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八大人覺經▪P14

  ..續本文上一頁做方便隨緣止?比如說,我家發生火災,假設火災,人沒有燒死,唉呀!發生火災,本來是損失很大,心想:很糟糕!是不是?一般人是這樣,哭泣、痛苦,如果是大修行人,啊!燒掉了,燒掉了,就沒有辦法,緣生緣滅嘛!燒掉了,沒關系!一切法本來就是空,我還有講堂可住,沒差別!向師父借住一下,來清廁所、掃地,求師父同情一下,沒關系!你住隔壁,以後發生火災的都來這是舉個例子,內心裏面你就不要有挂礙,或碰到什麼不幸的,比如說,死了兒子,死了女兒,我們就這樣觀想:他不跟著我們吃、穿,我有什麼辦法,對不對?不是我不把他養大,他不跟著我吃、穿,我有什麼辦法,對不對?他不跟著我吃、穿,死了就沒有辦法,誰也沒有辦, 法,死了就死了,是不是?爲他念念佛、撒金光明沙、蓋往生被,你就不要傷心過度,這個方便隨緣止就是你什麼時間、什麼空間、什麼立場,就是用你的立場,用最大的智慧觀照,讓他解脫,停止一切的妄想,停止一切不滿、抗議、批判、憤怒、嫉妒,就方便隨緣止,這個厲害!哇!這不簡單![息二邊分別止],如果你偏于體真止也不對,偏于方便隨緣止也不對,息二邊,息空跟有的爭執,息二邊分別隨緣止,解[釋],[諸法緣生,因緣性空當體即真止息攀緣妄想],停止那些攀緣妄想,所以,我們隨緣,但是,不要攀緣,你有錢是你的,沒有錢,我們就安分守己、安貧樂道,[知空非空,隨緣應病與藥],知道一切法空,但是,非空,爲什麼?你還要繼續活下去,知空就是用安詳的心態,非空:過活你每一分、每一秒,非空,你要過日子啊!這個日子總是要過的,知空就是用最安詳的心態,悟道就安詳了,非空,過活你的每一分、每一秒,知空非空,隨緣應病與藥,隨這個因緣應病下藥,[化益衆生],化導衆生。[心能安住于緣生諸法如幻之理而不動]。這個地方要好好的下一番功夫,所以,如果你要心境到最高的境界,怎樣過日子?很簡單!如如不動,不生分別,如如不動,不生分別,[第一止偏真],偏于真空,[第二止偏俗。今息真俗之二邊,而止于中谛,是對于中觀之止也]。爲什麼要講這個表?因爲這個非常重要,不講這個表的話,諸位對苦:真、俗二谛,中谛會弄不清楚,好!諸位!現在翻開19頁,19頁,19頁的中間,別明就是等于正宗分,求破二惑就是見惑跟思惑,齊修六度:同時修六度萬行,[身爲見惑之首,虛僞無主],那些虛僞無主?[世間],配合著左邊看,世間是[無常],[國土]的左邊[危脆],[身]的左邊生死,無常也是苦,危脆也是苦,生死也是苦,身體是[四大幻形],[五陰]是[妄心],五陰就[起惑],妄心就起惑,幻形,幻化的肉體就[造業],造業就[苦空無我],四大苦空,五陰無我,就是這個意思,這個表就這樣子講完了。

  好!諸位!現在翻開15頁,15頁,15頁說第二覺知,多欲爲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爲身心自在,這一段是講少欲,能夠得定,而且能夠斷掉生死,就是要知足,多欲爲苦生死疲勞,佛經裏面講貪欲,貪,我們這個貪字是叁毒之首,這個貪字足足于牽著世間人過著不幸的日子,我們很多的不幸,都因爲我們的貪心,其實沒有必要過這種痛苦的日子,就是一個貪,一個貪字,這個錢本來就不是我們的,我們就拼命要把它貪回來,那個是人家的老婆,長得很漂亮那是人家的老婆,跟你也沒有關系,你就把她貪下來,苦難就多了,貪就是不應該得的你得到,那不是樂,那叫做苦,不該得的,我們下定決心動一個念頭都不要,所以,貪欲爲叁毒之首,貪欲爲叁毒之首,是衆苦的根本,修禅定的障礙,那麼少欲呢?是修出世法之開始,解脫生死的根本,就是要少欲,少欲:禅定的根本,《佛遺教經》裏面講,汝等比丘,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意思就是說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貪欲嘛!錢多要更多,再多,苦惱也多,苦惱也多,是不是?少欲之人,無求無欲,人到無求品自高,是不是?所以說無求就無欲,則無此患。直爾少欲,直爾就是當下少欲,尚宜修習,何況少欲能生諸功德!我告訴諸位!沒有一尊聖賢、沒有一尊佛菩薩,不是少欲的,從少欲下手的,沒有一個諸佛菩薩是貪染五欲六塵而可以成佛,那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說,多欲就違背聖道,少欲才是接近聖道,很簡單嘛!你是要享受往後千千萬億劫的法身慧命重要,還是要貪現在幾年的功夫,我問大家,你是要追求法身慧命無量萬億劫極樂世界的功德,那種境界,或者是你要追求現在這個刹那之間變化的,無常、苦、空、無我,這個世間的欲望呢? 那隨你們個人了,如果,你想要繼續生、老、病、死,那你就多欲吧!是不是?如果,你想要斬斷生、老、病、死,直下當爾就是了生脫死,那就少欲,唯有這一條路而已,叁餐夠吃就可以了,平安就是福,太快樂了!學佛的人真是樂不可支,真的,我叢懂得佛法以來的時候,我一直拍案叫絕,唉呀!這個世間竟然有這樣偉大的人,佛陀實在太了不起,所以,我內心裏面感念釋迦牟尼佛老夫子,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實在是了不起,我今天要是沒有釋迦老子,我可能去自殺了,不曉得死幾次了,真的,這個世間實在是…,因爲,你沒有碰到佛法,你就不曉得目標是什麼,你也不曉得生、老、病、死是什麼,你也不曉得六道輪回是什麼,你也不曉得因果的觀念是什麼,你一天到晚就是說人家對不起我,我要拼,要拼才會贏,要拼才會贏,就一直拼、一直拼,如果我今天我沒有學佛的話,可能是做一些企業,對不對?我拼命一直賺,賺到後來,兩腿一蹬,沒有了,沒有了,一堆骨頭,頂多叫幾個道士來锵、锵…而已,真的是…,所以,我是很感恩我們這個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給我真正的生命,我這一條路,從出家到現在,從來沒有後悔過,我真正的,已經找到真正的生命這條路,我一直到死不會改變,絕沒有後悔,就是這個佛法,所以,當你深入藏經的時候,你每天都是過那種法喜的日子,那種樂不是世間看電影的樂,不是爬山涉水的樂,不是出國旅遊的樂,那種樂那實在是安詳、快樂,充滿了智慧、歡喜,你不覺得我現在比較美了,紅光滿面,氣色很好,是不是?內心沒有煩惱,我常常告訴自己:我不曉得要煩惱什麼,太快樂了,是不是?佛法是世界上一等一的,沒有一個宗教可以跟佛法相提並論、相媲美,任何宗教不敢望佛法其項背,不敢望其項背,沒有辦法比較,根本就是差太多了,少欲之人,則無谄曲以求人意,少欲的人,不需要向人家奉承、拍馬屁,亦複不爲諸根所牽。就是六根所牽,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余,常無不足。有少欲者,則有涅槃,是名少欲,這句應該把它寫下來,有少欲的人,則有涅槃,意思就是說多欲的人,那就沒有涅槃可言,就沒有涅槃可言,是名少欲,所以,生死疲勞從貪欲起。

