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過,我看起來,好像沒有一個比我還利根,好像不會比我快,我這輩子已經准備好了,絕對不失誤,我這個是九牛不挽的願力,絕對生死要了, 一點都不含糊,一點都不含糊,我的心二十四小時裏面,都安住在佛號裏面,不管我做任何事情,包括上廁所,我的佛號不會斷掉,所以,今生今世如果你沒有一個了斷,我常常勸告我這些出家的徒弟,說:無始劫以來,生老病死,六道輪回,老夫子,老夫子就是指個人,我今天要跟你有個了斷,我要跟你生死沒完沒了的,今天一定要跟你講個清楚,無量億劫來,你既然聽到佛法,又是年輕人,再不做一個生死的了斷,那完蛋了!人家說:師父!您是完人,對!是完蛋的的男人,是完人,生、老、病、死,你這個多劫以來,你不趕快斬斷世俗的情欲,不趕快斬斷貪、瞠、癡,你要修行,我覺得很難,現在就要有心理准備了,我已經覺得這世間沒有所謂的快樂,無一,一無可求,唯苦無樂,我真的與世無爭,也無所求,雖然,我沒有辦法像祖師大德這樣子,不過,目前我有這種心境,朝著這個目標在走,不過,日子很好過,煩惱也少,有時候,師父有缺點,但是,也有優點,優點學一學,很好過日子,還有就是不要結惡緣,不要結惡緣,任何一個人怎麼樣對你,不要結惡緣,隨緣消舊業就好,所以,《楞嚴經》裏面講,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意思就是說雖然你多聞,聽了很多的佛法,如果,你不精進修行,跟沒有聽到佛法沒有什麼兩樣,爲什麼,說食終不能飽,所以,我希望你們那個念珠戴在身上,二十四個小時都在念佛,汝雖曆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就是說佛法,你們雖然能夠想到釋迦牟尼佛,諸佛所說的正法,也不如一日修止漏業,遠離世間憎、愛二苦,就是你不如一日好好的修,止,止就是停止,有漏業,要趕快停止,意思就是說要觀照無念,觀照無所住,觀照空,觀照緣起,觀照無常,當下進入空性,那就是無漏業,要好好的念佛,遠離世間的兩個,就是恨跟愛,恨、愛,恨愛是兩種仇敵,自古以來,人家對恨跟愛的形容有很多,愛恨交織會毀掉一個人,愛恨交織奪走一切的幸福,愛恨交織是世界上最貧窮的人,愛恨是修行之大敵,愛恨是所有煩惱當中之最,愛恨是我們煩惱賊,所以,自古以來對愛恨對立的觀念,都有很多、很多的形容詞,要看到愛跟恨,你隨時在這個…..尤其唱歌裏面的歌詞,歌詞特別多,所以,你唱歌隨時拿開來,打開來,就會聽到:恨你恨到死恨你恨到死,歌就:我恨你,我恨你,開口就是這句話,對不對?到處都是,所有的歌聲都是這樣子,我若沒有學佛,可能也是在唱這種歌,在國王西餐廳走唱,我若沒有出家,我的歌聲可能不錯,可能也去….一天賺五百元;唱歌,唱歌,所以,可能也是唱,布袋戲的主題曲,不然,我要做啥?我個子這麼小,鐵錘也拿不動,斧頭也拿不動,你說,我要做什麼呢?只是穿著,我這麼矮,只有穿著矮矮的西裝,打個領結,去唱歌,然後,靠那些跑船的太太來賞識我,因爲,我個子小,唱歌都是女人賞我,賞我,我端個盤子,我恨你,可愛的人…..,就丟進去了,五百,可憐!我吃這種飯,可憐!人很難講,對不對?這很難講,你要吃什麼飯你怎麼知道呢?是說我福報大,生生世世有修一點善根,來出家修行,不然,也是迷迷糊糊,對不對?像我以前很迷糊,中秋節出去,跟女朋友出去,也不曉得在轉什麼,就跑到新公園,轉了四、五個鍾頭,結果,想一想,無聊透頂,在那裏轉來轉去,轉來轉去,也沒做什麼事情,真倒楣,浪費我的生命,衆生也沒辦法,哪裏有什麼生命觀,哪裏有徹底的宇宙觀,沒有!除了一直追求以外,他哪裏懂得生命叫做什麼東西,沒有!只是浪費我的生命,對不對?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六集
再來,再來,六波羅蜜:六度萬行無邊的功德,都是以精進一法,《華嚴經》裏面講,就是我們用智慧專注一境的時候, 我們方便、善巧,把我們的心字住在聖道裏面,都可以破除一切的妄想,意思就是說,我們要破除、息妄,我們要息掉這些妄想,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智:智慧,智慧就通達兩個字,就是觀照,二十四個小時,觀照你的起心、你的動念,你就是一個真在修行的人,雖然你不在佛前拜佛,你不在佛前念佛,你也是一個入道之人,爲什麼?你善于觀照,善于觀照你的心,你想想看!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個動念你都不放過它,叫它放下,當然貪、瞠、癡一起來,就沒有作用,觀照這個功夫太重要了,觀照知足,觀照無常,觀照空,所以,明钲那天在開車,載師父去辦事情的時候,辦事情的時候,明钲就問:師父!我的心想安住,要安住在哪裏?我告訴他:安住 在哪裏都是妄想,他說:哇!那怎麼辦?我說:安住在無所住之處,才是真的安住。