我的內心裏面就充滿著歡喜,再大的委屈就化爲塵勞,沒有關系!
第四覺知,第叁,翻開,翻開22頁,(英語)現在修定,定,心裏要有定,我們的本性是真的,所以,這個圓圈圈就是表示我們的本性,真的、光明的,左邊黑的就是我們的無明,我們的無明,我們先看無明,看無明這邊,什麼叫做[妄]?[無明]就是沒有智慧,沒有智慧就會[起惑],或就是,惑的旁邊寫兩個字,叫做煩惱,就是起煩惱,惑就是煩惱的別名,有的人念了老半天,還不曉得起惑就是起煩惱,一切煩惱就叫做惑,起惑就是什麼?[妄念不停],我們的妄想從來沒有停止過,好還要更好,永遠不知足,不知足,再來,[塵欲薰染],五欲六塵拼命的追求,有錢還想要更有錢,要再更有錢,有一個老婆,就二個,二個再叁個,直到十個,薰染,實踐有名要更加的有名,薰染,再來,[迷惑增上],迷惑,爲什麼會迷惑增上?左邊[無厭],因爲你不知足,不知足的人就會[自害],爲什麼?你內心裏面充滿了[煩惱],你不知足嘛![害他]就是傷害衆生,就變成造[業],你要負這個因果,是不是?唯得多求就是[得求],你又是得又是求,就會[害他],就會[煩惱],[自害]就是果[報],就[增長]這些,[造業]:離不開什麼?離不開[身叁口四],離不開身體的叁種殺、盜、淫,口是四種惡業,這是妄的這邊,所以,這個得求會害他,就會令衆生煩惱,你令衆生煩惱就會自害,就是要受果報,受果報,所以說,我常常勸導衆生,如果有人傷害你,錯了,他傷害不了你,他在替你消災,他傷害不了你,是傷害到他,再來,22頁,右邊這個[真],真就[惟慧],只有智慧才能顯示我們真實的本性,[慧]就是必需要[聞思修],聞就是聞慧,思就是思慧,修就是修慧,聞、思、修都通達一個慧字,所以,這個慧就是包括聞、思、修,所以,這個慧就是聞慧、思慧、修慧,但是,簡單稱叫做聞、思、修,當你聞到佛法,你就好好的思惟,思惟就是觀照:觀照;修就是起行:修行,[知足]就是[戒],你知足你就不會去造業,[離塵欲],所以,這個知足是非常重要的,再右邊[守道],心就能夠[定],定就産生有智慧,你要是守道就可以[止妄念],右下方,有一個[定共戒],有一個[生慧],什麼叫做定共戒?什麼叫做定生慧?定共戒就是當你少欲知足內心有了定,那就是等于持戒,我們說戒、定、慧,我們現在所講的叫做定共戒,所謂定共戒,再重複講一遍,因爲內心定力而産生自然能夠持這個戒律,我少欲、我知足,我當然不去造業,我不去造業,當然就是持戒,所以,定共戒就是因爲心裏有定力,所産生出來,自然就會持戒清淨,定生慧就是我們的定會産生一種智慧,智慧。
好!諸位先翻開第四段的經文,第四覺知,第四覺知是說懈怠墜落,有的人說這是(duo)落,不對,應該講(zhui)落,常行精進,我們要好好的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陰界獄就是五陰、十八界,我們慢慢來談,懈跟怠都是一樣的意思,這個懈也就是怠,這個怠也是懈的意思,怠也可以說是慢,做什麼事情疏忽、傲慢,怠就是不甩人家,不去從事自己的職責:懈怠,墜跟落,墜就是落,也是這個意思,但是,爲了一句、一句配合起來比較好聽,精進,精則不雜,就是我在修行,我不夾雜著任何世俗,進則不退,所以,我們說精進佛七,我這七天裏面就念佛,我不夾雜著參禅、持咒、念佛,就是念佛以外,不夾雜著像密宗的持咒等等這些觀想,這七天一心一意的誦《彌陀經》,唱贊佛偈,然後,念阿彌陀佛,精就是不雜,進就是不退,簡單講,精進佛七就是不雜,而且不退轉的,單純的提一句佛號一直念,叫做精進佛七,事跟理來講,念念勤修是事,但是,念念空寂是理,我起心動念,我在觀照,但是,每一個觀照都是空,簡單講,本性就是要這樣子,在本性上建立正確的知見,所謂的妙有,妙有顯現出來,妙有:真空妙有,我們所有的理念都是空的,但是,所有的念都是正的,所以,無念要建立在善的一面,無念建立在淨善,純真的本性,才能夠建立無念,無念是沒有世間的雜想,沒有世間的妄念,而不是沒有正念,沒有正念就是完了,就像鏡子不照,而自然照,鏡子爲什麼講不照,因爲它不是刻意的照,你拿什麼東西,它就自然顯現,它沒有刻意的照,可是,它卻具有這種能力,本性就是這樣子,無念,可是它卻有一切的能力,世間的一切,或是出世間的一切,自利利人的事業,沒有一件事情都不是由精進而來的,你說我今天,我要上臺演講,我本身來講,我過去沒有一段精進來閱讀藏經,我如何來教導我這些徒弟呢?一定要自己本身去精進,這個精進,從以前都有比喻,比如說,小水長流就是滴水能夠穿石,這個精進並不是說,我一下子一天聽到佛法,我就訂五千聲的往生咒,我一天就訂一萬聲的往生咒,有的人訂了這個功課,就完全錯誤,以前,有一個人聽到地藏王菩薩,就非常精進,半夜都起來拜拜到叁個月以後,就退了,同學們!