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間爲什麼會苦?因爲無常,這個色身今天強壯,明天就一病不起,一年很好,兩年就一病不起了,兩年、十年,再加20年最多,無常故苦,今天樂,樂一樂,是不是?將來就苦了,生了一個兒子,生了叁個女兒,很苦!生了一個兒子,快樂得不得了,哇!我要替他敲鑼鼓宣天,舉辦滿月儀式,周年、慶祝,大大的宰殺這些衆生,宰殺這些畜生,畜生,宰殺這些畜生,然後慶周年,造了無量無邊的惡,結果,這個孩子到了20歲以後,殺人、放火、擄人勒贖,把他爸爸、媽媽氣死了,你看!20年前一個小小的孩子,結果中間的時間缺少教養,缺乏家庭的教育,有的孩子真的沒有辦法,在《楞嚴經》裏面講,說:虎狼,前世是那個虎狼來的,老虎的虎,生性惡劣凶猛,沒有辦法教化,殘忍,殘忍習慣了,那個狼吃東西是撕殺的,撕了,那個狼,以前,我們看過一支影片,一只猴子在樹上跳、跳、...,不小心掉下來,掉到底下,那個狼一沖過來,狼,你知道嗎?一沖過來,十幾只一咬,噢,整個猴子,撕得全部都是碎片,不到一分鍾的時間,撕得整個...,什麼都沒有,所以,《楞嚴經》講,虎狼那種殘忍凶暴的人,來到這個世間不受教化,沒有辦法!今天的地痞流氓,持槍械的甲級流氓,動不動就是要你死,大部分這個都是虎狼來的,沒有辦法教化的,你講他,他不聽的,要是佛道來的衆生,那很簡單!他只要聽師傅的一卷錄音帶,他就會痛哭流涕,感動,就會寫信來感念恩師,佛道來的,你只要給他聽一卷錄音帶,講兩句話,他馬上就會信佛,虎狼殺生,本性很惡劣來的,你怎麼教都沒有辦法,沒有辦法的,所以,做一個法師,首先要保持如如不動,不是講法給衆生聽,是看衆生有什麼需要,你再回答他,不需要講的,你就保持沈默,我今天就是這樣子,有很多人單獨來的,單獨來的,傻呵呵的,他沒有見過師父,來了、來了,請師父開示,我說:從哪裏講起?對不對?叁藏十二部經典,你告訴我從哪裏講起,你講嘛!你要叫我開示什麼?所以說,無常故苦,世間無常,苦故無我,因爲苦就是無我,因爲,本性有永恒的我的話,那當然就是永遠的快樂,苦故無我,無我,我所空,我所空,我跟我所,受想行識亦複如是,所以,也是一樣,受想行識也是苦、空、無常、無我,所以,中論裏面講,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爲假名,亦名中道義,這是中論講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因緣所生的一切法,我說即是空,我任何的語言、名字,統統是空性的,一切的山河大地,我只要講出來的一切,統統是空性的,因爲因緣法,這個事相,所以,我必須安插這個名詞,因此,我說即是空,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爲假名,也是假的名字,亦名中道義,《起信論》裏面講,諸法因緣和合則生,因緣分散則滅,因緣和合則生,因緣分散則滅,我再度地勸告諸位!不要情執,不要束縛在男女的兒女私情,不要束縛在你的母子之情,不要束縛在這個世間的宇宙,此世間無一法可樂,無一法值得我們執著,諸法因緣生,唯識之所現,如夢幻泡影,當體即是空,這個叫做體空觀,諸法因緣生,唯識所現:唯心所造,世間如夢幻泡影,當體就是空,亦名體空觀,所以,因緣法雖然性空,但是,分成染淨跟善惡,我們衆生應該隨淨的因緣、善的因緣,離開染和惡,染的因緣、惡的因緣,這是入門首要的功夫,再講一遍,緣起雖然無自性,緣起雖然性空,但是,有染緣跟淨緣,有善緣跟惡緣,衆生應該隨著淨緣、善的因緣,不應該隨染的或是惡的因緣,簡單講!我們一生一世要在道場好好的用功,不應當離開這個道場,不應該。
再來,我們看這一張,[天臺叁觀],《八大人覺經》雖然很短,可是要講的資料卻是很多,卻是很多,天臺的叁觀,就是教你平常如何來修行,最上面[叁谛],谛就是真理,[(一境叁谛)]叁種真理,[真谛],真谛是講[因緣性空故],所謂真谛就是不假,永恒,除了空性可以永恒不假以外,其他沒有辦法,所以說[中論偈]裏面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俗谛亦爲是假名],[因緣所生故]是假名,[中谛亦是中道義],也是中道義,中道義就是[因緣性空],性空能産生所有幻化的東西,[所生]都是性空,性空就是不離緣起,所以,中谛左邊有一個框框叫做[性德],本性就有具足這個性德,[本覺理],本覺理就是我們內在裏面的自性,本來就有覺悟的智慧,就是本覺理,性德就是不從外得,不是修來的,本來具足的叫做性德,性德本覺理,本來就有無生的道理,[破惑],[破見思惑了分段生死],真谛是修因緣:性[空觀],修因緣性空就可以破除我執,四大、五陰,就可以破除我執,破惑:破見惑、破思惑,就可以了分段的生死,[破塵沙惑],所謂塵沙就是菩薩還有微細的無明叫做塵沙,塵沙如同微塵那麼微細的惑,這是菩薩所斷的,[了變易生死],最後是成佛,等覺菩薩所斷的,就是[破無明惑],這裏的