噢 ,噢……不知是否聽得懂,他只是喊:噢 ,噢 。不知是否聽得懂,噢!人家現在,明钲就問:我要觀照無常,還是要觀空?我說:你不要觀空,觀空會變成精神病,要觀無常。凡夫觀空可能很難,要觀無常就沒有得失,就沒有榮辱,就不會爲財、色、名、利,亂七八糟,觀無常,深入地觀無常,一切法不可得,凡夫要從這個地方,所以,我們明钲現在是真的有在用功的人,只差不剃度,不簡單!現在會問這種問題,表示他有在用功,所以,我告訴他:你不要觀空,要觀無常。久了,你就進入空性的世界,《十六觀經》應當專心系念一處,應當專心系念一處,我們的易經裏面談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都是告訴我們精進的重要,大迦葉,苦行頭陀,到老,他都不放,佛叫他休息,他也一樣這樣修行,脅尊者,八十歲才出家,人笑他老了,他發願:我不通達叁藏,我就日夜精進修行,八十歲呢!印光大師住普陀山,叁十年不下山,虛雲老和尚叁步一拜,弘一大師戒行,苦行卓越,廣欽老和尚六十所長坐不臥,不食人間煙火,人家這種精進我們有辦法嗎?我們沒有辦法。
再來,我們這些要破煩惱惡,哪些東西是我們最大的煩惱,我們在《十四講表》都有講過這些名相,現在來做個複習,煩惱離不開:一、貪:貪心,二、瞠:憤怒,第叁、癡:愚癡,第四、慢:我慢,我慢就是不甩人家,不懂得謙虛,第五、疑就是懷疑,第六、再來是不正見,沒有正知正見,這裏面的癡跟不正見,是最大的煩惱,這個癡就是沒有 智慧,不正見就是所走的路線全部錯誤,那根本不用談,不正見,外道就是不正見,是爲根本惑,是六大根本煩惱,六大根本煩惱,所以,我們常常講,五利使跟五鈍使,是我們煩惱的根本,五鈍使:貪、瞠、癡、慢、疑,五利使就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五種見惑還有五種思惑,那麼,這個使,我們說貪、瞠、癡、慢、疑,這五鈍使叫做思惑,這個思惑是屬于迷于世間事相而起的惑,對這個事相不了解,它是緣起性空,所以,我們會錯覺,因爲錯覺而追求,所以,我們造成了種種的習氣同,就是貪、瞠、癡、慢、疑,你要看到貪、瞠、癡、慢、疑,你隨時到酒店去看看,酒店,這個酒店一喝酒,爲了女人一定是大打出手,這個酒店只要出現一個美女,比較美的,現在,因爲環境不好,有的讀到高中、大學,長得很貌美,她就是去接客,陪客喝酒,她只要長得很好看,這都是老板在包,那些兄弟去喝酒,電影裏面都是這樣演,爲了一個女人,坐在那邊,然後,他要她坐在那邊,然後,時間還沒有到,爲了爭一個女人,就大打出手,甚至鬧出人命,你看看報紙,酒吧、酒廊,或者是這些花花綠綠的地方,貪、瞠、癡、慢、疑,沒有一個字不具足,貪更不用講,追求女色、美酒,瞠:動不動就殺人放火,不計一切,大家都:唉!你是老大嘛!逞老大。癡:愚癡才會做這種事情,慢的話,你看,世間的這些人,會到那個地方的人,哪一個會很……內心裏面的,是說歉虛、謙沖自牧,是一個溫文儒雅的學子,是一個文學家,真正的大文豪家、大哲學家,你說他會去那種地方喝酒嗎?他通達人生,疑的話,內心裏面動不動就不滿對方,這也是疑嘛!所以,這個貪、瞠、癡、慢、疑,我常常說:你在風花雪月的地方,最容易看到這五個字,都不可能缺少一個字,不缺,不可能缺少一個字,這五鈍使,爲什麼稱爲使?使就是以膠的衙,衙役你知道嗎?像包青天旁邊有兩個,對不對?王朝、馬漢,來!就站在旁邊,差使一樣的,像衙門派出侍衛看著你,看得死死的,不讓你自由,五鈍使,這個使就是限製你不自由,常常在你的身旁,使你不自由,這個叫做使,五利使就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身見就是執著自己的色身,邊見就是說執斷,斷見或是執常見,邪見就是認爲沒有因果,見取見就是認爲自己所看到的絕對是正確,一切的鬥爭都是因爲見取見來的,就我剛剛所講的我見,我見,見取見簡單講就是透過主觀的意識,永遠認同自己的看法,而不接受別人,叫做見取見,執所見爲最殊勝,戒禁取見就是持那種戒律,而不能得到解脫,認爲這是究竟的解脫,所以,戒禁取見就是外道的持戒,外道的持戒,叫做戒禁取見,持那種錯誤的戒律,而不能夠解脫,所以,見是以推度爲義,慧心所之作用,見是以推度,就是推測,推論正確叫做正見,顛倒推論叫做惡見,再講一遍,我們見是以推度爲義,比如說正見也是以推度,推,推測的推,推度就是,嗯大概是這樣對!所以,以智慧爲前導,那麼,如果這個慧跑到邪慧,就是外道的思想,叫做惡見,或者說撥無因晨果,慧如果推度正確,名叫做正知正見,所以,見以慧爲體,由智慧分開兩邊,一個是正見,一個是惡見,第四個就是稱法行,稱法行就是說如法按照本性的平等心去修行,所謂稱法行就是說按照法性本空,乘這個法身船去修行,名稱法行,這個就是如法、如實、空,如實相的一乘法的修行,叫做稱法行,這是達磨祖師教的第四個稱法…
《佛說八大人覺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