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八大人觉经▪P14

  ..续本文上一页做方便随缘止?比如说,我家发生火灾,假设火灾,人没有烧死,唉呀!发生火灾,本来是损失很大,心想:很糟糕!是不是?一般人是这样,哭泣、痛苦,如果是大修行人,啊!烧掉了,烧掉了,就没有办法,缘生缘灭嘛!烧掉了,没关系!一切法本来就是空,我还有讲堂可住,没差别!向师父借住一下,来清厕所、扫地,求师父同情一下,没关系!你住隔壁,以后发生火灾的都来这是举个例子,内心里面你就不要有挂碍,或碰到什么不幸的,比如说,死了儿子,死了女儿,我们就这样观想:他不跟着我们吃、穿,我有什么办法,对不对?不是我不把他养大,他不跟着我吃、穿,我有什么办法,对不对?他不跟着我吃、穿,死了就没有办法,谁也没有办, 法,死了就死了,是不是?为他念念佛、撒金光明沙、盖往生被,你就不要伤心过度,这个方便随缘止就是你什么时间、什么空间、什么立场,就是用你的立场,用最大的智慧观照,让他解脱,停止一切的妄想,停止一切不满、抗议、批判、愤怒、嫉妒,就方便随缘止,这个厉害!哇!这不简单![息二边分别止],如果你偏于体真止也不对,偏于方便随缘止也不对,息二边,息空跟有的争执,息二边分别随缘止,解[释],[诸法缘生,因缘性空当体即真止息攀缘妄想],停止那些攀缘妄想,所以,我们随缘,但是,不要攀缘,你有钱是你的,没有钱,我们就安分守己、安贫乐道,[知空非空,随缘应病与药],知道一切法空,但是,非空,为什么?你还要继续活下去,知空就是用安详的心态,非空:过活你每一分、每一秒,非空,你要过日子啊!这个日子总是要过的,知空就是用最安详的心态,悟道就安详了,非空,过活你的每一分、每一秒,知空非空,随缘应病与药,随这个因缘应病下药,[化益众生],化导众生。[心能安住于缘生诸法如幻之理而不动]。这个地方要好好的下一番功夫,所以,如果你要心境到最高的境界,怎样过日子?很简单!如如不动,不生分别,如如不动,不生分别,[第一止偏真],偏于真空,[第二止偏俗。今息真俗之二边,而止于中谛,是对于中观之止也]。为什么要讲这个表?因为这个非常重要,不讲这个表的话,诸位对苦:真、俗二谛,中谛会弄不清楚,好!诸位!现在翻开19页,19页,19页的中间,别明就是等于正宗分,求破二惑就是见惑跟思惑,齐修六度:同时修六度万行,[身为见惑之首,虚伪无主],那些虚伪无主?[世间],配合着左边看,世间是[无常],[国土]的左边[危脆],[身]的左边生死,无常也是苦,危脆也是苦,生死也是苦,身体是[四大幻形],[五阴]是[妄心],五阴就[起惑],妄心就起惑,幻形,幻化的肉体就[造业],造业就[苦空无我],四大苦空,五阴无我,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表就这样子讲完了。