無明是指根本無明,[了變易生死],最後,所以,變易生死分二個階段,破塵沙惑是了變易生死的粗糙階位,破無明惑是了變易生死的最後階位,不一樣,破這個惑,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又另外有一種名詞,叫做見思無明、塵沙無明、根本無明,惑就是無明的另外一個名詞,所以,這裏也可以說,破見思無明、破塵沙無明、破根本無明,[智德]左邊一個[修德],我們因爲修行而得到的智慧,修行産生的叫做修德,顯現出來的叫做智德,叫做[始覺智],始覺智就是開始有了覺悟,一直觀照下去,本有的本性的道理,本來就自然存在,因爲,我們無始無明以來,從來不去覺悟,現在起觀、起智慧觀照本覺的理,所以,始覺智:觀照本覺的理。
再來,[叁觀(一心叁觀)],所謂的[空觀],所謂的空觀就是真谛,修空觀,你所到之處,就會安詳自在,在空觀的旁邊寫幾個字,直接觀照的字,把筆拿起來,在空觀的旁邊寫個:一切法了不可得,一切法了不可得就是不值得你這樣痛苦、傷心、感覺委屈,世間本來就是空的,沒有什麼好計較,叫做空觀,一切法了不可得,修行要在這一句好好的下功夫,一切法了不可得,你爲什麼會痛苦?因爲你一切法有法可得,你就苦了。[假觀],假觀就是不壞假名,雖然一切法緣起性空,但是,你不可以破壞這個事相,所以,在假觀的旁邊寫個:事,在空觀的旁邊寫一個:理。[中觀]的旁邊寫個:理、事圓融,不偏空也不偏假,當下就是中觀,中觀的意思就是每一天、每一日,都跟一般衆生生活得那麼樣的貼切、柔和,但是,秒秒都生活在空觀裏面,簡單講,進入一切的法,不染一切法,簡單講就是百花從裏過,片葉不沾身,就是中觀,百花從裏過,進入花園裏面走來走去,百花從裏過就表示世俗,五花八門的世俗,百花從裏過,片葉不沾身,心清淨如蓮花。其實稍微有點智慧的人,都有這種功夫,那只是那些愚癡的人,沒有辦法有這種功夫,除了不想解脫的人,還死在這個欲望裏面,那就沒有話講,其實釋迦牟尼佛早就教導我們,講得已經很清楚了,你再不修那誰有辦法?我們很多人都只會聽聽佛法,可是,不肯下功夫,那就沒有辦法!再來,[喻]就是比喻,空觀[觀鏡中像全無實體],爲什麼?唯心所造,唯心所造,是不是?觀鏡中像全無實體,就像影像,假觀呢?[觀鏡中像有]雖然是有[而不實],中觀呢?[觀鏡之像與玻璃,二而不二],雖然兩個,但是卻融合在一起,簡單講!空觀裏面有假觀,假觀裏面有空觀,那就是中,其實沒有中觀,所謂中觀就是不偏空也不偏假,名叫做中觀。
[叁止]:叁觀,我們看底下[叁觀即叁止,叁止即叁觀,體真止],這個止就是止住妄想的攀緣,這個止就是停止妄想,如何能夠停止妄想?第一個體真止,本體當下就是空性的真理,沒有所謂的妄想,你應該要安住在清淨的空觀裏面,停止一切妄想:體真止,以前,我在修行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妄想怎麼能夠停止,就想盡辦法一直要把它停止妄想,也打坐、數息觀,或者是說數一、數二,晚上數羊,沒有用,沒有用,後來才發現:唉!這個修法不對!哪裏是用一、二、叁、四,或者是數息觀,以念止念一樣是妄想,錯了,我那時侯,一直到我叁十叁歲的時候,看到《六祖壇經》的時候,哇!才知道自己修錯了,修了很長的時間,一直了不得力,一直不知道因緣性空的道理是什麼東西,現在才知道:放下就是,連想都不要想它,放下就是,就那麼簡單,唉呀!繞了老半天,原來就是這個東西,可是你不繞,你也不曉得那是什麼東西,我們人還是要花一點冤枉路線,你才知道悟道是什麼東西,現在我講的是我的東西,我的徒弟也體會不出來,我的徒弟也會,一樣:放下就是,可是,他搞不清楚那個,他也可以像師父這樣拍一拍,可以,他拍什麼,他不知道,我這個拍有功夫的,放下就是,同樣講這四個字,可是感受就完全不一樣,Feeling is all different,感受完全different,完全不一樣,所以,體真止,就是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體真止,放下就是,歇即是菩提,簡單講就是不要落入相對的觀念不管善的、惡的、是的、非的,你統統連聽都不要聽,你連執著、連動一個念頭,統統不要,就是這樣子,如果有人來告訴我:師父!那個法師多了不起!好!好!好好的親近。如果有人來告訴我,那個法師怎樣又怎麼樣,好!好!不行的話就遠離,不要批評叁寶,批評叁寶,下輩子你會像千心魔那樣,講話口齒不清,體真止,方便隨緣止,慘了!講到後來,沒有一句聽得懂,沒有一句聽得懂,體真止,體真止就是當體就是空,永恒叫做真,[方便隨緣止],所謂方便,所謂方便隨緣,這個方便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不假任何的修行,這個方便就是藉著時間跟空間,做最恰當的觀照,當下隨緣而停止妄想,叫做方便隨緣止,什麼叫…
《佛說八大人覺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