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八大人覺經▪P29

  ..續本文上一頁就是山林、水邊、古廟,[十八界]就是六塵、六根、六識,換句話說,我們的身、心就像一個牢[獄]關住我們,因此,無論是五陰或是十八界,諸位看右邊右下角,[五陰十八界]就像牢獄一樣的困住我們,層層的困住我們,所以,畫叁個方塊形重疊,意思就是說我們很難突破五陰身,很難突破十八界的束縛,很難!最右下角,就是我們修行碰到的逆境叫做[魔],障礙也叫做魔,我們會碰到哪一些?[五陰]魔,什麼叫做五陰魔?比如說我們的色法,這個色身痛苦就很多,煩惱就很多,再來,我們修行上會有很我鐵[煩惱]、障礙:煩惱魔,[天]魔,他爲了怕你超出叁界,減少他的魔子魔孫,所以,你在修行當中,他會來障礙你:天魔,[死]魔是無常魔,就是我們一定要接受無常的審判,所以,人家說,師父!您告訴我們,世間上唯一的真理,而使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得以受用無盡的真理,麻煩你用最簡單的來描述,我說:用無常,是永恒的真理,無常是永恒的真理,懂得無常的人就懂得一切,就知道一切不值得那麼執著,就知道一切不值得那麼有得失強烈的觀念,這個世間,你所愛好的完全是妄想你所追逐的是追逐你自己的福報,因國,你來這個人世間,你本來就帶一些福報來,你造的惡業,也是造你自己的惡業,因爲一切也是無常,所以,無常加上空的思想,那就是不昧因果,不昧因果,因爲,空的思想是超越因果,可是,又不能夠落入斷滅,又必需接受無常的因果定律,因爲,因果是無常法,有增有減就是無常,是不是?佛菩薩對于因果就超越,爲什麼?他不受因果的支配,他雖然受到因果的支配,可是,他能夠不爲所傷害,比如說,我們的果報,要受到很多百般的痛苦,這些苦,對佛來講如夢幻泡影,有受跟沒有受,沒有什麼兩樣,這在經典裏面講,《大智度論》裏面有描述佛的果報不昧因果,如風吹光,如刀割水,了無痕迹,如風吹這個光,光,風怎麼吹也沒有用,如刀割水,刀子割水平面也沒有什麼作用,一樣,還你那一刀,那一刀對佛來講沒有什麼作用,如風吹光,如刀割水,還是不昧因果,這就是今天的考試,這個地方沒講到,沒講到。