  好!诸位!现在翻开15页,15页,15页说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一段是讲少欲,能够得定,而且能够断掉生死,就是要知足,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佛经里面讲贪欲,贪,我们这个贪字是三毒之首,这个贪字足足于牵着世间人过着不幸的日子,我们很多的不幸,都因为我们的贪心,其实没有必要过这种痛苦的日子,就是一个贪,一个贪字,这个钱本来就不是我们的,我们就拼命要把它贪回来,那个是人家的老婆,长得很漂亮那是人家的老婆,跟你也没有关系,你就把她贪下来,苦难就多了,贪就是不应该得的你得到,那不是乐,那叫做苦,不该得的,我们下定决心动一个念头都不要,所以,贪欲为三毒之首,贪欲为三毒之首,是众苦的根本,修禅定的障碍,那么少欲呢?是修出世法之开始,解脱生死的根本,就是要少欲,少欲:禅定的根本,《佛遗教经》里面讲,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意思就是说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贪欲嘛!钱多要更多,再多,苦恼也多,苦恼也多,是不是?少欲之人,无求无欲,人到无求品自高,是不是?所以说无求就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直尔就是当下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我告诉诸位!没有一尊圣贤、没有一尊佛菩萨,不是少欲的,从少欲下手的,没有一个诸佛菩萨是贪染五欲六尘而可以成佛,那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说,多欲就违背圣道,少欲才是接近圣道,很简单嘛!你是要享受往后千千万亿劫的法身慧命重要,还是要贪现在几年的功夫,我问大家,你是要追求法身慧命无量万亿劫极乐世界的功德,那种境界,或者是你要追求现在这个刹那之间变化的,无常、苦、空、无我,这个世间的欲望呢? 那随你们个人了,如果,你想要继续生、老、病、死,那你就多欲吧!是不是?如果,你想要斩断生、老、病、死,直下当尔就是了生脱死,那就少欲,唯有这一条路而已,三餐够吃就可以了,平安就是福,太快乐了!学佛的人真是乐不可支,真的,我丛懂得佛法以来的时候,我一直拍案叫绝,唉呀!这个世间竟然有这样伟大的人,佛陀实在太了不起,所以,我内心里面感念释迦牟尼佛老夫子,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实在是了不起,我今天要是没有释迦老子,我可能去自杀了,不晓得死几次了,真的,这个世间实在是…,因为,你没有碰到佛法,你就不晓得目标是什么,你也不晓得生、老、病、死是什么,你也不晓得六道轮回是什么,你也不晓得因果的观念是什么,你一天到晚就是说人家对不起我,我要拼,要拼才会赢,要拼才会赢,就一直拼、一直拼,如果我今天我没有学佛的话,可能是做一些企业,对不对?我拼命一直赚,赚到后来,两腿一蹬,没有了,没有了,一堆骨头,顶多叫几个道士来锵、锵…而已,真的是…,所以,我是很感恩我们这个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给我真正的生命,我这一条路,从出家到现在,从来没有后悔过,我真正的,已经找到真正的生命这条路,我一直到死不会改变,绝没有后悔,就是这个佛法,所以,当你深入藏经的时候,你每天都是过那种法喜的日子,那种乐不是世间看电影的乐,不是爬山涉水的乐,不是出国旅游的乐,那种乐那实在是安详、快乐,充满了智慧、欢喜,你不觉得我现在比较美了,红光满面,气色很好,是不是?内心没有烦恼,我常常告诉自己:我不晓得要烦恼什么,太快乐了,是不是?佛法是世界上一等一的,没有一个宗教可以跟佛法相提并论、相媲美,任何宗教不敢望佛法其项背,不敢望其项背,没有办法比较,根本就是差太多了,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少欲的人,不需要向人家奉承、拍马屁,亦复不为诸根所牵。就是六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这句应该把它写下来,有少欲的人,则有涅槃,意思就是说多欲的人,那就没有涅槃可言,就没有涅槃可言,是名少欲,所以,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底下,教大家一首不知足的歌,不知足的歌,这不是唱歌,我念一遍你们慢慢体会,终日忙忙只为饥,才得饱来便思衣,每天忙一忙,忙来忙去,不晓得忙什么东西,忙什么?只为饥,饥渴的饥,饥饿就是喂肚子,终日忙忙只为饥,不是鸡,后花园养的鸡,不是,饥饿的饥,才得饱来便思衣,才得,刚刚得到的饭吃得饱,便思衣,就会想到要买更多漂亮的衣服,是不是?像有的人鼻子比较塌,就想要跑去隆鼻,现在听到佛法了,万一鼻梁隆歪了怎么办?没办法!只怪你前世没有修善根,我就长得这么好看,为什么你的鼻梁长这么小,要修福、修慧、修庄严相,才得饱来便思衣,第三句就衣、食两般具丰足,房中又少美貌妻,那就不知足,衣服也有了,吃的也有了,衣、食两般两个统统有了,具丰足,统统够了,房中又少美貌妻,唉呀!衣服也有了,吃的也有,就是少一个漂亮的老婆,房中又少美貌妻,娶下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娶下娇妻又有纳妾,是不是?出入无轿,出入没有轿车,轿,以前扛的轿少马骑,现在是开宾士,宾士,现在开宾士,残废(近宾士谐音),残废就是不能走,开宾士,出入无轿少马骑,不行,驴马成群轿已备,驴子也有了,马也有了,驴马成群,轿已备,这个轿已经有了,田地不广用不支,田地不够大,开支太大了,用不支:不够支出,买得良田千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又没有当官,有良田、娇妻、美妾,有马,又无官职被人欺,没有做官,人家欺负我们,做个官,七品五品还嫌少,四品三品仍嫌低,古时候的人作诗很好,七品五品还嫌少,七品官、五品官还嫌少,四品三品仍嫌低,不够力,一品当朝为宰相,又羡称王作帝时,哇!当一品官,一品就是宰相,又羡,羡慕的羡,又羡称王作帝时,出去被人奉承服侍得妥妥帖帖,一双脚伸出去,四、五个在洗脚,哇!这种日子多好!一双脚伸出去,两只脚刚好十多个在洗,心满意足为天子,更望万世无死期,心满意足为天子,我做了天子,怎么样?更望万世无死期,希望万万世世,代代世世都不死,种种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恨归,一棺:一口棺木,长盖:盖下去,抱恨归抱着什么归?没有抱金银财宝归,没有抱着美女、娇妻,都没有,抱什么?抱恨,抱这个恨归,恨,所以说,我们不要不知足,假设你们要这首歌的话,也很好,这里有,这里有资料拷贝起来,给你们也可以念,回去给你爸爸听听看,他马上就很知足了,马上就很知足了,就不会打妄想了,听了古来高僧大德的开示,我们就要所说如所行,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切身地,要好好的去悟到人家的道理,好好的去履行他们的觉悟,至少日子好过一点,再来,孟子他也有讲到少欲无为,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在解释一遍,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就是你要养心,就是你怎样能够使你的心解脱,养天地之正气,这个心莫善于寡欲,就是你减少一…

《佛说八大人觉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