這個精進修行,你只要穩住什麼?穩住早、晚二課,就不得了了,你只要穩住早、晚二課就不得了了,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有這樣子的計劃,我這個禮拜要做什麼,我應該怎麼用功,當下個禮拜,這個禮拜結束以後,你會發現漏洞百出,你會發現,你所要求自己的功課,會都彌補不過來,所以,人常常每天都在彌補自己的功課,因爲,我們實在沒有辦法,因此,出家爲什麼,一定比較精進,在僧團,你不起來不行,你在這裏,叁四點非起來不行,藉著大衆的力量,束縛、約束你精進,所以,修行要像滴水穿石,第一種比喻,第二個要像鑽木取火,火沒有跑出來,就必須要加緊用功,就是你還沒有消息的時候,你內心裏面本性還沒有消息,不能停,不能停,所以,古來都用兩種比喻來修行,細水長流、滴水穿石、鑽木取火,就是叫你要有恒心,不怕你急,怕你緩,功課訂太急沒有用,聽到佛法,噢!一天幾個鍾頭念佛,精進用功,那很好,我說:持續不久,持續不久,要慢慢來,慢工出細活,古來高僧大德就是這樣子。
我前幾天到佛光山,去講給五、六百個法師聽,就之前,叁月二十日,我就跟他們舉幾個例子,我舉幾個例子,你就知道,修行不是開玩笑的,第一個,不要動不動,就要練不倒單,練這個不倒單,像我們以前,有一個想練不倒單的,練不倒單坐在藤椅,第二天起來,竟然躺在床鋪上睡覺,罵人家,誰把我的鬧鍾按掉,竟然是他自己,睡醒了迷迷糊糊就按下去,鈴……按下去,第二天罵別人,你看,門還鎖著,還沒有任何人跑進來,鬧鍾就自然按下去,所以,要慢慢來,不倒單還沒有練成,要先練倒單,我現在就是在練倒單,還有,我有一個同參道友,他一開始就是練精進,精進 ,雙腿一盤起來,在冬天寒冬的時候,就是要練不倒單,不躺下去睡覺,很精進,結果,現在雙腿嚴重風濕,嚴重的風濕,才年輕人喔!叁十多歲了,他已經治療了幾年,治療了幾年,我這只手,尤其風濕症實在是沒有辦法,很難治療,所有的醫生,最怕的就是這種病,我這只手,以前在高中練跆拳道的時候傷到,傷到的時候,直到大叁的時候,開始有一點點酸,大叁,然後,我出家以後,以前住 在雷音寺,天氣很冷,風又強,後來,以前爲了表示自己持戒清淨,去睡地板,地板是很涼的,地板,結果去給中醫看,中醫師說,你這樣不行,將來你這只手會提不起來,竟然到雷音寺,那是民國,七十四年,七十五年,一直酸到現在,現在還在酸,現在左手邊還在酸,這個酸從膏肓的地方,一直痛到這個地方,那是沒有辦法,痛有辦法忍耐,那個酸實在沒有辦法,那種酸痛沒有辦法忍耐,痛有辦法忍耐,那個酸得心髒快停了,噢!那個酸實在沒有辦法,很痛苦!抽、抽痛,抽,現在還有,我常常這樣,很慈悲的講出我肺腑之言,同學們!不要糟蹋你的身體,失去健康的人,才知道健康的可貴,真的,不要糟蹋你的身體,不要胡搞亂來,不要注射安非他命,不要糟蹋你的身體,比如說你熬夜、你酗酒,或者是說,你的車子開一百叁十,發生車禍,很可惜,就是說,雖然我們知道這是臭皮囊,可是,身安而後道隆,精進修行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你的身體要照顧好,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課。
《佛遺教經》裏面講,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如果你們精進,世間沒有所謂的難,是故汝等當勤精進,當勤精進,譬如小水長流,則能穿石,水長流,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修一修又停,修一修又停,譬如說鑽火,未熱而息,鑽木取火,鑽木取火,還沒有熱就停了,雖欲得火,火難可得,雖然你想要得到這個火,火根本得不到,這叫做精進,《法華經》裏面講,我也阿難,這是釋迦牟尼佛這樣自己講,我跟阿難在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阿難常樂多聞,阿難喜歡聽聞佛法,只喜歡聽聞佛法,不修行,而釋迦牟尼佛說,我常勤精進,而我常勤精進,持咒、念佛、拜佛,拼命地修,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所以,我已經成就佛陀,而阿難護持我法,還在做我的弟子,你看看,所以說,是誰要做師父,很難講!誰要先成佛也很難講,在我們這裏面的人,在這裏面的在家居士,也許你們將來比我更早成佛,那麼,我請你們慈悲收我爲徒…
《佛說八大人覺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