  我們再來就是要看第六了,第六,第六還沒講完,諸位翻開15頁,15頁,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這個意思是很容易了解,但是,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需要真的下功夫,忍辱這方面是佛所贊歎的,換句話說,我們懂得經典的教義跟教理,但是,如果不曉得怎樣在忍辱下一點功夫,那我們也是了不得力,因此,我們需要的是真實的功夫,忍辱是佛所贊歎的,因爲,在這個順、逆二境當中,你不憎惡人,就是不去恨這個壞人,但是我們平常也會碰到一些不只壞人這方面的逆境,所以,我們也必需在種種的忍耐、種種的角度,我們要好好的下番功夫,在佛教來講,對于人能忍辱的這個叫做生忍,衆生忍耐,就是要忍受這些衆生,行菩薩道的人對于忍辱,如果不了解,沒有辦法入道,忍心辱多福,十方叁世一切佛能夠入道,正因爲從忍辱下手,如果,不能忍辱的話,在《大智度論》裏面講,只有持戒而不能忍辱的話,永遠不能入道,那是表面的功夫,忍辱非持戒苦行所能及,不是修苦行、修持戒的人有辦法跟忍辱的人比較的,所以,忍之爲德,忍耐這種德行,不是持戒、苦行能夠比的,所以,沒有分別心是真正的忍辱,佛陀對于忍辱的贊歎,分好幾個角度,第一個是人家對他的恭敬、供養,種種的順境、贊歎要忍耐而不執著,就是不能生一念的歡喜心、執著心,唉!你看!人家贊歎我,我是多麼了不起,簡單講就是不以功德自居的人,就是最大的功德,我們一般人,你罵他幾句,也許他可以忍耐,但是,你贊歎他幾句,他可能受不了,太高興了,他忘記了,如癡如醉了,第一個恭敬供養要忍耐,第二個就是人家嗔、罵、打、害種種逆境,要忍耐不能嗔惱,這是對人的忍耐,就是生忍,整句來講叫做衆生忍,第二個叫做法忍,法忍的意思就是觀法而忍,什麼叫做觀法而忍?一切法不離心,一切法不離心,要不然就不離境,心跟境就是兩種法,心就是理,境就是事相,簡單講,對于理上的你要忍,對于事相上的你也必需忍。我們從心地上來講,我們要改的有四種煩惱一定要改,第一個嗔恨心一定要改,嗔怒心一定要改,第二個憂愁,憂愁的最主要原因是來自于一個沒有訓練的腦筋,他內在裏面布滿著無明,充滿著自己的自我意識,這個憂愁,大部分的人就是患得患失,得到的人很怕失去,失去的人很怕沒有得到,所以,這個憂愁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強烈的得失觀念,這個得失包括金錢、名利、女色、男女的感情,如果,他有悟到緣起性空的道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切法了不可得,畢竟涅槃,不生不滅的道理,這個憂愁就化作慈悲,他會把憂愁自己的心,會變成憂愁衆生,唉呀!你怎麼這麼可憐!就成憐憫衆生,憂愁也是一種力量,但是,這個力量可以轉換,透過空性就會轉換成慈悲,慈悲,所以,菩薩沒有什麼煩惱,就是因爲煩惱衆生不修行,這是菩薩最煩惱的,第叁個要改掉的習慣性就是悲哀,所謂悲觀主義,或是太自卑,太過自卑,比如說:跟人家挑大便就很自卑,悲哀觀意思就是看輕自己,比如說,殘障,然後就對自己自暴自棄,或者是說自己有某些缺陷就覺得人生的悲哀,學曆不夠,或者是種種的缺陷,家庭沒有什麼背景,每天抽煙、酗酒、打麻將,要不然就吸食安非他命,內心裏面充滿著灰色的思想,悲哀,所以,人應該很樂觀進取,樂觀進取,我們常常覺得我們能聽到佛法是世界上很幸運的人,這個悲哀觀就會化解掉。第四個需要除掉的就是郁悶,郁悶:就是憂郁的郁,能前有一首歌叫blue river,藍色的多瑙河,blue river,意思就是說我們人內在裏面不要充滿著煩悶,納悶的時候,我們衆生大部分的人都是不覺悟的人,他煩悶的時間走過于快樂的時候:太長,快樂的時間,追求到最後,他也會煩悶,因爲,他沒有主題,沒有主要的目標,人活著沒有目標,就是一直拼命在追求,你不相位,你好好的觀察一個人,當他坐的時候,他會覺得很空虛,他會很無聊,他既不覺悟人生,也不曉得人生的方向在哪裏,然後,他就要想盡辦法,坐著,嗯!喔!到日月潭走一走,不然,到泰國走一走,嗯!開個party也不錯,他總不會說:我來念念佛解煩惱,然後他就:嗯去打開XO喝一杯,要不然,我去燙頭發,今天燙這個頭發,反正現在閑著沒事,你注意看看衆生,他閑著沒事,他一定要找事情來做,他找事情來做,做完了就煩惱,高僧大德不一樣,你叫他坐,他坐在那裏就不動,心不動,因爲他不曉得要追求什麼,善體無生的人,他不會煩悶,善于體會無生,一切法不可得,你追求什麼東西,你所能掌握的東西,那也就是生命的真理,我愛真理,這是我唯一繼續活下去的理由,否則,你活著爲什麼,你爲什麼要活,我問你,你活著爲誰,你忙什麼,迷迷糊糊,不曉得,不曉得,如果,這個真理,你的內在沒有擁有真理,你說你活什麼,開開party/吃吃烤蕃薯、烤肉,就像我以前一樣,迷迷糊糊的念初中、高中,人家就很恭維,好學校,然後,去烤肉,就去啊支,去走一走、走一走,然後,回來戴一個隨身聽,放錄音機,唱歌唱整天,回來,累得半死,也不曉得得到什麼,吃了兩片肉,結果,胃腸不適合腹瀉,然後,跟女孩子談了老半天,她也不給你碰一下,對不對?你還不敢,也不曉得在搞什麼東西,整天,走一走、走一走,無聊,現在想起來無聊派,真的是…,你不曉得在追求什麼東西,想起來真的很可憐,很可憐!以前,迷迷糊糊,噢!現在知道了,所以,我愛真理,真理是我唯五繼續活下去的理由,這是我們真正得到生命的東西,沒有擁有正理,我們的靈魂顯得更蒼白,更蒼白,沒有色彩的靈魂就是蒼白,有真理,生命多麼美好,對不對?所以,我們煩悶,那是因爲我們不懂得真理,不體悟到無生的真理,如果,你體悟到涅槃的真理,那是樂、清涼、安詳,一切的喧嘩吵雜,與我們了不得力,了不相幹,你吵,吵你的,你造業,造業你的,是不是?所以,那個時候你就發現聖人的心態,噢!原來就是這種東西,他不是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而是找一顆安甯的心境,找一顆安甯的心境,找一顆安甯的心,就是我們今天目標所追求的真理,追求的真理,法忍就是對心境上的煩惱要忍。

  那麼,對外境上的忍,忍耐哪幾種?第一個寒、熱,寒冷跟熱,我們要忍耐,當我們沒有冷氣吹的時候,我們就覺得以前人家有電風扇就不錯了,當我們有一支電風扇,我們還不知足的時候,我們就告訴自己:古人哪裏有電風扇,現在一個最爛的人,都比前的皇帝好,真的,以前的皇帝聽過電話嗎?他從山海關到玉門關,或者到什麼關,那要多久的時間,那個馬,所以,要用驿馬車,一站、一站叁十公裏這樣跑,這個信件跑叁十公裏,傳給第二個,傳給第叁個,現在到美國、到日本,00281….,一打就到日本,若像以前的馬,不就跑死,以前的皇帝比不上現在一個最平凡的人,比不上的,對不對?以前皇帝的旁邊還用幾個宮女,芭蕉扇,扇著、扇著,現在電風扇一開,噗….,以前的皇帝怎麼會想到有這麼好的電風扇,對不對?以前的皇帝跟現在怎麼比?晚上的電燈,電燈還得點老半天,還要人持火炬,整個皇宮才看得到,以前,哪裏有電燈,現在不用,咚!你叫叁歲小孩子,他也會開,所以,我們如果對現在的狀況不知足,就想到古人有多苦,古人有多苦,我們的苦怎麼能夠跟古人比,你看!還當皇帝,皇帝那件龍袍,哇!以前又沒有冷氣,你說,那件龍袍怎麼穿,每天五點多上朝,有事禀報,沒事退朝,皇上熱死了,出來就趕快扇,所以說,以前的皇帝不如現在一個人,我們家裏,大家都安冷氣,安冷氣…

《佛說八大人覺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