  底下,教大家一首不知足的歌,不知足的歌,這不是唱歌,我念一遍你們慢慢體會,終日忙忙只爲饑,才得飽來便思衣,每天忙一忙,忙來忙去,不曉得忙什麼東西,忙什麼?只爲饑,饑渴的饑,饑餓就是喂肚子,終日忙忙只爲饑,不是雞,後花園養的雞,不是,饑餓的饑,才得飽來便思衣,才得,剛剛得到的飯吃得飽,便思衣,就會想到要買更多漂亮的衣服,是不是?像有的人鼻子比較塌,就想要跑去隆鼻,現在聽到佛法了,萬一鼻梁隆歪了怎麼辦?沒辦法!只怪你前世沒有修善根,我就長得這麼好看,爲什麼你的鼻梁長這麼小,要修福、修慧、修莊嚴相,才得飽來便思衣,第叁句就衣、食兩般具豐足,房中又少美貌妻,那就不知足,衣服也有了,吃的也有了,衣、食兩般兩個統統有了,具豐足,統統夠了,房中又少美貌妻,唉呀!衣服也有了,吃的也有,就是少一個漂亮的老婆,房中又少美貌妻,娶下嬌妻並美妾,出入無轎少馬騎,娶下嬌妻又有納妾,是不是?出入無轎,出入沒有轎車,轎,以前扛的轎少馬騎,現在是開賓士,賓士,現在開賓士,殘廢(近賓士諧音),殘廢就是不能走,開賓士,出入無轎少馬騎,不行,驢馬成群轎已備,驢子也有了,馬也有了,驢馬成群,轎已備,這個轎已經有了,田地不廣用不支,田地不夠大,開支太大了,用不支:不夠支出,買得良田千萬頃,又無官職被人欺,又沒有當官,有良田、嬌妻、美妾,有馬,又無官職被人欺,沒有做官,人家欺負我們,做個官,七品五品還嫌少,四品叁品仍嫌低,古時候的人作詩很好,七品五品還嫌少,七品官、五品官還嫌少,四品叁品仍嫌低,不夠力,一品當朝爲宰相,又羨稱王作帝時,哇!當一品官,一品就是宰相,又羨,羨慕的羨,又羨稱王作帝時,出去被人奉承服侍得妥妥帖帖,一雙腳伸出去,四、五個在洗腳,哇!這種日子多好!一雙腳伸出去,兩只腳剛好十多個在洗,心滿意足爲天子,更望萬世無死期,心滿意足爲天子,我做了天子,怎麼樣?更望萬世無死期,希望萬萬世世,代代世世都不死,種種妄想無止息,一棺長蓋抱恨歸,一棺:一口棺木,長蓋:蓋下去,抱恨歸抱著什麼歸?沒有抱金銀財寶歸,沒有抱著美女、嬌妻,都沒有,抱什麼?抱恨,抱這個恨歸,恨,所以說,我們不要不知足,假設你們要這首歌的話,也很好,這裏有,這裏有資料拷貝起來,給你們也可以念,回去給你爸爸聽聽看,他馬上就很知足了,馬上就很知足了,就不會打妄想了,聽了古來高僧大德的開示,我們就要所說如所行,所以,我們要好好的切身地,要好好的去悟到人家的道理,好好的去履行他們的覺悟,至少日子好過一點,再來,孟子他也有講到少欲無爲,孟子曰:養心莫善于寡欲,其爲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其爲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在解釋一遍,孟子曰:養心莫善于寡欲,就是你要養心,就是你怎樣能夠使你的心解脫,養天地之正氣,這個心莫善于寡欲,就是你減少一…

《佛說八大人覺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